闯车臣访碉堡 北高加索山区探秘

《中国旅游》
位于俄罗斯北高加索地区的车臣,前些年因民族分离主义势力抬头,恐怖袭击事件不断,令人闻风色变,被外界视为最危险、最不宜旅游的地方。这两年当地政局转趋稳定,并且对外开放旅游,笔者抓住这个机遇,早前远赴车臣,并顺游毗邻的北奥塞梯、印古什和达吉斯坦等几个俄罗斯联邦自治共和国,掀开这片山区的神秘面纱。

车臣首府格罗兹尼战后全面重建
北奥塞梯 挟持人质事件遗址凭吊
高加索(Caucasus)地区位于里海(Caspian Sea)西岸至黑海(Black Sea)东北岸之间,高加索山脉自东至西横贯其中,最高峰为“厄尔布鲁士峰”(Mount Elbrus),海拔逾5,621米,顶峰终年积雪。
高加索分为南北两部分,南高加索有现已独立之格鲁吉亚,阿塞拜疆及亚美尼亚,为联合国独立成员国;而北高加索的北奥塞梯、印古什、车臣和达吉斯坦等自治共和国则仍归属俄罗斯联邦。
从莫斯科飞约3小时抵达北奥塞梯(North Ossetia)的弗拉季高加索(Vladikavkaz)。从机场乘车约10分钟,我们抵达一座墓园,此地安葬了十年前在挟持人质事件中丧生的别斯兰(Beslan)第一中学的师生。
2004年9月,北奥塞梯别斯兰第一中学的学生、教师和家长共1,200多人,遭车臣分离主义恐怖分子挟持,当地特警及俄军联合对付,将恐怖分子全部击毙,事件中有三百多名师生死亡,消息震撼全球。这个墓园的墓碑全刻上死者姓名及遗照,园中建有一棵名为“灵魂之树”以志纪念。
来到附近的别斯兰第一中学遗址,整幢建筑物破毁不堪,以铁丝网围拢,里面放置死难者的照片,供前来拜祭的人士悼念,部分天花、门窗和墙壁仍留下烧焦及弹孔的痕迹,气氛肃穆。
特瑞克河(Terek)流经弗拉季高加索市中心,河畔建有休憩公园及餐厅,两岸为商业区、政府部门大楼、博物馆,市内观光景点有建城者纪念广场、亚美尼亚教堂、中央巿集(市集内不可摄影)等等。
弗拉季高加索蕴藏丰富铝、镍、铁矿,往冰川途中发现一座巨型的“圣佐治屠龙像”,全像以铝制成,银光耀目地高挂于峭壁上,非常威武。
印古什 碉堡秘境
游览完弗拉委高加索后,我们驱车前往印古什自治共和国(Ingushetia),只需约1小时车程便抵边防站,军人登车简单查看后放行,接待的旅行社人员已在等候,转乘小巴直奔4公里外的首府马加斯(Magas)。市中央广场四周为政府办公大楼及总统府官邸,广场上有许多荷枪的军人,守卫森严。
印古什的主要景点都在山区,而我们下榻的酒店亦位于崇山之中,距市区约一个半小时车程。由于地处山间,晨昏时分云雾缭绕山间,恰似仙景。
印古什山区小镇全为农户牧民聚居,这些印古什人传承先人的习俗文化,每户庄稼附近都建有碉堡。
从山中环境及碉堡外形来看,和中国四川丹巴的碉堡群出奇地相似。这些碉堡主要是为了防御敌人,建造历史可追溯到300年前。据称印古什人很善长建造碉堡,他们必须一气呵成地于365日内建成,搭建前先用牛奶灌于地基泥土上,如牛奶消失于泥土下,证实泥土下层存有石块渗漏;反之如牛奶仍浮于泥土表层则表示无石块,此基土便不宜建堡。
车臣 硝烟过后的新貌
从印古什往车臣(Chechnya),边境只有国旗及界碑,并无检查站。当地的旅游局官员及警车已在恭候,至首府格罗兹尼约需1小时车程。
车臣自治共国的面积约为半个台湾岛,格罗兹尼经1995年及2004年的战火洗礼后,整个城市几乎全被摧毁殆尽。战乱平息,俄罗斯中央每年资助巨额经费重建格罗兹尼,现今市内举目所见皆全新建筑物,楼高60层商厦、42层新型酒店、商场、高级餐厅、博物馆、运动场、大清真寺、总统府、宽敞马路及桥梁等全为战后重建,看不出半点战争痕迹。
前往位于郊区的高山湖泊Lake Kazenoy-Am,山路崎岖弯曲,需两个半小时才能抵达。湖畔除了有酒店之外,本来还有200个家庭聚居,但为躲避战乱而流徙别处,大部分石屋已倒塌。上世纪60年代部分,族人重返家园,现存人家只20余户。
山区有著名景点“石女泉”,泉水自山壁流出,壁上绘有四个圣人画像。途经爱根河(Argun),旁边建有两幢碉堡,乃18世纪海关检查站。
游览郊外景点后,返回格罗兹尼时,导游说将会经过2013年4月美国波士顿爆炸案主谋焦哈尔兄弟的家乡。事件发生在波士顿科普里广场,两枚炸弹于马拉松比赛终点线的观众区及一家体育用品店先后爆炸,造成3人死亡,近200人受伤,涉案的焦哈尔兄弟,哥哥在追捕期间被枪击身亡,弟弟则重伤。
我提出到焦哈尔母亲的住所采访拍摄的要求,但抵达时已人去楼空,只看到木房舍及门前小庭园。原来事发后,世界各地传媒不停前来采访,焦哈尔母亲不胜压力迁离现址。
在格罗兹尼第3天参观当地一所私人博物馆─车臣共和国博物馆,老馆主一辈子搜集展品,无私精神令人敬佩。展馆虽不大,却收藏了古化石、古树木和动植物标本,亦展示车臣的悠久历史及民族文化。我对老馆主说印古什的碉堡跟中国四川丹巴的碉楼很相似,他听到后非常感兴趣,希望获得更多相关的资料。
离开格罗兹尼前,我和团长郑彼得与外交部长 Isa Khadzhimuradov 会面,一身唐装的部长十分殷切,说我们是首批到访车臣的香港人。他说格罗兹尼现已安定下来,各项基建已完备,希望向世界开放旅游,我们并接受了车臣传媒访摄,片段随即于当晚新闻时段播出。
达吉斯坦 里海风光
结束车臣的行程,我们驱车2小时前往达吉斯坦自治共和国(Dagestan)。达吉斯坦人口约300万,首府马哈奇卡拉(Makhachkala)占70万,人口以阿雅尔族占六成,八成人信奉伊斯兰教。经济方面,一半靠俄罗斯中央政府资助,一半靠农业、石油出口、旅游收益等。
马哈奇卡拉市容简朴,大部分建筑仍保留前苏联年代的模样,但地理位置较其他自治共和国优越,部分城市面临世界第一大咸水湖里海,拥有海运交通之便及石油生产基地。首天我们参观展示达吉斯坦地区文化及艺术历史沿革的艺术博物馆,附近的里海海边,设有沙滩度假酒店。市内景点包括列宁广场和亚美尼亚教堂,教堂现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建于半山的德尔本特城堡(Naryn-Kala Citadel),位于里海海滨城市杰尔宾特(Derbent),现被联合国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建于公元前7世纪,经历波斯统治约1,000年,当时信奉拜火教。
公元18世纪,沙皇彼得大帝一世跟波斯签约,把杰尔宾特划入俄罗斯版图,统治至今达200余年。德尔本特城堡城墙自半山向海边伸延,但大部分已经损毁,城堡内设小型博物馆,露天部分可俯瞰杰尔宾特市容及里海风光。
后记
诚然很多人对北高加索地区仍感陌生,对车臣更心存恐惧,担心会有战乱。经此一行后,了解到车臣的战事已平息,安全无碍,基建设施大致已完成,联同周边的自治共和国作北高加索地区跨境游,自有其独特的吸引力,是另一处有待开发的旅游新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