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旅游

金华婺剧自助游攻略:念念不忘 必有回响

远方网

关注

所属地区: 浙江 金华  适合人群: 所有人  出游难度: 轻松

适合天数: 1-2天  花费预算: 500元  适合时间: 全年

攻略标签: 浙江 金华 婺剧 金华戏 义乌 缙云 武义     

█ 导语:

中国戏曲史的一半在浙江,浙江戏曲史的一半在婺剧。婺剧草台演出的嘈杂环境,造就了婺剧的粗犷、夸张和强烈,这是在剧场里不可能形成的。婺剧就是如此,以平民的视角和审美,为平民演绎着人间的喜怒哀乐。

█ 正文:

“鼓响,脚底痒”,之前我从未想过自己也会过上这样的生活。2010年,受学校同事郑朝辉老师的邀请,我去了一趟他的老家看戏。那是在浙江省缙云县石觅乡上陆村。起初,我只是抱着看热闹的心态,兼着受郑老师之托,为他拍摄一组照片作为其绘画的素材样本。这是我第一次看到乡间草台上的婺剧,此后便一发不可收拾。从那时至今,我就像得了魔怔一般,只要一听说附近哪儿有戏班唱戏,便知会好友,一同开车,颠簸着去赶戏。

连休息时都流露出一种独特的美感 作者:太常寺

请戏班唱戏,是村里的头等大事。但凡有寿诞、添丁,或新修祠堂,甚至是祈求平安、许愿还愿,村里人都会凑上三两万块钱,请最好的戏班来唱上三天三夜。这三天三夜简直比过年还热闹。全村的男女老少、懂戏的、不懂戏的,都会去看戏。而我则跑台前幕后,跟演员们混在一起,或是在观众堆里穿来穿去。我的镜头也“眼花缭乱”、“目不暇接”了。

婺剧表演,极富舞台魅力 作者:枫叶的似水流年

在上陆村的祠堂,被安排成后台的木阁楼,楼上楼下,化妆的、候场的,忙而有序;这边是一位已经打扮成天官的演员,用悠长的戏腔唱道:“要上场了——”而那边鼻尖白白的丑角,正在手机上浏览女友的旦角定妆照,旁若无人,眼神痴迷。不演出的时候,演员们的生活稀松平常。他们吃住都在演出地,做饭睡觉所需家什一应俱全,闲了还会打打麻将,或是躲在帐篷里用笔记本电脑看个电影。

“戏外”的生活平实而生动,那么,“戏里”呢?跟拍戏班的两年,我也随之做了一些功课。

戏台上的周公瑾,穿越千年,依然意气风发 作者:懒蚂蚁

戏曲界流行着这样一句话:中国戏曲史的一半在浙江,浙江戏曲史的一半在婺剧。然而“婺剧”的称谓却很年轻。1956年,因其流行于金华及其周边地区,而金华古时又被称为婺州而得名。在多数介绍资料上,被认为有400余年的历史。但事实上,它还可追溯至更久远的古代。《哑背疯》是婺剧的经典剧目,其特色是一人身负木偶分饰两角。这种形式出现于戏曲萌芽时期的目莲戏,可上溯一千年之久,婺剧因而有“南戏活化石”之称。不仅如此,跳魁星、跳加官、跳财神一直是婺剧民间演出开幕的必备剧目,这种源自商周祭祀的傩戏,又将婺剧推到了中国戏曲最初的源头。

古老,并不是婺剧最值得称道的。婺剧的最特别之处在于,它几乎囊括了中国传统戏曲的全部声腔:高腔、昆腔、徽戏、乱弹、滩簧、时调,这些声腔并非一戏混用,而是各自拥有一批擅长的剧目,兼容为一个剧种。其中,高腔在明代流行于大江南北;昆曲一度成为声腔领袖;滩簧、时调是江浙一带流行于田头市井的优美小调;而徽戏、乱弹从明末兴盛。值得一提的是,200年前徽戏进京后形成了京剧,自身反而日渐衰落,但在婺剧里徽戏仍以质朴原始的形式流唱于乡村草台,成为保留徽戏剧目、资料最多的剧种。难怪京剧艺术大师梅兰芳先生曾感慨:“京剧要寻找自己的祖宗,看来还要到婺剧中去找。”

彩练曼舞 作者:枫叶的似水流年

那么,又是什么使得这六大声腔能齐集于金华地区并形成一个剧种呢?明清以来,金华一带是盐丝入赣和漆瓷入浙的商业贸易地区,加之物产丰饶,历来是各种戏曲争奇斗艳之地。尤其是徽商兴起后,作为浙皖交通要地的金华,戏曲更为多样而兴盛,又因当地民众喜爱,六大声腔便执拗地在金华被保存了下来。

没想到,这乡村草台上的翻扑跌打、抑扬顿挫,竟然大有来头。不过,它却并未因此端起架子,而是扎扎实实的为平民的戏。

专注的小戏迷 作者:peter_gong

我曾在一个村子看过婺剧《断桥》,在表演“水漫金山”后三人重会的一场戏时,情绪强烈的小青锋芒毕露、怒不可遏,几乎使许仙不敢仰视、胆颤心惊、闪逃躲避,又爱又恨的白娘子则左右周旋。这出戏是如此火爆而热烈,有着强烈外化的爱恨和复杂繁重的做工。据懂行的朋友说,婺剧《断桥》有“唱死白蛇,做死小青,跌死许仙”的说法,如此的“重做轻唱”,让看的人直呼过瘾。还有一出名为《九件衣》的戏,昏聩无能的县官被百姓打得满地找牙,这痛快淋漓的戏份,以平民的视角和想象给了台下观众极大的共鸣,每回都会赢得经久不息的掌声。

上戏妆的婺剧演员们 作者:王华平

婺剧的身段也饶有趣味。不仅有实打实的武术,还有类似于提线木偶的夸张动作,以及泥塑金刚般庄严威武的亮相。原来,辗转于各个乡村的民间婺剧艺人,白天在庙台演出,夜晚也住在庙里,金刚罗汉给了他们灵感,于是,这样的亮相就被定格在了婺剧的舞台上。这个细节令我感慨,取材自民间的婺剧,不像京剧、昆曲那样,曾被高雅文化雕琢,而始终保持着可贵的平民情怀。

也是,每当镜头对着台下那些质朴的人们时,我在想,或许正是他们的喜好左右着婺剧的风格——剧情大起大落、大悲大喜,表演大开大合、大喊大叫,音乐大锣大鼓、高亢爽朗,服装大红大绿、对比强烈。婺剧的音乐样式同样如此,草台演出的嘈杂环境,造就了婺剧的粗犷、夸张和强烈,这是在剧场里不可能形成的。婺剧就是如此,以平民的视角和审美,为平民演绎着人间的喜怒哀乐。

等小戏唱完,徐徐拉开的幕布里将是一台给观众的大戏。 作者:王华平

在婺剧流转的数千年时光中,乡间草台一直是婺剧最真实也最习惯的舞台。即便今天,它流行的区域已经是中国市场经济最活跃的一带,但人们还是喜欢以这种最质朴、热闹和亲切的方式欣赏婺剧。我想起某一次,我们在一户人家屋前的空场请教老艺人婺剧的问题,突然听到邻村传来一阵密集的锣鼓声,很快,不远处在番薯田里劳作的人们放下锄头,转身就往邻村奔去,有的人甚至还没来得及洗洗脚上的泥巴。我当然也不例外,对我和村民们而言,这将又是一次视听的盛宴……(文字作者:郑沁冰)

█ 景点介绍

婺剧,俗称“金华戏”,中国浙江省汉族地方戏曲剧种之一。流行于浙江金华、丽水、台州地区和杭州地区建德、淳安等县,以及江西东北部。明代末叶,这一带就已盛行高腔和昆腔。清乾隆前后又相继流入乱弹、徽戏以及滩簧、时调。这些剧种和声腔长期在这一带同班演出,相互影响,在表演艺术上渐趋接近,形成了统一的风格。因金华古称婺州,1949年秋始改称为婺剧。

几位龙套演员悠然地在后台候场,不经意间构成了一幅色彩浓艳的人物画。 作者:王华平

婺剧的传统剧目十分丰富,较有影响的剧目有:《黄金印》、《孙膑与庞娟》、《三请梨花》、《断桥》、《西施泪》和现代戏《桃子风波》等。婺剧的表演夸张、生动、形象、强烈,讲究武戏文做,文戏武做,所谓:“武戏慢慢来,文戏踩破台”。由于过去服装原无水袖,表演多在手指、手腕上下功夫,亮相、功架近似敦煌壁画的人物姿态,自具一格。且特技表演甚多,如变脸、耍牙、滚灯、红拳、飞叉、耍珠等。

角色行当分老生、老外、副末、小生、大花面(净)、二花面(副)、小花面(丑)、四花面(武净)、花旦、作旦、正旦、老旦、武小旦、三梁旦、(第三位花旦)、杂(扮演神仙、老虎、狗,由管“三箱”的兼)共十五行。名演员有江和义、徐东福、周越先、徐汝英、周越桂、徐锡贵、王金龙、叶阿苟、郑兰香、葛素云、吴光煜等。

推荐观赏婺剧演出的地点:浙江金华市区、金华市武义县、金华市缙云县、金华市义乌市

婺剧演出经常是到金华市内各地村乡里的,除去一些省市大团外,很多婺剧演出团的演出地点都不确定,经常是各地流动演出,因此想特意看某个剧团的演出,最好能和演出团取得联系,便于跟戏。下面列出几个著名婺剧团的地址和联系方式供大家参考。

浙江婺剧团

联系电话:0579-2328993联系地址:金华市马路里80号

金华市婺剧团(原金华小百花婺剧团)

联系电话:0579-2338869联系地址:金华市文化路22号

七弟婺剧团(原缙云县婺剧团)

联系电话:0578-3716668联系地址:缙云县双川乡丹址村

武义县婺剧团(壶山婺剧团)

联系电话:0579-7664987联系地址:武阳镇熟溪北路46号

江山婺剧团

联系电话:0570-4022349联系地址:江山市解放路文化中心

义乌市婺剧团

联系电话:0579-85312445联系地址:义乌市下车门南巷7号

建德婺剧团

联系电话:0571—64721853联系地址:建德市新安江镇新林路25号

东阳市婺剧团

联系电话:0579-86631902联系地址:东阳市城廓南弄

婺剧艺术特点

角色行当

婺剧的角色行当,过去称为“十三顶半网巾”,即四白面:小生、老生(正生)、老外、副末;四花面:大花面(净)、二花面(副净)、三花面(丑)、四花面(武净);五旦堂:花旦、正旦、作旦、老旦、武小旦,此为十三行。外加“三箱”(管砌末,兼演神仙、老虎、狗)兼杂脚,为“半个网巾”。后又增加了三梁旦(衢州一带称花旦为“大梁旦”,作旦为“二梁旦”,“三梁旦”意即第三位花旦角色)和小旦(又称“小包头”、“拜堂旦”,专演丫头、宫女等很少开口的角色),共十五行角色。一个班社,过去多为二十八人(尤其是徽班)。计班主(亦称“领班”,实为老板)一人,“承头”(即“戏蚂蚁”,组班时帮助邀角请人,组班后主要负责接洽演出场地,50年代已取消)一人,乐队五人,后台管头箱(衣箱)一人,盔箱(帽、盔、髯口)一人,三箱(砌末)一人,总务一人,伙头二人,加一十五行演员,共二十八人。

表演艺术

表演艺术方面,由于长期在广场演出,形成夸张、粗犷、强烈、明快的特点。如武将出场,以迅速后退一步,并亮一高架子来突出人物,与其他剧种的站定后前跨一步不同。又如其他剧种一招一式都讲究圆,动作呈连续变化的曲线,而婺剧却往往圆中带直,曲线中出现折线和直线来显示动作的力量和感情的强烈。它讲究“武戏文做,文戏武做”,即所谓“武戏慢慢来,文戏踩破台”。如《断桥》是一出文戏,但白素贞和小青的“蛇步”和一连串的舞蹈身段,许仙的“吊毛”、“飞跪”、“抢背”、“飞扑虎”等跌扑功夫,其吃重程度均不下于武戏。反之,武戏《水擒庞德》,却慢招缓式,在乐曲中开打,以舞蹈动作取胜。

过去婺剧无水袖,因而手腕和手指功夫十分突出。旦角的开门、整装、整容等动作,无不注重手指的颤动功夫;净、生等角色的各种云手动作,也十分注重转腕,翻掌加上亮相时常曲腿亮靴底,与傩舞和佛教舞蹈颇有接近处。此外,角色上场时两肘(下臂)平曲,大拇指翘起,其他四指并拢,“起霸”时尽用身子旋转动作,扬鞭催马时鞭梢总是向上等,又与傀儡戏的动作相似。同时,婺剧中还保存了许多特技表演,如《火烧子都》中通过筋斗带彩的三变脸,《滚灯》中的顶灯,《大补缸》中的翻梁和七十二吊,《肉龙头》中的红拳、舞叉,《僧尼会》中的耍佛珠,《水擒庞德》中的“倒插顺风旗”,《三打王英》中的“倒喝水”,《相梁刺梁》中的“飞僵尸”等。

人物塑造上,有些剧目往往从农民生活的角度来理解人物,即使帝王将相亦然。如《九锡宫》中已官填封九千岁的程咬金,在人们为他祝寿时,竟自顾自偷吃起枣子来。又如《三结义》中的刘备,却是个好吃白食、油嘴滑舌的二流子。

婺剧班社过去演出,必先点戏:由二旦色头饰珠翠,脸敷脂粉,身穿红绿男客衣(褶子)。其一持牙笏,上开戏名,另一持笔,请“庙会头首”以笔点戏。演出之前,必先闹台,称“闹头台”,一般只用打击乐器奏出各种锣鼓点,取其热闹,借以招揽观众,谓之“闹头台”。但是,每逢头场演出,则必闹“花头台”,在锣鼓中插入大唢呐、小唢呐、笛子、胡琴主奏的四支乐曲,时而委婉清柔,时而激昂雄壮(“花头台”乐曲今已成为独立的民间吹打组曲),观众通过“花头台”来品评乐队水平。“头台”闹完,继以“蹈八仙”(有“堆花八仙”、“追桃八仙”等多种,均以蟠桃会众仙为王母庆寿为内容),再“跳加官”(俗称“跳白面”、“天官赐福”)、“跳魁星”、“跳财神”,然后演三至四出“摘剧”(折子戏),称为“开台”。每逢头场开台,徽班必演《百寿图》(《满床笏》《打金枝》),乱弹班必演《九锡宫》。演此两剧,一为取其吉利;二为亮行头;三因戏中行当全,唱做并重,能反映出班社演出水平。庙会主事人也据此决定戏码和演期的长短,观众则据此选择看哪几本戏。开台戏演完,接着“闹二台”,一般用大唢呐吹演奏一支曲牌,配以锣鼓,较简短,目的使演员和观众各以稍事休息。然后大戏开始,称为“正本”。正本演完,须加演一出小戏,称为“后找”。如《哑背疯》、《骂鸡》、《王小二过年》之类。从开台到后找,一场戏约需四、五小时以上。

婺剧剧种详解

婺剧的传统剧目十分丰富,较有影响的剧目有:《黄金印》、《孙膑与庞涓》、《三请梨花》、《断桥》、《西施泪》和现代戏《桃子风波》等。

表演特色

婺剧的表演夸张、生动、形象、强烈,讲究武戏文做,文戏武做,所谓:“武戏慢慢来,文戏踩破台”。由于过去服装原无水袖,表演多在手指、手腕上下功夫,亮相、功架近似敦煌壁画的人物姿态,自具一格。且特技表演甚多,如变脸、耍牙、滚灯、红拳、飞叉、耍珠等。

角色行当分老生、老外、副末、小生、大花面(净)、二花面(副)、小花面(丑)、四花面(武净)、花旦、作旦、正旦、老旦、武小旦、三梁旦、(第三位花旦)、杂(扮演神仙、老虎、狗,由管“三箱”的兼)共十五行。名演员有江和义、徐东福、周越先、徐汝英、周越桂、徐锡贵、王金龙、叶阿苟、郑兰香、葛素云、吴光煜等。

演出场合

同治、光绪年间(1862—1908),婺剧班社达四十余班。1935年后,婺剧始有女演员,曾先后办了民生、文化、民乐、小文化等女子科班(徽班),各“三合班”、“乱弹班”也都通过随团收徒等方式,培养了不少出色女演员。早期婺剧班社主要在四乡集市、庙会(统称赶会场)演出,30年代初,才开始进城,以金华城隍庙、西华寺等为演出场地,后逐渐经常在长乐、北山、金城、群众等戏院演出。在农村,早期的业余班社,有的称为“太子班”(主要由村镇的“有闲阶层”组成)。这些组织初期以坐唱自娱为主,每逢迎神赛会,则敲锣打鼓沿街挨村游动演唱,后来始发展为化装上台演出。

婺剧绝活绝技

蛇步蛇行

这是婺剧滩簧《断桥》中白素贞和小青的表演。白素贞和小青不是人间妇女,而是亦人亦蛇,因此她们在表演中就要兼有两者的风格。婺剧《断桥》的表演,几已尽善尽美。白蛇和青蛇的台步轻捷细碎,S形地前行,犹如蛇行水面,飘飘欲仙,加上优美的舞姿,使人感到有浓厚的神话色彩。小青在追赶许仙时,杀气腾腾,一旦停住,就来个“三窜头”,即把头突然窜抖三下,好似水蛇觅食时凶悍而敏捷的形态。解放后表演《断桥》白娘娘和小青的演员已有好几代,最早的要数陈美娟和陈娟弟,其后有徐汝英和金凤茶,刘玉莲和江淑英,倪志萱和朱珠凤,方磊和龚健,方晓蓉和金国娟等。她们表演的“蛇步蛇形”,保持着浓郁的婺剧特色。

飘若纸人

“飘若纸人”又名“纸人功”,属轻功一类的特技。角色犹如悬在半空,低头直臂,左右晃动,前后打转如纸人一般。演员表演方法是:两只脚尖踮地,利用轻柔的身段功夫,忽而摇摆,忽而左右移动,忽而360度打转,均要显示出如纸在空中飘浮的形态。其要领是演员两脚踮起时,双臂尽量下垂,然后用小碎步移动身子,并要把戏装遮住双脚,这样才不致使观众看出你是在用脚尖功夫。

大眼小眼

这是婺剧徽戏《火中练》(《湘子渡妻》)中韩湘子的表演。八仙之一韩湘子到深山拜师学法,三年未归。一日,湘子下山,为试探其妻林氏有否变心,变为丑僧,偷偷潜入花园,时林氏在花园焚香祝告,祈夫早回,即上前用花言巧语挑逗调戏,林氏嘱婢女将他逐出,湘子放下了心,变回原身,嘱其妻说:“若要夫妻相会,再待三年。”说完隐身而去。湘子在乔装丑僧向林氏挑逗时,右眼睁得很大,左眼缩得很小,甚至连乌珠也看不到。这种神情,将丑僧嗜色如命的心理活动表露无疑。婺百名丑应阿尧、徐东福都会表演。这种特技已后继无人。

蜻蜓点水

是婺剧徽戏《探五阳》中王英的特技表演。王英在探五阳城时,寻找水源,将右手直立撑地,全身平直,时而表演“吃水”,时而身子后翘。这一特技,显示王英的高超武艺和侦察时的神秘姿态。现已失传。

失传的绝活——踢鞋穿鞋

这是婺剧滩簧《断桥》中许仙的表演。婺剧徽班著名小生范寿棋,能将脚上的平靴踢到头顶,然后又从头顶落到脚尖上,自动穿进。寿棋将这特技用于许仙身上。当许仙被白娘娘和小青追赶时,落荒而逃,在慌不择路的情况下,坐地一跌,将鞋踢到头顶上,四处寻找,一无所获。到处抓摸,原来落在头上。然后将头一耸,鞋子准确无误套入脚尖。这一“踢鞋穿鞋”的特技,把许仙胆怯惊慌的心情表演得出神入化。现已失传。

金华及周边景区景点

金华的山水和人文旅游资源十分丰富。金华山川秀丽奇绝,国家级风景区双龙洞早已蜚声中外,境内的郭洞古村,俞源太极村等神秘村落以及东阳卢宅等令也游客流连忘返。传统与现代交融、人称东方好莱坞的横店影视城也已成为人们耳熟能详的旅游景区。

双龙洞

双龙洞位于金华山双龙风景区中心,是整个双龙风景名胜区核心景观和象征,洞形成于约一亿年前,成为自然风景名胜的历史已有1600多年。海拔520米,由内洞、外洞及耳洞组成,洞口轩朗,两侧分悬的钟乳石酷似龙头,故名“双龙洞”。外洞宽敞,面积1200平方米,可容千人驻足。常年洞温为15℃左右,冬暖夏凉一股清泉从内洞流出,纵贯外洞,流向山湖。此水终年不涸,清澈见底,游人夏天至此,有“上山汗如雨,入洞一身凉”之感。故有“石胜太湖,水比三泉”(金山、惠山、虎跑)之赞。

地址: 浙江省金华市双龙风景区

门票:90元/人  电话:0579-82598016

秀丽奇绝的金华双龙洞 作者:Whale

俞源古村

俞源村,属浙江省金华市武义县,坐落在武义县西南部,距县城20公里。新近发现明、清古建筑竟有395幢之多,超过有"中国第一古村"之称的江西乐安流坑村。该村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奇异的布局,罕见的古建筑群和精致的木雕、砖雕,以及一个个不解之谜而吸引着国内外众多游客,开放近两年多来,已有英、美、法、德、日、奥地利等十三个国家的专家、学者慕名而来。 据《俞氏宗谱》载,俞源村系明开国皇帝朱元璋的国师刘伯温按天体现象设计的村庄布局建造的。

地址:浙江武义县西南部,距县城20公里

门票:30元/人  联系电话:0579-87779045

郭洞古村

位于距武义县城10公里的群山幽岭之间,因山环如郭、幽邃如洞而得名。约5平方公里的景区内,层峦叠蟑,竹木苍翠,静雅宜人。“郭外风光凌北斗,洞中锦秀映南山”,这是古人对郭洞风景区的贴切描绘。

地址:武义县城10公里的群山幽岭之间

门票:40元/人  电话:0579-87674993   0579-87736439

横店影视城

位于东阳市横店境内,为国家AAAAA级旅游区,距杭州160公里,乘飞机、火车或走高速公路均可直达。自1996年以来,横店集团累计投入30个亿资金兴建横店影视城,现已建成广州街、香港街、明清宫苑、秦王宫、清明上河图、梦幻谷、屏岩洞府、大智禅寺、明清民居博览城等13个跨越几千年历史时空,汇聚南北地域特色的影视拍摄基地和两座超大型的现代化摄影棚。已成为目前亚洲规模最大的影视拍摄基地,被美国《好莱坞》杂志称为"中国好莱坞"。

地址:浙江省东阳市横店境内

门票:联票390元/人;联票加梦幻谷650元/人。电话:0579-86566188

█ 当地饮食:

金华菜是全国八大菜系之一浙菜的重要组成部分。烹调方法以烧、蒸、炖、煨、炸为主。金华菜以火腿菜为核心,仅火腿菜品种就达300多道,讲究保持火腿独特色香味。金华的夜市、美食街都有当地特色美食小吃,游客可以前去品尝。

金华推荐小吃

火腿荷化爪

运用正宗金华火腿与新鲜的猪前爪,采用独特工艺烧制,其色泽红白艳丽、咸淡适中入味,老幼咸宜。此菜味道鲜美醇厚,营养丰富,能使人的皮肤丰满、润泽。这是金华的家常菜,在一般菜馆都可以品尝到。

薄片火腿

选择正宗金华火腿为原料,取其中腰峰的上段雄片肉制作。厨师运用娴熟精致的刀工技术,切成大小厚薄均等的薄片若干,整齐地排列成拱桥型。它是一道咸淡适口、滋味醇和的冷盘菜,皮色黄亮、香气浓郁。

推荐店铺——金字火腿

地址:兰溪市兰溪街165号(近银泰)

金华汤包

金华汤包历史悠久,素有“金华第一点”的美誉,也是我国南方小吃汤包中的佼佼者。金华汤包以猪肉皮汁加老母鸡汁制成的皮冻和鲜肉笋丁作馅,并在笼底垫以青松蒸制,故馅特鲜,汁特多,清香宜人,深得广大食客的喜爱。吃的时候先咬个小洞,吹气降温,带汁慢食。

推荐店铺——吴师傅汤包

地址:婺城区佳音街47-49号(金华眼科医院)

电话:0579-82889900

兰溪鸡子馃

鸡子馃也叫鸡蛋饼,金华各地均有摊店制作出售,而以兰溪鸡子馃最为著名。一只猪油、瘦肉和葱馅的油煎饼中,灌入一只打碎调味的鸡蛋,熟后各馅结成整体,入口醇香鲜美,深受食客们的喜爱。城镇居民则多作夜宵点心食用。

推荐店铺——兰庆鸡蛋馃

地址:兰溪市人民南路38号-3号

油炸臭干夹馒头

油炸臭干是金华街头受大众喜爱又称便当的方便小吃。臭干,即臭豆腐干,它说是臭,吃起来奇香,而所用馒头为金华大酵馒头,系用糯米加酒糟制酵和面制成,膨松多泡空,是金华特有的传统面食。油炸臭干夹馒头鲜美可口,现炸现吃,风味别致。街边小摊位、夜市小吃摊常有这道美食。

金华拉拉面

金华拉拉面俗称水牵面,是一种预先揉好富有咸性的面团,食时切下数条,经手工拉打,拉成粗细适中、熟后极富咬劲的特种面条。配料用雪菜肉丝或青菜肉丝,由食客任选。配料也有肉片、笋片、香菇或木耳、番茄等。另外,也可制成炒拉拉面,别有风味。

推荐店铺——老太婆拉拉面

地址:浦江县新华西路60-64号

金华酥饼

金华酥饼是一种以酥香取胜的点心小吃,形如蟹壳,两面金黄,分层如纸,咸香酥脆。是金华的特色小吃,食后留香,回味久长。

推荐店铺——默香酥饼(义乌街店)

地址:婺城区义乌街141号(近宾虹路)

█ 行程规划

看金华的婺剧需要赶场,最好能提前和当地婺剧团取得联系,问清演出时间后再行动。特别的,每年正月当地各村乡镇都会有邀请各个婺剧团进行演出,届时各个婺剧团会在不同地方进行赶场,这时看的演出最为真实和地道。如果感兴趣的话,不妨多留意他们的演出信息。

另外,作为山水之城的金华,以极富特色的自然风光闻名,也因其历史悠久的文化而厚重。在金华可以轻松安排3-4天的行程,著名的金华双龙洞,横店影视城,俞源古村等等都非常值得一去。当然了,如果你是个购物达人的话,最好也别错过金华的购物天堂——义乌。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