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旅游

北欧破冰之朗伊尔

新浪旅游

关注

来到朗伊尔的第二天,我们就马不停蹄地开始了破冰之旅。

08:30-18:30; 破冰船一天旅程,前往Nordenskioldbreen冰川+ 世界排名第七的鬼城Pyramiden。斯瓦巴岛的Isfjoden峡湾并非苦寒之地,站在船头,北冰洋的风并不刺骨,皆因峡湾高山挡住寒流。

每一年,有2%的游客有机会看见北极熊。
非常不好意思,我们恰好成为另外2%之中的一员。
每年从4月到10月的夏季,海面少有大片浮冰,北极熊的狩猎过程会非常艰辛,于是,大多夏季时间它们会减少活动,储备体力;到了11月-3月,捕猎季节,它们会努力吃得腰圆臀肥,以便于足够能量度过漫长夏季。
破冰船咔嚓咔嚓行进在冰川前的海湾里,一头漂亮的北极熊女士正在狩猎一头海豹。
我不知道是该为海豹加油还是该为北极熊加油,它俩都很可爱,但貌似海豹更灵敏,北极熊更萌。
北极熊可以持续游100公里,潜水3分钟。
海豹和北极熊,两家伙就在峡湾里貌似悠闲地游过来游过去,像是游泳池里两个小朋友在各自玩耍。最终水面上不见了它倆踪影。不知海豹游去哪里,熊熊躲到哪里,
我希望海豹可以逃走,我希望北极熊可以捕猎成功……我有时候有点分裂……
总之,无需担忧的是,它倆都不会被淹死。

Pyramiden, 1931年前苏联一Trust矿业公司自自瑞典人手中买下的煤矿矿区,苏联解体,加上煤炭发电的需求逐年递减,于1998年人员全部迁出,最终变成落寞空城。
列宁像背后的俱乐部,以及从早上5点到晚上11点提供免费餐的大食堂,还诉说着当年厂矿人数高达12000人时的热火朝天的社会主义建设场景。
这座空城因靠近冰川,如今也常有北极熊常来游荡,最著名是2014年一头北极熊破窗而入钻进了现在唯一有水有电的接待游客和科考人员的大楼,在此巧遇一位中国地质研究的博士,住在空城已经很长时间,还带了不知哪国的学生,与我们寒暄后,一群外国人又围座着他旁边听他讲叽里咕噜……
世界另一端的某一段特别的年代,如今已荒芜苍凉,俄罗斯导游感叹: 曾经在这个煤矿生活过的人们,总会怀念自己曾经在此工作的那段经历,那是人生中最值得怀念的旧日时光……
嗯,我的故事先讲到这里。
70年代前出生的你们,是否也有一段似曾相识的记忆呢?

次日

如今,煤炭开采仍在朗伊尔城外进行着,是这座城市最大的收入来源。紧随其后的则是旅游业,这有赖于每年60000人的游客数量。夏季活动包括徒步旅行、区域性的乘船旅行、玩皮划艇、野外观鸟,甚至还有强壮的极地犬所拉的雪橇旅行。更喜欢冒险的人们会在冬季到此一游,在向导指引下滑雪、乘坐雪地摩托,以及尝试狗拉雪橇的多日远足。我们尝试了狗拉雪撬。

没有积雪的日子,雪橇犬会拉着四轮车带客人在北极荒芜的山谷里奔跑。

他们看见主人拿着背带走到院子中间,就开始躁动,每一只友善的狗都希望成为在荒原里奔跑的一员。
狗狗们在夏天并非每天有工作可以做,夏天的每次工作只有短短一小时,但主人说它们更喜爱冬天,可以自由在雪地奔跑,每天能工作12小时,在极夜的雪地里,一直跑到斯瓦尔巴最北的地区。得到赞扬奖赏和抚摸,这令它们更有自豪感。

雪橇犬群落不会有一个老板或者王者,他们清楚自己的角色分配,一切都是团队协作,彼此爱护。
他们不能洗澡,因为北极的严寒需要他们保护油脂成分来维持体温,下雪的日子,他们会在雪地里自行清洗。

相比于我在城市里养的那只娇滴滴的胖边境牧羊犬,雪橇犬显得消瘦没有营养,但眼神却更纯真坚毅。

北极,朗伊尔,一场雨雪后,日子将会逐渐变得寒冻,直至漫长的四个月的黑夜笼罩于茫茫雪原,凛冽的风将穿越山谷,将一切生机暂时封存。
但,恰是那时,北极光总会闪耀徘徊于夜空,将北极世界妆点得浪漫神秘。雪橇犬们会开始繁忙的工作,他们灵动的身影像雪原盛开的花朵。
这个夜晚,北冰洋峡湾的风挟着雪花的气息,令空气格外清新。
朗伊尔,很抱歉我们都来打搅你: 从前的航海者,煤炭开采者,还有如今的旅行者。
曾经,这里是北极熊的家园。
我心心念念昨日的北极熊女士是否找到了饱腹的食物,它是位孤单而美丽的女士。
山野间废弃的煤矿矿架和散落的煤,告诉我们曾经向自然索取了多少。
我们拿走的,总是要归还的。
除非,有一天我们开始改变并尝试恢复。

朗伊尔,因为航班的难以预订,又没有客运班船抵达,恰好达到了人数限制的需求; 全世界对于新能源的开发已经减少了对煤炭的依赖,大部分煤矿停产,工人迁出,生活垃圾及废水处理也会相对轻松些。
如今的斯瓦尔巴,环境愈比从前好一些。
但北极珍贵油气及珍稀矿产资源的开发和争夺,从未真正停息。

自然是我们的神灵。它悄悄告诉我们: 如果你不爱护我,我将无法爱护你们。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