逛无锡鸿山遗址博物馆 赏秦风吴韵

新浪旅游
春风吹落枝头露,春雨湿透春海棠。春色好,春光旺,正是踏青访古好时节。从无锡新区长江路“新区第一岗”往东机场方向驱车约25分钟,便能看见一座“泥墙、坡顶、草面”的建筑“国字号”鸿山遗址博物馆,它犹如在大地上张开的一把巨大弓箭,穿越了时空,向世人诉说着属于那个年代的那段恢弘历史。馆内,千余件珍贵的出土文物,让时光倒回至2500年前,人们在这里触摸那段虽已逝去却仍真实存在的吴越春秋。(来源:无锡日报)
鸿山遗址是我国长江下游地区春秋战国时期的墓葬类遗址,被评为2004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十一五”期间全国100项重点保护大遗址工程之一。2010年10月,被国家文物局评定为首批国家考古遗址公园。2011年11月,被国家旅游局评定为“AAAA级”旅游景区。

博物馆珍藏文物
“一体两馆”展现“秦风吴韵”
鸿山遗址博物馆是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鸿山墓群为依托,倚特大型墓葬邱承墩原址而建的遗址类专题博物馆,分为“两馆一址”,即中国吴文化博物馆、鸿山遗址博物馆和邱承墩战国贵族墓原址。鸿山遗址博物馆展览由三部分组成:鸿山墓群及其出土文物展示、邱承墩贵族墓原址展示及吴地历史文化主题展示。

陶器
吴地历史文化主题展是国内首个吴地文化主题展览,包括先吴文化和吴文化两大板块,一方面自成一体,独立完整展示吴地历史文化的发展脉络和特色,另一方面为鸿山墓群展示提供全方位的历史人文背景。先吴文化板块展示了从马家浜、崧泽、良渚到马桥文化时期的无锡地区已发现的文化遗址和出土遗物,其中就有邱承墩遗址出土的良渚时期的黑陶鼎、黑陶贯耳壶等珍贵文物。吴文化板块通过雕塑、油画、电子沙盘模型、图片等场景复原的手段结合出土文物的展示,讲述了商末太伯奔吴,中原文明与土著文明涤荡碰撞、交流融合,又历经寿梦中兴、阖闾称霸、黄池会盟,数代吴王精彩演绎了吴国由建立、崛起到称霸的波澜壮阔的历史,带领吴国人民在青铜冶铸、造船水利、渔猎农桑等方面取得了不朽的成就,开创并缔造了云蒸霞蔚、绚丽多彩的吴文化。
鸿山遗址博物馆展览则是鸿山墓群考古发现及出土文物展示,分为古墓惊现、等级之尊、奢华生活、贵族玉礼、乐库华章、千古之谜六大板块,叙述了鸿山墓群发现、发掘和保护的过程,着重通过陶瓷礼乐器、釉陶器、玉器、琉璃器等珍贵文物展示了战国时期贵族的精致奢华生活以及当时的墓葬等级制度、礼乐制度,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吴越地区在陶瓷、玉器制作工艺以及音乐艺术等领域的辉煌成就。
邱承墩贵族墓原址全面展示了战国时期越国高等级贵族的墓葬形制和规格体系。墓坑两侧辅以发掘前原貌、墓葬结构及出土文物的大型图片,再现了考古发掘的过程。

馆藏陶器
千余文物追溯“千年古史”
鸿山墓群出土文物数量之多、器型之奇、制作之精、纹饰之美,令人叹为观止,很多文物在国内都属首次发现,具有鲜明的时代和地域特色,填补了多项考古资料空白,而成组成套、系列完整的仿青铜器的陶瓷礼器、乐器,各种精美的玉器,造型奇特的琉璃釉盘蛇玲珑球更是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社会、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思想、制度与习俗,为研究吴越文化及陶瓷史、音乐史和工艺美术史,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实物资料。
玉器是鸿山墓群出土文物中的亮点,也是展示的难点,由于其形体偏小而纹饰复杂精细,普通展示难以给观众强烈的视觉冲击力,留下深刻印象,领会文物的真正价值。因此设计者在展览手段上尝试创新,一方面将玉器原物拓片图像做成动画,利用墙面投影展示手段,将文物本身放大若干倍,通过文物影像的旋转动态展示,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同时又设置了物理放大镜观看放大数倍的玉器实物。玉璜和玉环分别置于高低相间的独立玻璃柜内展示,并交叉使用两种亮度、色系不同的灯光。展示手段多管齐下,使展览层次分明,立体感强,错落有致,相映生辉,解决了玉器形体偏小的难题,达到了“小中见大”的效果,吸引了观众,并让观众看得细致真切。
鸿山礼乐器的出土被列入“中国音乐考古十大发现”。鸿山遗址共出土了400件仿青铜器的青瓷和硬陶乐器。除甬钟、鎛钟、编磬、勾鑃、錞于、丁宁等中原系统和越系统常见乐器外,还有首次发现或确认的振铎、三足缶和悬鼓座等乐器,数量众多、器类复杂、组合完整、气势宏大,堪称我国最大的地下打击乐器库,展示了春秋战国音乐文化一个精美绝伦的完整画面。著名音乐考古学家、中国人民大学教授王子初先生将鸿山礼乐器的发现列入“中国音乐考古十大发现”。他认为,鸿山礼乐器的发现,首次在人们面前展示了先秦时期江南吴越人的宫廷礼乐真实面貌,为探索其与西周以来实行的礼乐制度的关系,提供了全新的材料。原南京博物院考古研究所所长、鸿山遗址考古队领队张敏先生认为,鸿山礼乐器是继湖北随县曾候乙墓之后最重要的考古发现,第一次揭示了吴越文化在保留自身文化传统的同时,是如何吸收、改造和融合中原文化的,它对于我国音乐史的研究和吴越礼乐制度相互关系的研究有着重要意义。
琉璃釉盘蛇玲珑球作为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其有何功用,至今众说纷纭,成为了千古之谜。因此,为琉璃釉盘蛇玲珑球展示量身定做的金字塔形展柜、工字形托架、蓝色柔光和3D动画演示,既增添了玲珑球的神秘色彩,又对玲珑球的造型与内涵做了生动的剖析。
真切互动尽享“穿越体验”
在吴文化主题展览中,出现了大量历史人物和历史故事,为避免展览的平面化与概念化,博物馆通过具象逼真的场景营造,将观众融入到可以亲临、互动、交流的“语境”和“画境”中,成功地将历史传说故事转化成生动的可视化博物馆展览。
对于场景、绘画设计中出现的每个历史人物或造型器物,其服饰、佩戴、形态、体量等都根据学术资料复原,精雕细琢,力求最大限度地还原历史真实,带给观众正确而直观的信息。例如柏举之战和夫椒之战都是春秋时期著名的战役,展览通过电子游戏、磨漆画、油画、雕塑等综合手段模拟复原再现了生动逼真的战争场景,既叙述了历史的演进过程,又营造了良好的现场氛围,让遥远的历史故事得以重现,使观众有跨越时空进入历史事件的感觉,从而产生身临其境的震撼与感动,印象深刻。
在展项的设计、展览视觉效果的表现等方面都注重从普通观众的角度和心理出发,通过高科技、新技术与实物、造型器物、信息传达装置的巧妙结合,增强展览的趣味性、互动性,调动观众参与的积极性。在“古墓惊现”展区使用大型光电互动沙盘,区别于常规沙盘模型,展区常态时为投影形成的鸿山墓群全景鸟瞰效果图,可了解墓群的整体分布情况,而观众只需用手遮住图标的光线,便可翻阅古墓的相关信息。在“乐库华章”展区,观众可通过触摸感应装置,聆听美妙的古音,与古乐器实现听觉上的互动。在“千古之谜”互动区,当参与者触动投影大屏幕时,漫天星辰便徐徐散开,进入互动问答环节……让观众在参与中乃至游戏中掌握知识,寓教于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