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梵高的天空在燃烧

新浪旅游
梵高这个名字,对我来说,熟悉而又陌生。
我知道梵高是荷兰人,知道他是个精神有问题的艺术家,他的画作大多收藏于巴黎、荷兰和美国的博物馆中,并且他的画据说是全世界最高价。
但我确实不太了解他都画过什么,作为一个从来没有美术天赋且不会画画的人来说,实在不能要求我去欣赏梵高的作品,就像我在卢浮宫里也看不出来《蒙娜丽莎》如何好是一个道理。记得当初去巴黎玩,有人跟我说奥赛博物馆如果有时间还是去看看吧,因为几乎所有印象派画作的代表都在那里了。我忍了半天没好意思问:什么是印象派?
因此,阿尔勒的梵高印迹对我来说,只能算是一带而过。
(梵高自画像,图片来自于网络)

梵高到底是谁?他得了什么病?这座南法小城为何因他而声名远扬?走在阿尔勒城中,这一系列的问题浮现在我脑海里。
出发前,上网随意搜了一些有关梵高的信息:文森特·威廉·梵高,1853年出生于荷兰乡村的一个教师家庭,他当过牧师,娶过妓女,身无分文又渴望友谊,职场与情场这一系列的波折使他拿起了画笔。1888年,听从在艾克斯生活的塞尚的建议,他来到了阿尔勒寻找创作的灵感。南法小城明媚的阳光,安逸的生活,城外大片的向日葵农田,最大限度地激发了他的创作热情,使得在这里居住的15个月成为他一生中创作的巅峰时期。短短三个月期间,他就在这里创作出近200幅油画,包括世人所熟知的《星夜》、《向日葵》,《夜晚的咖啡馆》等一系列脍炙人口的作品。
有一种说法:艺术家与疯子只一线之隔。
梵高不仅仅是一线之隔,简直就是交集。他在一次精神病发作中割下了自己的左耳。另外有一种说法,他患有癫痫。
这座千年的古城,因梵高而时间停滞:阿尔勒激发了梵高最热情最激昂的创作灵感和冲动,梵高给阿尔勒带来了光辉和魅力。梵高成就了阿尔勒,阿尔勒也成就了梵高。
阿尔勒火车站对面的罗纳河,河畔围墙上就有梵高的画作。

阿尔勒这座人口只有5万的小城,每年却要接待数万名游客,这其中不乏专程前来追寻梵高印迹的朝圣者们。阿尔勒的旅游局可谓考虑周全,专门设计了有关梵高的旅游线路,不仅街头竖立有指示牌,就连地面上也镶嵌着有指示梵高景点的标记,所有黄色标记的都是有关梵高的。

在这座悠闲的小城里,露天咖啡座与餐厅是必不可少的。无论是游客还是当地居民,手拿一杯咖啡,坐在广场上,悠闲地度过一个下午的闲暇时光。


梵高的作品中,常见的建筑物之一就是咖啡馆,其中最著名的当属《夜间的露天咖啡馆》,相传这座黄色的房子,就是梵高作画时的咖啡馆。

咖啡馆前,同样也树立着梵高的画作,暗黄色的街灯,星空满天的黑夜,小巷一直延伸到画面深处。在梵高的画作里,大量使用黄色和深蓝色充斥整个画面,两种反差极大的颜色形成鲜明的对比,也正反映出他内心争执狂野的世界。
相传咖啡馆的原址毁于二战,现在所见到的,是依据梵高的作品在原址上重建的。

这里也已经变成了游客蜂拥而至的旅游景点,墙壁上也不再是当年咖啡馆的名字,而是“梵高咖啡馆”的字样。不过,在这里坐下来喝上一杯咖啡的价格,可要比周围其他咖啡馆高上不少。


在如画的南法风光中,梵高却无法抑制他内心的分裂与痛苦,终于有一天,他癫狂之极地割下了自己的左耳,阿尔勒市民终于无法忍受他的疯狂,要求市长把他关起来。于是,便有了梵高曾经疗养过的医院(Escape Van Goah),如今这里也被建为综合文化中心,除保留了梵高所居住的楼舍外,还有图书馆、研究院、旅游纪念品商店等一系列综合设施。

中庭花园前,竖立着梵高的画作《亚尔疗养所的庭院》,和他之前的许多作品一样,梵高把许多景物都描绘成了蓝色。今天,我来到这里,再看这个花园时,时间似乎在一百年前停滞了,整个庭院里也弥漫着几分淡淡的忧伤。





梵高住在这里7个月后,1890年10月,精神病再次发作,饮弹自尽,享年仅37岁。
天妒英才,这座千年古城的时间,也停留在了这位天才离世的那一刻。
梵高生前的作品却一直未被世人所赏识,直到他去世后将近半个世纪,才被世人称赞为“伟大的画家与哲学家”。
即使是古城,城内也不乏如此现代的豪车。



就连橱窗里也有梵高的印迹。

古斗兽场,市政厅广场,梵高。阿尔勒的旅程,到这里也就告一段落了,
离开古城,沿罗纳河往火车站的方向走,准备乘火车返回阿维尼翁。


河边是一片房车营地。

罗纳河上还有这些废弃的桥墩,顶部的石狮威风凛凛。


登上桥墩,罗纳河边,夕阳风光正好,逆光回望阿尔勒古城的那一刻,脑海中浮现出的,是千年前古罗马的铁血黄沙,是百年前梵高在古城夕阳下构思作品,疯狂创作的情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