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旅游

梦回印度喀拉拉 阿育吠陀的神奇国度

《Voyage新旅行》杂志

关注

清晨,在最热闹的科钦港区域,昔日的各国殖民文化已经被不断发展的旅游业所淹没,无论是荷兰人的房子,还是葡萄牙人的教堂,又或者是英国人的贸易大厦,如今都被各种精品商铺和精品酒店所占据。海边,五六个印度人正拉动着手腕粗的缆绳,将足有十几平方米的渔网沉到水下,几分钟后再拉起,如果什么也没有,这些渔夫们会从泡沫塑料的保鲜盒里拿出几条冰冻的虎皮鱼,向过往的游客展示。“这样的表演根本不可能打捞到鱼,”当地的渔民说,他们大多在科钦住了几十年,以打鱼为生,“最好的打鱼时间是黄昏和黎明,用灯光照在河面上,吸引大量的鱼入网。”尽管这样的打鱼方式在今天已经为数不多,但是一套像样的中国渔网价格还是高达50万卢比(约合72650元人民币),以前当地的渔夫每天要这样下网200多次。

印度南部的喀拉拉邦被称为众神的国度

海岸两边的渔市上,鱼价叫到400卢比一公斤,我们的导游连连摇摇头说,“太贵了,太贵了”。在科钦港口不远的犹太人区,这里的犹太教堂成为外国旅行者的热门景点。49岁的印度古董商人乔治坐在临街古董铺子的阴凉处喝着茶,他坚持说自己只是这些宝贝的暂时保存者。在经营印度古董店20多年后,他和太太意识到应该将一些古董保存得长久,于是开办了一家喀拉拉民俗博物馆,专门展示这些印度南部的古董。来到乔治的Folklore博物馆时,他的太太正在门口招呼一对西方客人,她穿着一身白色的莎丽,“我们用了7年的时间来准备这个建筑,房子所有的木材都是取自印度南部的废旧寺庙或者宅邸。”三层的博物馆里收藏着上万件的喀拉拉民俗古董。在博物馆的顶楼剧院里,一群中学生正在欣赏印度传统舞蹈kalyan sganthi kam,这种喀拉拉传统舞蹈正是人与神的对话。

>>与神对话的舞蹈

对于大部分外国人来说,很难记住那些复杂的传统舞蹈的名字,但对从小就学习印度舞蹈的Chinnu来说,却绝不是什么难事,她在纸上写下7种舞蹈,还在后面备注上:女巫之舞(Mohiniyattam)是喀拉拉邦的经典舞蹈,卡拉里帕亚图(Kalarippayattu)是喀拉拉的战舞,婆罗多舞(Bharathanatyam)是起源于印度南部的舞蹈,Theyyam是在印度寺庙中的仪式舞蹈,卡塔卡利(Kathakali)则通常是一段释义史诗的舞蹈剧……尽管各种舞蹈都不尽相同,但服装都相当的精致,有的角色穿着装有裙环的裙子,有的则以绫罗缠身。正在化妆的老艺人告诉我,传说这些装扮是根据早期葡萄牙殖民者的服装而来的,“但谁知道呢?”从他的语气,他更坚信这是印度人的审美取向。

印度舞蹈是从小就必学的传统

今年28岁的Sadhanam从15年前就开始练习印度传统舞蹈。在演出开始前,他躺在院子天井下的凉亭中,向游客展示传统舞蹈的装扮艺术。他的面颊涂满了绿色的植物油彩,嘴巴上是夸张的橙色,眼睛是黑色的,额头是黄色的……对于演出者来说,这些都是可以自己完成的部分,一位老师傅正在他绿色面颊的周围开始描绘白色的胡子,最终这里将贴出一圈好似月牙形立体的胡子。Sadhanam今天要饰演卡塔卡利舞中一个帅气的年轻人,他是这一出剧中的英雄,从他的脸上的绿色就可以判断。卡塔卡利将印度史诗《罗摩耶那》和《摩诃婆罗多》以舞蹈剧释义,融合了戏剧、哑剧和文学等形式,其中包括上百个故事,通常要演出通宵。

化妆完毕后,Sadhanam坐起来,他一手将镜子高举,一手仍然用细细的毛笔蘸着油彩在脸上做最后的点缀。他的身材很强壮,有着浑圆挺实的肚子,他说,这全得益于师傅对他的磨练。“训练中最难的部分是为强壮肌肉而做的‘肌肉按摩’”,师傅站在自己的身体上,以巨大的压力来磨练他的承受力。相比这个,那些眼睛的运动、24种手势的术语和面孔表情的表达则要容易得多。此时一个叫Muthu的小伙子正热情地邀请客人在演出开始前去博物馆看看,那里有详细的示意图来阐释舞蹈中的9种表情和24种手势,他说这是最好的预习。Muthu将在接下来的演出中表演寺庙里的仪式表演Theyyam,但他一点也不着急更衣化妆,在他看来Theyyam不是存在于舞台上的艺术。

“在我的家乡,我们在寺庙里通宵表演这种仪式,人们通过我们来和神取得交流。”大多数传统舞蹈的艺人,都是世代相承的,Muthu在跟随父母的演出过程中,从很小就被认为是表演这种仪式的天才。“偶尔在舞台上,我也会感觉到神的存在,当神附在我的身上,我将无所不能。”演出中,他显得非常亢奋,穿着红色的撑裙,在台上台下奔跑,并吼叫以制造最大的声势。他将自己的手放在蜡烛上,并熄灭蜡烛。“事实上,在寺庙的仪式上,我们可以做得更多。”Muthu坚持邀请我去他家乡喀拉拉北部的小村落观看真正的Theyyam仪式,可惜我们的后水船屋明天就要启程了。

>>后水船屋24小时

从科钦到阿勒比不过1个小时的车程,但印度的路况和车况,通常都要打出更多的富余。汽车驶入阿勒比,每一条车道旁边便都有一条水道相配,水道上停满了电动、手动或者混合动力的大小船只,甚至比车道还要拥挤。我们的车继续绕过错综的河道,停在了一片码头广场上。几个水手麻利地把我们车顶上的箱子卸了下来,他们打着赤脚将箱子扛在肩上,顺着砂石路很快就把我们带到了密集停泊的船屋前,后来才知道其中一位就是我们的船长,46岁的阿勒比人托马斯。

象与印度文化渊源

这种如今非常吸引旅行者的船屋原本是喀拉拉水乡的载货工具,船长70英尺,使用椰子绳将木板固定制成,并在木船的外侧涂上椰子油和鱼油,由于这种船的承载力超强,通常用于运送沉重的货物,后来才改造成搭建一间或者两间度假屋的船屋。即使在今天,在喀拉拉的一些水路,仍然在使用这种船运送椰子壳。托马斯坐在船头,稳稳地把持着木头的舵轮,“以前用船运送椰子壳,通常都需要五六天的时间,船手们很少上岸吃饭,他们从河里打捞鱼,主食则是当地的大红米,还有一些并不名贵的香料,比如香菜、姜、干辣椒、姜黄和黑芥菜籽。”他一边说一边从兜里抓起几粒小茴香香料放在嘴里,这就是他在当水手时留下的习惯,“小茴香有一种清爽的口感,还能提神,就是我们印度人的口香糖。”我从他手里接过几粒放进嘴里,果然味道不比绿箭差。

河道上的景观相当独特,两岸椰林斜倚,水中则布满了成片的水葫芦。我们渐渐驶离拥挤的码头,沿着错综的河道时而进入宽阔的水域,时而又进入窄小的河道,原本眼前的几十条船屋,就这样四散离去。只剩下纯粹的水乡生活景象:细长的渡船载着上班的人回家;播放着宝莱坞音乐的渔船;完全没有照明的独木舟……黄昏,托马斯将船泊在岸边,趁船上另两位厨师做饭的时间,带我们去岸边的村子走走,羊肠小道的一边是刚刚种下的水稻,只要再过两三个月就可以收获了,而河对岸,从隐匿在丛林中的印度庙传来热闹的鼓乐声,引人神往。经过崎岖的小路,托马斯将我们带到了他的家,“游客总是好奇印度人的真实生活是什么样的?”和大多数生活在喀拉拉的人一样,托马斯一家信奉基督教,一进门的客厅上摆放着基督像,成为房间里最鲜艳的色彩。船上的晚餐相当丰富,不过不论什么样的食材和原料, 在印度菜里都会被烹饪成碎状和糊状,为什么?恐怕只有印度厨师才能解释。

>>美食中的香料配方

在科钦艾美酒店遇到厨师Soman Thapasimuthu之前,我们在印度一家本土酒店的餐厅里品尝了物美价廉的Payasam,这种地道的印度食物看起来就像是一份用芭蕉叶呈现的份饭。由于印度人独特的卫生习惯,他们认为左手是不洁净的,为了方便习惯用右手吃饭的印度人,印度的厨师们在制作Payasam的时候,就会选择把最健康的食物放在右边,然后从右往左依次进餐。在碧绿的芭蕉叶上,最右边是椰汁调味的蔬菜碎,然后是西红柿碎、豆角混合生香蕉、菠萝以及腌西红柿和一小堆调味盐,看上去色彩缤纷,就像一个调色盘。“为什么印度菜喜欢浓烈的颜色,还偏好将菜剁碎或者烹饪成湖状?”这几乎是每一个来印度旅行的人的问题,Soman说这是热带,如果不是浓烈的颜色怎么能激发起当地人在高温天气下倦怠的胃口?而碎状和糊状的菜品更易于消化,这是很早以来,印度就开始传承的饮食科学。

美食中香料的配方

从科钦一路来到印度大陆最南端的科伐兰海滩,如果从喀拉拉邦的中部驶过,会经过一个叫Munnar的地方,那里是LEELA凯宾斯基度假酒店的厨师Vijayan Parakkal的香料乐园。“你还没走到庄园农场,就可以闻到空气里混合的各种香料味道。” Vijayan说到这里,脸上有一种深深陶醉的表情,“你知道海风的味道?雨后树林的泥土味道?植物园里的花草味道?这些都不及香料园的味道,真的。”喀拉拉的完美气候,使这里成为印度最大的香料产地,而同样是印度菜,喀拉拉的要比北部的更美味地道,原因就是这里有最新鲜的香料。当香料经过加工,再运送到印度的其他地区时,它们已经失去了最初的那份味道。

印度菜里使用的香料超过50种,光是辣椒就有16种,在印度100多年的香料烹饪历史中,人们都是从各自的家庭中沿袭着烹饪习俗,什么菜选用什么香料,什么肉选用什么咖喱粉,“印度菜可以说是世界上最健康的菜,因为在数十种的印度香料中,除了辣椒之外,其他都是入药的选材,当这么多种药材磨成粉混合在你的一日三餐中,这本身对身体就是一种保健食品。”Soman说。当然草药香料在印度人的生活中扮演着各种角色,就像船屋上的水手用小茴香当口香糖一样,寺庙中虔诚的印度教徒,将黄色的草本香料标记在额头,甚至是用于印度传统医学阿育吠陀以及由此而衍生出的各种水疗。

>>四星级苦行僧生活

在水疗中心的入口有一个指示牌,写着“请进入全新的世界。”拥有4000年历史的古老理疗方法阿育吠陀据说对感冒、风湿病、失眠甚至抑郁都非常有用,即使是一个简单的按摩,当两个专业的按摩师将草药精油融入到你身体的每一个毛孔里,你也可以彻底放空自己的大脑,放松肌肉,柔软肌肤。她叫Glinda,穿着莎丽,清晨非常早的时间,优雅地穿过庭院,她没有穿鞋,飘逸的裙角镶着金边。鸟鸣声通过皇宫的墙壁形成绕梁的回音。“请坐。”她虔诚地说,之后,浓稠的芝麻油混合着药物草本开始渗入我的身体,她的呼吸有些沉重,然后将手掌在芝麻油中推动。她用裹着棉布的草药包敲击着我的身体,加热的草药包就像是一束花,而我甚至可以闻到空气中温热的芝麻油的味道。

印度美女

自从20世纪70年代,首先被西方旅行者所关注的“阿育吠陀旅行”还不过是印度南海岸沙滩上的一些茅草凉亭按摩,很多印度人提供仅要5美元的按摩服务。而现在,在王宫柚木圆柱支撑的大厅下,在刻有众神的屋顶下,对那些想深入探索古代医学体系的朝圣者,酒店提供再真实不过的阿育吠陀理疗。Vipin是凯宾斯基酒店的驻店医师,他每天在酒店要接待大量的客人,他通过询问来确定他们的身体类型,并根据需要开出药方,这听起来和中医的问闻望切非常相似,比如,“当你睡醒时,你感到轻松还是非常疲惫?”“你会记得你的梦吗?”“你儿时得过什么病吗”“你的性生活如何?”“你更喜欢甜食、酸食、咸的、苦的还是辣的?”“你会经常感到口渴吗?”“你小时候受过外伤吗?”“你花钱时冲动吗?”

在印度有超过2100家的阿育吠陀医院,196间医学大学,以及12间主要的药店。在阿勒皮的沿岸村子里,我们走进了一间只有几平方米大的阿育吠陀诊所,穿着莎丽的印度女人从诊所内一直排队到屋子外面的长椅上,探头望去,屋里的架子上放着落满灰尘的药瓶子和长满树结的植物。“草药一直是印度医学的核心,”Vipin说,“我祖父是个普通人,但他也知道很多印度草药,传统的家庭也种植草药,大家知道如果受凉之后也要用一种叫Rasuadi Powder的药粉。当然,酒店里的阿育吠陀水疗全然不同此景。不过即便如此,酒店里的治疗也充满着禁欲主义的色彩。

就在我做完水疗出来饮茶的时候,旁边一个西方人,正在和他的医师讨论,如何在7天假期内放弃所有西方人期待的假期生活方式,他不得不要尝试米粥作为晚餐、不吃肉、不喝酒、不喝咖啡,不背皮包,不贪睡,不享受日光浴,不游泳甚至是不谈论八卦消息,以这种方式来纯净以及平衡他亚健康状态的西方身体和灵魂?“你可以通过这种方式令自己陷入阿育吠陀的世界。”这个有着几千年历史的草本治疗方式仍然在今天印度人的生活中清晰可见。以前,在季风季节,许多印度人都会开始修养。那个时候空气潮湿,肌肤也就更有渗透性。

“当你妈妈说,这个草药对这个好的时候,”水疗中心的总经理Damodaran kallippal说,”她们就是在教你阿育吠陀,妈妈和祖母们会用不同的酥油、椰子和芝麻制作药油对抗各种小疾病。”在酒店的后厨,我们遇到了阿育吠陀厨师,他光着脚站在厨房,正用明火烤着印度薄饼。他的厨具容器都是铜器、石头或者陶器,“铝制品会损害食品,对胃非常有害。”这些服务于养生旅行的医学家,与其说他们给你一个新胃,到不如说这些追求长生的医学家融入了当下的需求,为旅行者寻找解毒和净化的良方,让他们的身、心、灵达到如同已历练千年一样的平衡。

阿育吠陀的主旨认为健康是身心灵的平衡。它可以通过练习瑜伽而获得,而在瑜伽成为一项产业前,它不过是吠陀时期的一种科学。人的每个细胞都包括空气、火和水三种元素,最初的治疗包括食用和外敷草药,练习瑜伽、冥想和按摩,使得身体排出垃圾和印度火神AGNI。“我们并不将身体的器官和组织分开来看,”医生Vipin说,“我们将身体和精神视为整体。” 当我的喀拉拉之旅最终在阿育吠陀的疗程中画上句号时,我的思绪也随着落在额头上的热油一样迅速散开,脑海里渐渐浮现出印度人在日落时分在印度庙前虔诚祈祷的景象,斜阳西下,海风拂过他们的莎丽和长袍,在印度南部的这个瑰丽的城邦,人们活得平和自在,而作为游客的我从他们身上学了这一课。

相关阅读:

印度咖喱味飘香 充满人性气息的火车之旅

感受印度喀拉拉邦文化 冥想和谐现世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