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阿拉斯加寻彩逐色 阿拉斯加北极光摄影旅游攻略

新浪旅游
相关专题:宠溺阿拉斯加 开启一段奇幻的冬季之旅
阿拉斯加:没有人会陌生的地方!你可是知道,来阿拉斯加一定要来看看那迷人的北极光,捕捉那千变万化的“电光秀”,当你举目瞭望夜空,常常见到五光十色,千姿百态,各种各样形状的极光,相信你也会恋上北极光!更会爱上阿拉斯加!
因为,在这样辽阔无垠的苍穹中,漆黑寂静的冬夜,荒无人烟的极地,此情此景,此时此刻,面对五彩缤纷的北极光,怎能不令人心醉,怎能不叫人神往?!

北极光
当我第一次仰望天际,惊见北极光的那一刻开始,北极光对于我,只能望而生叹,感悟人类的渺小,宇宙的无限,仿佛自己置身于浩瀚的星河中,只能定睛瞩目,仰望苍穹。而当我第二次再次端详着北极光,多姿多彩,瞬息间的万变,就像大地的魔术师,以天空为舞台,上演了激光秀的歌舞剧,或明或暗,或深或浅,或浓或淡,或宽或窄,或高或低,或长或短,或隐或现,像极了顽皮的仙女,舞弄着裙摆的绸带,挑逗着憨厚的大地王子,忽而炫耀着自己美丽的娇颜,忽而娇羞地抚琴拂面,忽而柔媚地露出性感的曲线,忽而轻抚着王子痴迷的双眼,忽而耳语低声似乎在缠绵,直至最后,消失得裙没人还……
的确,北极光多种多样,五彩缤纷,形状不一,绮丽无比,在自然界中还没有哪种现象能与之媲美。任何一只彩笔都很难绘出在严寒的北极天空中嬉戏无常、变幻莫测的炫目之光。那么,北极光是怎么产生的呢?许多世纪以来,这一直是人们猜测和探索的天象之谜。从前,芬兰的萨米人以为一只狐狸在白雪覆盖的山坡上奔跑时,尾巴扫起晶莹闪烁的雪花一路伸展到天空中的“狐狸之火”,日本人的古老传说是在看到北极光的当晚坐胎生下来的孩子,一生都会顺遂。爱斯基摩人以为那是“神灵引导死者灵魂上天堂的火炬”。而阿拉斯加的原住民则视“极光为神灵现身,深信快速移动的北极光会发出神灵在空中踏雪漫步的声音。”13世纪时,人们则认为那是格陵兰冰原反射的光。到了17世纪,人们才称它为北极光,意思是北极的曙光。这天象之谜,直到人类将卫星火箭送上太空之后,才有了物理性、合理的解释。
随着科技的进步,极光的奥秘也越来越为我们所知,原来,这美丽的景色是太阳与大气层合作表演出来的作品。在太阳创造的诸如光和热等形式的能量中,有一种能量被称为"太阳风"。太阳风是太阳喷射出的带电粒子,是一束可以覆盖地球的强大的带电亚原子颗粒流。太阳风在地球上空环绕地球流动,以大约每秒400公里的速度撞击地球磁场。地球磁场形如漏斗,尖端对着地球的南北两个磁极,因此太阳发出的带电粒子沿着地磁场这个"漏斗"沉降,进入地球的两极地区。两极的高层大气,受到太阳风暴的控制,由于太阳释放的带电粒子冲击地球高层大气分子产生的发光现象,这些粒子被地球磁场偏转,集中到了地球的两极上空,受到太阳风的轰击后会发出光芒,形成这种壮丽动人的景象就叫做极光。一般来说,极光发生的高度约为145公里。而在北极地区高层大气中出现的极光就称为北极光,反之,在南极地区高层大气中出现的极光则称为南极光。极光一般遵循持续11年的“太阳活动周期”,在这个周期内,极光出现频率先是达到一个峰值,接着逐渐减少,直至最低谷。这是一个不断循环往复的过程。
极光不但美丽,而且在地球大气层中投下的能量,可以与全世界各国发电厂所产生电容量的总和相比。怎样利用极光所产生的能量为人类造福,是当今科学界的一项重要使命。
1619年,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以古罗马神话里的曙光女神奥罗拉Aurora之名创造出了极光一词,一直使用至今。
根据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在2007年12月“瑟宓斯卫星任务”Themis Mission传回的新数据,科学家发现太阳释放的带电粒子像一道气流飞向地球,碰到北极上空磁场时又形成若干扭曲的磁场,带电粒子的能量在瞬间释放,以灿烂眩目的北极光形式呈现,而地球的极光主要只有红、绿二色是因为在热成层的氮气和氧气原子被电子破撞,分别发出红色和绿色光。这项研究是由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安吉罗波洛斯主持,其研究结果已于2007年12月9日在“美国地球物理联合会”的学术会议中发表。“瑟宓斯卫星任务”的5个人造卫星群2007年2月成功发射升空,3月在阿拉斯加和加拿大上空侦测到北极光出现的两小时,同一时间卫星也侦测到带电粒子流接触到北极磁场。而让科学家们惊讶的是,带电粒子和磁场接触形成的地磁风暴以每分钟650公里的速度掠过空中,威力相当于芮氏规模5.5级的地震。
由于地磁场的作用,这些高能粒子转向极区,所以极光常见于高磁纬地区。在大约离磁极25°—30°的范围内常出现极光,这个区域称为极光区。在地磁纬度45°- 60°之间的区域称为弱极光区。科学家们长期观测统计结果表明,极光最经常出现的地方是在南北磁纬度67度附近的两个环带状区域内,分别称作南极光区和北极光区。北半球以阿拉斯加、北加拿大、西伯利亚、格陵兰冰岛南端与挪威北海岸为主,而南半球则集中在南极洲附近。在极光区内差不多每天都会发生极光活动。大多数极光出现在地球上空90-130公里处。但有些极光要高得多。1959年,一次北极光所测得的高度是160公里,宽度超过4800公里。极光是一种大自然天文奇观,没有固定的形态,颜色也不尽相同,主要以绿、白、黄、蓝居多,偶尔也会呈现艳丽的红紫色,曼妙多姿又神秘难测。2012年根据科学家们的不完全的统计,能分辨清楚的极光色调已达160余种。
值得一提的是,北极附近的阿拉斯加是观赏北极光的最佳地点,位于阿拉斯加中心的费尔班克斯Fairbanks是全球观赏北极光的最佳胜地,更赢得“北极光首都”的美称,一年之中有超过246天的清晰夜空可以观看到北极光景象,由于仅距离北极圈310公里,因此北极光的追寻者们都会聚集在这北极光最常出现的地方。靠着山脉的屏障,费尔班克斯可以避免恶劣的天气,机率之高在北半球名列前茅。
北极光只发生在高纬度的地区的夜晚,而最佳的观测时间是从晚上22点到凌晨2点,在阿拉斯加的第一大城市安克雷奇则在2013年10月25日,北极光从晚上23点一直持续到早上4点,而被誉为“北极光首都”的费尔班克斯,在2013年3月15日这晚,北极光从晚上22点开始一直持续到清晨5点钟,人们肉眼能看到的北极光持续时间之长,堪称世界之最。
北极光观测目的地的比较:
拍摄北极光是一项独特的挑战,因为观看北极光除了阿拉斯加可以在秋天和春天外,其余的北欧和加拿大北部必须要在寒冷的冬季,在北欧和加拿大北部温度会在摄氏零下35至50度,照相机放在外面的时间不能超过几分钟。
由于观看北极光只有在完全清澈,没有空气污染和光害的天空下才能够看到,而作为美国面积最大的阿拉斯加州绝大部分区域罕有人迹,鲜有工业,费尔班克斯则位于其中心地带,向北310公里就能进入北极圈,南部的迪纳利国家公园和麦金利山脚下的陶基纳小镇都可以看到北极光,这些区域由于背朝北部的山脉,严寒的气流被阻挡,又远离海洋,既没有多云且没有寒风,不必在冷风刺骨中耐下心来等待。
大部分国内游客观看北极光,都选择了北欧和加拿大,而游客可以前往的北欧北极光拍摄地主要集中在瑞典、挪威及冰岛,为避免暴风雪的天气,必须要住够3-4晚,才能有机会看到北极光。北欧能拍摄的地点就是挪威的特伦姆瑟,瑞典的阿比斯库和冰岛的雷克雅未克,加拿大则为北部的黄刀镇。
挪威的特伦姆瑟虽然北纬69度,但是西临挪威海,潮湿的天气,云雾常常会遮盖北极光的风采。
瑞典的阿比斯库北纬68度,不是成熟的北极光旅游目的地,接待能力非常有限,去郊外观看北极光只能乘坐在没有任何遮挡的雪地拖拉机上前往,而多风的天气,使得拍摄北极光的条件异常艰苦,需要严格地准备抗寒装备,且阿比斯库小镇内有没有任何冰雪活动项目,因此,等候北极光的过程显得颇为漫长。
冰岛首都雷克雅未克的纬度为64度,虽然冰岛全境都可以看到北极光,但是不在北极圈内,且四面临海,多变的天气,根据冰岛科学家的统计观看北极光的成功率只有20%,由于需要花费更长的时间去等待,高昂的旅行成本将温泉的暖意彻底冲淡。
加拿大黄刀镇的纬度最低,只有北纬62度,远离北极圈,处在北极光环带的边缘,严寒多风的气候,漫长等待的北极光往往单薄微弱,常常令人失望。
相对于临近北极圈北纬65度,且始终处于北极光环带区域中心点的阿拉斯加费尔班克斯能有90%的几率,不仅可以温暖地边泡汤边欣赏北极光,还能驱车五个小时前往北极圈,沿着著名的道尔顿公路途中看看育空河以及纵穿阿拉斯加南北1500公里的输油管道,体验北极苔原的同时,领略北极光迷人的风采。即便在费尔班克斯连续住四五天观看北极光,每天的活动内容都会丰富多彩,不仅能驾驶雪地摩托和海洋冰钓巨大的阿拉斯加帝王蟹,还能坐着封闭的履带车爬上山顶去看北极光,有机会由狗拉雪橇大赛的冠军得主亲自传授驾驭雪橇犬的技术,更不必顶着刺骨的寒风乘坐雪橇,极地博物馆中原住民的极地生活展示,让人们充分体会到人类生存的伟大力量,还有那冰雕博物馆中每年世界冰雕大赛的冠军作品,都会令人叹为观止。阿拉斯加原住民的艺术品商店可以购买到各种各样做工精细的原住民服装服饰,如果赶在偶数年2月初,就能观看到育空狗拉雪橇大赛开幕式,那么奇数年的2月中就能看到育空狗拉雪橇大赛的闭幕式。赶在3月初,阿拉斯加一年一度举办的世界最后一个最伟大的比赛“艾迪塔罗德”狗拉雪橇大赛,将全世界热爱雪橇犬的游客们汇集到了一起,可以亲自目睹阿拉斯加人的狂欢,更可以看到大赛往届冠军得主及来自世界各地的挑战者。让人目不转睛的皮草节、世界级的冰雕大赛和堆雪人大赛,一定会让你停下脚步流连忘返。

而在阿拉斯加观测北极光的时间可以从每年的8月底持续到次年的4月中,而4月阿拉斯加通常不再下雪,天气转暖,地面比较泥泞,因此,在阿拉斯加拍摄北极光最好的时间就是每年的9-11月和次年的2-3月,阿拉斯加也是观看北极光为期最长的目的地。
国家 |
城市 |
纬度 |
地理位置 |
气候 |
北极光几率 |
交通 |
旅行成本 |
游览内容 |
冰雪项目 |
挪威 |
特伦姆瑟 |
69度 |
北极圈内 |
潮湿多云 |
很低 |
奥斯陆 |
高 |
北极教堂 |
匮乏 |
临海 |
转机 |
||||||||
瑞典 |
阿比斯库 |
68度 |
北极圈内 |
多云多风 |
30% |
基律纳 |
高 |
北极教堂 |
无 |
近海 |
乘火车 |
冰屋酒店 |
|||||||
冰岛 |
雷克雅未克 |
64度 |
远离北极圈 |
多云多风 |
20% |
欧洲转机 |
高 |
蓝湖温泉 |
雪地摩托 |
四面临海 |
|||||||||
加拿大 |
黄刀镇 |
62度 |
远离北极圈 |
多风 |
50% |
埃德蒙顿转机 |
底 |
北方遗产中心 |
雪地摩托 |
狗拉雪橇 |
|||||||||
北极光环带边缘 |
冰钓 |
||||||||
冰雕 |
|||||||||
美国 |
阿拉斯加 |
65度 |
靠近北极圈 |
干燥无风 |
90% |
西雅图 |
适中 |
极地博物馆 |
雪地摩托 |
输油管道 |
狗拉雪橇 |
||||||||
珍娜温泉 |
冰钓 |
||||||||
冰雕博物馆 |
冰雕节 |
||||||||
费尔班克斯 |
北极光环带中心 |
转机 |
圣诞老人村 |
雪雕节 |
|||||
黄金心脏 |
皮草节 |
||||||||
育空狗拉雪橇大赛 |
履带车 |
||||||||
艾迪塔罗德雪橇大赛 |
雪中漫步 |
北极光拍摄攻略:
1. 北极光拍摄必须不怕起早贪黑、有团队意识、必须守时且听从导游的指挥,也要保证身体健康,务必量力而行。
2. 阿拉斯加的费尔班克斯主要为北极光旅游目的地的城市,由于游客以日本及西方游客为主,因此餐饮以日韩和西式餐饮为主。
3. 请尊重当地的风俗习惯,当地治安良好,但若在偏僻地方或夜间外出应结伴同行,不要单独行动。
4. 相机防寒套(12月-1月可以准备)
5. 相机操作手套(12月-1月可以准备)
6. 防滑钉(12月-1月可以准备)
7. 防冻伤油(12月-1月可以准备)
8. 头顶灯:夜间光线昏暗,无法看清相机屏幕的操作键,头顶灯会让双手在有亮光下灵活操作。也可以携带手电筒作为替代品。
9. 暖手宝:寒冷的夜间,会让相机电池在很快耗尽,在此期间,在相机电池盒外贴一个发热的暖手宝会让相机在相当于常温的情况下工作,这样就不会因为电池耗尽错过北极光了。同时,暖手宝不管是放在衣袋里还是手套里都能在4-6小时内持续起到稳定的暖手作用。如果没有暖手宝,建议在阿拉斯加买一个动物皮毛的暖手袋,非常管用。
10. 备用电池:无论防寒准备做的多么充分,备用电池一定要多准备,加电池盒的相机,除了机身里面的两块之外,最好在准备2-4块电池。
11. 转换插头:由于天气寒冷耗电快,要在出发前将所有电池充足电
12. 两部相机:在野外拍摄的摄影师,一般都会准备两个机身,搭载不同的镜头以便拍摄,所以可以根据个人的实际情况,尽可能的准备两个机身,一来是保障一旦一个机身出现故障,可以有备份机器,二来我们可以用一部相机拍平面,一部相机拍摄高清视频。
13. 镜头:拍北极光必须广角镜头,24mm以下的,越广越好,最好的配置是一只大广角配一只鱼眼,鱼眼夸张的变形会增加极光的视觉冲击力,会让极光的片子更有趣。
14. 三脚架:一个结实稳定的三脚架是必须的,至于是金属的还是碳的就看个人的喜好了。
15. 快门线或遥控器:最好准备一个快门线或者遥控器,一来是保证相机的稳定性,二来可以不用频繁的开启相机的保温套,确保电池的续航能力。(反光板预升一定要设置好)
16.感光度的设定,根据极光实际的情况,一般ISO不宜超过400,否则后期在电脑上看的时候会噪点很大,如果微弱的极光环境下,一般快门时间控制在15-30秒时间,如果是大爆发的极光的话,一般2-10秒就足够了,否则你只能拍到漫天的没有层次的绿光。如果是胶片拍摄的情况下,最好选择ISO400以下的反转片来拍摄,需要注意的是,135或者120的胶卷在低温下变脆而容易被拉断,所以胶片机也需要做好防寒措施,也可以选择4*5或者更大片幅的叶片来拍摄。当然,如果用617或者x-pan来拍会得到更壮阔的极光画面。
17. 防寒服:以轻便保暖为主,因为在阿拉斯加境内观看北极光,即便在北极圈,通常都不提供个人保暖装备,所以,除了贴身的保暖内衣外,最好准备轻便的高绒含量的中长款羽绒服以及抓绒裤,抓绒裤内穿打底裤外套羊毛贴身裤。
18.防寒靴:最好准备一双温标在摄氏零下30度的高筒防寒雪地鞋,如果自己无法准备防寒鞋的情况下,最好准备毡鞋垫和1双羊毛袜内再穿1双厚棉袜,然后外边套一个塑料袋,再穿一双GoreTax的登山靴即可。
19. 防滑鞋链:在城市中,特别是天气渐暖,没有新雪时,防止在夹冰夹雪的小路上绑在雪地靴上使用。
20. 帽子:防寒连体帽子对于有吸烟习惯的摄影人就不太方便。最好准备一个抓绒帽及一个抓绒的脖套,这样在穿防寒服的时候会增加保暖的系数。
21. 建议佩戴隐形眼镜,否则,嘴里呼出的哈气会常常使眼镜的镜片蒙雾。如果必须要佩戴眼镜,注意千万不要使用金属镜架的眼镜。
22.手套:手指灵活的手套,只有在阿拉斯加每年的12月-1月尽量不要让自己的双手长时间地暴露在空气中,否则在不知不觉的情况下,手指就会冻伤碳化,变黑。并且,在按完快门后,快速地将手放回保暖手套里。
23. 镜头布:一定要带上镜头布,由于天气寒冷,镜头一会儿就会起雾,最好是每十分钟检查检查,如果有雾拍出来的照片就不清晰了。
24. 北极光背景下人像的拍照技巧:在北极光的背景下,拍摄人像要保证在曝光中姿势不变,否则,人像将会若隐若现;如果用手电筒在曝光中以平稳地速度慢慢地对着镜头画出数字,拍出来即是北极光下没有人影只留有靓丽的数字效果,一定要耐心地多尝试几次。
25. 由于拍摄北极光需要很长的等待时间,所以前往北极圈的旅游车有热水供应,如果不去北极圈,在费尔班克斯郊区的北极光观测小木屋不但可以取暖,还可以作为拍摄北极光的前景。但是寒冷会消耗人的热量以及增加饥饿感,所以建议最好自备一些巧克力,士力架,或者能量棒等。
26. 感冒及消炎药,由于药品的特殊性及个人对于药品的过敏反应,所以一定要自备感冒,消炎,止泻等常用药品。
27. 在拍摄北极光的野外,建议准备一瓶保暖密封水壶,在出发之前灌上热水或者热咖啡。
28. 所有住宿及就餐地点禁止吸烟,北极光拍摄地点为以北极圈和北极光观测小木屋为主,旅游车内河小木屋内绝对禁止吸烟及一切明火。
29. 如果参加育空狗拉雪橇大赛和“艾迪塔罗德”狗拉雪橇大赛建议看看电影《南极大冒险》。
30. 出发前可以看看星野道夫的《北方的光》、《阿拉斯加,光与风》以及遗作《在漫长的旅途中》。
31.如果对阿拉斯加的淘金历史和人类与大自然搏斗可以看看杰克•伦敦的《野性的呼唤》和《热爱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