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旅游

阳光下的金色圣城耶路撒冷(组图)

新浪旅游

关注

耶路撒冷真的是金色的。尤其在几近黄昏的时候。

仰拍金碧辉煌的教堂顶部仰拍金碧辉煌的教堂顶部

阳光洒在橄榄山上,洒在哭墙上,洒在清真寺的金顶上,洒在圣墓大教堂上。千百年来太阳的光辉始终不遗余力的洒在所有东西上,无论你是上帝的子民还是安拉的信徒。

站在橄榄山上看到的古城和清真寺的金顶站在橄榄山上看到的古城和清真寺的金顶

自然界的东西总是最公正,最无私,最无门第之区别,最无上下所谓的尊卑,只有人心底永远填充不满的欲望和仇恨,才把世界弄得乌烟瘴气,纷纷扰扰。

橄榄山上有观景台,有只骆驼。看起来年龄不小了。在为它的主人日日夜夜带来财富橄榄山上有观景台,有只骆驼。看起来年龄不小了。在为它的主人日日夜夜带来财富

很难想象一个方圆只有一公里的地方,居然同为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的圣地。

墓地。这里离上帝最近。他们等候着弥赛亚的降临。墓地。这里离上帝最近。他们等候着弥赛亚的降临。

在犹太人眼里,他们是上帝的子民,这里是古代犹太王国的首都,锡安山上还有他们的圣殿;在基督教徒的眼里,这是耶稣传教、牺牲、复活的地方,无可替代,无比神圣。

在穆斯林的眼里,这是穆罕默德夜游聆听真主安拉祝福,骑着白马升天的地方。

游客游客

城内分为犹太、穆斯林、基督、亚美尼亚4个区,城墙高耸,城门依旧,和平与战争相伴,重生于毁灭交替,神圣与野蛮并存,石灰岩块被岁月打磨得光滑照人。

这个骆驼早很多明信片上都能看见的,我以前有一张朋友寄的。看起来,它老了。这个骆驼早很多明信片上都能看见的,我以前有一张朋友寄的。看起来,它老了。

现在站在橄榄山上穿过眼前古老的墓地看到的城,已经不再是那个耶稣背负着十字架的苦难的城。骷髅山也已经不再是原来的样子。

我们来的这一天,是安息日。看不到犹太人。我们来的这一天,是安息日。看不到犹太人。

原谅我实在对基督教的很多东西说不出所以然,我是如此的倾心于东方的宗教和哲学,曾几何时总是对西方世界的一切不屑一顾,只是粗浅的看过圣经故事和一点点旧约。所以对于苦路,说实话,没太大的感觉。

走向老城走向老城

我更多的体会到的是这个城市。我总是隐隐感觉阿拉伯人走过的地方,总是血雨腥风支离破碎,也很难给别的宗教留下遗迹。尊重这个世界上的一切伟大的宗教,是不需要个人信仰和理由的。千百年来存在的人类的智慧结晶,是不应该成为复仇或是武力炫耀的代价。

到耶路撒冷最深的感觉除了三教同源之外,就是无论宗教如何纷争,仇恨如何深刻,或是犹太人饱受各方面的压力舆论,这些宗教的圣地都是存在的。

面包一刀一个面包一刀一个

比如苦路,比如教堂,比如清真寺,比如所有的圣迹,甚至是耶稣被出卖之地,都允许被免费参观,并且与犹太教共生共存。

一个懂音律的朝圣者,弹起了悠扬的旋律一个懂音律的朝圣者,弹起了悠扬的旋律

相传玛利亚和拿撒勒的木匠约瑟订婚,玛利亚因普查人口而返回约瑟的故乡伯利恒,栖身在马厩,耶稣当夜出生。为逃避罗马王迫害,耶稣全家逃往埃及,数年后回拿撒勒。

蜡像一般的神父蜡像一般的神父

耶稣兄妹7人,他自幼聪明过人,继承父业成为木匠,后云游传教,公元30年逾越节在耶路撒冷被捕,4月7日遇难。

街头街头

教徒早在传教初期就到耶路撒冷凭吊耶稣受难地,12世纪,欧洲信徒来耶城朝圣返回后,根据见闻竖立耶稣受难碑、像。17世纪,“苦路”成为朝圣必经地点。1731年,教皇克来门特十二世确定14站“苦路”及朝圣礼仪。“苦路”的故事广为传播,现在基督教堂几乎都有14站“苦路”画像。

相关阅读:

神奇以色列:踏上神灵眷顾的土地(组图)

雅法老城:从这里体验原味以色列(组图

徒步以色列:横穿“大漠”感受生命的炙热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