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旅游

宜兴沈氏旧居 老宅里的似水流年

新浪旅游

关注

细说起来,前后去沈宅已经三次了。第一次来时八年前,那时候还没有恋上摄影,对古建的热爱还处于起步阶段,第二次是今夏最热的时日,和摄友专程前来,宅外阳光毒辣宅内却阴翳清凉。第三次是十月的一天,去丁山一陶友家喝茶,返回时路过,禁不住又进去,偶遇手擀面阿婆,不亦乐乎!于是,老屋——老人——老手艺,各位看官请慢赏!(来源:新浪博客 作者:阳羡莱莱)

文物

老屋位于丁蜀镇民主路,毫不起眼的外观,路过很容易就被忽略了!只有门口的石碑在提醒您,这儿,是个古迹!沈氏旧宅——丁蜀镇清末陶业主沈启宗所建宅第。如同一枚“老玉”,保存着莹润的色泽、熨帖的温度,佩挂在飘带似的画溪河边……一双半新的球鞋就这样随意搁置着,似乎懒散告诉我:这个老宅虽已百年,但依然平静生活着。

庭院

清代宜兴陶业进入全盛时期,也是紫砂壶艺术全面发展的繁荣时期,当时丁蜀一带出现“家家做坯,户户务陶”的繁荣景象。这个私宅,就是当年丁山著名的陶业主沈狗大与宣统三年(1911年)建造的——搞不懂,人家明明有大名——沈启宗,为啥把这“狗大”的小名刻在这碑石上捏?为了让附近的相邻看起来更觉亲切?不管怎样,这是政府部门立的碑,尽量要多考证,力求周全些吧!

院落

进门,接近正午,阳光刺眼。高高的门楣,斑驳的老墙。阿婆进门,见镜头,本能害羞地挡住。不一会儿,我们就相谈甚欢了!建筑面南座北,共两进。第一进面阔五间,第二进为平面呈凹字形的两层楼房,正厅面阔五间,两侧各有楼房三间,三面贯通,建筑工艺考究。西侧另有辅房两进。这片子,想起欧阳修那句:“庭院深深深几许?”

古色古香

第一进前明堂。青石砖。花岗岩石阶。八仙桌,簇新的对联……各色的紫砂花盆,倒置的小缸,绣球、万年青,夜来香……穿过幽暗的过道,第二进。大块的青石地砖,久远的靠背竹椅……恍如隔世的感觉,大街上的嘈杂喧哗瞬间远离。 转身,见精致门楼,上书“奠厥攸居”四字,不明其意,回来后百度了一下,原来是《尚书》里的句子:“盘庚既迁,奠厥攸居,乃正厥位,绥爰有众……”(意思是盘庚迁都以后,定好住的地方,才决定宗庙朝廷的位置,然后告诫众人……)年代“宣统辛亥”。落款“崔先慎” 。一些精致的吉祥图案,可惜的是两边的人物雕刻在那个疯狂的历史时期被破坏了!

古色古香

踩着黑漆漆的转盘楼梯,仿佛穿越时光隧道,抑或是不小心跌进了黑白电影的胶片里……二楼的过道狭窄幽暗逼仄,是老人们的厨房皆杂物间。俯瞰一楼院落。“青砖小瓦马头墙,回廊挂落花窗格”!出来时,顺手拍了两张花花,虽不是很美,却如此随意知足地散淡开放着。就像这画溪河边的沈宅,虽比不上别处老屋的精美,却如一块未经雕琢的老玉,穿越岁月沧桑,经久摩梭,愈发光洁温润,嵌在喧嚣的小镇里,散发着沉静幽远的光……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