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拍这白骨铺成的死亡铁路和鬼火关口

新浪旅游
“每铺一根木桩,便有一个人死在上面” ……死亡铁路大桥。坐在美丽的泰国帕尧湖畔,被书上的这句话凝住了思绪。到底是何等惨烈的一段典故?为了实地去感知这段悲痛的历史,不由自主地从风景如画的帕尧府坐了十五小时大巴来到北碧府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要亲目一睹那条死亡铁路和理清那段血腥的历史故事。
在二战期间,自从日本偷袭珍珠港后,美国,英国,荷兰,澳大利亚在印度尼西亚爪哇岛组建了联军。可是爪哇岛联军没来得及磨合,日本已经步步逼近,在四方各自为营的局面下,日本只用一周时间便掌控了爪哇岛,其原因是,当联军备战时,美国空军轰炸队突然撤离,只留下部分陆军与联军一起抵抗。失去了空军的保护,联军节节败退,最后联军和日本和谈成为战俘。
刚开始,日本还是遵从着《日内瓦公约》并没为难战俘,而战俘们也怀抱着援军来救的希望悠闲地活着。可是随着日本与各国战线越拉越长,关系也越来越紧张后,战俘的日子也越来越艰苦了。住的是露天的茅棚,吃的是坏了的食物,干着最粗重的活。由于海上供给线被盟军截断,日本人开始向盟国泰国施压,借道进入泰国,修建泰缅铁路以保证后援和物资供给。
泰缅交界处全是高山密林,地势恶劣,曾经勘测过,修建跨境铁路最少得5年时间才能完工。可日本人为了战争需要,计划在12个月内完工。为了尽快让铁路完工,日本大肆掠夺被占领国的物料和不惜违反公约把从各国盟军抓来的6万名战俘及在亚洲各国征集了30多万名劳工修建这道恶名昭著的死亡铁路。
随着战况愈发紧急,日本人更急着要把铁路完工,于是把战俘和劳工分成三段去修建。为逼迫劳工加速修建铁路,用尽一切酷刑。在二战博物馆中还原了不少当时情景,用皮鞭抽打战俘的伤口,在卫生条件极度恶劣的热带雨林营地中,加上日以继夜地在赶工,不少人死在日军的酷刑中,有的死在半路,有的死在轨道中。
生存下来的,也被各种疾病折腾得不似人形。疟疾、登革热、痢疾反复交叉感染,日军监工脑海中只有一个念头,就是逼迫劳工们加快完工。得病的战俘或劳工被扔在一个集中营内自生自来,于是,每天都有人死,被酷刑折磨死的,病死的,意外死的不计其数,惨况如人间炼狱。
最惨烈的一段,在在鬼火关口(又名地狱之火关口)为了凿开山里的岩石,炸药爆破后,战俘和劳工们不分昼夜地用简单的工具近乎徒手开山,短短数公里的铁路就死了数千人。油灯挂在山间的岩石上,映照着日本监工挥舞着长鞭的骇人的脸,如同地狱的索命鬼王。据幸存者回忆,当时整个工地,尸体堆积如山。
桂河大桥
奥斯卡电影《桂河大桥》虽然已经将历史还原,可是来到这里之前真没听过有这样一部电影。从书中和电影看到的永远是故事,很多历史必须亲自到现场触摸才能深刻。北碧和泰国其它城市显然不同,和安逸的泰北,这里多了几分喧闹。
迫不及待地放下行李,搭上酒店老板娘的顺风车到达桂河大桥,因电影关系,桂河大桥早已经声名在外,在新修建的铁轨钢架中完全看不见当年的惨痛。热闹的人流让这里俨然成为了一个热门的旅游景点。接近傍晚随着团队游的人流渐散,才慢慢显露出一丝半缕历史遗留下来的痕迹。
走过脚下的铁轨,离开热闹的人群,逐渐走向山的一头,脚步终于踏上了死亡铁路,据说只要沿着铁轨一直走,便能到达缅甸。
不知不觉渐渐走近丛林,小心翼翼地注视着脚下的轨道,默默地凭吊无数的先烈。平均一公里就凝结了200多冤魂,450公里全长共丧失了10万多条鲜活的生命。纵然如今两岸风光如画,仿佛已经掩盖了过去的悲痛,可在人们心里的伤痕却依然难以平复。
地狱之火关口
死亡铁路全长415公里,泰国境内263公里,而全程最艰难的一段,就在这里,也是现今保留的最原始的一段,虽然铁轨早已不在,可是脚下的木桩却不断诉说着当时的悲凉。一个个回不去的灵魂静静地守候在这个深山老林中,风吹过山涧,悲啼声仿佛凭风寄意。
这段以血肉铺垫的铁路如今虽然残缺不全,可惨痛历史并没从人们脑海中淡去,久不久依然有不少联军战俘后人前来悼念,为先人造墓,或奉上十字架等为亡魂祷告。
地狱之火关口博物馆也是澳大利亚人后来修建的,为了纪念当年捐躯的烈士。
盆桓交错的树根编织了不少烈属对祖先的思念,一个个小小的十字架,或小小国旗,错落有致地插在树根与岩石之间。
不知为何,到达这里感觉心情十分沉重,博物馆内的纪录片一次又一次地在脑海中回放。大多战俘年纪都不过在20~30之间,正值怀抱梦想的花季,却永远埋骨异乡。
Chung Kai 盟军战俘公墓
北碧城内大大小小座着好几座公墓,这里埋葬着1700多名盟军来自荷兰,英国,法国,和澳大利亚。到达公墓时天色已暗,没有太仔细地看墓碑志上的内容,只在落日红霞中为他们祈祷早升天国。
人类的黑暗面一量爆发漫延是非常可怕的事,而阴暗的触发无不是因为贪,因为欲壑难填才去竞争,无休无止的竞争最终引发战争。无始以来人类的悲剧无不是因为贪心造成的,可是人生得到再多,到生命停顿,呼吸休止的一刻又能带走什么呢?
突然想起亚历山大帝死前的三个遗愿,这位盖世枭雄临死前才顿悟,最好的医生也无法从死神手中夺回性命,最多的财富也带不走一分一毫,最伟大的英雄,到离世一刻依然是两手空空的走。战争,是永远解决不了人类的福祉,同样争斗,也不可能获取长久的拥有。以史为鉴,在惨痛面前,珍惜现有的每一刻和平,一个人的细微行为思想能影响一群人,扩大至影响一个机构,大而化之到世界,珍视自己的言行,则每个人都能成为构建和平的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