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阴“中华游圣”徐霞客文化主题之旅

新浪旅游

徐霞客
徐霞客(1587—1641),名弘祖,字振之,号霞客,江阴徐霞客镇人,我国明代杰出的地理学家、探险旅行家、旅游文学家,伟大的爱国主义者,世界历史文化名人。徐霞客从小就立下远游五岳之志。他一生博览群书,淡泊功名,矢志考察山川地疏奥秘,他是世界杰出的地理学家,探险旅行家,游记文学家,伟大的爱国主义者,历史文化名人。
1607年3月29日徐霞客从家乡胜水桥畔出发,开始漫游祖国,53岁因病自云南鸡足山返回故乡,54岁病逝家中。30多年问游遍明代的两京十三布政司,足迹遍及今天的北京、天津、上海、江苏、山东、河北、山西、陕西、河南、湖北、安徽、浙江福建、广东、江西、湖南、广西、贵州、云南等19个省市自治区,可能还到过四川。
对山脉、水道、地质、地貌等方面的研究取得超越闪人的成就,特别是他对湖南至云南数千里石灰岩溶地貌分布成因以及地区落差而科学总结,同时对峰林、石洞、天生桥等岩溶现象加以定名,成为世界上最早研究岩溶地貌的第一人,这比欧洲最早进行石灰岩地貌系统分析的罗曼要早200多年。因此,他所写的《徐霞客游记》成为一部珍贵的文化遗产,同时徐霞客也被世人称之为“千古奇人”。

中国徐霞客旅游博览园
1、中国徐霞客旅游博览园
江阴是游圣徐霞客的故里,中国徐霞客旅游博览园总规划面积约3.11平方公里,建筑总面积14410平方米,总投资约3.5亿元,主要包括徐霞客故居、中国徐霞客旅游博物馆、中国徐霞客碑刻文化园、霞客府、旅游文化交流中心(旅游论坛)、中国旅游人的朝圣之地——游圣祠等项目。
2、徐霞客故居
故居座落在徐霞客镇南呖岐村的东首,始建于明代,原有十三进,每进九问,共一百一十七问。明末遭兵燹,现修复三进二侧,共十七问,为明式建筑。故居内陈列了大量文字和实物资料,展现了这位千古奇人传奇的一生和探索科学的伟大精神。故居内还有一棵徐霞客当年手植的罗汉松,有400多年的历史。
仰圣园位于徐霞客故居和晴山堂之间,2001年建成,以碑廊为主体,收集了当代著名书法家书写的135块碑刻,与晴山堂石刻构成古今合壁的书法艺术奇观。
晴山堂座落在徐霞客故居的南面约300米处,它是徐霞客在明万历四十八年(1620年)35岁为庆贺母亲大病初愈而盖的一所堂舍,壁问嵌砌76块石刻,集中了明代诸多名人的诗墨手迹,有极高的文物艺术价值。
徐霞客墓。徐霞客于1640年从云南归来后,第二年便去世。安葬在马镇老岐沈村,后在晴山堂后面建了徐霞客墓。
(新浪无锡旅游综合)
3、徐霞客旅游博物馆
中国徐霞客旅游博物馆位于博览园东南角,以“中国旅游第一人”、“中国旅游第一馆”为核心,展示“壮行天下、探索无限”的霞客精神。总建筑面积约6600平方米,主体建筑为两层框架结构,一楼为徐霞客出游展厅、中国旅游文化展览厅和报告厅,包括环幕影院、溶洞探险和地面互动投影等项目;二楼主要是世界旅游主题厅、台湾展厅和未来旅游专题厅。现正进一步充实和完善地质地理馆、历史文化名人馆、游记文学馆、电影馆等内容,最终打造成中国旅游博物馆。
4、徐霞客碑刻文化园
碑刻文化园为神韵霞“刻”主题文化园,体现“神韵霞客诗化江山”的主题。位于博览园中部,三面临水,呈半岛状,总占地面积100亩,以徐霞客游记线路为主游线,围绕徐霞客旅游文化的精髓和脉络以及徐霞客的成长经历、旅游足迹、历史成就与后人评述等主题,以碑刻艺术为主要形式来体现霞客精神和徐霞客旅游文化的内涵。园内展示了全国著名书法家的作品150余幅,其中包括温家宝总理的贺信,碑刻艺术展示墙达2000余米、约5000平方米,兼有石刻、陶刻、砖刻、竹刻、木刻、铜刻等十余种不同材质和雕刻工艺。园内有中华第一印、中华第一笔、中华第一砚、中华第一书等“中华第一”的艺术景观。
5、北渚老街
位于徐霞客故居边上,当年繁华的老村,是一幅山清水秀的图画,是一段段如风的往事,历史的沉沦揭示着江阴独特的文化底蕴。
6、徐霞客大道
400多年前徐霞客徒步远游,400年后的今天,以这位游圣命名、总投资达15亿元的霞客大道(S229省道)就建在其出发远行的家门口。它北起江阴梅园路,南至锡澄公路江阴与无锡交界处,并与无锡惠山大道相接,全长22.5公里,它一方面具有交通功能,另一方面串联起沿路的花鸟园、农科园、悟空寺、徐霞客旅游博览园等景点,成为名副其实的江苏第一景观大道。
(新浪无锡旅游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