饱经战火摧残 探寻江阴兴国塔历史

新浪旅游
第一次看到她,为她残破的身躯而惋惜,那大约是在10年前左右了。当时用胶卷的柯达,拍了一些,现在这些照片已经找不着了。这就是江阴的兴国寺塔。位于市区南街和中山南路相交的西侧。(来源:新浪博客 作者:不空来自唐朝)
兴国园
一般来说,兴国寺塔,是建于北宋兴国(976~983年)年间的。原来是太平兴国寺的七级浮图,俗称“兴国寺塔”。兴国寺塔原为砖木结构楼阁式,外呈八角形,飞檐曲栏,内壁呈四方形,隔层相闪。塔的每一层都有回廊,塔内有转角木质楼梯,层层登高,极目四顾,可将江阴的城尽收眼底。元至正年间遭战火毁坏,明正统年间修复,塔身增为9级。清嘉庆二十二年(1817年),塔内架木及顶毁于火,但是砖壁筒体犹存。

兴国塔位于兴国园内
咸丰十年,太平兴国寺大殿及東西僧房毁于战火。民国14年(1925)1月26日,直奉军阀混战时,占据黃山炮台的奉军炮手,向固守在江阴城内的直军开炮,一炮击中残塔顶部,塔的最高三层被削去大半,仅剩西南半侧,遂成钢笔尖形。六层以下仍为宋时原物。塔身第七层内壁八角形,存有西北、西南、西三个残面,第八层仅存高约2米孤立残壁一片。
1982年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985年7月至1986年12月拨款30余万元进行全面修缮。现塔身共存8层,高42.22米,向东北倾斜0.25米,顶心偏北18度,塔底层直径10.70米,每边宽4.54米,六层以下仍为宋时原物。
以塔为中心,周边扩为兴国园,为江阴增添了不少古意。但是,意外的惊喜是又挖出了一座石经幢,为唐朝旧物。可见,该塔,有可能最早应该是唐朝时的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