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水双龙桥

新浪旅游
双龙桥,因为有17个拱洞,民间又称为“十七拱桥”。双龙桥始建于清代乾隆年间,原来是三孔石拱桥。后来的几十年间,由于数次暴雨成灾,山洪陡涨,西南的塌冲河决堤,在万顷良田中冲开一条河,向离桥不远处的水打营奔来,汇入泸江河,使河面增宽了三四倍。因而,原建的3孔石桥,孤零零地悬于河半腰,地居民只得在石桥南端续架木桥,使之能过往行人。道光初年(1821),当地乡绅李正应、郭廷义、唐伟提出倡议,用个旧炉号的捐资新建石桥14孔,与原建3孔蝉联,共为17孔,全长148米。桥建成之后,增加了排水面积,利于山洪排泄,便利了交通。同时,人们还在桥上建了3座楼阁。中间的一座为两层,高大雄伟,被称为“西坝大观”。在以后的几十年里,双龙桥先后遭遇了两次却难:35年后的咸丰六年(1856),双龙桥遭到兵燹,桥上的楼阁化为灰烬,但桥梁没有被破坏。光绪十九年(1893),经过当地人商量,凡是西庄坝在个旧经商开矿的人,都要按照锡块、厂尖抽取银两,作修桥的费用。承办此事的乡绅郭永荫、蒋锡忠等历经4年的时间,共筹得白银三千多两,于光绪二十二年(1896)秋天开始动工,到光绪二十四(1898)年秋九月落成。完工时共用银达五千多两。新建的阁楼仍按旧制建为3座,中间一阁改为三层檐歇山顶,口檐由一大二小,一直二横的三个歇山顶式屋顶组合而成,共有47脊。屋面琉璃黄瓦,造型层层叠叠,新颖别致,活泼大方,富于变化,十分壮观。其造型的复杂变化和建盖的工艺水平显示出建水匠人的高超技艺。可惜的是,1916年的护国战争中,拥袁势力在滇南发动叛乱,纠集土匪武装攻打建水城,叛贼溃逃时,肆意焚毁了北端桥亭。
双龙桥是我国古桥建筑艺术的佳作。1965年,我国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曾在《仪态万千的我国古代桥梁》一文里,将云南建水双龙桥列入全国最著名的10余座古桥代表作之中。又在他所主编的《中国古桥技术史》一书中,设专目介绍了建水双龙桥。2006年,双龙桥被国务院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来源:建水县旅游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