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无锡人文古迹寻踪 穿越千年历史

新浪旅游
江苏无锡,北临长江,南濒太湖,大运河穿城而过,风光秀丽,人杰地灵。当年周文王的伯父为了让贤,远避当时还是蛮荒之地的太湖地区搞开发,成就了无锡,使其成为吴文化发源地之一,迄今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由于经济文化发达,历朝历代名人辈出,所以市内现在还拥有众多的名胜古迹。(来源:新浪博客 作者:天际闲云)

薛福成故居
薛福成故居,位于崇安区健康路西侧。始建于清光绪十六年(1890年)至光绪二十年(1894年)。薛福成(1838--1894),是中国近代历史上著名的思想家、外交家和资产阶级早期维新派代表人物。该故居主要建筑为木结构楼阁、厅堂,规模宏大,布局合理,雕刻精细、变化多端。既有清末时代特征,又有地方风格,是江苏省现存最大的近现代官僚地主宅第之一。该宅院为中国近代社会转型期的江南大型钦赐府第。时代特征和地域特色显著,具有在传统建筑基础上吸收西方文化的建筑风格,以及适于社会交往的园林式开放格局。

东林书院
东林书院,旧址在无锡市东门苏家弄内,为明东林党人讲学和议论朝政活动的中心。东林书院原为北宋理学家杨时(1054—1135)讲学遗址,明万历三十二年(1604年),被革职还乡的吏部文选司郎中顾宪成与同邑高攀龙等人,在常州知府欧阳东风和无锡知县林宰的支持下,于当时讲学遗址上创建东林书院。因东林书院的讲学活动引起了阉党的强烈嫉恨,天启五年(1625年)八月,诏毁天下书院。十二月,阉党魏忠贤罗织东林罪名,矫旨向全国公布了一个309人《东林党人榜》,在全国实行公开通缉逮捕,致使一大批正直官员惨遭杀戮。高攀龙也因不屈逮捕而投水自尽。天启六年四月,除道南祠外,书院被强行拆毁。崇祯时(1628—1644),阉党失势,东林冤案昭雪,又下诏修复书院。

南禅寺
南禅寺,位于无锡南隅、古运河畔,据县志记载:南禅寺建于南梁武帝太清初年(公元547年),为南朝四百八十寺之一的江南名刹。旧称“梁溪丰大刹,首惠山,次南禅”。历史悠久,规模宏大、高僧辈出,后人又称“江南最胜丛林”。
南禅寺妙光塔,七级八面,高43.3米,传说是为了制服水患才把塔立在羊腰湾与运河的交会处。据《南禅寺记》记载,在北宋雍熙年间(984-988),有僧持钵而来,走进庙中,忽然不见了踪影,后来发现寺壁上有该僧的影子,人们信以为佛,建造佛塔,并到苏北泗州接来了三尊佛像。北宋崇宁三年(1104),徽宗赵佶赐塔名为“妙光塔”。妙光塔历经元、明、清多次劫难,现存建筑是明正统年间所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