追寻杨柳青,千年古镇探匠心

新浪旅游
现代社会,我们常常用“独具匠心”来形容一件产品或者作品,那到底什么才是“匠心”呢?我想,虚已待物,宽以待人的虚心,持之以恒,坚持到底的恒心,细微之处的精益求精和不断追求创造的执着,才会练就这样一颗匠心吧!
杨柳青,就是这样一座拥有“匠心”的千年古镇。

因蜿蜒的京杭大运河,也流淌出杨柳青千年的文化底蕴,这座古老的北方小镇就因运河而生,又因运河而兴,千年文明,也孕育出了流传至今的“匠心之作”如今而被世人所发扬和传承。

传统民间艺术的“守艺人”
杨柳青年画,是中国四大木版年画之一,“家家点染、户户丹青”,这两句话就形象地描绘了当年杨柳青年画全盛时的景象。后来因为种种历史原因杨柳青年画一度沉寂,而新中国成立以后,因为传统文化的复兴和国家的扶持,杨柳青年画也恢复了往日的活力得以继续传承,今天,在古镇上还保留着60余家传统年画作坊。
杨柳青木版年画继承了宋、元绘画的传统,吸取了明代往后的各种艺术形式和风格,制作出了具有自己鲜明特点和地方色彩。采取“半印半画”的方式,先用木版雕出画面线纹,然后用墨印在纸上,套过两三次单色版后,再以彩笔填绘,勾、刻、刷、画、裱等纯手工制作。具有笔法细腻、人物秀丽、色彩明艳、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气氛祥和、情节幽默、题词有趣等特色。

杨柳青的年画,每一幅都寓意着吉祥如意、丰登富足的美好祝福,在这些精美的年画背后,藏着的是手艺人高超的技艺,以及他们对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艰难的坚守。正是在杨柳青有这样一群手艺人,从小继承着祖辈的传统,用最平凡的双手,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做着这些看似重复的工作,让年画从纸上生动起来,形成精巧的画作,这些手艺人,一辈子可能就在做一件事,在细微之处彰显非凡品质。这种态度值得我们致敬,也造就了杨柳青年画在国内的盛誉,也让中国的传统民间艺术走向更远的未来。

歌里的童年:技艺精湛的“杨柳青风筝”
“又是一年三月三,风筝飞满天,牵着我的思念和梦幻,走回到童年……”作为天津人,不管你走到哪,长多大,一听到这句歌,就一定会想起杨柳青的风筝。
中国的风筝传承久远,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几大流派,以杨柳青风筝为代表的天津风筝也是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其实在杨柳青的年画当中,很多耶是以风筝为题材的作品,年画匠人们用风筝表达了热闹的生活场景,也展示了人们对风筝的喜爱。
杨柳青风筝结构特点是“扣楔”“拆折”,“盔头”等,骨架都是“楔”“卯”的结合,一个很大的风筝可以拆开折成很小放盒子里,方便携带。尤其以“风筝魏”为代表的风筝,造型逼真,色彩典雅,做工精细。筝面大多用丝绸,轻而结实,骨架选用质地细密、节长、弹性大的毛竹,用料十分考究,造型美观,彩绘精美,放飞晴空令人赏心悦目,又可放于室内以供观赏,是民间工艺的珍品。
在杨柳青,手工艺术的蓬勃发展之中,色彩鲜艳的风筝跟年画互相结合,造就了一大批的风筝精品。民间风筝艺人扎制骨架,年画艺人精心彩绘也让风筝的制作工艺和艺术水平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提升。
精巧的创造性的心思,加上精湛的技艺,用虚心细心和恒心,不断追求,让天津的风筝驰名中外,成为天津一道亮丽的名片。我想,这就是杨柳青风筝的“匠心”之处吧!

用一生,做好一件事
不管是杨柳青生动的年画,还是精湛的风筝技艺,这些匠人们日复一日的沉浸在手工艺的世界里,慢慢打磨自己的技艺,淬炼心性,用“美”回报时光与岁月,他们对自己的手艺负责,兢兢业业、精益求精,他们沉静而朴实的快乐和生活,这是纯粹的精神之美,也是我们的幸运,幸运的能在现代,看到千年的传统传承,并且走的更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