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旅游

柬埔寨风筝节:佛光普照下的冬游国度(组图)

新浪旅游

关注

风筝在柬埔寨有着悠久的历史。据柬埔寨史料记载,皇家风筝节是为祭祀第3天堂的髻钗佛塔而于每年佛历一月上弦十二日至十五日(公历12月)举行的。仪式举行时搭盖起5座礼仪棚,请僧侣在5座大棚诵御祸经,并在每座大棚中放置5只宫灯和5只风筝。风筝节重新兴起是在17世纪初斯雷索里约波国王时期。到19世纪中叶安东国王(1841-1860)时期,风筝节又按照佛教的方式盛行起来,放风筝活动曾风行于柬埔寨全国。

柬埔寨神像(图片来源:osnap)

关于风筝的来历,在柬埔寨有这样一个传说:从前,有一个猎人,名叫伦波。他和一个朋友捕捉到一对金色的鹰。他们没有把鹰卖掉,只是随身携带。一次,有两位公主到市场去,看见那两位青年,一见钟情。她们要求买下金鹰,但青年不同意卖。于是她们便借那两只金鹰到王宫前的广场放飞玩耍。他们四个人用线拴住鹰脚,把鹰放到空中飞翔,玩得兴高采烈。以后这两对男女青年每天一起放鹰玩耍,建立起深厚感情。两只金鹰由于被频繁地放飞,最后得病死去了。两对青年恋人也就在那时自愿结为夫妻。后来,为了纪念他们的爱情,四个人便用布做成鹰愉快地放飞。从那时起,柬埔寨就诞生了风筝,一直流传至今。

漫天的风筝(图片来源:宝泉岭论坛)

柬埔寨语的“风筝”和“鹰”是同一个词。这与中国古时把“风筝”称作“木鸢”、“纸鸢”有异曲同工之妙。风筝节时,柬埔寨的大地上北风轻轻吹拂,农历正值民收割稻谷季节。据说,这时代表凤凰的风卷走代表龙的水,“凤凰逐龙”以后,农民才好收割。在风筝节这个盛大的节日里,全国城乡都要在空地或收割完稻谷的田野里举行放风筝仪式。首先,人们请居士来诵经,祭拜神灵,祈求和风早日吹干田地并把稻谷上的尘土吹净,以便农民收割庄稼,获得丰收。诵经完毕,人们开始放风筝。

有柬埔寨人民根据物体和动物的形象,制造出多种多样的风筝。柬埔寨的风筝造型丰富多彩,造型很多,例如:帕侬风筝、菜碟风筝、阳伞风筝、小鸡风筝、鹰风筝、宫灯风筝、荷包风筝、母子风筝、桶形风筝、花形风筝、龙风筝、青蛙风筝、蝙蝠风筝、蜻蜓风筝、燕子风筝、葫芦风筝等等。有一种超级风筝,长达五六十米,需要两三个人合作放飞,飞行高度有几百米。它的前端装有一个弓形发声器,弓弦用薄竹片或藤片做成。风吹弓弦,可发出四种或七种悦耳动听的响声,能传出两三公里远。据说这是为四言诗与七言诗伴奏用的。如果弓弦做不好,那在天空回响的尖细的声音就像鬼哭魔叫,令人毛骨悚然。按照传统观念,如果高级风筝的线断了,落到谁家的房子上,就象征一种灾祸降临,那户人家必须请七座寺庙的和尚来诵经,借以除灾驱祸。放风筝者也往往怕人家追究责任而逃离家园。还有一种叫做“夜行灯”的风筝,有的是长方体,有的是圆柱体。夜晚,人们用布条蘸上油,拴在风筝里面,放飞前点燃布条。无数只“夜行灯”飞翔在空中,如繁星闪烁,令人眼花缭乱。

风筝节的活动除了放风筝外,还有“斗风筝”。“斗风筝”是一种很有趣的游戏。人们在风筝线上粘些碎玻璃碴,斗风筝者千方百计用自己的线挂住别人的线,然后用力猛拉,把别人的风筝线弄断,被弄断线者为败。另一种角斗的方法是,在风筝的前端装上一个尖尖的竹喙,用它去啄破别人的风筝纸,被啄破纸而风筝落地者则认输。

柬埔寨的黄昏(图片来源:osnap)

风筝节是柬埔寨热闹的节日,人们往往玩到深夜才尽欢而散。

但从1970年朗诺政变后,人们就再也看不到放风筝仪式的热闹场面了。一直到1994年,柬埔寨的风筝节才得以恢复。那年的风筝节由柬文化部于12月21日至23日在金边金宝殿酒店旁边的绿草地上隆重举行。风筝节的前两天是由各个单位自由放飞,第三天举行风筝比赛。参加比赛的选手来自金边市和八个省份。正式比赛结束后,人们就地买风筝,自由放飞。在历时三天的放风筝活动中,人们沉浸在无比欢乐的气氛中。

  相关阅读:

柬埔寨光怪陆离的特色小吃

一大早在酒店附近溜达,发现了这个类似于我们的煎饼摊的小车。当地人的早饭。人家用的可是‘法棍’,正经的洋面包,不过里面夹的馅料可不法国。越南……[详细]

享受静谧柬埔寨自由行

地广人稀的柬埔寨处处皆风景:耸入云霄的棕榈树、农家赶牛羊的耕作场面、就此取材而搭建的高脚茅草屋,小商小贩的摊上数不尽的丰盛水果,暹粒城……[详细]

柬埔寨 谁为沉重的小资叹息

近年,柬埔寨正在成为新鲜出炉的小资之地:港片《花样年华》里,梁朝伟对着古老的树洞倾吐心中的秘密,成为一个经典桥段;安吉丽娜——茱丽在电影……[详细]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