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旅游

追忆加州蒙特雷:小城往事并不如烟

新浪旅游

关注

蒙特雷(Monterey)是加利福尼亚州北部的一座风景优美的海滨小镇,自然风光格外美丽,令无数游人流连忘返。尽管,宁静迷人的蒙特雷有着加利福尼亚州“第一城”(California's “First” City)的美誉,但整座小城并没有留下太多的历史名胜和人文遗迹。来自太平洋蒙特雷湾(Monterey Bay)的徐徐海风似乎将那些悠远而朦胧的记忆悄悄吹散,然而为数不多的蒙特雷历史古迹依旧在倔强而静默地守候着,试图唤醒人们对加利福尼亚州这座古都的风雨记忆。

1602年西班牙商人塞瓦斯蒂安·比斯卡伊诺(Sebastian Vizcaino)第一次踏上蒙特雷半岛,并用当时新西班牙总督蒙特雷伯爵的姓氏正式命名。随后,不少西班牙和墨西哥人居住于此。1770年,蒙特雷郡正式成立,并在1777年至1846年一度成为阿尔塔加利福尼亚州首府墨西哥和西班牙的所在地。1846年美墨西战争爆发后,加州成为美国的一部分,蒙特雷也随之归属美国。此时的蒙特雷小城已经建有加州第一个剧场、公共图书馆、政府资助的学校、印刷机和报纸等现代化设施。自19世纪后期,城市和周边地区吸引了许多艺术家、画家、音乐家和作家。一些风格独特的艺术家和作家也曾住在这座迷人而又宁静的小城里寻找灵感,中国著名国画大师张大千就曾在蒙特雷半岛的卡梅尔海滨小镇居住长达7年之久。如今,作为现代文化名城的蒙特雷拥有许多文学名胜古迹,一些著名的历史和自然景观散落其间,默默述说着蒙特雷的过去。

一、蒙特雷泥砖民居(Monterey Adobes)

在蒙特雷著名的罐头工厂街(Cannery Row)海滨区由加利福尼亚州早期市中心泥砖民居和罐头厂历史建筑,以及有关早期移民、艺术家、作家和政治人物跌宕起伏的传奇故事编织成一块五彩缤纷的加州织锦。蒙特雷干晒泥砖民居已有两三百年的历史,大部分已经消失不见,一些历史悠久的泥砖房如同骄阳下的艺术品,藏匿在偏远而又静谧的花园中,依然散发出独特的光芒,吸引着人们的脚步。

这些充满魅力的历史遗迹可追溯到18世纪至19世纪中期的墨西哥时代。当时居住在蒙特雷的墨西哥人就地取材,使用泥土、稻草梗、水搅合,用木模压出,晒干后成为“干晒泥砖”(墨西哥人称之为“Adobe”)作为建筑材料使用。由于蒙特雷及其附近广阔地区缺乏雨水,用干晒泥砖建造而成的“干打垒”民居不会被冲刷倒坍,几十年、上百年,甚至几百年,那些线条简单而圆润的干晒泥砖房始终屹立不倒。随着时间的推移,大部分泥砖房年久失修,由于缺乏管理和维护,开始凋零,颓败的建筑物比比皆是。蒙特雷历史和艺术协会(Monterey History and Art Association)长久以来一直致力于重振这些来自蒙特雷墨西哥时代的历史民居,包括当时最原始的家具和内部装饰,甚至还修护了民居周围的古老花园,旨在继承和发扬民居传统。一些修复完好的干晒泥砖房重新得以启用,通过举办丰富多彩的活动,又回到人们的视野中,成为节日里独具特色的历史名迹。尤其在一年一度的圣诞节节日里,黄色土砖民居的走廊挂满了墨西哥传统圣诞灯,墨西哥巧克力热饮散发出的迷人芳香弥漫在整个空气当中,恍惚间穿越百年沧桑,回到那个古老而又质朴的时代。

1.古柏--莫里拉屋(Cooper-Molera Adobe):始建于19世纪20年代,此后经过多次改造直至1900年,这里是古柏家族三代居住的地方。如今这里建有游客中心和一家出售古代珍宝的商店。历史悠久的古柏--莫里拉屋前后还有一片非常漂亮的花园,在阳光的照耀下,透露出非凡的古典气息。

2.索贝瑞纳斯家族屋(Casa Soberanes):这是一座1830年就已建成的墨西哥殖民时代的泥砖民居,1922年被索贝瑞纳斯家族购为住宅。整座建筑十分精致,内部装饰有保存相当完美的古董家具、艺术作品和银器。

3.瑟拉诺屋(Casa Serrano):这是1840年由墨西哥的爱尔兰裔美国人约翰·章柏林(John Chamberlain)建造的一栋泥砖建筑,距今已有170多年的历史,1846年被身为教师的瑟拉诺买下。与此同时,美国国旗在蒙特雷海关大楼(Custom House)升起,这座美丽的建筑成为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第一所学校,这也是蒙特雷历史与艺术协会预定创立的地址。今天,瑟拉诺屋每周周六定时开放,供公众免费参观。

二、历史之路(The Path of History)

“历史之路”是蒙特雷历史资源最为丰富和集中的地方,在这条两英里长的古蒙特雷(Old Monterey)小径上保留着西班牙与墨西哥统治时期的古代建筑,以及加州诞生后的一些旧时场景。“历史之路”以海关(Custom House)为起点,穿过海关广场(Custom House Plaza)可以看到太平洋之屋(Pacific House)。在斯科特大街(Scott St。)上则坐落着黄金屋(Casa del Oro)、第一剧场(First Theater)等历史建筑。从太平洋大街(Pacific St.)往北途径友好广场(Friendly Plaza),在广场周围有1849年召开加州制宪会议的科尔顿厅(Colton Hall)以及旁边花岗岩建造的蒙特雷旧监狱(Old Jail)。沿着友好广场东侧一路前行,还可以看到许多著名的历史建筑,在路的尽头便是大家所熟知的《金银岛》作家史蒂文森居住过的地方。走在“历史之路”上,仿佛在时空中穿梭,蒙特雷的历史一幕幕呈现眼前。

1.皇家普西迪基地教堂(Royal Presidio Chapel)

1770年6月3日由赛拉神父(Junipero Serra)创建的皇家普西迪基地教堂(Royal Presidio Chapel)不仅是蒙特雷最古老的历史建筑,也是加州最古老的、持续提供敬拜服务的教堂,更是全加州从早期西班牙统治的加利福尼亚时期留下的唯一一座教堂,至今仍位于蒙特雷的普西迪基地原址上。教堂最初的建材由木块与泥浆混合而成,上面加盖茅草屋顶。1789年一场火灾将这座教堂化为灰烬。1794年新的石造教堂终于完工,至今仍在使用。当时的教堂是全加利福尼亚第一栋由专业建筑师设计的建筑,设计原图现在仍保存在墨西哥城。普西迪基地教堂原本为西班牙国王建造,作为加利福尼亚总督的皇家教堂,因此大量采用充满西班牙王室气息的红色、绿色和金色作为装饰,教堂里还存放着1794年西班牙时代的原始圣水(fonts)。今天,透过内墙透明的内嵌依稀可见原有的哥林多式拱形与廊柱设计以及墨西哥时代的灰色印记。1834年加州所有的传教教堂平民化,普西迪基地教堂被更名为圣卡洛斯(San Carlos)成为当地民众的敬拜教堂。教堂侧门出口与前门外的铺石路面上标有1772年的原泥砖教堂遗迹、最初的神父休息室、围墙以及其他来自蒙特雷第一间普西迪基地时代的历史遗迹。如今皇家普西迪基地教堂被列为美国国家古迹(National Historic Landmark),附近的皇家普西迪纪念中心(Royal Presidio Heritage Center)中存放着关于这座古老教堂的风云变化。

2.罗伯特·路易斯·史蒂文森之家(Robert Louis Stevenson House)

罗伯特·路易斯·史蒂文森之家前身为蒙特雷法国大酒店(French Hotel),是一段传奇文学爱情故事的发生地。著名荒岛文学作家史蒂文森(Stevenson)在法国时曾与一位名叫范妮·奥斯本(Fanny Osbourne)陷入爱河,为了追求心爱的女人,史蒂文森搬到了蒙特雷的法国大酒店,全心全意守候,直到范妮与她的丈夫离婚,两个相亲相爱的人最终走到了一起。此后,史蒂文森夫妇一起环游世界,直到14年后史蒂文森不幸去世,为这段痴心爱恋画下句点。史蒂文森曾在随笔《旧太平洋之都》(The Old Pacific Capital)中详细描述了他在蒙特雷及附近地区的经历与生活。许多学者认为蒙特雷激发了他创作小说《金银岛》(Treasure Island)的灵感,最终成就一代文学巨豪。

3. 科尔顿厅(Colton Hall )

科尔顿厅是加利福尼亚州的诞生地,这里曾经举办过第一届加利福尼亚州宪法大会(California Constitutional Convention)。虽然这栋两层楼的建筑在今天看来相当平淡无奇,然而在刚竣工时,科尔顿厅却是密西西比河(Mississippi River)以西最大的公共建筑物。这座新英格兰式的石砌建筑,与蒙特雷旧市区白粉色的西班牙式泥砖屋风格迥异。当美国在1846年从墨西哥手中取得加利福尼亚时,海军牧师华特·科尔顿(Walter Colton)担任旧首府蒙特雷的阿尔克达官(Alcalde)。根据科尔顿的理想,他想在蒙特雷建造一个市政厅和学校,由于没有足够的资金,他不得不想尽办法。最终解决办法是,向“罪人”(赌徒、酒贩和酗酒的市民)收取课税,将税金直接纳入建设基金中。并且让犯法之徒充当建筑工人,作为对他们的惩罚。这样一来不仅降低了建筑成本,还找到了所需要的工人。同时,他还雇用了经验丰富的石匠与木匠。1849年竣工时,科尔顿称赞道“它虽然不是美国公共建筑中富丽堂皇的典范,但是在加利福尼亚,却堪称无以伦比的建筑”。

三、罐头厂街(Cannery Row)

现代小说大师、诺贝尔文学获得者约翰·斯坦贝克( John Steinbeck)曾写过一部著名的小说《罐头厂街》,讲述了一群远离现实生活、没有理想、没有追求、由自在生活着的人们,他们是科学家、商人、流浪汉和妓女们,他们互相为邻,诗意地栖居在罐头厂街上。而这条街的原型正是当时蒙特雷的一条海景大街。

那时蒙特雷附近海域的沙丁鱼十分丰富,甚至赢得了“世界沙丁鱼首府”的美名,促进了当地沙丁鱼罐头业的兴起。最早进行所谓“商业”捕鱼的是蒙特雷的原住民——拉姆森人(Rumsien)。远在五千年前,这些爱好和平的人们就已经沿着今天的罐头厂街捕食鲍鱼、沙丁鱼、小银鱼和石斑鱼。1958年海景大街被正式称作罐头厂街,一直持续至今。罐头厂街上的第一家罐头厂是“太平洋共同鱼市公司”(Pacific Mutual Fish Company),这家公司将三文鱼和鲍鱼做成罐头,销往世界各地。20世纪50年代初期,由于海洋温度改变影响了沙丁鱼食物,以及其他环境因素包括过度捕鱼等,造成捕渔业的突然萧条,直接摧毁了当地的渔业经济。最后一家罐头厂后来装罐的是鲭鱼和鱿鱼,也在1973年关闭。由于对海洋生物的保护工作,加州沙丁鱼数量渐渐恢复。今天,在蒙特雷海湾,人们又可以捕获沙丁鱼和其他鱼类了。

然而老罐头厂街已经不复存在,包括斯坦贝克笔下关于鱼虾和饲料的腥臭味、一天可以工作长达十六个小时的切割工和搬运工、酒鬼、睡在空地排水管道里的流浪汉、妓女。现在留下来的,更多的是曾在这里生活过的人们的集体回忆,许多游客为寻找旧梦而来。沿着罐头厂街,依然可以看到位于罐头厂街800号举世闻名的太平洋生物实验室(Pacific Biological Laboratories)(又称爱德华·F·瑞克特(Edward F. Ricketts)实验室),以及实验室街对面的仅存的三座矮小的工人房,再过去便是著名的麦可比海滩(McAbee Beach)。这里的每个景点都有自己的故事,向人们诉说着罐头厂街引人入胜的过去。

(图文提供:蒙特雷旅游局)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