闪烁艺术之光 探秘以色列的传奇色彩

新浪旅游
以色列人说:在耶路撒冷祈祷,在海法居住,在特拉维夫游乐。这个神秘国度从未向世人关闭,只是我们未曾探究。几乎没有哪个国家经历过这么多的沧桑,几乎没有哪个国家集合了这么多的传奇。不同宗教、种族和文化的人共处一地,形成了这个国家独特的艺术之风。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游人心中,都有一个不一样的以色列。
建筑艺术:海法大同教“空中花园”
海法基督教堂林立,巴黎广场旁有一座马龙派(Maronite)教堂;相邻的便是一座供奉先知以利亚(Elijah)的加尔默罗会(Camelite)教堂;不远处还有一座圣玛丽希腊东正教牧区(GreekOrthodox Parish)教堂。海法的居民主要信仰三大宗教,分属不同教派,住在这里的人有犹太人、德鲁兹人、基督教徒、穆斯林、巴哈伊教徒和艾哈迈德教徒。听起来就很乱,然而他们却在一个城市和睦相处,十分融洽,一幅很有趣的人文风情图画。
不过海法的标志却是一个特殊宗教的总部,那就是巴哈伊教(世界大同教)海法以宽厚的胸怀容纳了巴哈教,巴哈教的前身是于1844年脱离伊朗什叶派(Shi'ite)的巴布教派(BabSect),其全球中心就设在海法。这便是著名的大同教“空中花园”,以色列世界文化遗产,坐落在卡美尔山上。我们从花园的上部进入游览,由于现在内部整修,只可以在上部参观,不能进入花园内部。
华美的花园如同画中一样,沿三坡一直铺到山脚下,从路易步行道(Louis Promenade)一直延伸至哈-格芬街(Ha GefenStreet),长约一公里,中间甚至在空中建起桥梁横跨公路,全部种植着奇花异草,气势恢宏,设计精美,巧夺天工的,而花园正中便是令人叹为观止的金色圆顶巴布神庙(Shrineof Bab),巴布教派创始人巴布即安葬于此。可以想象建造和维护这样一个人造花园一定耗资巨大。
巴哈花园脚下是风景如画的德国侨民区,原为十九世纪时前来圣地以色列建立基督教区的德国圣殿骑士(GermanTemplars)所立。侨民区中的石屋精巧可人,别有风韵。很多石屋保存完好,不少还留有当年居民蚀刻下的他们的名字。德国侨民区吸引了大批游客前来观赏风景,感受它那丰富多彩的过往岁月。(图文:阿兹猫的新浪博客)
精致手工艺:雅法老城银饰店
“雅法”这个美丽的名称来源,有多种解释。犹太传统认为,在毁灭万物的大洪水消退后,幸免于难的挪亚的儿子雅弗建立了这一城市,人们因故以他的名字将该城命名为“雅弗”,后来读音慢慢演变成雅法。
还有人认为,“雅法”是希伯来语“美丽”一词的谐音,因为这里风景绝佳,秀丽如画。也有人认为,“雅法”的意思是“闪着白色光辉之地”,系指它近处白垩纪的断崖上闪耀的光辉。我眼中的雅法可以被称为“闪着艺术光辉之地”,艺术之花在这里绽放,让老城闪耀出夺目的光辉。
沿着特拉维夫海边往高处走,半小时左右就可以走到雅法老城,老城虽然不大,一家又一家画廊、工作室、饰品店、咖啡馆却使这里饱满充实,想要好好逛逛这个地方,一天时间也不见得够。
这次参观的一个艺术家工作室,以各种银饰为主,艺术家很热情地展示他如何进行创作,一个漂亮的小花不到5分钟工夫就完成了。
他的作品曾作为国家礼品赠送给英国女王,店里还有其他各种美轮美奂的艺术品。(图文:喜琳的新浪博客)
街头艺术:特拉维夫的潮流
在获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认可后,世界各地的人们都来到特拉维夫体验这里鲜明的城市风格,用他们自己的眼光来判断:在现代主义运动逐渐消亡的今天,摒弃装饰、提倡极简风格和实用主义的包豪斯建筑,是否仍然是现代审美的潮流所向?
它是以色列最富有的城市,但也有无家可归的流浪汉;它的清洁令人叹为观止,但某些地方的肮脏同样令人震惊;它既是主流文化的中心,也是反主流文化的大本营。她永远有她自己的魅力。
特拉维夫不仅只是一个出现在新闻中的城市,它体现了犹太民族面对现实融入现代社会的态度。那里有形形色色的人们。(图文:米兰的新浪博客)
声光艺术:大卫声光秀——耶路撒冷浓缩史
到达耶路撒冷正是黄昏时分,夕阳的余晖照耀着整座城市,庄严而肃穆,难怪犹太经典《塔木德》中描述到,耶路撒冷,凝集着世界十分之九的美与哀愁。为了赶上晚上7点钟在大卫塔举办的声光秀,司机在并不宽敞的街道上来回穿梭,一座座看起来充满历史故事的美丽建筑在我眼前闪过。
终于按时赶到了大卫塔,此时的以色列还是冬季,白天阳光明媚,气温宜人,夜晚没有了太阳的温度,加上呼呼的冷风,不免有些凉意。
想要看大卫声光秀,必须要提前预约,世界各地游客和本地人都慕名而来,大人门票是55谢克(折合人民币110元),小孩子是45谢克。大卫声光秀,在45分钟内,讲述了耶路撒冷4000年历史长河中那些重要的历史事件,也讲述着以色列国家历史。(图文:喜琳的新浪博客)
相关阅读:面纱下的圣土:以色列揭秘之旅(组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