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大北线(二)转山:虔诚叩拜,用脚步丈量

新浪旅游
此次阿里大北线的重头戏是转山。所谓转山,就是徒步环绕神山冈仁波齐一圈。转山好像有内圈、外圈、大圈不同的走法,我们走的是通常的外圈路线,约52公里。徒步线路的海拔落差从4000多米到最高点卓玛拉山口5630米。
冈仁波齐是世界公认的神山,被誉为神山之王。同时被印度教、藏传佛教、西藏原生宗教苯教等认定为世界的中心。虽然主峰海拔6656米,但因为是“世界中心”的神威无人敢于冒犯,岗仁波齐山时至今日还是无人登顶的处女峰。
在藏传佛教里,冈仁波齐山与梅里雪山、阿尼玛卿山脉、青海玉树的尕朵觉沃并称四大神山。一个佛教徒一生最大的夙愿莫过于去冈仁波齐朝圣。他们认为,围绕冈仁波齐转山一圈,可洗尽一生罪孽;转十圈可在500轮回中免受地狱之苦;转百圈者便可以升天成佛。而在释迦牟尼诞生的马年转山一圈,则可增加一轮十二倍的功德,相当于常年的十三圈。有信徒为了来此转山会变卖所有家产,看到神山圣湖后更是喜极而泣,甚至会认为哪怕葬身于此也是幸运的事情。我们在转山途中除了遇到各国的游客,还有各国、各教的信徒。有印度大胖子信徒骑着马转山,真是开挂的民族。
8月1日,今日要到达转山的起点塔钦。看LP上说塔钦原本没什么人,就是因为是转山的起点,所以逐渐聚集了越来越多的人,开客栈、开饭馆、开浴室、开超市,然后现在塔钦成为了一个热闹小镇。只是到了冬天,大雪封山,没什么人转山了,所以塔钦小镇也就几乎空了。
上午途经的第一个景点是雅江源头。雅鲁藏布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大河之一,它的源头在日喀则地区的仲巴县境内。近些年土地沙化严重,我们到得雅江源头之时,所见皆为一片沙漠。
还有穿着各色冲锋衣到此一游的大巴车旅行团。于是各种摆POSE、各种跳、各种飘围巾、各种喧哗、各种旁若无人,原谅我最受不了这种“典型性中国游客”。全世界皆可见,四处丢中国人的脸。
中饭在仲巴县帕羊镇的小川菜馆里吃的——西藏满是四川人,就像三亚满是东北人,泰国满是中国人一样,哈哈,跑题了,其实我想说的是超爱这种西部小镇,荒凉、神秘,似乎转眼就要黄沙漫天、开始一场枪战了,好吧,是我西部片看多了。
下午看到了美丽的圣湖玛旁雍错和鬼湖拉昂错。"玛旁雍错"之碧透清泉被视为佛祖赐给人类的甘露,意为"永恒不败之湖"。
拉昂错之所以被当地人称为鬼湖,因为她是咸水湖,人畜不能饮用,且周围气候多变,经常无风三尺浪。
高原湖泊皆为雪山积雪融水汇聚而成,加上藏族对自然的敬畏,所有的高原湖泊皆无污染,水都是至清至纯的。只要天空晴朗,这措那措的必然是一片碧蓝,如纯净的蓝宝石一般,让人醉倒在这一片深邃的蓝色里。
傍晚到达塔钦时看到了天边盛开的晚霞。
七八月是西藏旅游的旺季,幸亏我们提前预定,在塔钦才算住上了没有独立卫生间的双人间,这已经算是在当地条件很好的客栈了。当晚,大家聚餐一顿,为第二天的转山储备体能。
8月2日,车停在塔钦,背上两天的补给,开始徒步转山之旅。
普通汉族人转山要两到三天。藏族信徒有的可以用10小时转完一圈,然后晚上稍事休息,第二天再转一圈,连着在塔钦住上十天半个月,天天转山,连着转很多圈。我在途中遇到一个独自转山的会说汉语的藏人,就是专程从玉树赶过来的。还有些藏族人是一家老小一起转山,即便这样,基本上也是一天一圈的速度。我们这些汉族人,穿着专业的徒步鞋,拄着登山杖,带着防晒头巾,像模像样地在高原的烈日下气喘如牛,看着藏族同胞一个个健步如飞像玩似的从我们身边经过,那感觉十分虐心。最令人敬佩的是一路磕长头转山的信徒。磕长头为等身长头,五体投地匍匐,双手前直伸,每伏身一次,以手划地为号,起身后前行到记号处再匍匐,如此周而复始,是藏传佛教信仰者最至诚的礼佛方式之一。磕长头转山一圈需要20天左右,52公里的转山道,他们用身体一点一点丈量过去。我们看着,这样的方式无比艰辛,但在他们,表面却很平淡,内心也许是喜悦的,因为信仰是他们生活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带给他们无尽的力量。
两次入藏,让我学会对不甚理解的神秘宗教力量保持最起码的尊重。大昭寺门前从早到晚磕长头的信徒,各个藏区花数年时间磕长头到拉萨朝圣的信徒……对这些,我们汉族人是无法理解的,因为我们大多是没有信仰的,无法感受宗教信仰在人类的精神世界里强大的指引力量,但至少,我尊重甚至羡慕有信仰的民族。虔诚的信仰使得藏族敬畏天地神灵,遵循自然规律,不轻易杀生,不污染环境,一心向善。包括天葬也是藏族人在一生结束之后回归天地、回馈自然的一种方式,让人类的肉身成为自然界食物链中的一环。
转山第一天,海拔并没有太大的落差,只是翻了几个小山坡,所以体力并没有特别透支的感觉,就是脚上磨出了若干水泡。七八月间,高原的紫外线十分强烈,在烈日下无遮无挡地暴晒一整天,黑得一塌糊涂。
徒步中我最喜欢的部分就是和小伙伴一起钻进途中的补给帐篷,喝一杯香浓的酥油茶、补充体力、歇歇脚力。
帐篷里会有很多藏人也在休息,他们一家老小的,像过节一样欢乐,虽然说得是我完全听不懂的藏语,我却会觉得很有趣,转山是他们一种特殊的宗教节日吧。
第一天辛苦跋涉的奖励就是近距离地看到了神山,终年积雪的冈仁波齐,美丽而神秘。
下午四五点钟的时候,我们到达了转山的中点,住在了希夏邦马客栈。
条件自然十分恶劣,睡在自己的睡袋里,还能感觉到铺盖的潮湿,但是大家都累得不行,第二天还要早起,吃碗泡面,六点多就都呼呼大睡了。
8月3日,转山第二天。今天要走的路程比昨天还多,而且还要翻越5630米的山口,所以六点不到,大家就都出发了。天还是漆黑的,所以早起的孩子有美丽的星空看!
高海拔是此番徒步的最大挑战。我在九寨沟的长海看到过高反晕倒的人,那里才四千多而已,并且还不是自己爬上去的,是坐车上去的。海拔越高,含氧量越低。海拔五六千米的高原,含氧量只有平原的百分之五六十。同时徒步爬坡还要额外耗费很多的氧气。所以转山过程中确实听闻有人走到一半,实在上不了5630米的山口了,然后又原路返回塔钦县城,真是悲剧。
清晨气温很低,走在路上,前面已经有很多人了,都拿着电筒,沿路形成一条之字的灯带,远远望去,挺壮观的。天光渐渐亮了,上午的路都是在走大上坡,十分艰难。
感觉今天一路上有更多的藏人,我一路气喘吁吁地走着,有好几个藏族大妈塞东西给我吃,意思是补充能量的,大概看我快不行了。
我尝了一下,好像是晒干的菌菇类的东西,味道很特别,也许真是补充体力的良药。反正最终,我背着大包、气喘如牛、一步一歇地翻过了五千六百多米的卓玛拉山口。为了庆祝成功登顶,拍了个照留个影。
八月份,五千六的地方寒风呼啸,稍微站一会就浑身凉透了,路两边还有厚厚的冰层,夜晚的时候气温一定很低。赶紧下山,以防失温。
原以为成功翻越卓玛拉山口,转山就不会再有困难了。没想到,真正的考验是最后的路程。时间到了下午,烈日炙烤,尘土飞扬,路途漫漫。不再有美丽的风景,不再有任何挑战,不再有丝毫的新鲜感,就是走走走!转过了一个山谷又一个山谷,似乎永远走不到尽头,塔钦似乎在遥远的天边。脚上的N个水泡早已被磨破了,休息时看了下,已是血肉模糊的样子。拖着这样一双脚,咬着牙坚持着,不坚持确实也没有退路,两天可以完成的路程,不能拖成三天。
现在想来,最后这段路,对于我们来说,也许是转山真正的意义。简单重复甚至枯燥的事情才是最考验人的意志力的。还有,要在身体极度疲惫的情况下控制好自己的情绪,保持和队友良好的沟通。人在几乎崩溃的时候,这也变成了很难做到的事情。
坚持着,终于在下午五点多,我们到达了塔钦。我收获了一双走烂了的脚、一张晒伤了的脸,以及前所未有的人生体验,结束了我人生第一次徒步。
然后,回到县城,舒服地洗个热水澡,躺在双人间干燥的床上,享受着人生难得的幸福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