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敢女生的澳洲大洋路自驾之旅

新浪旅游
大洋路位于墨尔本西部,西区平原当初原是火山地区,经过物换星移,如今这里是一片辽阔的荒原,只留下几个醒目的火山锥、因岩浆阻断水道而形成的湖泊、还有火口湖,星罗棋布在这平原上。今天,让我们跟着美女博主COCU的镜头,去看看这美得令人窒息的神奇之路。
这是在澳洲的第四天,起了个大早,CALL了的士不到8点就到了取车的frankin st 。还算顺利,递上驾照、在中国办好的公证资料(国内的驾照在澳洲租车需要拿驾照先去公证处办理英文翻译公证,深圳的收费是400元),工作人员给了一张车辆的平面图,上面提前已经mark好车辆的刮痕和碰撞的痕迹,递上信用卡,搞定!给我们安排的是一辆深蓝色的卡罗拉,大概两天半的时间,价格是110刀。把“TOMTOM”的目的地设为Apollo Bay,我们终于上路了。
大洋路两日的行程安排:
早上6:30出发,进行为期两天的大洋路自驾游。路线:从墨尔本出发沿Geelong方向,过了Geelong上B100,Torquay 贝尔斯沙滩(Bells Beach)(9:00)-阿波罗湾(Apollo Bay)(11:30)(中餐)-奥特韦灯塔(Cape Otway Lighthouse)(13:00)-奥特韦森林搜寻野生考拉(13:30)-吉普森台阶(Gibson Steps)-12门徒(Twelve Apostles)(15:30)-洛克阿德峡谷(Loch Ard Gorge)-波特坎贝尔小镇(Port Campbell)(17:00),傍晚观看大洋路日落。
大洋路(Great Ocean Road),世上最美的公路。被美国国家旅游杂志评为人生必去的20个景点之一 。驾车奔驰在“大洋路”上,你可能会一路不停发出“哗……”的感叹。 这是一条全长276公里,从悬崖峭壁中开凿出的公路。这条被叫做“大洋路”的公路蜿蜒飘逸在南太平洋汹涌的波涛和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州起伏山峦之间,展示出世界闻名的自然奇观和动人心魄的景致。
那天早上的天气不是太好,而大洋路这样的自然风景与蓝天白云是标配,这点大家都懂。所以我们在Torquay 等地方都没多做停留,只是下车匆匆的闪了两张,云层很厚,效果也不是太好。
不过大洋路的天气是出了名的阴晴难定,变幻多端。果然,我们到达海滨小镇Lorne的时候,天空就一下子放晴了,蓝天白云下映衬得Lorne桥接近仙境的感觉。在这里还偶遇了一位老太太,热情的帮我们拍合照,旅行中最开心的就是遇到各种陌生人,他们带给你的哪怕是一丁点点的温暖,也能照亮一整个的旅程。
在去Otway灯塔的路上,突然出现一群不速之客挡住了去路。(Sorry 应该说我们才是不速之客),而且完全没有让开的意思。这是用16-35的镜头拍的,可以看出来,牛脑壳就快伸进车厢了……
这一天我们大洋路的重点是Otway灯塔,不过现在看来是有点失策的。因为在路上其实路过了另外一个红顶的灯塔,而且是免费的。而otway因为被列入了世界遗产什么的,所以门票17刀。而且离开大洋路绕进去好远才到,花了不少时间。到达以后天色开始渐渐暗了,云层开始占领天空,阳光也渐渐失去了活力。
这是澳大利亚最古老的灯塔之颠,这座具有150 年历史的奥特威灯塔(Cape Otway Lighthouse)是澳洲最古老的灯塔, 爬到了高塔的顶部,里面居然有个白胡子老爷爷,长相很卡通,眼神有点萌,总之就是动画片里才应该出现的人物。站在塔顶的围栏边,下面是一望无际深蓝色的大海,风刮得头发乱飞,海水拍打礁石的声音。
坐落于大洋路上的12块巨大的断壁岩石-----十二门徒石(The Twelve Apostles)。十二门徒石形成于海水对石灰岩悬崖的侵蚀。在过去的上千万年里,南太平洋的风暴和充满爆炸力的大风,慢慢地侵蚀着这些松软的石灰岩悬崖,在悬崖上形成许多洞穴,洞穴逐渐变成拱门。当拱门坍塌后,这些高达45米的巨石就被从大陆岸边分离出去,它们形态各异,犹如人的面孔,称为“十二使徒石”(十二使徒石的名称取材自耶稣的十二门徒) 。由于长年累月的风吹雨打,海水的侵蚀现在十二使徒石剩下不多了。
摸黑赶路,感觉过了很多的急弯,听到公路边海水拍打礁石的声音。我们应该一直都在伸手不见五指的深海旁奔驰。
我们到达大洋路的住宿点小镇Port Campbell的时候,天已经完全黑了。“TOMTOM”导航具体的门牌号不是太灵,经过下车问路才找到酒店Port Campbell Holiday Park。而在晚上问路是一件很艰难的事情,因为这时候路上已经空无一人,伸手不见五指,只有唯一的一间餐馆还有一些灯光。在酒店check in,工作人员是一个头发全白了的慈祥的老奶奶,身边有两个超级可爱的小孙子,奶奶给他们说,大意是“他们是从中国来的,是很远很远的地方……”然后两个小朋友就发出“哗——”的声音,小一点的那个居然还不知道中国。我就奇怪了,大洋路在国内还是相当出名的,也有许许多多的同学都已经光顾过了啊,怎么还会如此的稀奇?不过当时我最奇怪的是都已经这么晚了,小朋友怎么还不睡觉,结果一看时间,才7点多……澳洲的冬天啊,天黑得太早了,这点确实不划算。
摸黑外出觅食,其实也只有那间餐厅还开着门,不过运气很好的在这里遇到了帅哥澳洲厨师和他的芝士元贝牛扒大餐,那个配菜不知道是什么,总之超好吃。估计因为太饿了,加上靓仔厨师亲手炮制,就更觉得美味了。
告别了白发慈祥的老奶奶和她的小孙子们,我们继续上路,驾车离开port campbell的时候,我第一次见到了路边的袋鼠尸体。传说袋鼠有自杀倾向,经常有撞车的情况发生,这个在塔斯马尼亚就更为壮观,这是后话了。
回程的A1高速,是另一种澳洲内陆的自然风光。一个个围栏围起来的牧场,红色房顶的木屋,屋旁成群的绵羊和花奶牛,完全就是QQ牧场里的场景再现。车停下拍照的时候,那些绵羊或者奶牛都呆呆的看着你,好像在问“你在干嘛?拍照要收费的!”看得你有点不好意思,样子超级萌!有的牧场的绵羊刚刚剃过毛,背上的毛都是一道道剃过的痕迹,看起来特别滑稽!有的牧场的奶牛则是清一色的“三段式”,身体的中间部分是白色,头部和尾部都是黑色,而且分界之整齐!一个牧场的几十只全是这样!最美好的生活不外如此吧,和牛羊做伴,养两只狗狗看家,每天花一半的时间在阳光下发呆,当然周末的时候还是需要开着农用车去墨尔本shopping一下!
之前看别人的游记都把这个地方称为基隆小镇,还以为真的是一个小镇,后来查google才知道原来这里是维多利亚州除了墨尔本之外的第二大城市,这是一个在淘金热时期发展起来的城市。Geelong最出名的就是海边一个个木偶,听说原来是栓船的木桩,后来被本地的艺术家进行创作成了一组组具有生活情景的木偶,神态各异,非常有意思。
很多人走大洋路可能只是把Geelong作为一个补给的小镇,不会停留。但我很喜欢这里。和墨尔本的感觉不同,这里是一个更惬意的精致小城。
在异国开车的感觉很棒。我喜欢在陌生的地方四处乱转,探索的感觉。而且不用走路,不用吹冷风,也不用扛着三、四十斤重的行李箱。这里的车会给你让路,窗外的陌生路人会微笑着提示你忘了开灯,也没有车转来转去的插队,即使排队也按照原来的车道有顺序的经过。也许这就是因为相对公平的社会形态、优越的自然环境和多元的文化使他们的包容性很强,而高福利又打造了他们悠闲的慢生活。
图文:COCU的新浪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