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十字街 河南最具有烟火气的千年老街
洛阳有一条长长的古街
千百年间它用独特的方式
悠悠地诉说着神都古老的故事
……
洛阳古城有很多古街,每条古街都承载着历史的记忆和厚重的文化。西起十字街口、东到东门的东大街正是这样一条古街。
该街是隋唐洛阳城的宣仁门外大街,金元时期成为东城的主街,明末移钟鼓楼于东大街,因此该街又被称为鼓楼街或古楼街。
舌尖上的兴华街
安静的兴华街
灯火通明的北大街
北大街其实是叫老城兴华街,是一条美食街,160米长的街道两边摆满了各种风味小吃摊。
有洛阳风味的不翻汤、水席、烫面角、烧鸡,有上海的阳春面、汤圆,有广州的云饨、烧麦,还有新疆的烤羊肉串、四川的麻辣汤等等。
来洛阳不吃水席算白来了,在十字街可以点最简单的水席,经济又实惠。
洛阳千年牡丹,只有两种可以食用,来这里牡丹饼不得不尝,尝完还可以带走几盒当手信。
洛阳有句俗语:“早喝汤,晚烧烤”。大多洛阳人的一天,从一碗各色热汤“开始”,到吃过烧烤、喝过啤酒“结束”。对吃有些讲究的洛阳人,掩饰不住对夜市烧烤的喜爱。
在洛阳烤面筋和烤羊肉串是平分秋色的。
吃完烧烤,大汗淋漓的时候再吃点水果浇浇火。
很多游客来到老城十字街,不只是因为北大街两旁大量的美食小店,更是因为这条街道深厚的文化内涵,只有来了洛阳老城十字街,洛阳之行才能算画上了完美的句号。而老洛阳们常常流连于老城各种不起眼的汤馆、面摊,更是因为——只有这里才有的“正宗味道”……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十字街早已成为美食汇集地,除了水席、炒菜,还有云吞、甜面片、浆面条等小吃,最有烟火味儿,最暖肚肠。
不少知名小吃,如白记刀铡面、刘记不翻汤、孙记绿豆面、翟记烩饼等,洛阳现在不少特色餐饮就发源于此。
老城十字街夜市灯火通明,古色古香的红灯笼高高悬挂在道路两旁,过往游客纷纷拿起相机拍照留念;走在铺着青石板的路面上,品尝着来自全国各地的特色小吃,好不惬意。
百十个烧烤摊位有序排列在两旁,客人们的谈笑声、划拳声,老板的叫卖声,此起彼伏;烧烤味、炒菜味、啤酒味,让人流连忘返。
兴华街的另一面
穿过十字街的北大街,世界瞬间安静了下来。这里无关商业只关生活,充满着浓浓市井的味道……这里见证了一个城市的发展,记载一段段历史记忆的积累。洛阳老城,饱经沧桑,历久弥新。老城的每一平方米土地上都有故事,曹操点将台,存放关公首级的妥灵宫,武则天做礼拜的安国寺、狄仁杰办公的府邸……
街、巷、胡同
老城从古至今,“有街无路”,所有通道都冠以街、巷、胡同之称,而与“路”无关。人们常说老城有“九街十八巷,七十二胡同”之说。古代的“九”为最,这里的“九”只指城中繁华的车马大道,意表老城街巷之多。街巷如迷宫,近千年的光阴使这一方水土厚重而神秘。
老城是当代洛阳城的根,一城巷陌一城人,一城往事如烟云,留下了太多的洛阳记忆。
世家集居古街巷
清朝时,东大街南侧有文庙、儒学,还有玉虚书院、望嵩书院、奎光书院、敬业书院等著名书院,因此东大街是考取功名的读书人置产安居的首选之地,居住着不少世家大族。
东西大街、南大街与兴华街共同形成了老城的“十”字街格局,它们是洛阳古城较为完整的街区,是洛阳历史文化名城传统风貌最具代表性的历史街区。
雨夜中的老街。
白天的十字街里居民以经营字画、手工艺制作,旧物买卖等为主。
这里有街巷空间,民居院落,传统店铺,古树古木,文物古迹,遗址,河道,桥梁,是洛阳“老字号”店铺和“风味”特色店铺的集中地。
有着较高的历史、文化艺术、情感价值和实用价值。
山陕会馆
位于洛阳老城南关马市街,北紧靠繁华的九都东路,又称西会馆。始建于清康熙、雍正年间,距今有300多年历史,是当时活跃在洛阳附近的山西和陕西两地的成功商人筹资修建的经商聚会场所。是一个“叙乡谊、通商情、敬关爷”的社交性公共场合。
青色雕砖砌成的琉璃照壁上雕饰二龙戏珠、花卉、人物等,色彩鲜艳,基座雕饰有精美的图案,是豫西地区最大、最完整的琉璃照壁。
这个著名的古城,随着历史的发展距我们越来越远了,特别现在旧城改造,为数不多的古民居和街巷也将逐渐消失,最具洛阳文化符号之一的“西门口井胡同”探访古民居,井胡同不仅是洛阳著名的胡同之一,同时这里的人文风情也是老洛阳的文化元素。
这里出过清末最后的举人,这里有著名的杨家大院……可惜这些古民居缺乏有效的保护措施,如今已经破旧不堪,从那些精美的砖雕中还能依稀显现出昔日奢华……
图:杨鹏雷、为你舞步、洛邑狂客等
文:Yumik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