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旅游

探幽揽胜不游织金洞 绝对是你的错

新浪旅游

关注

“此景闻说天上有,人间哪得几回游”、“此景闻说天上有,人间那得几回游过织金洞,方知溶洞奇,地下看世界,洞中别有天”,中国两任前国务院副总理古牧和钱其琛在游过织金洞后,分别作出如上题词;文学家冯牧先生也有个“黄山归来不看岳,织金洞外无洞天”之叹,从这些诗文题词中,可见织金洞该是多么的奇幻瑰丽而庞大。

织金洞位于贵州毕节市织金县城东北面二十三公里官寨乡东街口,数年前去黄果树瀑布时,就曾经过织金,在路上见过织金洞景区标牌和宣传画,生出过无限的遐思和向往。没想到的是,这个七月,受携程旅游和织金市政府旅游局之邀,有了一次与织金深度会晤的圆梦之行;时值火炉城武汉酷暑之季,也正好去爽爽贵州纳凉避暑,实在美哉。

进入织金洞国家地质公园,地质广场上高高耸立着一块石碑,其造型十分独特,远看就是一个刻着花纹的方形石柱,仔细看却是一个模样周正的彝族姑娘。其喻意正是婷婷玉立少数民族少女矗立在山水间,该少女的八角帽、银项链、开心锁、花飘带全部是毕节的地方文化元素,涵盖着乌蒙高原的民族文化元素,实属文化内涵深厚的地标性建筑。

沿地质广场往前走,前面两座依山而建的建筑,分别是游客服务中心和地质博物馆。我们先参观了左边的地质博物馆。

织金洞世界地质公园为贵州首个岩溶地质博物馆,建筑面积近3000平米,以彝族风格建筑打造。进入博物馆建筑的入口门厅,经一层展览空间竖向转到二层的展览空间,进行旋转式式参观。展陈空间为环状扁长舒展形,为展示宏大自然地质内容留下了充分创作空间,也给游客游览博物馆营造全新别样的参观环境。

博物馆主要有七大展区:一序厅、二地球与地质科普厅、三贵州高原厅、四魅力织金厅、五生态织金厅、六风情织金厅、七管理和发展厅;集中全方位诠释和展示了织金洞地质公园的形成和发展、公园的地理状况和民族风情。

馆内收藏地质标本近百件,是一座集标本收藏、博物展示、科普教育、公众休憩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文化场馆。其收藏涵盖地学各个领域,其中有具有贵州特色三叠纪时期海洋生物鱼龙、海百合等化石珍品。还有以地质探索为主题的4D电影院,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和动感的场景和座椅,让观者既受科普教育又感觉非常过瘾,电影结束,我们都有意犹未尽之感呢。所以强烈推荐,来织金洞游玩的朋友,一定别错过体验。

博物馆展示充分彰显了地方民族文化特色和织金地质公园在世界岩溶史上的价值和独特魅力,让游客全面了解地球的起源、世界岩溶和中国岩溶分布情况以及贵州高原的古环境演化、自然地理特征等科普知识;还从动态的模拟装置、影像中直观感受织金洞内钟乳石的形成与演变,总体来说,游织金洞前参观博物馆,是很有必要的。

走出博物馆,经过右边的游客中心,穿行一段山路,才能到织金洞。过验票口,上行不几步,山径渐僻仄,两旁山峰壁立,恍若穿越一条狭长幽深的时光隧道。

忽然步入一方被山峰包围的平地,路已到尽头,原来这就是织金洞入口。织金洞最早名叫“打鸡洞”,当地流传传说有多种,主要有斗鸡的洞、寻找失落金鸡的洞、杀鸡送鬼敬神之等。因当年织金洞区域为达吉彝家聚居地,故还有说系彝语音译“达吉”之误;后来又因其规模的宏大和绮丽,又有过“乾宏洞”、“织金天宫”的美名。

1985年,在时任中央书记处书记胡启立的提议下,打鸡洞被官方正式命名为“织金洞“。

据专家勘探,在距今4亿至2亿两千万年前的远古时期,贵州曾多次处于浅海碳酸盐沉积环境,沉积了总厚度达几千米的碳酸盐岩地层。晚三叠世后,受多期强烈构造运动影响,贵州全境隆起成陆地,并逐渐抬升形成内陆高原。织金洞地质公园的地质遗迹,均发育于距今2亿两千万年的下三叠碳酸盐岩地层,通俗的说,织金洞是经历两亿多年的沧海桑田时光沉淀雕琢而成,具有很高的旅游价值和科研价值。

织金洞为一个多层次、多类型的溶洞,洞长6.6公里,一般高宽均在60至100米之间,最宽处175米,相对高差150多米,全洞容积达500万立方米,堆积物的高度平均在40米左右,最高堆积物有70米,比世界之最的古巴马丁山溶洞最高的石笋还要高7米多。从洞的体积和堆积物的高度上讲,它比一直誉冠全球并列为世界旅游溶洞前六名的法国、南斯拉夫等欧洲国家的溶洞要大两三倍。洞中遍布石笋、石柱、石芽、钟旗等四十多种堆积物,形成千姿百态的岩溶景观。洞道纵横交错,石峰四布,流水、间歇水塘、地下湖错置其间;其地质地貌囊括了当今世界溶洞中的各种沉积形态,不仅是一座地下艺术宫殿,也是一座自然天成岩溶博物馆,堪称“世界奇观”,当之无愧的著名喀斯特风景名胜区、“中国最美旅游洞穴排行榜第一名”。

跨入洞内,瞬间让人感觉好不清凉。驻足流连,入口右上方,还有一个小洞,透过洞口,可以看到外面明媚的阳光。导游介绍,一大一小两个洞代表着一阴一阳,也就是太阳和月亮,据说当初是有调皮的小孩跑到小洞口上方斗鸡,才在无意中发现织金洞的;现在这个游人进洞的大洞口,是后来经过搜索探寻才发现。再看怪石堆积的地下,有暗流蜿蜒隐入深幽的洞穴,洞口雾气弥散,神秘幽深中,若乎带着缕缕仙气。

顺着湿湿的石阶而下,一对石狮守候在迎宾厅门口,石狮两两相对,活灵活现,配合默契,敦厚沉稳的身躯,似乎携着远久恒古的信息,向游人发出诚挚的邀请、迎接。

迎宾厅长二百余米。由于洞口阳光照射,厅内长满苔藓。岩溶堆积物如巨狮、玉蟾、岩松。厅顶有直径约十米的圆形天窗,阳光可直射洞底;窗沿串串滴落的水珠,在阳光的照耀下,仿佛撒下千千万万个金钱,称“圆光一洞天”,又名“落钱洞”。侧壁旁一小厅,中有一棵十余米高的钟乳石,形如核弹爆炸后冉冉升起的蘑菇云,名“蘑菇云厅”。厅内还有直径约四米的圆形水塘,站立塘边,可观看塘中如林石笋和洞窗倒影,名“影泉”。

织金洞现已开发2条主洞及4条支洞,分为4层, 47个厅堂。其中洞底面积在3000平方米以上的大厅有13个,大于10000平方米的大厅有6个;洞穴容积达600万立方米,是目前世界上厅堂分布密度最大的旅游洞。

洞中主要景点大致分为迎宾厅、讲经堂、琵琶宫、苗岭大厅、塔林洞、万寿宫、望山湖、江南泽国、雪香宫、灵宵殿、广寒宫十万大山等。走到这儿已经到琵琶宫了,随着进洞愈深,更是凉意嗖嗖。

塔林洞 又称“金塔城”。面积一万六千余平方米,有石塔一百余座,呈金黄色,熠熠闪光,最高的达三十余米,底部围二十余米。群塔将景区分为十一个厅堂,其间遍布石笋、石柱、石帷、钟旗,形态各异,气象万千,富丽堂皇,华美气派。。“蘑菇潭”潭水清澈,中有无数朵石蘑菇,影随波动;潭前石花成片。“石鼓”面平中空,水点滴在鼓上,咚咚作响。

塔林洞,到达望山洞,望山洞为长一百七十米,宽四十余米的地下湖。这里是洞中枢纽,可通往各大景点,湖边钟乳石呈黑色,其中最大的一棵高达十米,形如铁树,树身布满千万颗黑色石珠,上端右侧呈白色,如雪花被覆,称“铁树银花”。栩栩如生的铁树,让游人看的痴痴呆呆。

好像新娘红盖头的巨大钟乳石,小伙伴说更像蒙古包呢。

气势非凡的苗岭大厅,星光璀璨,灯火迷蒙,依稀可以听闻苗王和各部落首领参政议事的谈笑风生。

天地混沌初开,远方海天一色。忍不住遥想,远古人类在这方神奇之地,是怎样一番生活景象。

大海航行不光靠舵手,还需要明灯导航,所以有海必有有灯塔。

生长在钟乳石上的灌丛状卷曲石,呈细条状,其中心为一密封储水的空心管道,管壁很薄,通体透明,它不受地心吸力的束缚,自动回避障碍物的阻拦,自由地向空间卷曲发展;卷曲石玲珑剔透,洁白如冰花,有的横生,有的倒长,千回百转,婀娜多姿。这种卷曲石极为罕见,因此被视为溶岩中的珍品,也是织金洞“镇洞三宝”之一。中间这根如雕如镂似群猴攀爬又似蛟龙缠绕石笋,精美绝伦宛如擎天一柱。

灵宵殿高四十余米,面积五千多平方米,两壁垂下百尺石帘,五彩斑斓,俨然天宫帷幕。正中有一棵石柱拔地而起,直抵顶棚,称“攀天柱”。柱后有面积约二十平方米的水池,石莲飘浮出水面,称“瑶池”。

广寒宫长四百余米,宽一百余米,高七十余米,面积五万多平方米。群山耸列,陡峭险峻。两山间为开阔平地,地下湖横陈其间。有六十余米高的“梭罗树”,长满成千上万朵石灵芝;这里还有另两大镇洞之宝:“霸王盔”和“银雨树”。

另一个镇洞之宝: 17米高“霸王盔”。这个石笋由两部分组成,下半部分圆圆的带个缺口,上半部分为一杆状石笋,合在一起极似古代武士戴的头盔。奇特的造型,说明其在形成的过程中,经历了不同的滴水量、碳酸钙浓度、温度等的演变。

发髻高挽面相端庄的大唐仕女,也许是因其在广寒宫的缘故,也被称为“嫦娥”。

天幕、云海、峰林、松影,走到这儿,听到有游人说好像黄山,还有说左边高高在上的是佛祖。大自然这种种巧夺天工神奇造化,真是让人叫绝心魄震惊。

与“镇洞三宝”同样,带有未解之谜的“三级华盖”。崖上如水母又似古代皇帝出行华盖的三块石幔,垂直生长,却并不相连,间距匀等,真是不可思议。

与“霸王盔”同高度的“银雨树”,也为镇洞之宝。“银雨树”亭亭玉立于24米的白玉盘中,为开花状半透明乳白色结晶体,也是举世无双。只见这株树上分了许多节,每节都生有叶片状的碳酸钙沉积物,这些叶片皆晶莹而有光泽,秀逸精巧。曾有地质学家盛赞:把银雨树称为国家之宝还不够,应该称为地球之宝、无价之宝。

这三根通体洁白的石笋,若乎大理崇圣寺三塔,也有似曾相识奇妙之感。

游过织金洞,方知溶洞奇。游历织金洞两个多小时,时高如朗朗夜空,时低而手可触顶,时宽如茫茫原野,时窄如山谷幽径,时大如苍弯,时小如嫩竹,时疾如刀枪怒发,时缓如信步田园,时陡如攀蜀道,时坦如履平沙,时静如禅佛仙界,时动如海浪排空……只叫人眼花缭乱叹为观止。织金洞,一个有着两亿多年历史的地下王国,佳境荟萃旷古奇绝,不来绝对是你的错!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