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旅游

暮色立陶宛 “天空之城”维尔纽斯落日之旅

新浪旅游

关注

黄昏中的恋人

我在黄昏到来之前登上了山顶,坐在巨大的十字架下面等待着太阳从老城的另一侧落下,看着远处St.Anne教堂的尖顶,看着那些层层叠叠的红房顶,还有陶醉在暮色中的一对年轻恋人……维尔纽斯,一座不食人间烟火的天空之城。

天空之城

从哪里开始呢?和同伴拿着地图研究着我们在维尔纽斯的旅行,这座Neris与Vilnia河交界山谷中的历史文化名城同样也是世界文化遗产,2009年的“欧洲文化之都”,而城中的标志物—维尔纽斯大教堂(Vilnius Cathedral)似乎是个不错的选择。

随着黄昏的来临老城逐渐安静

不过我们决定先去拍摄落日,来到NationalMuseum后面一处地势比较高的小山丘上,这里矗立着一座三个十字架的雕塑,可以俯瞰到整个城市,维尔纽斯这座东欧名城在面前铺展开来,屋顶的红色与墙壁的白色占据了全部视野,密密迭迭,不知怎么,突然想起了十年前那个佛罗伦萨山顶的黄昏,有种似曾相识的感觉。


维尔纽斯大教堂
十字架看起来高耸入云

下山后沿着Neris河向城中心走去,维尔纽斯城就是沿着这条河及其支流Vilnia展开的,南边是老城,看着绯红的晚霞倒映在河中,又是一个美丽的黄昏。走了约20分钟,穿过几条热闹的商业街,便到了维尔纽斯大教堂前的广场,相比欧洲那些繁复沉重的教堂,我更喜欢眼前这座建于1387年的简洁美丽的白色建筑,教堂多次改建,逐渐融合了哥特式、文艺复兴时期和巴洛克风格,几个世纪来一直是立陶宛天主教徒心目中最重要的教堂,立陶宛历史上许多重大事件都与之相关。

夜色中肃穆的维尔纽斯大教堂

早在立陶宛人信奉基督教前,这里就是当地人供奉雷神Perkunas的神殿,基督教传入立陶宛后,第一座木造教堂大约于14世纪末在此建立,到了15世纪大公爵维陶塔斯下令修建了一栋更雄伟的哥特式教堂取而代之。教堂正面的山墙上立着三尊塑像,中间手举十字架的是圣安娜,右边是圣卡济米拉斯,左边是圣斯塔尼斯拉夫,本来是雕塑家KarolisJelskis创作的,不过当年的木雕已经被毁了,目前的是1993年重修的。


不少年轻人在圣安娜的注视下在广场上玩起了轮滑或者自行车

此刻正是下班的高峰时间,教堂前面的路口人流不断,熙熙攘攘,不少年轻人在圣安娜的注视下在广场上玩起了轮滑或者自行车,旁边就是52米高的钟楼,这座13-17世纪用做古城堡的了望塔,里面还保留了17座钟表,显然钟楼上方的那座大钟是全城人的标准对时,也理所当然成了夜生活开始时的地方,不时看到手拿鲜花等待恋人的年轻人,或者三五成群说笑着的姑娘,还有欢笑喧闹的中学生。

礼拜

这个时间教堂还没有关门,我们走了进去,空旷的教堂里面还保留了14世纪末哥特式水彩壁画,14-20世纪初的教堂用具。据说下面的地宫内安葬着维陶塔斯大公和妻子,国王日吉蒙塔斯的两个妻子,还保存着国王弗拉基斯拉夫的心脏,大教堂内小礼拜堂的祭坛上有立陶宛唯一的圣徒卡济米拉斯的棺木。教堂在苏联时期被改为美术馆,立陶宛独立后才恢复了原貌。此刻圣卡锡米尔(St.Casimir)礼拜堂里面正在进行着一场弥撒,最后一缕光线从巴洛克式的圆顶投射进来,没有打扰他们的礼拜,我们看了一会儿便离开了。

广场上的立陶宛大公塑像气度非凡,令人回想起立陶宛历史上曾经的辉煌

白天里老城被游人裹挟而躁动不安的老街区,随着黄昏的来临逐渐安静下来,两边的餐馆却开始热闹起来,原来这里是维尔纽斯著名的“食街”,于是我们加入其中,找到了一家名叫“DVARAS”的立陶宛传统风味餐厅,里面无论是装饰还是菜肴都很有当地特色。在昏黄暖人的灯光下用餐,很有在当地人家做客的感觉。(来源:阿兹猫的新浪博客)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