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加利亚首都索菲亚(图)
是全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位于保加利亚中西部,地处四面环山的索非亚盆地内。城市跨伊斯克尔河及其支流,面积167平方公里,人口近200万。
索非亚古时名塞迪卡、斯雷德茨等,14世纪开始因圣索非亚教堂而最后定名为索非亚。1879年索非亚被定为首都。1908年保加利亚脱离奥斯曼帝国宣布独立,索非亚成为独立的保加利亚首都。
全市大体分为三个区:文化区,在市区东南部;工业区,在市区北部;商业区和行政机关,集中在中部。全市半数以上的劳动者从事工业、建筑业和交通运输业。全国15%的大型工业企业集中于此,工业产值占全国的18%。主要工业项目有机械、金属制造、冶金、电子、食品、纺织、橡胶、化工、造纸等,全国四分之三的印刷业也集中于此。
索非亚是一个风景迷人的旅游胜地,是闻名世界的花园城市。它的街道、广场、住宅区掩映在一片葱绿之中,市区有多处林荫大道、草坪和花园。建筑物大都为白色或浅黄色,与缤纷的花木相映,显得格外恬静洁雅。街道上有许多花店、花摊,市民们普遍喜欢种花和赠花,最受欢迎的是经久不谢的石竹花、郁金香和红玫瑰。从索非亚广场沿宽广的、用陶瓷砖铺成的俄罗斯林荫大道前行到鹰桥,在这不到一公里的路上,就有4座美丽的花园。
索非亚有多处温泉,水温在40℃左右。在索非亚市中心,还保存有建于5世纪的罗马浴室遗迹。除温泉外,这里还有不少甘泉,为市民、游客饮水而设的饮水店遍布全市。
索非亚在被奥斯曼帝国占领期间,城市受到很大破坏,古建筑物中只有两座基督教早期建筑──公元2世纪建造的圣乔治教堂和4世纪初建造的圣索非亚教堂留存下来。市中心广场有季米特洛夫陵墓、政府大厦、民族画廊,几乎所有的大街都从中心广场分支出去。广场附近有革命博物馆、亚历山大·涅夫斯基教堂等。
索非亚与外界交通方便,沟通亚德里亚海、中欧和多瑙河、里海、爱琴海的重要交通线穿过山口或峡谷经过这里,是欧洲交通中心之一。
博雅纳教堂
位于索菲亚城郊外,由三座建筑物组成。东侧的教堂最初建于公元10世纪,后于公元13世纪初由卡洛扬大总督指挥扩建。卡洛扬大总督还决定在东侧教堂旁再建一座双层教堂,在这第二个教堂里有绘于公元1259年的壁画,这些艺术品使该世界遗产成为了最重要的中世纪绘画展示地之一。第三座教堂建于19世纪初,最终完成了三位一体的结构。该遗产是东欧中世纪艺术品最多、保存最完好的地方之一。
博亚纳教堂是保加利亚著名的东正教教堂,位于维托沙山麓索菲亚南郊的博亚纳村。这座在外国入侵者留下的废墟上修建起来的教堂,中世纪时曾是皇宫的一部分,如今它已是保加利亚独立、文化、繁荣的象征。1979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列为全世界首批57项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的项目之一。
博亚纳教堂实际上是由3座教堂组成。尽管其建造年代和风格各不相同,但却组成了一个和谐的建筑整体。3座教堂的平面均呈正十字形,上面建有圆屋项,外表装饰富丽,其中两个最古老的教堂还用陶瓷片进行了装饰。
东教堂建于10~11世纪,象征着保加利亚民族的诞生;西教堂建于19世纪,标志着经过长期异国统治后保加利亚艺术的复兴;中教堂则是根据卡洛扬大总督的命令于1250年左右修建的,所以又称“卡洛扬教堂”。在经历了长期的封建战争后,是卡洛扬使保加利亚第二帝国重新强盛起来的。在这个教堂里,有卡洛扬大部民督夫妇和保加利亚沙皇康斯坦丁·阿森夫妇的肖像,其形象生动逼真,神态安详。
博亚纳教堂最著名的则当属它的壁画,其中尤以《最后的晚餐》和圣像画最为著名。这些画由一位佚名的画家于1259年绘成。尽管当时基督教的教规十分严厉,画家还是大胆地采用了自由的表现形式。壁画中人物的面部表情及众圣徒、卡洛扬和皇族成员的面部表情非常生动,不再是因袭的、刻板的偶像,而是有个性和有特色的人物,具有明显的现实主义色彩,且十分接近当地民间艺术,是中古保加利亚艺术最杰出的成就。
博亚纳教堂中最好的壁画可以与意大利文艺复兴初期的著名画作相媲美,有的专家还认为博亚纳教堂的壁画是文艺复兴的先驱。从壁画上看,尽管拜占廷的影响十分明显,但依然带有保加利亚民族艺术的浓厚的色彩。实际上,自11、12世纪起,拜占廷艺术传统逐渐为保加利亚艺术所取代,由此也进一步丰富和充实了中世纪的艺术宝库,而博亚纳教堂就是最好的证明。
如今,为保护博亚纳教堂的文物古迹,保加利亚政府对其采取了一些保护措施,如保持建筑物干燥、安装空调系统、禁止在其周围修建其他建筑、对其进行加固等,使这座教堂焕发了青春。
维多沙山:
位于索非亚以南8 —12公里处,史料记载,它最早称“斯科帕尔”,意为“峭山”。保加利亚独立后,改名为“维多沙”,总面积278平方公里。“黑峰”为最高峰,2285米,因终年搏击天际乌云而得名。古代这里为橡树茂密、人迹罕见的山区,十七世纪开始开发,1934年,被辟为公园。今已修建为休闲度假的基地,山上有多处旅馆,林间便道四通八达,有两条通往山顶的公路和两条高空缆车线。冬季这里又成为巨大的滑雪运动场。山北坡,有称为“马蹄”的胜景,峭壁上有形似马蹄的山崖,晴天,站在“马蹄”向北眺望,索非亚市容一览无余。山上还有一处奇景,即一条泥石流形成的“石河”,从山顶直泻山腰,石河由浑圆巨石堆积而成,石下泉水潺潺,清绝悦耳。相传,很早以前,有人在此淘金,所以“石河”也称“金桥”。
夏天的维多莎山,处处是风景。
亚历山大。涅夫斯基大教堂:
巴尔干半岛最大的东正教教堂,位于索非亚市中心同名广场上。它是为1877-1878年俄土战争俄军“解放”保加利亚而建。据说从1909年起,历时10年才告落成。教堂以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二世为名。堂内圣像和壁画多为俄国画师的作品,教堂以意大利大理石为材料,有翠绿、黑、蓝、紫、玛瑙等色,晶莹光洁。这座教堂是带有拜占廷和保加利亚建筑风格的建筑,其镀金大圆顶从索非亚市各处均可望到。
索菲亚文化宫
保加利亚国家大剧院
土耳其温泉 国家大剧院夜景
俄罗斯教堂 “金桥”泥石流景观 人民英雄墓地 议会大厦
博亚娜教堂 索菲亚大学
首页 | 关于我们 | 租车 | 旅游线路 | 景点介绍 | 来保留学 | 联系我们
普罗夫迪夫
文化古都,第二大城市,重要工业中心。位于首都索非亚东南方向120公里处,人口72.85万(截止2000年底)。
地处富庶的农业区,盛产粮食和水果。公元前,这里就是军事要塞,前1世纪已相当繁华。但屡遭战乱和地震的破坏,城市几经兴衰。旧城多古老的建筑,是全城的商业中心。主要古迹有祭坛、马利尼教堂、历史博物馆、古城墙、古罗马露天剧场等。1933年起每两年一次在这里举行的国际博览会是世界上重要的国际博览会之一。
普市的主要古迹有:以雕花祭坛和阶梯式古钟楼闻名的巴利尼教堂、陈列古罗马帝国石刻的历史博物馆和两千年前的古城墙以及古罗马露天剧场等。 1989年10月14日,普洛夫迪夫市和我国天津市结为友好城市。
普罗夫迪夫市老城
老城位于普市中心的山丘之上,历史上曾作为守卫用的城堡。这里集中了普市传统建筑的精华,在保建筑史上也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城内的许多狭窄的街道至今还保持着古老的风貌,居民房屋上层都用斜拱承托,层层凸出,颇具特色。不少民居被辟为博物馆,有的已被命名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普罗夫迪夫古罗马剧场
剧场位于普市老城南门,建于公元二世纪,是在一次施工中偶然发现的。剧场全部用白色大理石依山砌成,由下至上有20排大理石座位呈扇形包围着舞台。舞台高3.1米,两边保留着栩栩如生的大理石雕像,是目前保加利亚保存最完好的古剧场。剧场可容纳3500人左右,现在还经常用于各种演出。
保加利亚三大古都之一。位于保加利亚中北部。历史上曾是保加利亚首都。十二世纪末,保加利亚贵族阿森兄弟在特尔诺沃组织武装脱离拜占庭帝国统治,创建新王国,并在此定都。1393年,奥斯曼帝国征服保加利亚,城市焚烧殆尽。特尔诺沃城地势险要,在中世纪仅次于君士坦丁堡,是巴尔干半岛的第二大城市。现保存有多处古迹和名胜。旧城区已辟为重点保护区、旅游地。古城座落在查雷维茨山和特拉佩济察山两座山上,扬特拉河蜿蜒其间。两山都围以城墙。
古都的主要建筑是查雷维茨山上的皇宫,建筑宏伟,有厚墙和塔楼防守,宫室鳞次栉比,有一间供正式觐见和召集御前会议的宽阔宝殿,以圆柱分成三部分,地面按几何图形铺砌,四壁以彩釉镶嵌和壁画装饰。御教堂和宝殿紧邻,墙上壁画华丽,这里也是历代帝王陵墓所在,曾发现一口石棺,可能是沙皇伊万·亚历山大(1331-1371年)之棺。宫中还附设食品库、面包房、酒窖等建筑物,庭院中还发现一个容积约100立方米的大水池。1205年拉丁帝国皇帝鲍尔温·弗兰德曾被保加利亚国王俘虏,囚禁在此。特尔诺沃当时为总主教所在地,故又以教堂建筑闻名,在查雷维茨山顶有总主教的升天教堂和总主教府。而首屈一指的则为40殉教者教堂,由沙皇伊万·阿森二世(1218--1241年)下令修建,内有著名的大理石柱,柱上刻着纪念洛科特尼察村大捷(经此战役后,保加利亚成为巴尔干半岛最大强国)的铭文。1908年保加利亚王国在此教堂宣布脱离土耳其独立。在特拉佩济察山上建有一些贵族的小教堂,保存至今的有17座。此外著名的教堂还有圣迪米特尔教堂,为阿森发动反对拜占庭统治的场所。还有圣彼得、圣保罗教堂、圣乔治教堂等。特尔诺沃又是保加利亚社会主义运动最早的起始地,由社会主义者布拉戈耶夫领导的保加利亚最早的报纸在此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