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旅游

#你不知道的云南#穿越到红河古村,体验刀耕火种的文化

新浪旅游

关注

    一、【可邑欢迎礼

  刚到可邑的时候,村寨给我们准备了盛大的欢迎仪式,他们用自己民族的乐器,伴奏起欢快的乐曲,跳起欢快的舞蹈,为我们敬欢迎酒,让我们过火盆,然后进入村子。当时我发微博的时候,凑了一首小诗:

   飞跃千山到红河,弥勒彝家欢乐多;

   歌舞飞扬伴乐起,赤身草裙好快活。

   方言难解笑便知,盛情易察酒敬客;

   可敬可亲可邑人,宜居宜游彝家乐!

可邑村的村寨大门

村子里早早为我们准备了欢迎仪式

漂亮的彝家姑娘们都是盛装迎接我们

当地德高望重的老人,出门迎接我们,手面抱着一只公鸡,而且一边走一边念着什么,我们也听不懂。

山门前,几位赤身的壮年拿着钢叉守着大门,身上画了一些他们民族的图腾,大冬天这样的着装真的不冷吗?不过如果真冷的话,神情是不会这样自然的。

个个都挺精神的,渝帆上前问到,你们冷吗,他们说都习惯了,彝家小伙壮着呢。

漂亮的姑娘们为我们跳起欢快的舞蹈。

为我们送他们们寨子里特酿的美酒,喝了才能进

喝完酒又是一阵舞蹈,好欢乐

小伙们则弹着三弦琴,边弹边跳!

密枝山是可邑的神山,不算很高,里面却与其它山明显不同,里面山势陡峭,古木挺拔,有一种原始森林的感觉。

在这里面给我们感受最深的,便是这里的人们,可以用路边随手采摘的树叶吹出各种可样的乐曲。

看似很简单,吹起悠扬婉转。

头戴彩巾,身着彝装的阿婆,正在吹着各种各样的乐曲,据说他们以前就是靠这个与恋人传情。

兴之所至,他们还边吹边跳

渝帆也跟着学了起来,可是怎么吹都不得要领。

把教我的阿婆都逼乐了,心想,你怎么这么笨啊,其实我真不是有意的,不容易啊。

除了吹树叶,他们还用简的竹块做成了竹琴,又是另一种风格。

阿婆再为我们示范。

山顶是一个观景平台

这里居高临下,可以看到整个村寨。

阿细跳月是彝族阿细人最具代表性的民族民间舞蹈,阿细跳月阿细语称“嘎斯比”,即“欢乐跳”之意,因多在月光篝火旁起舞,故名曰“阿细跳月”。

阿细跳月也称“阿西跳月”、“跳乐”。自称“阿细”、“撒尼”的彝族民间传统舞蹈。它发源于云南省弥勒市西山阿细人聚集区,流行于云南弥勒、路南、泸西等地

“跳月”来历传说颇多,但都与火相关:一说源于劳动,在古代刀耕火种时,烧过的灌木桩容易刺伤脚掌,撬窝播种时常跳起跳落,演化而成舞蹈;

一说阿细山寨因“天火”成灾,阿细儿女阿者与阿娥率民众奋勇扑火,因大地被烧烫,便双脚轮换弹跳,而形成今天“跳月”的基本动作。 

 “阿细跳月”节奏明快,舞姿粗犷奔放,有老人舞和青年舞。老人舞弹的是小三弦,舞步轻慢稳重。青年舞则热情激越,是男女青年沟通感情,选择对象的自娱活动。

他们把刀耕火种及钻木取火的元素都融入了舞蹈之中。

大冬天,他们这样有作装居然不冷,真心佩服他们。

原始的钻木取火开始了,缕缕青烟已经冒了出来。

当然这里面有表演的元素,里面加有硫 磺等易燃物。

每当节日或农闲,邻近村寨未婚的成年男女青年先约定聚会的时间地点,如一方失约,另一方则于路中用石头压上树枝,表示“压魂”(魂是彝族对生命的诠释),被压一方须说明原委,道歉并得到谅解,可再订日期。

这种约会,甲村来男,乙村只能来女。相会前,女方在林中梳妆打扮,故意磨时间,男方明知女方在梳妆,也故意把短笛吹得短促,把大三弦弹得急迫,一方急,一方缓,别有一番情趣。


就在笛悠弦扬时,女方拍着清脆的掌声跳出树林,在草坪上列队与男方欢歌起舞,曲调合着舞步,弦声扣着心声,间或爆发“哦!哦!”的吼声。

其音乐为宫调或大三度五拍节,欢快热烈,粗犷奔放;舞蹈步法似踏火弹跳,先用一只脚跳三下成三拍,双脚落地成四拍,再换另一只脚起跳,如此不断反复。

在载歌载舞中,寻找称心如意的伴侣,然后变换队形,一男一女对舞。

阿细人是彝族的一个支系。传说很早以前,彝族人民过着刀耕火种的生活,每当春耕时节,他们白天给土司头人干活,夜间才能借着月光赶种自己的“火地”

在火灰尚未熄灭的地里,人们光着脚板劳动,脚被烫疼了就抬起来跳两下,还“啧啧”地喊两声,这就形成了舞蹈的基本步伐。

由于这种舞蹈是在月下跳的,后来又演变为青年男女娱乐和恋爱时跳的舞蹈,所以就叫“阿细跳月”。

音乐节奏明快,听起来非常欢乐

他们的导具也非常简单,着装也很原始。

自古以来,阿细山寨就流传着“活着不跳乐,白在世上活”,“大三弦一响,脚底板就痒”等谚语。

一曲舞蹈过后,德高望重的老人又出场了,讲了一些我们也听不懂的当地话。

趁这个时间,渝帆围着广场走了一圈,扫拍了一些照片,比如这个笑容甜美的阿细姑娘。

还有这位之前教了我们吹树叶的阿婆,也来到了广场上。

边上也有一些身着民族服饰的村民从广场边走过。

这两位都是村里的导游妹妹,能歌善舞,能说会道。


又一曲开跳了

虽然舞台比较简陋,却一定不影响舞蹈的效果。

仅从图片上,也可以感受到欢快的舞蹈节奏,这样看几乎姑娘们双脚离地。

统一的着装,整齐的舞姿

渝帆是一个不懂舞蹈的人,但在如此欢快的舞蹈面前,还是很容易感受到那种快乐。

村里的乐队

村里的观众

老人家和小朋友也来看来围观

表演还在继续

舞蹈最突出的特点就是男青年挎着一个大三弦边弹边跳。大三弦全长约135厘米,琴筒宽度约27厘米,长约33厘米,弦码处置有铁皮扣片,弹拨时“嚓、嚓”作响。男青年斜挎如此大而重的三弦,边弹边舞,显示出男性的矫健与豪放

伴奏曲五拍为一乐句,前三拍为主旋律,后两拍用力拨弦。舞者的步伐与此相吻合,前三拍进退、转身、跳跃,后两拍原地拍掌对脚

女的则双手叉腰起舞,抬着脚,随着笛声、弦声拍着双手,旋转摆腿,时而围圈齐跳,时而相对而舞,保持着集体舞的阵容,温雅自如,情趣神怡。

后来我们也加入了舞蹈之中,由于自己也在跳,所以就没法拍照片分享了

这是村子里面墙上画的阿细跳月的图案。

舞蹈结束,谢幕

谈谈观后感,伙伴们纷纷接受采访。

四、探访可邑古村

      据工作人员介绍,可邑古村已有360年的历史,彝族传统民居、民族文化和古朴的民风民俗保存比较完整。走进可邑古村,可以看到纯朴的彝族人民在辛勤的劳作,可以看到他们统一色调的阿细民居(应该是后续统一粉刷过),可以在民俗博物馆参观到丰富多彩的阿细先民生产生活器具和民俗娱乐用品,感悟古老纯朴的民族风情;

     

他们的院子里,堆满了玉米,真为他们担心,要是下雨不会被淋坏吗?

有的玉米是挂在屋梁上的。


或者有的直接垂在墙边上。

可邑古村,依山傍水

在水池的映衬下,古村宁静而美丽

他们地里收获的南瓜,就堆在房前屋后,也不用担心会不会有人偷走,治安肯定是很好的啦。

这一家收获了很多干辣椒,就垂在屋檐下,像帘子一样

山水倒映的古村落

这样看起来也是非常美丽的,要是有蓝天就更漂亮了。

一位大妈从路口走过,这是村子里原滋原味的生活情形。

我们来到一个相对的高地,拍下了古村的全貌。

渝帆在古村漫步

墙上的绘画就是他们生活写照

古村随拍。

除了村子,就是这样的田原风光,油菜风已经开了,或许没有罗平出名,但一路过走,依然非常美丽。

     美食方面,景区里面有彝族餐厅、阿细农家乐、高老庄等,我们的行程并没有安排在古村用餐,所以错过了体验当地美食的机会,但却在离可邑不远的地方,品偿到了非特有特色的鲜花火锅宴,所有的食品都以玫瑰为主题,玫瑰汁、玫瑰火锅、玫瑰饼、玫瑰汤圆、玫瑰饭……,连餐厅顶上的灯也是玫瑰形的。

玫瑰汁,初一看还以为是红酒,实际并不是,没有酒味,很香,入口还有一点甜味,据说是美容的,女士们可以多喝一些。

香脆的玫瑰饼

鲜美的鸡汤来了

花仙子将新鲜的玫瑰倒入锅中

刚倒入锅的时候是这样子的,是不是很漂亮?整个锅就像一大束玫瑰花一样,香气扑鼻。

汤沸腾了,搅一搅。

连火饭里面,也有玫瑰的香味。

玫瑰汤圆。

房间顶上的灯也是粉色玫瑰形的,有意思吧?

地址分享:弥勒县市章保小河边玫瑰湾(老昆河公路碧奎石材厂边),联系电话可以加渝帆微信:duhm123,私信告知。

自驾可以直接在导航中搜索可邑小镇,从昆明过来大约一个半小时便可到达。

昆明市区内 至 弥勒市(约120公里)


1、沿二环南路,行驶约4公里,直行朝昆石高速/东三环/朱家村立交/玉溪/石林方向,进入汕昆高速公路

2、沿汕昆高速公路,行驶约74.3公里,靠右朝弥勒/蒙自/文山/南宁/G80方向,进入匝道,沿匝道,行驶约1.3公里,直行进入广昆高速公路

3、沿广昆高速公路,行驶约58.2公里,靠右朝弥勒南/G326方向,进入匝道。出弥勒南收费站,前行3.6公里,左转进入G326。前行3公里,进入弥勒市区。

弥勒市区 至 可邑小镇(约20公里)

4、沿G326行驶约14.1公里,看到可邑小镇欢迎您路标,左转,沿道路向西行驶4.7公里,到达可邑小镇门口。

返程(不需要回弥勒市区,可直接进过石林到达昆明):

 可邑小镇 至 石林县(约30公里) 至 昆明市区(约70公里)

    1、 沿G326向北行驶约30公里,就到达石林县。

    2、 从石林环岛上昆石高速,行驶约70公里,到达昆明市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