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非奇俗:马赛成年男人都少一颗门牙
在东非草原上的土著文化是当地旅游一大亮点,马赛成年男人几乎都缺一只下门牙,这也是他们作为成人的标志之一。
马赛马拉(Masai mara)在斯瓦西里语里的意思是马赛人的平原。马赛人分布在肯尼亚和坦桑尼亚,是游牧民族,以放牧为生。肯尼亚的马赛人偏爱红色,冬季的非洲原野是金黄色的,眺望无边的草原,永远有点点鲜红伴随一大群牛羊。
去非洲之前就已经对非洲部落的割礼有所听闻,尤其对女性的割礼感到毛骨悚然,然而,在东非我所见到的马赛人提及的成人礼似乎只是指戳耳洞和敲落门牙。
一位当地马赛人说,当他18岁的时候,他父母用烧红了的铁丝给他打了两个耳洞,他没有哭,于是获得了两头小羊作为礼物。
打耳洞也是马赛部落成人礼的一部分。马赛成年男人几乎都缺一只下门牙,这也是他们作为成人的标志之一。
经过现代文明的冲刷,马赛人已经开放了许多,从商业意识上就可以窥见一斑,然而,马赛人还是很固守他们自己的传统的。
比如,他们一直保持着男人出外放牧女人在家建屋看孩子的传统。马赛人因以放牧为生,所以食物也以牛羊肉为主,兼以羊奶和牛血。
大部分马赛人都很纤长,很难想象他们是以红肉为主食。
和东非其他部落一样,马赛部落每个成员都要经历一次成人礼,不管岁数多大,只有经历了成人礼的人才能被看作成年人。
马赛部落的成人礼是不定期举行,据说时间要由部落的巫师占卜得出,两次部落成人礼时间可能相隔4,5年,也可能达10年之久。
车辆经过,沿路的放牧马赛人都会停下来热情的挥手,还有马赛小孩边挥手边奔跑追逐前进中的车辆。赤道阳光下的草原,那绝美的画面让人有想哭的冲动。
那些纯朴的笑容是那么动人,如英格玛的那曲“回到纯真”(return to innocence),也许,正是生活在这片天空下的人们才能永远保留着这份纯真,因为他们的生来就与野性的生灵共舞,这天地间的和谐只有流浪在大草原上的土著民才能享受的到。
马赛人(Masai)东非民族。主要分布在肯尼亚南部和坦桑尼亚北部的草原地带。属尼格罗人种苏丹类型,为尼罗特人的最南支系。使用马赛语。属尼罗-撒哈拉语系沙里-尼罗语族。相信万物有灵。
马赛人今仍生活在严格的部落制度之下,由部落首领和长老会议负责管理。成年男子按年龄划分等级。从事游牧,牧场为公共所有,牲畜属于家族,按父系继承。
近年来,坦桑尼亚和肯尼亚政府鼓励马赛人定居从事农业生产,已有一小部分人转为半农半牧,并有少数人进入城市谋生。马赛人以肉、乳为食,喜饮鲜牛血,每个大家族都饲养几十头牛,专供吸吮鲜血之用。
马赛人盛行一夫多妻制。成年男子蓄发编成小辫,年轻妇女剃光头。近年来,定居的马赛儿童开始上学,已出现少数马赛人知识分子。
马赛人的装束很显眼,男人批“束卡”,实际上是红底黑条的两块布,一块遮羞一块斜披在一边的肩上。马赛人女性穿“坎噶”,颈上套一个大圆披肩,头顶带一圈白色的珠饰。她们的耳朵很大,有的大耳垂肩,马赛女孩生下来就扎耳朵眼,以后逐渐加大饰物的重量,使耳朵越拉越长,洞也越来越大。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