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情最High时:全球12大劲爆狂欢节
不幸的理由有很多种,狂欢的理由只有一个!常在路上的人儿啊,难免有艰难、孤独和寻找自我的苦闷,必要的时候,别忘了喜剧和悲剧一样,可以鼓舞人的成长,既然选择了出发,何不绕着地球,狂欢12圈!
西班牙斗牛节 连母牛都不懂公牛的情义
西班牙思想家奥尔特加·加塞特曾说:“我敢断言,谁若是对斗牛的历史没有深入扎实的了解,那他(她)一定无法很好地理解自1650年至今的西班牙历史……斗牛的历史揭示了近3个世纪里西班牙民族生活中某些隐藏最深的玄机。”
这是一个被无数人热爱的节日,也是一个被无数人诅咒的节日。这不一定是全世界最大的狂欢节,在南美、欧洲甚至是中国的云贵少数民族地区,也存在着很多相似的传统,但这些地方的人们恐怕都不会否认,斗牛是属于西班牙的。塞万提斯学院的院长调侃说,中国俗语说“放马过来”,西班牙人大概会改成放“牛”过来吧。
说斗牛是一项运动、一门艺术、一种表演,统统都不准确,斗牛是一种狂欢,尤其对西班牙人来说。
每月的3月到11月是西班牙为期漫长的斗牛节,多则每日一斗,少则每周两次,目前最大的斗牛场设在首都马德里,可容纳两万多人。开场前,街头巷尾便开始酝酿狂欢的前戏,小孩子们最先耐不住寂寞奔了出来,渐渐也把人群的心弦撩动了起来,人们交谈、争论、大声喧哗,为公牛和斗士造势;等到决斗之时,公牛入场,斗士战备,成千上万的观众为之握拳、冒汗、把神经调到紧张和亢奋的边缘,每一个动作都会激起空气的震动、声波的位移;比赛结束,大街上的人们还长久地沉浸在搏斗的快感里,那些夸张的笑脸、刺耳的喊叫和扬起的尘土,好像都掺进了奇异的荷尔蒙,点点滴滴,挥发在空气里。
西班牙斗牛暴露了任何狂欢节都具有的天生的危险性,那些钦佩和激动,是赤裸的不受约束的情绪在奔涌,其最极端的形式便是鲜血和死亡的仪式。19世纪末著名的斗牛士库洛·罗梅罗曾经说,斗牛士可能真正死去,我们唯一的武器就是红布,和死亡打交道才是真正的艺术。
西班牙境内有1724块斗牛场,每一场都是这些血雨腥风、斗志昂扬的故事,除了场上的胜负,还有场外的疗伤、宰杀,甚至场边贩卖的烤牛肉,和慕名而来的观光客。作为一门产业的斗牛,已经给西班牙带来了20万个就业机会、327个直接相关的企业,每年产值25亿欧元,占全国GDP的0.25%。
尽管如此,已有上千年历史的西班牙斗牛,依然在争议中维持自己的生命力。
早在1808年,就有议员提出要取消斗牛,就连历任教皇也对此持有不同的态度,有的禁止有的允许。近年来,一些国家甚至西班牙国内的某些城市陆续开始禁止斗牛,或者提出不准宰杀公牛等新的更“人道”的规定。尤其是经济危机之后,实力疲软的西班牙在欧盟主导的环保议题下,相对失去了话语权,但总体民意仍然是赞同大于反对。
斗牛评论家安东尼奥·洛尔卡激烈地为斗牛辩护,他提出,斗牛有助于公牛物种本身的优胜劣汰,公牛分泌的某种激素会使之变得焦躁,参与斗牛可以让它们释放精力,“在卡车运输的途中反而比中刀更加痛苦”,只有具有凶猛的血统、冲击的能力、崇高的精神的公牛才能得以继续繁衍;而做一名斗牛士比罗马教皇还要难,他们“是用另一种材料做成的人”。
专门拍摄斗牛的西班牙摄影师克里斯蒂娜·加西亚·罗德洛说:“斗牛是力与美的体现,虚实之间智取公牛。斗牛是勇敢的象征,也是动物力量的标志;斗牛士对生命的挑战,也是与死神的游戏。”她的同行拉蒙·玛萨茨却说:“一分为二。这就是我对于斗牛的双重态度。既为勇敢英俊的公牛被杀死而感到遗憾,又每每被拉菲尔·德宝拉和库洛·罗梅罗这些斗牛士的完美表演所征服。总之,我真的不确定,向来如此。”
斗牛就是在这样一种复杂而两难的情感中被西班牙人所热爱,被世界上其他地方的人们所向往。越来越光洁的现代社会大概很难容忍如此血腥、残忍的游戏成为一个民族的狂欢,视之为“不正当的群体性欢愉”。但评论家安东尼奥说,“这不是战胜者与被战胜者的对比,不是以暴力为乐,而是激赏那勇敢和智慧。”如果要继续和他争论动物保护的话题,他会严肃地告诉你,“不要轻易解释这其中的神秘,甚至连母牛都不了解公牛的世界。”
巴拿马狂欢节 酒精是狂欢节的职业道德
狂欢节也要讲历史?太没劲了。来到遥远的中美洲,这里有一个年轻的狂欢节。从2月的第一天开始,加勒比海便放松了下来,好像连海浪都变得温柔了许多。人们聚集在沙滩,搭起舞台,摆起摊档,舒活舒活筋骨,时刻准备跳起来。
因为有海,便要泼水,因为有酒,便要烤肉,把马路当成迪厅,把海滩当成包房,小心连打扫的阿姨也突然和你勾搭一段。有的当地人会避开节日的喧闹、逃离首都,而更多的人选择此时到来,闹个痛快。如果酒精是狂欢的必需品,那么这里的酒精不贵,这是一个狂欢节最有人情味的职业道德。
里约狂欢节 拒绝一切道貌岸然
真的只有来到巴西,才知道狂欢是一种基因、一种血液、一团永不止息的火焰。2月份的中国人,讲究的是团团圆圆的阖家欢乐,而2月份的巴西人,正在街上狂歌劲舞,和朋友拥抱,和陌生人接吻。温度里、文化中,处处可见冬天和夏天的区别。上表演课时,老师总是喜欢启发学员们释放天性,其实最好的办法便是把人丢进里约热内卢浓妆艳抹的人山人海,看谁还好意思扭扭捏捏,看谁还敢道貌岸然,如果不幸真有这样的老顽固存在,活该把他们放在闷骚的耻辱柱上,钉个半年。
相关阅读:巴西众生相:蜜色足球与热力桑巴
科隆狂欢节 从光棍节疯到情人节
平日里板着脸的德国人,这一天终于疯了。这里有著名的“女人狂欢夜”,德国姑娘们拿着大剪刀在大街上狩猎,看到戴领带的男人便冲上去剪下,故意冒犯男权,如果男人也有心猎艳,还真能诞生许多“一剪没”的缠绵故事;“玫瑰星期一”是大游行的开始,方阵式的花车、表演、服装和人头开始攒动,这样的混乱的局面,既适合摇头晃脑,也适合浑水摸鱼。
科隆狂欢节从11月11日晚11时11分开始,似乎是一个专门为光棍准备的节日,但一直持续到次年2月才达到最高潮,直接跨进了新一年的情人节,好像是希望来到此地狂欢的光棍们能在觥筹交错之间迅速解决个人问题,等节日一完,便各自领着新鲜出炉的恋人回家过年。
四百多年前,麦哲伦率领西班牙远征队登陆菲律宾群岛,带领当地民众皈依天主教,他还将一个少年耶稣雕像作为礼物,送给当地酋长。结果,他死于宿雾的一场械斗。此后,那尊雕像变成了当地的圣物,历经战争而毫发无损,成为庇护众生的神灵。
每年1月,为了庆祝这被庇佑的平安和幸福,宿雾圣婴节也就成了全国性的重要节日,人们只是上街游行,但并不鬼喊鬼叫,一边表达敬意,一边发泄心情。这是典型的亚洲式狂欢,克制的人们不太会为了一些奇怪的理由而疯狂,一定有某种渊源、传统,甚至是宗教的意味,才足以维系大伙儿的约定,保持每年张扬一次的频率。巴西人一定不懂,但中国人,你懂的。
法国蒙顿柠檬节 亚当夏娃偷吃的禁果是柠檬
喝惯了啤酒,玩腻了泥巴,可以去法国的东南小镇蒙顿,参加这里的柠檬节。传说亚当和夏娃当年带走了偷尝的那颗禁果,夏娃精心挑选了一个好地方埋起来,这个地方就是蒙顿。圣经上并没有说明那枚果子就是苹果,于是蒙顿人把自己土地上生产的柠檬和柑橘推上了台面。
早春2月,圣诞节和新年刚刚过去,蒙顿人就开始张罗自己的柠檬狂欢节,经常把王室成员、各界名人吸引过来,把小镇挤得水泄不通。用柠檬制作雕塑、花车,把柠檬当作武器袭击别人,来到此地的人很容易就进入了狂欢节的角色,玩着玩着便会有似曾相识的感觉,放开了去攻击别人。一看,手上拿的不是番茄,而是比番茄硬得多的柠檬。
玻利维亚奥鲁罗狂欢节 宗教外衣下的土著节庆
对于当地的尤鲁人(Uru)而言,早在17世纪时纪念Pachamama和Tio Supay的传统依托节(Ito Festival)遭到了当时伊比利亚统治者的禁止。关于玻利维亚基督教合法性的经典故事中讲,1789年在奥鲁罗最大银矿中的一个废弃山洞里,一个叫 “奇鲁奇鲁”的小偷抢劫一名矿工未遂反被打伤,死在了里面。人们在他的头顶发现了一幅美丽的圣母玛利亚的画像,后来就称之为“洞穴圣母”。
从那以后,洞穴圣母就成为庆祝活动的官方纪念对象。尽管天主教从此盛行,但依托节的精神却得以在狂欢节中浴火重生。如今的玻利维亚奥鲁罗狂欢节已经衍化成拉美最具本土色彩的狂欢节,文化上的厮杀血拼不再是主题,天主教的色彩固然有保留,可安第斯的情怀依旧丰满撩人,极具视听震慑力。
以色列普林节 一切考究的历史都关乎男欢女爱
普林节是犹太历中最欢乐的民间节日, 以纪念和庆祝犹太人在波斯帝国统治的时代,神藉以斯帖拯救他们逃过灭族的危难。庆祝方式包括饮酒、欢宴、盛装假面、向穷人施舍和互赠食品。普林节(Purim)取自字根普林(Pur) ——签的意思。
根据《旧约》中的《以斯帖记》 (天主教称《艾斯德尔传》),反犹太的波斯重臣哈曼掣签,得出亚达月(犹太历12月)是吉月,唆使波斯国王在这个月的13日杀戮灭绝犹太人。为给犹太人求情,身为犹太人的王后以斯帖在一次饮宴上上演了美人救国的好戏。她诱惑哈曼到了她的房间,成功制造了哈曼要强暴她的假象,并“正巧”被国王亚哈随鲁撞见。哈曼被吊死,危难解除,流落波斯的犹太人原本要被屠杀的日子,变成了万民同庆对酒当歌。来以色列狂欢一定要做好案头工作,因为你狂欢之余还要跟高智商、好谈吐的犹太人一起吃一种包有水果蜜饯或巧克力的饼干——“哈曼的耳朵”,此时便可以一边侃侃而谈,一边目露凶光。
乌拉圭狂欢节 是男人你就坚持40天
世界上最持久的狂欢节非乌拉圭莫属。尽管各路榜单上,若干嘉年华都号称持续时间长,标榜世界第一,但来到乌拉圭你才知道什么叫作不但持久并且高潮迭起。这40天每天都不是敷衍,这是一个敢于呈现欲望的国度,盛大的狂欢,野性与华美恣意绽放。这里除了Latino和Latina还有百分之三的黑人,南美与非洲,两种狂野在此对撞!没去过乌拉圭不算参加过狂欢节,是男人你就坚持40天。
比利时班什狂欢节 欢乐无价,啤酒免单
距离布鲁塞尔不远的小镇班什有着中世纪风情的古老狂欢节。狂欢节的重心是传说人物吉勒。几百个人身穿红、黄或黑色服装,头顶插着鸵鸟羽毛的帽子,脚踏木屐,佩着铃铛,戴着绿色小眼镜的蜡质面具,装扮成吉勒穿城而过,后面跟着滑稽小丑和农夫、地方铜管乐队和化了装的狂欢人群。待到五彩缤纷的焰火照亮夜空,大广场上全民跳起吉勒舞。随后小丑们会朝民众扔橘子,喧嚣一片的大广场真正成为欢乐海洋。备受西欧人追捧的比利时啤酒这天免费供应,全城酒吧高歌痛饮,橘子接到接不到要看缘分,咱还是先干几杯再说!
巴基斯坦春节 中国小商品扮靓的盛会
伊斯兰国家的狂欢神秘而矜持,连男人们都从不光膀子,更别说女人们裙子下还要穿裤子,某些教派连脸都要严严实实裹起来。巴基斯坦的春节一般是在二三月间。卡拉奇Gymkhana这一日人头攒动,19世纪英式园林被挤得难以挪步。很快你就会发现漫天飞的都是喜羊羊与灰太狼气球,各种商铺地摊全都在兜售中国年货,熙熙攘攘的人流证明天朝的出口商品在这里大有可为。还有一个项目是风筝比赛,头顶飞过金元宝、燕子,巴基斯坦的欢乐中国制造。吸水烟、玩游戏、吃大餐、看露天演出,更重要的是四目交接看彼此穿的桃红柳绿。跟天主教的狂欢相比这里太过低调,但对裸露皮肤都忌讳的当地人来说,却无疑是难得的一次撒野契机,终于可以接踵摩肩公然羞涩,张开双臂拥抱中国小商品。卸下重压就是狂欢,文化不同,各自图个开心就好!
魁北克冬季狂欢节 只要风度,不要温度
可爱的Bonhomme守护着冰宫迎接四海宾朋,狂欢节大街两侧冰雕雪人矗立,揭开2月份北美最盛大节庆的序幕。雪的世界从来都平添节日欢乐气氛,似乎只有在零度以下才更能证明人们内心的炽热欢腾——至少看得见哈出的热气!
来魁北克狂欢吧,2月第一个周末开始为期10天的冬季狂欢始于1894年。原本沉闷的冬季忽然被注入一剂高浓度鸡血,法兰西风情移植在北美的雪原上,成就了这样的欢乐嘉年华。除了雕冰滑雪的常见活动之外,这里还有极地特色的圣罗伦斯河独木舟比赛,需要避开浮冰、抗击严寒、持久作战;瀑布的水流结成冰柱,人们竟然用来比赛攀冰,风险与挑战并存,荣誉与勇气同在;还有雪浴,一群人在户外把雪球当浴球,把冰块当肥皂,比冬泳还刺激;而狂欢节的巅峰则是夜间花车游行,既热辣,又冰寒,只要风度,不要温度。冰雪才是冬季狂欢最荼靡的礼物。
在冬季昼短夜长的加拿大东海岸,白日参加各种户外活动,晚上穿梭于世界各地冰雕艺术家的作品间,五色斑斓如同童话世界,不仅孩子喜欢Bonhomme,连大人都要跟着做一场孩提的梦。(撰文、编辑/ 师帅 不有)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