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文化:“约翰牛”与英国幽默
以前读国际评论文章或者看政治漫画,经常碰到“约翰牛”(JohnBull)这个词。同“山姆大叔”是指美国一样,这是英国的一个绰号。
18世纪,苏格兰有位名叫约翰·阿布什诺特的作家,他在1727年出了一本书,书名叫《约翰·布尔的历史》。主人公约翰·布尔是个身材矮胖、举止笨拙而行为滑稽的绅士,他性情急躁,常闹出笑话和麻烦。时值英法交战时期,英国占了上风,辉格党在英国议会中得势,一心要趁机将法国置于死地,不愿媾和,致使战争拖延下去。作家对此不满,就写了这么一个人物讥讽辉格党的战争政策。后来,漫画家又把约翰·布尔形象化,把他画成一个戴小檐帽、穿骑马衣、蹬长筒靴的矮胖绅士模样,逼真且又幽默,很快流传开来。就这样约翰·布尔逐渐变成英国的绰号。Bull这个英文词的意思是公牛,约翰·布尔就成了“约翰牛”。
“约翰牛”实际是英国人自己创造出来的形象,后来被国际社会广泛借用。英国人一般觉得这一形象挺生动,颇有幽默味,也不十分反感。这件事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英国人的幽默感。乍同英国人接触,大多数人会感觉他们保守、矜持、冷漠,甚至傲慢,彬彬有礼却缺乏热情。一旦交往多了,就会发现他们并非完全如此。如果天生保守,英国怎么会产生出那么多富有创见的理论家和科学家?如果性情冷酷,英国又怎么会孕育出那么多激情澎湃的文学家和艺术家?
整体来说,英国人性格比较稳重和务实,办事认真而不急躁,待人谨慎而不轻浮,感情含蓄而不外露。当然这不能一概而论。英国由一个欧洲岛国一度发展成为世界霸主,难免养成傲慢和自以为是的怪脾气,总有想教训别人的坏习惯。尽管英国国际地位已今非昔比,却处处要显示自己是大国,改不了仗势压人、好为人师的老毛病。
地理处境、历史变迁、文化传统等多方面因素,造就了英国人的老练圆滑、含蓄幽默的特点。英人的谈论往往不是直截了当,而是拐弯抹角,令人费心思。英国的文章,常常不能只读表面文字,而需揣摩字里行间的意思。同英国谈判很难,但一旦达成协议,英国执行起来却是相当认真和负责的,极少投机取巧。与英国人打交道,一定要理解他们的幽默,否则很容易发生误解和错判。女王丈夫菲利普亲王1959年访问加纳时说过,“上帝赐予人类最了不起的才能是幽默感”。但他却常因“幽默”过度给女王带来麻烦。英人的幽默不是矫揉做作,而是张口即来。记得上世纪70年代初,我参加一次外事活动。一位大使夫人要抽烟,英国大使立即掏出打火机,可能是气不足了,打了几次都没有点着,他一本正经地说:“上帝,这肯定是英国造。”
但英国人一般不拿别人“幽默”,特别不用他人的残疾和缺陷开心,而经常拿自己开玩笑。一位喜欢喝酒的要人做报告,内容相当得严肃,他开场却说:“对了,我想告诉大家,我来前没有喝酒。”布莱尔担任首相初期,接连换了3位贸工大臣。第三位给一家企业年会做报告,结尾时笑着说道:“但愿明年来做报告时,我还能以贸工大臣的身份。”这种幽默的语言丝毫不带低级趣味,而很让人回味。我在英国工作期间,有不少这样的经历。一次同一位绅士交谈,说到我官邸的狗不咬中国人,只咬外国人,他立即说:“那一定是我们英国人培训的。”理解了英国人的性格,就会觉得与他们交朋友不仅不难,而且挺有趣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