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旅游

莫桑比克岛:非洲最狭长的原生态村落

新浪旅游

关注

>>直面莫桑比克岛

在莫桑比克北部沿海特别是在莫桑比克岛上,时常能见到脸上涂抹着白色泥土的女子,那就是Musiro,本来是有一定含义的,比如标志着特定的身份,比如已婚比如丈夫刚过世,不过现在。这些涵义已经随着时间流逝而淡化,大多是为了防晒和美容的功能。莫桑比克,和莫桑比克岛,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或者说,就算是到了莫桑比克的首都马普托,离莫桑比克岛还远着呢!

在马普托念叨了好几天,可是怎么去呢?直到斯威士兰签证没有着落,一咬牙就飞到了莫桑比克岛,这还真是一座懒得离开的小岛,一是来到这里着实不容易:马普托过来,如果是汽车,实打实的三天时间,如果是飞机,来回马普托的价格,都差不多够我们从国内飞来东非又飞回去,而且飞机并不是直接到岛上,而是飞到距离莫桑比克岛一百多公里的小城楠普拉,到了楠普拉呢,还有转那种挤得要坐在别人大腿上的小巴chapa三个多小时才能到达,这小巴,一上车就要把自己狠狠的陷入昏昏欲睡中才是上策,否则车里那无处不在的味道那腾腾的热气,一定会让这条路延长十倍距离。

美丽的莫桑比克岛

还没完,小岛是通过一条3.5公里长的桥和陆路相连,对来往的汽车严格限重,所以小巴到了桥头的Lumbo,还要转一趟带拖斗的农夫车过桥才终于进入了小岛,哎,这美丽的莫桑比克岛,真不辜负这一场千里迢迢的相逢,要不然,怎么有勇气这么辛苦来到这里?

懒得离开,还因为这么折腾着好容易到了岛上,要是要离开呢,更不容易,那些小巴也不知道为何,凌晨三点到五点之间就出发去楠普拉,所以,每当游客们愿意起床的时候,小巴们早已跑得没有影儿,既然如此,那就再多住一天吧,反正在岛上还有很多事情可以做呢,可是晃晃荡荡的,一个不小心,也不知道怎么着一天也就没有了,就这么一天又一天的呆着,有人呆了一个多月,有人呆了六年,有人把半辈子都呆在那里了。

莫桑比克岛的妇女
休息不够的女人
如画的莫桑比克

莫桑比克岛虽小,长3公里,宽也就五百米,却分成了两个部分,石头城和芦苇镇。石头城,坚不可摧,在小岛的北部,是莫桑比克城的历史根基,也是莫桑比克岛能够成为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重要理由。

来源:千阳的新浪博客

“自16世纪以来,由于城镇建设自始至终使用相同的建筑技术、采用相同的建筑材料以及遵循相同的装饰原则,使得整个城镇的建筑风格保持着惊人的一致性。”并且,它是昔日葡萄牙通往印度的贸易口岸,那些建于16-19世纪的石头建筑,至今还是鲜活的,政府机构、学校商业、酒店餐厅、居民们的生活,都还在那些房子里日日夜夜的运转着。

石头城,一直都没有改变过的风格里,却蕴含着多元文化的交集。彩色的建筑和教堂,来自于葡萄牙人的记忆;房顶上的雨水收集系统、花园建筑、清真寺,都是镂刻着阿拉伯人的痕迹;而门廊的雕刻和那些建筑装饰,是漂洋过海的印度带来的。

而芦苇镇呢,是草根社会,在小岛的南部,年纪比起石头城来说,年轻许多,直到上个世纪,才由岛上的黑人自发建立起来的。Chapa一从桥上下来,就看到了一朵朵的茅草屋,掩映在棕榈树间,当年在修建石头城时,挖取出来的泥土形成的这片空地,随着小岛的逐渐发展,岛民们遂在这里搭建起了这些茅草屋,这里是岛上生活气息最浓郁的地方,大大小小的市场,渔市,酒吧,乱成一团。

满载而归
欢喜

LonelyPlanet推荐说,公鸡在狭窄的街道上报晓时,就应该早起游览一番芦苇镇,可是别听它的,游客们通常都是太阳晒到屁股才起床的——岛上的一天开始得真早,就算太阳照到了屁股也不过是8点,可,也就5点,太阳就跳到海里了,游客们经常端着个酒杯,吹着海风,融化在椅子上一般,边啃着大龙虾,感叹着日子过得真匆忙啊,怎么啥事都没做,就过了一天呢?

夕阳下的莫桑比克
非洲莫桑比克

而当地人呢?岛上新开了一家漂亮的酒店,当然有一个漂亮的老板娘,漆黑的发,窈窕的身材,蜜糖色的皮肤,常常引得客人问她,Miss,where'reyou come from?老板娘总是笑笑,from Mocambique呀!一提起这家酒店,老板娘总要抱怨一下,请人太难,她说,你们猜,岛上有多少岛民?一万多人,我没来岛上开酒店时,听说这里闲人很多,结果酒店开起来,要请一个人真难啊,他们宁可呆着,也不愿意工作!

莫桑比克岛,整个岛屿都被纳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中,它的可爱之处是五颜六色的前葡萄牙殖民建筑和一朵朵茅草屋顶在棕榈丛中相映成趣,可以算得上是神奇,似乎有点儿与世隔绝的怪诞,又有一种真实的存在感。

在首都马普托,遇见一个中资机构的大男生,他说,当你见过莫桑比克的海时,就会觉得中国的海,那还叫海吗?诚然,莫桑比克的海,是一种干干净净的漂亮,海滩布满了贝壳、螺、海胆……再没有任何的点缀,就是海的原生味道。

莫桑比克岛,首都马普托过来,坐汽车路上就要三天时间,机票更不便宜,而且到了楠普拉机场,还要坐那种挤得要要坐在别人腿上的小巴三个多小时才能到达,要离开呢,就要一大早三点钟起床,又坐上这种小巴,所以,一般人来了,就懒得再走了。

每一天都快乐

莫桑比克岛,看夕阳的人。当在莫桑比克北部漫无边际的荒芜中旅行了一段时间,看到这家酒店时就会觉得它是天堂,这话,是一个英国人说的,英国人嘛,有时说话挺夸张特别是在推荐吃和住的时候,不过,当在莫桑比克岛遇见这家酒店时,是有住在天堂隔壁的感觉,它宁静而不寂寞。

岛民们生活得很惬意,这家漂亮酒店的老板娘和我们抱怨,在这里要请人帮忙真是难,岛民们宁可闲呆着也不愿意打工,愿意打工的就已经去了马普托,当然啦,源源不断的海产品足以大快朵颐,何必辛辛苦苦为别人赚钱,岛民们说。

清晨的海,是最惹人喜欢的,海水远远的退到了天边,海滩和海变得更加亲切有趣,赶海的岛民们忙忙的收获着大海的丰富赠与,常常路过住在海边的人家,看到厨房里升起了炊烟,煮饭的人向着大海喊上几嗓子,赶海的那个,就急急的捧着收获回来了。

莫桑比克岛,最常见的一幕,就是这些拎着各种各样海产品的岛民们,大虾大龙虾、大大小小的鱼、鱿鱼蚌壳……价格公道到不像话,哎,下次来这里要自己自备炊具而来?

虔诚

跟着太阳坠入海面,出海的渔船满载而归,在南端的沙滩上聚集了等候和看热闹的岛民们,熙熙攘攘,快活极了。当然啦,游客们的生活,过得亦是相当的自在,想过一下“糜烂”的生活的,可以雇上一辆三轮车,前呼后拥的巡街去。

LonelyPlanet的教导是,要早起感受芦苇镇的生活,但是游客们不听它的,一觉就睡到太阳晒到了屁股方可罢休。每一天唯一的苦恼,就是要纠结一件事情,肚子太小,诱惑太多,这一顿,去哪一家餐厅呢,龙虾,烤大虾,鱼和鱿鱼,吃什么好呢?所以,有时候,你能看到那些吃饱了撑的游客,到了夕阳落山时。就开始围着岛跑步,消化好了,准备晚餐继续奋斗。

所以呢,很多人一来,就懒得离开了,这意大利老头儿在岛上买了一栋房子,住在这里已经6年,保持了游客的心态和当地人的生活态度,日子过得行云流水的滋润。岛民们有信仰伊斯兰教的,有信仰基督教的,也有原始宗教信仰,伊斯兰教信众占据了三分之二,8月30号刚好是开斋节,绿色清真寺是岛上的中心清真寺,听到广播里的召唤,岛民们匆匆的赶来参加礼拜仪式。

朝拜中的人们

绿色清真寺里早已都挤满了人,来晚的人,只能在外面参加礼拜了。沿着绿色清真寺的墙沿,整齐的跪了一排虔诚的信众。开斋节,是伊斯兰世界的重要节日,不仅是莫桑比克岛上的信众们,还有远方的来客一起参加了这个盛大的仪式。

沙滩上的公共厕所,和大海的颜色那么一致。其实,岛民们,男男女女都习惯了面对沙滩解决这大大小小的出口问题,不过,随着一些NGO的岛民发展项目的开展,也试图改变一些原来的生活习惯。

>>莫桑比克岛的背影

有一天夕阳西下,海水涨潮,淹没了沙滩上停着的一些彩色渔船,一只飘在了水里的渔船里居然躺了一个男人,当我们照夕阳时,他开了手电筒和我们招呼。

告别莫桑比克

莫桑比克岛的孩子们,他们的童年,有着岛屿和海洋一般的纯净,滚着圈圈飞奔成长的童年,捉迷藏跳大绳的童年,男孩子拳打脚踢忙乱着一团的童年,女孩子跳房子翻花绳的童年,世界各地的孩子们,生活迥乎不同,却似乎有着相似的童年和欢乐。

中国功夫同样影响了这座小岛,小岛上有一些若有若无的中国影子,为数众多的中国瓷器,遇见的中国面孔的孩子。《明史》记载郑和下西洋时说:“又有国曰比剌,曰孙剌。郑和亦尝赍敕往赐,以去中华绝远,二国贡使竟不至。”比剌”,就是莫桑比克。

这样风格的石头城,自从建成后一直保持着,使得莫桑比克岛有着鲜明的个性。从这里,芦苇镇,和熙熙攘攘热热闹闹的生活延伸开来。

来源:千阳的新浪博客

相关阅读:

探访非洲地狱般沙漠:火山毒气硫磺湖泊俱全

最环保的非洲国度卢旺达 宁静有序以致远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