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耳其哈图莎什:倾听历史的声音
博阿兹考伊哈图莎什(Hattusas)历史遗址位于乔鲁姆(Corum)西南82公里处,离安卡拉208公里。这个遗址处在赫梯王国的核心地区,也就是布达考祖河(Budak"ozü River)谷的最南边。这处遗址高出平原300米,平原四周都是岩石群,山脉和陡峭的悬崖分别在北边和西边,除了城北,其余三面都被城墙包围。
1834年,查尔斯·德克斯特(Charles Dexter)首次考察了哈图莎什历史遗迹,并将考察结果公之于众。后来,塞斯(Sayce)首次把这些遗迹和赫梯古国联系起来,而在此之前,人们一直以为赫梯人的活动中心是在叙利亚。1882年,卡尔·赫曼(Carl Human)和奥图·普池斯坦恩(Otto Puchstein)一起来到博阿兹考伊,按计划进行了周密的研究。他们还根据雅兹勒卡亚(Yazilikaya)残片做了石膏模型,现在保存在贝加蒙(Pergamon)博物馆内。1893-1894年期间,E。查特(E. Chantre)展开了第一次的探测性发掘。1905年,迈克瑞迪(Makridi) 和H. 温克勒(H.Winckler)考察了博阿兹考伊,他们的发掘工作一直持续到1917年。
1932年,科特·比特(Kurt Bittel)代表德国考古学会对博阿兹考伊展开了系统的发掘,二战期间被迫中止。后来,在科特·比特的领导下又重新开始,并一直持续到了1978年。1978年至1993年期间在彼特·尼威(Peter Neve)博士的领导下展开的发掘工作现在仍然在进行,目前正由杰根·斯尔(Jurgen Seer)博士代表德国考古学会展开此项活动。自公元前3世纪起,就有人开始在博阿兹考伊(Bogazk"oy)定居,当时在布于卡乐(Büyükkale)及其周边地区建有若干小而坚固的聚居地。公元前19世纪和18世纪的亚述贸易集散地的聚居区遗址已经在下城找到,并首次发现了这一时代的关于该城名称的文献。
哈图莎什(Hattusas)第一阶段的发展结束于一场大火,这场大火的罪魁祸首肯定是库沙拉(Kushara)国王阿尼塔(Anitta)。据史料记载,火灾后不久,大约是在公元前1700年,哈图莎什又开始有人定居,并且在公元前1600年成了赫梯王国的都城。这座城市的创建者是哈图西理斯一世(Hattusilis I),他和阿尼塔一样也有库沙拉(Kushara)血统。
哈图莎什成为都城以后,在宽广的定居区的边缘地带可以看到建筑遗迹。这座城市展现的是公元前13世纪的风格,宫殿和神殿宽2公里。在哈图莎什的第二个发展阶段,三代赫梯王国的国王曾经在帝国最后几年发挥过重要的作用,他们分别是哈图西理斯三世(Hattusilis III)和他的两个儿子都德哈里亚斯四世(Tudhaliyas IV)和苏皮乐马斯二世(Suppiuliumas II)。苏皮乐马斯二世统治后期,赫梯王国由于国内经济萧条再加上内讧,最终走向灭亡。博阿兹考伊也被废弃达4个世纪之久。400年之后首先开始在博阿兹考伊定居的是佛里吉亚人(公元前8世纪中期)。在古希腊罗马时代(公元前3世纪至公元3世纪),哈图莎什是个封地的中心,周围围着低矮的城墙。在拜占庭时期,这儿只是个小村庄。
被称作上城的哈图莎什部分位于陡坡上,面积在1平方公里左右,始建于公元前13世纪帝国时代晚期。上城的大部分地区都只是神殿和圣地。上城的南边被一个弧形的城墙包围着,墙上有五个门。在墙的最南端,也就是城市的最高点,带有斯芬克斯像的大门上面有一个高出周边建筑的堡垒。其他四个门中,城墙南端和西端的两座大门分别是皇家通道和带有狮子雕塑的门。
上城内建筑发展的历史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恰好是修筑城墙的阶段。第二阶段是重建阶段,在城墙遭受第一次破坏后,这座神殿建筑群在这一阶段逐渐成形。第三阶段则对除了现有建筑进行维修或者翻新外,还开始扩建新城。在上城,神殿区一直从斯芬克斯像大门延伸到尼萨特扑(Nisantepe)和萨瑞克勒(Sarikale)。在这一区域,已证明很多神殿属于不同时期。这些神殿的基本布局都是一个中央庭院,后接若干祭祀堂;前部较窄,主要区域较深。从这些神殿遗址收集到的物品可大致分为五类:
陶制器皿
工具
武器
祭祀用品
文字资料
在上城,位于尼萨特扑(Nisantepe)和居内卡拉(Güneykale)的后赫梯时代的建筑遗迹十分珍贵。这一带是公元前6-7世纪佛里吉亚人的定居点。这个地区在赫梯时代可按地形划分为三个区域,分别是:通向布于卡拉南部的山口地带,尼萨特扑以北的高原地带,以及内卡拉地区。
通向尼萨特扑和上城的道路网也通向综合建筑群。该建筑群有一个石头砌成的内庭,庭院的北边,东边和南边均有楼,西边则有一道门。
除了北楼和南楼,西楼和宫廷档案楼也很重要。毁于大火的建筑物有两个地下室。在这两个地下室曾发现了近3300部编年史,30块刻有象形文字的石碑。其中2/3的编年史上都有国王的印玺,按照时间顺序,这些印章分别代表从苏皮乐马斯一世到哈图莎什的最后一个国王,即苏皮乐马斯二世。除了国王的印玺,还发现了皇后的印玺。
居内卡拉的建设是在苏皮乐马斯二世期间进行的。城内有一个巨大的人工湖,环湖的三面分别有三幢建筑物。仍然仍在的两个建筑物分别叫1号房和2号房,2号房位于湖北角的西边。2号房只有一个房间,圆顶越往里走就越小。1号房里发现的文物不多。2号房的三面墙壁上都刻了浮雕。对面墙上主要的画面描绘的是个身着长袍面朝左的人物,左手持一朵荷花,右手持一个拱形饰物。还有一个日晷。西墙上刻着象形文字。
布于卡拉(Büyükkale)建造在城市商业区南边的一片天然岩石地上。对这一地区的发掘中,发现了公元前13-14世纪赫梯王国王们的皇宫建筑群,以及用于防御的城墙系统。城堡的入口大门开在西南边,南北朝向的城墙建造在嵌入岩石的地基上,南边还利用隔墙技术把城墙建在堆土上的。从布于卡拉无法看到这个皇宫的全景。形状大小各异的建筑物遗迹纷纷被发现,与庭院和回廊相连的宽敞内部组成了城堡的内部结构。城堡里面有档案室,储藏室,一个宽敞的接待室以及和水祭和圣地有关的建筑物。佛里吉亚建筑群的遗迹是在赫梯人以后的城堡中发现的。
博阿兹考伊最重要的建筑遗址之一是大神殿(1号神殿)。哈图莎什城北的中心就是这座大神殿,神殿是为赫梯人的风雨神以及阿里那(Arinna)城的太阳女神而建的。神殿有两个部分,周围还有石子路和广场,储藏室建造在神殿后面。大神殿和低城区之间只有一墙之隔。在商店里发现的大水壶表明,建在一块石头露台上的大神殿显然曾经是个经济中心和宗教中心。在神殿东边的商店里发现的书简再次表明这儿曾经有过档案室。
和大神殿相比,其周围的建筑较为次要。它们当中最珍贵的是坡形建筑。它非常庞大,属多层建筑。
对哈图莎什历史遗址的发掘工作从1993年开始于布于卡亚。这儿发现的陶器表明黄铜器时代的聚居区一直维系到后来的所谓“黑暗时期”。考古结果表明,帝国时代这儿曾有大型石条铺成的地窖。在布于卡亚也发现了佛里吉亚早期的遗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