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旅游

行走佛国 金色五台山的清凉圣境

远方网

关注

所属地区: 山西 五台山  适合人群: 所有人  出游难度: 轻松

适合天数: 3-4天  花费预算: 1000元  适合时间: 6月 7月 8月 9月

攻略标签: 山西 忻州 五台山 文殊菩萨 显通寺 朝台

█ 导语:

“金五台,银普陀。铜峨眉,铁九华。”这是佛学大师赵朴初先生对四座佛教圣山的评价,五台山排名第一当之无愧,被称为“佛国”的五台山,仅大大小小、年代不一的寺院就有124座,五台山是文殊菩萨的道场,自古至今,五台山香火鼎盛,绵延千年。

█ 正文:

对五台山的印象,源于几位小说中的人物。

鲁智深,这位《水浒传》中的莽汉,为了躲避官兵的追杀,不得已在五台山皈依佛门;杨五郎,沙场兵败,英雄末路,目睹父兄惨死情状,万念俱灰,在五台山遁入空门;清世祖,贵为大清天子,却不爱江山爱美人,终因红颜知己董小宛仙逝而难逃情劫,在五台山剃度,从此常伴古佛青灯:五台山在我心中,始终是一个心怀苦衷的悲情英雄不得已而隔绝红尘的悲凉去处。因此游览五台山的最初,我的心情完全被一种悲悯情绪左右,一如劈空而下的瓢泼大雨。

动静之间,一片静谧祥和 作者:佚名

“金五台,银普陀。铜峨眉,铁九华。”这是佛学大师赵朴初先生对四座佛教圣山的评价,五台山排名第一当之无愧,被称为“佛国”的五台山,仅大大小小、年代不一的寺院就有124座,五台山是文殊菩萨的道场,据说在这里许愿很灵,所以自古至今,五台山香火鼎盛,绵延千年。

身着黄衫的显宗弟子和身着灰袍的密宗弟子相拥而行,光头的和尚尼姑和蓄发的居士信众寂然打坐,身披紫红袈裟、手摇转经筒的藏传佛教弟子旁若无人地诵经文转佛塔,虔诚的佛教徒一遍又一遍做五体投地状……在这里,中原佛教和藏传佛教得到了很好的交融,佛光普照之下,游人、香客、僧侣奇异友善地混杂在此,令我想到最多的词是“和谐”。

燃烧的信仰 作者:晋韵

坐景区公交车的时候,上来了一位老僧人,我急忙让座给他,他慈爱平和的神情让我杂念顿消,我问他有关佛学方面的问题,他很认真地给我解答,下车的时候,他突然问我:“你从哪里来?”我老实回答说我从甘肃嘉峪关来,他微微一笑说很远啊,之后飘然离去。我目送着他的背影,忽然觉得自己好傻气,他的问话很有偈语的味道,也许我应该回答“从该来的地方来”或者“既然无所谓去,也就无所谓来”之类的话,我向来很向往佛家的辩经斗法禅宗的修为机缘,但也许我没有佛家所谓的慧根,才会有如此笨拙的回答,这到底令对佛学有好感的我顿时有了很深的惭愧之心了。

看僧侣们上晚课,迟到的僧人步履匆匆,边赶路边整理身上的袈裟;年长的僧侣似乎已经深悟佛学精妙,很随意地跪坐在蒲团上,微闭双目,完全沉浸在诵经当中,年纪小的僧侣还没有尽脱尘世嘈杂,睁只眼闭只眼一面念诵经文一面偷窥大殿外观望的游客,心不在焉得就像邻家貌似认真写作业心里却在想着刚结束的足球赛的顽童。这情景多少让我忍俊不禁:原来寺庙里也是有凡人世相的,惟其如此,更显真实,更觉可爱。

黄庙之中的转经人 作者:摆渡人

看到一位年轻僧人匆匆到禅房取经书,就很好奇地跟在他身后,想看看他们的禅房究竟暗藏着什么玄机,他到禅房门口,却并不伸手从口袋里取钥匙,而是抬起手来到门上面一抹,一把钥匙便滑落下来,原来钥匙是用绳子拴在门上面的隔板上的,这让我忽然有置身乡村的感觉,这把钥匙打开了通往童年的通道,父母还没有从田间回来的夜晚,我也是踩着土块,努力伸长手臂,艰难地取下放在门顶上的钥匙,打开家门的。

五台诸峰,风光各异——遥望中台 作者:coldsteel

禅房里除了简单的日常用品,没有其他。这和我想象的佛门生活一致,既然清修,便要简朴,方能更好领悟佛法奥妙。

看到几个身穿白衫的小尼姑,就很好奇地问她们为什么穿的是白色僧服,她们满脸稚气的脸上露出茫然的神情,并不说话,只是摇头。大概是五台山佛学院的弟子,举止神情纯洁得就像佛祖座下绽放的莲花。

走过解脱门,跨进般若门,但愿人世烦恼就此烟消云散,既然佛说万般皆空,何必纠缠于不必要的烦恼,摒除欲念,保持空灵之心,也是一种人生的智慧。此刻,宁静祥和就像一株带露百合,妖娆盛放在我的心田。

菩萨顶上,五台览胜 作者:佚名

夜晚,住宿在五台山深处的农家客栈,秀美的乡间景色迷住了我,兴致勃勃趁着夜色去爬山,伴着寺庙的暮鼓晨钟入眠起居,也是美好的人生体验。

五台诸峰据说代表着文殊菩萨的五种智慧,各台景色也多有不同,雄奇各异,每年都有无数虔诚的信徒来此朝台。惜乎没来得及参观五台山奇绝的自然景观,这或多或少成为此次游五台山的遗憾了,然而我却记住了清朝文人徐天叙的诗:

屈指奇峰数、清凉绝尘埃。

万年冰似玉、九夏雪如海。

泉水山头出、灯花雨里开。

灵秀推第一、仿佛是蓬莱。

(文字作者:若水独钓)

█ 景点介绍

五台山位于中国山西省东北部,距省会太原市230公里。与四川峨嵋山、安徽华山浙江普陀山共称“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与尼泊尔蓝毗尼花园、印度鹿野苑、菩提伽耶、拘尸那迦并称为世界五大佛教圣地,或者世界五大佛教名山。五台山也是中国佛教及旅游胜地,列中国十大避暑名山之首。2009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以文化景观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从地域上看,五台山属太行山系的北端,跨忻州市五台县、繁峙县、代县、原平市、定襄县,周五百余里。在北纬38°50'~39°05'、东经113°29'~113°44'之间,由一系列大山和群峰组成。其中五座高峰,山势雄伟,连绵环抱,方圆达250公里,总面积592.88平方公里。

每逢佛事,庭院中便挤满了香客 作者:k

台山位居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首,称为“金五台”,为文殊菩萨的道场。五台山并非一座山,它是座落于“华北屋脊”之上的一系列山峰群,最高海拔3061米。五座山峰(东台望海峰、南台锦绣峰、中台翠岩峰、西台挂月峰、北台叶斗峰)环抱整片区域,顶无林木而平坦宽阔,犹如垒土之台,故而得名。五台山是中国唯一一个青庙(汉传佛教)黄庙(藏传佛教)交相辉映的佛教道场,因此汉蒙藏等民族在此和谐共处。五台山据传拥有寺庙128座,现存寺院共47处,台内39处,台外8处,其中多敕建寺院,多朝皇帝前来参拜。著名的有:显通寺、塔院寺、菩萨顶、南山寺、黛螺顶、广济寺、万佛阁等。

景区位置:山西省东北部,隶属忻州市五台县,西南距省会太原市230公里

景区门票:

旺季——218元/人(4.1-10.31)淡季——190元/人(11.1-3.31)

五台山环保车收费:50元/人,16人以上团体优惠价格40元/ 人。

寺院单独门票:殊像寺:门票0元;大光明寺:门票0元;罗睺寺:门票4元;集福寺:门票4元;镇海寺:门票4元;园照寺:门票5元;碧山寺:门票6元;黛螺顶:门票8元;广宗寺:5元;塔院寺:门票5元;显通寺:门票10元;菩萨顶:门票10元。

开放时间:【夏季】8:00-6:30 【春秋】8:00-6:00 【冬季】8:00-5:00

台怀镇

台怀镇地处由五台山五大高峰东台、西台、南台、北台和中台形成的怀抱之中,故名“台怀”。在五台山,一人们把台怀地区(即现在的台怀乡)称为“台内”,其他。地区则称“台外”。我国明代的地理学家徐霞客,在他的地理名著《徐霞客游记》中的《游五台山日记》里,记述台怀镇的地理形势时写道:“北台之下,东台西,中台中,南台北,有坞曰台湾(湾与怀的音义皆同),此诸台环列之概也。”这样描述台怀镇与五个台项的地理位置是颇贴切的。台怀镇距东台望海峰十九公里,距西台挂月峰二十二公里,距南台锦绣峰二十八公里,距北台叶斗峰二十公里,距中台翠岩峰十九公里,是登台顶的中心。

台怀镇镇北有一小峰,人称灵鹫峰,亦名菩萨顶。所以称之为灵鹫峰,是因为它的地理形势颇似古印度摩揭陀国王舍城东北部释迦牟尼佛说法的灵鹫峰故名。据佛教史籍记载,东汉时期,我国佛教最初的传播人摄摩腾和竺法兰来到台怀镇,见今菩萨顶的形势颇似印度的灵鹫峰,因而命名之。所以也称灵鹫峰为菩萨顶,佛教徒传说文殊菩萨曾在峰顶显灵和说法。

由于台怀镇有灵鹫峰和佛舍利,因此,历代以来,朝廷和佛教信徒纷纷于台怀镇及其附近修建寺庙,使这里形成了佛寺鳞次栉比、宝塔如林的五台山佛教中心区。五台山的佛教寺院,有一半以上集中在台怀镇。现在五台县共有寺庙四十多所,台怀镇及其附近就集中了三十所,这些寺庙是:显通寺、塔院寺、万佛阁、罗喉寺、圆照寺、广宗寺、菩萨顶、慈福寺、殊像寺、龙泉寺、镇海寺、南山寺、善财洞、黛螺顶、观音洞、寿宁寺、碧山寺、广仁寺、普化寺、文殊院、广化寺、三塔寺、金阁寺、三泉寺、梵仙寺、七佛寺、集福寺、普寿寺、吉祥寺、明月池。同时,台怀镇及其附近已经塌毁但遗迹尚存的寺庙还有:竹林寺、金界寺、普恩寺、栖贤寺、万佛洞、洪泉寺、宝塔寺、灵峰寺、清凉寺等。

台怀镇中心区域重点推荐寺庙

显通寺——五台山首寺

位于台怀镇中心区灵鹫峰下。相传始建于东汉,有阿育王舍利塔,古称大孚图寺;因背靠之山类印度灵鹫峰,亦叫大孚灵鹫寺。又云北魏孝文帝时置十二院,称“善住院”,因寺前有花园,又名“花园寺”。唐代重建,改名为“大华严寺”。后辽、金、元均曾重修。明太祖时,再次重修,明成祖赐名为“大吉祥显通寺”。万历年中,明神宗又赐额“大护国圣光永明寺”。清康熙二十六年(1688)复更名为大显通寺。永乐三年(1405)朝廷在此寺设立都纲司,五台僧官驻锡其中,故称首寺,为五台山之最大丛林,又是五台山十大禅处之一。

显通寺是五台山寺庙群中最大的一座寺庙,寺域规模宏大。现有大小房屋四百多间,大多为明清时期建筑。沿寺内之中轴线,并列有七座殿宇,分别为观音殿、文殊殿、大佛殿、无量殿、千钵殿、铜殿与藏经殿。此外,还有钟楼、僧舍和各种配殿。

显通寺还有一不同于其它寺庙之处,从山门至千钵殿,皆燃青灯,住众须吃长斋,属显教范围;千钵殿之后,建筑风格改变,供奉之佛像亦不同,寺内点酥油灯,住众吃牛羊肉,属于密教范围。

地址:五台山台怀镇塔院寺北侧

门票:10元

开放时间:6:30-18:30

游览指数:★★★★★

塔院寺——五台标志白塔

塔院寺在台怀镇显通寺南侧,五大禅处之一。原为显通寺塔院,明代重修舍利塔时独立为寺,改用今名。寺前有木牌坊三间,明万历年间所筑,斗拱雕工精美,顶饰典雅大方。所有木制构件都经过精工雕饰,是明代留给塔院寺的珍贵木雕作品。寺内主要建筑,大雄宝殿在前,藏经阁在后,舍利塔位居其中,周设廊屋,东列禅院,布局完整。各殿塑像保存完好,藏经阁内木制转轮藏二十层,各层满放藏经。寺内以舍利塔为主,塔基座正方形,藏式,总高约60米,塔基为正方形。建塔时,砖缝全部用米浆、石灰搅拌后砌筑而成。塔面呈白色,举目仰观,耸入云天,白塔形如藻瓶,塔利、露盘、宝珠,都用精铜铸成。白塔上,风磨铜宝瓶高1丈6尺,复盘7尺,系以垂带,悬以铜铃,风吹铃动,252个铜铃叮当作响。白塔下层,建塔殿三间,内有三大士铜像,瓷质济公和尚塑像,木雕刘海戏金蟾像。

地址:五台山台怀镇显通寺南侧

门票:5元

开放时间:6:30-18:30

游览指数:★★★★★

菩萨顶——黄庙之首

位于显通寺北侧的灵鹫峰上。从下往上仰望层层台阶,犹如天梯,直达菩萨顶上的梵宇琳宫。相传文殊菩萨就居住在山顶上,故起名叫菩萨顶,亦称文殊寺。原为青庙,初建于北魏,到了清朝顺治年间,经过扩大重修改为黄庙,由喇嘛主持。寺院规模宏大,占地45亩,有殿堂房舍430余间,均为清代重建。参照皇宫模式营造,瓦为三彩琉璃瓦,砖为青色细磨砖,非常豪华,为五台山诸寺之首,是五台山规模最大的黄教寺院,五台山五大禅处之一。

黄庙之首——菩萨顶 作者:肖惠宗

菩萨顶各主要大殿的布置和雕塑,具有浓烈的喇嘛教色彩。面阔七间的大雄宝殿内,前面供着喇嘛教黄教创始人宗喀巴像,后部供着毗卢佛、阿弥陀怫和药师佛。文殊殿内的文殊像,与青庙的文殊菩萨像不同,头取旁观势,腰取扭动势,发取散披式,同时身挂璎珞,显得活泼、生动。大雄宝殿、文殊殿柱头上,挂着桃形小匾,上写梵文咒语。这些,都为喇嘛教寺庙建筑装饰中所独有。

地址:五台山台怀镇显通寺北侧灵鹫峰上

门票:10元

开放时间:6:30-18:30

游览指数:★★★★

圆照寺——喇嘛舍利塔

圆照寺位于显通寺钟楼对面,古称普宁寺。原为青庙,元武宗至大二年(1309)建成,昭献皇太后延请高僧了性法师为住持,成为元代著名华严道场。明永乐年间,西藏黄教祖师宗喀巴弟子降全曲尔计来五台山传教,重修此寺。宣德年间再建,清代亦行修葺。占地12600平方米,殿堂八十余间。寺建一进三院,天王殿、毗卢殿、都纲殿排列在一条中轴线上。山门三间,掖门两道,称为五朝门,为五台山所特有。

地址:五台山台怀镇显通寺钟楼对面

门票:5元

开放时间:6:30-18:30

游览指数:★★★★

五爷庙——万佛阁

五爷庙创建于明代,重修于清代,现时殿宇多为清代所建。坐东向西的文殊殿系明万历四十四年创建,面宽三间,分上下两层,三檐歇山顶,檐建繁复,上下左右勾连,坚固牢实,装饰性很强,在五台山殿建中别具一格。殿内下层供文殊、观音、普贤三菩萨,文殊骑狮,观音骑“朝天吼”,普贤骑象,塑像高大。塑工传神,着彩鲜艳。殿内下层左、右、后三壁,立有木制方格,格内或两排或三排放满三寸高的泥塑贴金小佛像。二层楼上正中悬有明万历年间铸的铜钟一口,较显通寺铜钟略小。殿台正中供地藏王菩萨,左侧立地藏王菩萨的弟子道明和尚,右侧立道明和尚的父亲,塑为员外的装束打扮。神话传说地藏王菩萨开创九华山道场,当地的一名员外不卖予地片,后来员外的儿子把地片奉献出来,并出家当了和尚,取法名为道明。放在塑像排列中,道明和尚立于上首,他的父亲立于下首。地藏王菩萨的左右外侧,各排列五尊塑像,称为“十殿阎王”。楼上左、右、后三壁同样立有木制方格,内放小佛像,就连楼顶横梁上,也排放着小佛像,上下两层有泥塑小佛像万余尊,故文殊殿又名万佛阁。该寺即以这座佛像众多的万佛阁命名。

古戏台在五龙王殿正对面,是专为五爷唱戏而设置的,传说五龙王喜欢尘俗生活,尤爱看戏,看戏后心情舒畅,便会风调雨顺。所以,每年六月大会,这里都要大开殿门,让五爷居高、居中赏戏。

传说康熙皇帝在五台山寻父返回途中遇险,五爷显灵救驾脱离险境,康熙心存感激,便将一件龙袍赐给五爷,因而五爷既是菩萨化身又有皇帝罩着,身价自然不同一般,所以这里每天都是人潮涌动,香火旺盛,磕头祷告都得排队等候。

地址:五台山台怀镇塔院寺山门东侧

门票:无

游览指数:★★★★★

殊像寺——荞面文殊

殊像寺位于台怀大白塔西南里许处的凤林谷口,面对梵仙山,创建于元代,后毁于火,明成化23年(1487)重建,曾称殊祥寺。与显通寺、塔院寺、菩萨顶、罗睺寺为五台山五大禅处,又为青庙十大寺之一。寺内建有并排二院,东殿有天王殿、文殊殿和后殿,西院有门殿和中殿。

殊像寺之殊,可理解为文殊菩萨之像寺,亦可理解为特殊的文殊像寺。这里的文殊塑像风格殊异,从佛坛到塑像总高9.87米,是台怀寺庙区第一大塑像,塑像被称为“荞面头文殊菩萨”,塑像之头是用荞面做的。传说在塑此像时,狻猊与文殊的身子均塑好了,而唯文殊头像却怎么也塑不成,不是大就是小,再不然就是五官不端正,闹得塑匠束手无策。一天,塑匠正在揉荞面做饭,猛然看见天空出现一朵五彩祥云,文殊真容闪现其中。塑匠赶忙用手中荞面把文殊头像塑了下来,拿去与塑好的佛身一比试,大小、神韵十分相合,就将这荞面菩萨头安了上去。从此,五台山上就有了荞面头文殊菩萨的传说。

地址:五台山台怀镇杨林街西南里许

门票:无

游览指数:★★★

广宗寺——铜瓦殿

广宗寺俗称铜瓦殿。创建于明正德年间。《清凉山志》载:“正德初,上为生民祈福,遣中相韦敏建寺。铸铜为瓦,今称铜瓦殿。赐印,并护持。命秋崖等十高僧住。”寺内正殿背后立有明正德三年石碑,对创建广宗寺作了较详细的叙述。原来,广宗寺的铜瓦殿,计划在东台顶建造,后因“峰顶极高,风势雄猛”,“无益于后”,才选址于此。

广宗寺占地面积2900平方米,有殿堂楼房二十八间,布局小巧紧凑。铜瓦殿是该寺主殿,殿建三间,重檐歇山顶,原顶部为铜瓦铜脊,现留铜脊和少部分铜瓦。木建大殿,上覆铜瓦,在五台山寺庙中仅此一处。

地址:山西省五台山市台怀镇营坊村

门票:5元

游览指数:★★★

罗睺寺——开花见佛

罗睺寺位于显通寺和十方堂之间,始建于唐代。宋张商英《续清凉传》说他亲自在此看到过圣灯显现,所以名落佛寺。明代弘治五年(公元1492年)重建,康熙四十四年(1705)又进行了大规模改建,并由青庙改为黄庙,落佛寺也改名“罗睺寺”。罗睺寺是五台山保存完好的十大黄庙之一和五大禅寺之一,寺内两幢木构小楼以接待十方客人而闻名。

罗睺寺现存有天王殿、文殊殿、大佛殿、藏经阁、禅房、配殿、廊房等118间。寺内有著名的“开花见佛”:大殿里装置木构圆形佛坛,坛上刻有水浪图案,上塑十八罗汉;坛外方台上塑有二十四诸天及四大天王;佛坛正中是一朵三米多高的八瓣莲花,每瓣大红花瓣上绘有金色工笔佛像,四尊阿弥陀佛相背坐于花瓣中心。台下装有机关,地下圆盘转动,通过轴承操纵花瓣一开一合,四尊佛像时隐时现;伴着花瓣的开合,台上水浪图案和十八罗汉也随之转动,便出现了罗汉过江的情景。

地址:五台山台怀镇显通寺东隅

门票:4元

游览指数:★★★

碧山寺——十方普济

碧山寺位于台怀镇东北2公里北台山麓,是五台山最大的十方寺院。碧山寺创建于北魏,重修于明代,曾名普济寺、护国寺、北山寺等,因寺周“群峰凝碧”,清代乾隆年间改名碧山寺,全称为“碧山十方普济禅寺”。碧山寺香火旺盛,一是它的十方普济,一是它这里独有的缅甸玉佛。碧山寺建筑宏伟,环境幽美。寺区林荫蔽日,寺前流水潺潺,景色绝佳。古人有游普济寺诗云:“落日碧山寺,萧然古涧边。白云生翠崦,明月下寒泉。”

中国寺庙有子孙庙和十方庙之分。一般而言,子孙庙是小型寺院,住众较少,寺产私有,住持传承多由该寺院拥有者决定。十方丛林是大型寺院,住众较多,日常生活有严格的规约限制,寺产公有,住持选贤任能。碧山寺原为子孙庙。宣统二年,有乘参、恒修两位僧人上到北台顶时,天气突变,朔风凛冽,冻伤了脚。在北台华严岭,又见到两个冻死在半路的人。二人认为朝拜北台顶,需要有个食宿处所,便发誓建一座茅蓬,供朝礼北台的僧人和居士们歇脚饮居。于是,创立了“广济茅蓬”,并从碧山寺买了一部分房产,使山上山下联成一体。后来遂由子孙庙改为十方丛林。这个寺庙有如下三个特点:凡南来北往的游方僧到此,都管吃管住;方丈和尚实行选贤制;丛林师父们度的弟子不得在本寺常住。

地址:五台山台怀镇东北2公里北台山麓

门票:4元

游览指数:★★★

南山寺——精妙石雕

南山寺始建于元代,当时叫“大万圣佑国寺”。清光绪年间再行修建,称为极乐寺。清末民初,寺院主持普济和尚募得巨资,将原有三部分合建成一体,称为南山寺,连续施工23年,始形成今天规模。南山寺北距显通寺约2公里,依山势而建,海拔在1700米以上,共有殿堂窑房300余间,占地6公顷,规模之大在五台山首屈一指。

整个寺院7层,分三大部分,下三层为极乐寺,中间一层善德堂,上三层佑国寺。佑国寺寺内的石雕和泥塑最有特点,内容包括佛教传说、道教典故以及林木花草等图案,刀工细致,构图精妙,堪称五台山一绝。南山寺建筑也极具特色,整座寺院依山而建,层次分明,错落有致,各殿之间迂回曲折,小径通幽,神秘莫测。

地址:五台山台怀镇显通寺南约2公里处

门票:无

游览指数:★★★★

普化寺——石、砖、木雕

普化寺位于怀镇南里许的东山脚下。它背靠青山,面临清水河,环境清幽怡人。 五台山建造最早的寺院,应为显通寺的前身大孚灵鹫寺;较晚的一座寺庙,当为普化寺。普化寺,初名帝释宫。明崇祯年间(1628-1644),因这里建有一座玉皇阁,里面供着玉皇大帝,所以又有玉皇庙之称。现在建筑是民国十四年(1925)在玉皇庙的废墟上重建的。

普化寺照壁为砖石结构,是五台山寺院中最长的照壁,正中嵌石刻“福禄寿三星”图案,两边是“文王百子”和“磻溪求贤”,背面雕观音、善财和龙女,并有花草陪衬,是五台山砖石建筑中之杰作。从照壁后侧南门入院,迎面是天王殿,殿门门楣上悬“普化寺”匾额,殿门两侧砖石雕刻举目皆是,有唐僧取经故事、牧童吹笛、象奴赶像、老人骑驴等,堪称近代雕刻艺术佳作。这些砖石雕刻是民国年间南山寺普济和尚弟子募化修建的,所以石雕内容与南山寺相仿。天王殿内雕工也一样精细,如木雕弥勒佛佛龛,龛柱上雕有盘龙,称为“木雕盘龙柱”,盘龙可以左右旋转,玲珑剔透。在天王殿背面的迎风和槛墙上,还雕刻着“二十四孝图”和降福、施寿、取仕、赐禄四位天官。

地址:五台山台怀镇南里许的东山脚下

门票:无

游览指数:★★★★

黛螺顶——五方文殊

黛螺顶位于台怀之东,清水河畔青峰顶上,青峰形如大螺,故寺名大螺顶;环山草木茂盛,呈一片黛青,故又名黛螺顶。黛螺顶古寺名佛顶庵,始建于明代成化年间(1465—1487),万历年间重修。清康熙、乾隆年间都曾重修和补修。清乾隆十五年(1750),改名大螺顶,乾隆五十一年(1786)复更名为黛螺顶。

黛螺顶垂直高度400米,顶部面积3000平方米,寺宇坐东向西,有殿堂僧舍二十余间。第一座殿是天王殿,天王殿一做二用,既是寺院中轴线上的第一重大殿,又是该寺的山门,故也称山门殿。该殿坐东向西,面宽三间,单檐硬山顶,殿内塑有四大天王。第二重殿是旃檀殿,旃檀殿殿座为六角形台基,故殿体也呈六角形建筑。第三重殿为五方文殊殿,面宽五间,单檐歇山顶,四出廊,殿坛上方供五方文殊像,从南到北依次为:东台聪明文殊,又称青文殊;北台无垢文殊,又称黑文殊;中台孺童文殊,又称黄文殊;南台智慧文殊,又称红文殊;西台狮子吼文殊,又称白文殊。走进黛螺顶五方文殊殿朝拜五方文殊,就等于登遍了五座台顶,也叫“朝台”。只不过,亲登五座台顶,朝拜五方文殊,叫大朝台;到黛螺顶五方文殊殿朝拜,称为“小朝台”。有了小朝台,再去大朝台,功德就更加圆满,所以人们说:“不登黛螺顶,不算朝台人。”

地址:五台山台怀镇之东,清水河畔青峰顶上

门票:8元

游览指数:★★★★★

七佛寺

五台山七佛寺,坐落于山西省五台山台怀镇东庄村东面的山坡上,背山面水,居高临下,视野开阔。寺创於北宋,明成化二年(一四六六年)修葺,清雍正十二年(一七三四年),由菩萨顶大喇嘛重建,改为黄庙。以寺内供奉毗婆尸佛、尸弃佛、毗舍婆佛、拘留孙佛、拘那含佛、迦叶佛和释迦牟尼佛,故名七佛寺。

地址:山西省五台山台怀镇东庄村东面的山坡上,普寿寺北侧

门票:无

游览指数:★★★

台怀镇部分外围重点推荐寺庙

龙泉寺

龙泉寺位于五台山台怀镇南5公里九龙岗山腰,故又俗名九龙岗。龙泉寺原为杨家将家庙,寺旁有泉曰龙泉,寺由此而得名。 始建于宋代,民国初期重建,占地15950平方米,殿堂僧舍165间。现存影壁,台级,牌坊和三座院落。

影壁中间镶嵌有一石雕刻,文殊骑狮居中,人物花卉满布四周,构图严谨,神情逼真。向北登108级台阶即达山门,门前汉白玉石狮一对,勾栏小拱桥一座,石牌坊一座,旗杆高耸于两侧,雕工均佳。其中石牌坊最引人神往,从基石,抱柱,斜戗,额枋,斗拱到瓦顶,脊兽,无一不是精雕细刻,人兽,花卉,流云,山水等分布殿内,玲珑剔透,它共有三门六柱,呈“一”字形,整体雄伟壮观,巧夺天工,据说是由工匠耗时六年才建成。牌坊上刻有89条蛟龙,鳞爪俱现,神态逼真;人物表情栩栩如生。游人观后,无不交口称赞,印象深刻。寺内三座院落横向排列,相互串通,又各有山门,自成风格。东院为殿院,依地势分前后两进,除山门外,中线上还有佛殿两座,围枝厢房配殿,塑像俱存,彩绘房和献亭,曲廊环绕,双塔高耸,其中普济禅师塔雕尤为精致。距

龙泉寺西北里许的山坡,有一座杨业的瘗骨塔,六角,三级,高约10米,。传说杨业死后,五郎将其尸骨葬此,并建塔纪念。宋太宗后来追封杨业为杨令公,故后人称此塔为令公塔。

地址:五台山台怀镇南5公里九龙岗山腰

门票:无

游览指数:★★★★★

清凉寺——清凉石

清凉寺,位于中台南瓦厂村东北的清凉谷,距台怀镇约15千米,寺内因有著名的文殊圣迹“清凉石”而得名。是传说中清朝顺治皇帝出家的地方。据《清凉山志》载,此寺肇于北魏孝文帝延兴二年至太和十七年间(472-493)。清凉石是清凉寺的象征,据传,文殊菩萨曾于清凉石上讲经说法,因此清凉石也称“曼殊床”

现今的清凉寺,是20世纪90年代后期,由香港黄惠卿女士等筹资、山西省文物局工艺美术大师胡银玉设计施工重建的一座新寺。现在的清凉寺坐东朝西,按中国传统中轴对称格局布置,中轴线上有五层大殿,禅堂、配殿左右对称,清凉古置于寺中,布局严谨,主次分明。

地址:五台山中台南瓦厂村东北的清凉谷

门票:5元/人

游览指数:★★★

金阁寺——千手观音

金阁寺位于南台之北,中台之南,除五座台顶寺庙建筑外,金阁寺所处地势最高,海拔1900米,距台怀镇约15公里。唐代宗大历元年(766年),不空三藏派其弟子含光到五台山创建金阁寺。据传说,金阁寺是按照唐朝道义和尚所见金阁化寺而建。实际上,寺庙建筑式样是由印度那烂陀寺纯约法师参照当时印度最著名的寺庙那烂陀寺监造。

金阁寺前院,中间耸立着一座重檐歇山顶的高大楼阁。内供高17.7米的千手观音铜像,这是五台山最高大的佛像,在国内仅次于西藏日喀则河北正定的大铜佛像。铜佛为明世宗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所铸,民国时,有信徒将铜佛施以薄泥贴金,即成现在金佛。金阁寺各殿中塑像共有1000多尊,是五台山佛教塑像最多的寺院。金阁寺以其历史悠久,现存佛像众多高大,特别是千手观音像,在五台山众多寺庙中独树一帜,为世人瞩目。

地址:山西五台县五台山南台西北岭畔

门票:4元/人

游览指数:★★★★

镇海寺

镇海寺建在陡峻的石山嘴上,海拔1600米。寺院因山借势,错落有致,从山腰到山顶形成步步高升格局。寺前有幡杆、石狮,寺内有殿堂楼房100间。现仅存有四座大殿,分别是天王殿、大雄宝殿、观音殿和关公殿,其中观音殿又称文殊殿,殿内供奉有五尊菩萨,两侧是十八罗汉。

地址:五台山台怀镇宽摊村

门票:4元

游览指数:★★★★

台怀镇部分其他景点

明月池

明月池位于五台山镇海寺东南1.5公里处 ,又名观海寺,该寺始建于北魏,寺院坐北向南,现存有大雄宝殿、金刚菩萨殿两大殿,其中金刚菩萨殿正面3间,原殿额高悬康熙帝亲笔手书的"笑提明月池"木匾一块。殿内的金刚菩萨造型奇特,是五台山唯一的一尊黑色菩萨,他黑脸黑身、表情坚毅、身形伟岸,右脚登地,左腿屈起,脚踩风火轮,臂上缠绕长蛇,手中执法器,所以此像又称"九头十八臂黑金刚菩萨"。这也是文殊菩萨的"三十二相"之一。

地址:镇海寺东南3华里处

门票:无

游览指数:★★★★

观音洞

观音洞,因位于栖贤谷口,又称栖贤寺,距台怀镇约十里。1983年,被国务院确定为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寺院建造在悬崖之上,从崖底的下院开始,凿石为阶梯通道,在凸出的石壁上盖有亭子和殿堂僧舍,石径的崖壁边缘护有红围墙,迤逦伸向上院石洞前的大殿,形势十分险峻。传说观音洞的岩洞是观音菩萨显示灵迹的地方,故缘洞建寺。

地址:山西忻州五台山台怀镇南10里处

门票:4元

游览指数:★★★★

佛母洞

千佛洞分内外两洞,外洞大而明,内洞小而幽,中间有一个扁圆形孔穴相通。内洞中,可以容纳五至七人。内洞的洞壁上山岩经水溶化,产生许多乳石及石笋,夹有各种色质,犹如人体心肝五脏,洞形又呈葫芦形状,后人称为母腹。佛教宣扬进入小洞就是投胎佛母,受其恩育,复出小洞就是洗掉人生一切烦恼,获得无上欢乐幸福。

地址:山西省五台山台怀镇佛母洞

门票:10元

游览指数:★★★

上善财洞

上善财洞昔为五台山十大皇庙之一,依山建寺于悬崖绝壁之上,山间溪流清泉、古松苍翠。上善财洞寺观内除了有"观音洞"和"善财洞"两处代表性圣地外,还存有康熙年间始建的大雄宝殿、文殊殿、华严三圣殿等多处宝刹。

地址:清水河东,文殊寺北侧

门票:5元

游览指数:★★★★★

五台景观

五台山由东西南北中五大高峰组成,据说代表着文殊菩萨的五种智慧:大圆镜智,妙观察智,平等性智,成所作智,法界体性智;以及五方佛:东方阿閦佛,西方阿弥陀佛,南方宝生佛,北方不空成就佛,中央毗卢遮那佛。五台各顶景观多有不同,可谓景色各异,五座台顶自古以来也是佛教信徒朝山拜佛的必经的朝台路线,现如今,大朝台路线也是很多户外爱好者和旅行人热爱的一条徒步路线。

五台山朝台

朝台是指佛教信徒到五台山朝山拜佛。朝山拜佛不同于旅游观光。旅游观光的目的是为饱览自然风光和名胜古迹;佛教徒朝台则是为朝拜圣迹,表示对佛和文殊菩萨的信仰。海外佛教徒朝台,一般是遍礼五台山诸寺和朝拜象征文殊菩萨“五智”的五台山五大高峰。同时,还要朝礼金刚窟、般若石等圣迹。般若石,即清凉石,在清凉寺。金刚窟,台台怀镇北五里的楼观谷。这些朝台信徒,出于对五台山的无比崇仰,他们一般都要将“五台山土石”作为圣物带回本国,有的还要在五台山供佛和做佛事活动。

中国内地佛教徒朝台,有所谓“大朝台”和“小朝台”之分。所谓大朝台,是遍礼全山佛寺,并亲临东台、西台、南台、北台和中台五大高峰供佛和祈祷。中国蒙、藏地区的佛教徒,地五台山和文殊菩萨像极为崇拜,他们朝台,一般都是大朝台,而且形成了固定的路线和日程。从前,蒙藏佛教徒经过长途跋涉,“驱驼马牛羊数千里”,来到五台山的北大门鸿门岩或西大门济胜桥后,一般都是见庙进香,遇寺供佛。有人则一步一叩首地跪拜至五台山佛教中心区台怀镇。

东台顶

东台顶亦名望海峰,海拔2796米,为五台山东台,位于台怀镇东10公里,海拔2795米,面积100余亩,台顶曾建有望海楼。隋文帝时台顶始建寺院,元代重建时名为望海寺,明代嘉靖年间重修,内供文殊。远望望海峰,犹如一只站立的大象。居顶环视,又像一个特大的龟甲。古人说:“登上东台顶,极目到海瀛”。

登东台而看日出,是五台山旅游的一大景观。而望日出中,又数“云海日出”最为壮观。夏日天气晴好时,黎明登临其上,可见云海尽头的红日喷薄而出。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诗人赵朴初,1981年登临东台时曾即景咏词:“东台顶,盛夏尚披裘,天着霞衣迎日出,峰腾云海作舟浮,朝气满神州。”

地址:山西省台怀镇以东10公里

门票:无

游览指数:★★★★★

西台顶

西台顶名为挂月峰,位于台怀镇西13公里,海拔2773米,台顶平如掌,面积300余亩。每当明月高照,山泉潺潺,颇有诗情画意的境界,月坠峰巅之际,恰如悬镜。在西台顶上赏月,别具一格。台顶有座石砌的法雷寺,供狮子吼文殊。寺北有个天然水池,直径约10米。池北有泉,长、宽各约1.5米。

西台峰“顶广平,月坠峰巅,俨若悬镜,因以为名。”有诗赞曰:“西岭巍峨接远苍,回瞻乡国白云傍。孤峰岭翠连三晋,八水分流润四方。晴日野华铺蜀锦,秋风仙桂落天香。当年狮子曾遗迹,岩谷常浮五色光。”

地址:五台山台怀镇西13公里

门票:无

游览指数:★★★

南台顶

南台距台怀镇南面25千米,海拔2485米,台顶面积约14万平方米。山峰耸峭,烟光凝翠,繁花似锦,千峦弥布,五彩缤纷,因之取名为"锦绣峰"。顶上建有普济寺,内供智慧文殊佛像。农历四月,北面四台还是冰天雪地,而南台山腰却是百花怒放。

南台峰“顶若覆盂,圆周一里,山峰耸峭,烟光凝翠,细草杂花,千峦弥布,犹铺锦然,故以名焉。”著名诗人元好问赋诗赞曰:“沈沈龙穴贮云烟,百草千花雨露偏。佛土休将人境比,谁家随步得金莲?”

地址:五台山台怀镇南面25千米

门票:无

游览指数:★★★

北台顶

北台顶,亦名叶斗峰,海拔三千零五十八米,是五台山诸峰中的最高峰,也是华北地区的最高点,素有"华北屋脊"之称。北台顶灵应寺的布局结构简单,山顶仅有十余间楼殿房舍。这里是总览台怀腹地风光的最佳位置。有些台怀附近的居民和外地游客都特意安排在农历九月九日登临灵应寺。

北台“顶平广,圆周四里,其下仰视,巅摩斗杓,故以为名。”康熙皇帝赋诗赞曰:“绝磴摩群峭,高寒逼斗宫。钟鸣千嶂外,人语九霄中。朔雪晴犹积,春冰暖未融。凭虚看陆海,此地即方蓬。”

地址:山西忻州五台山梵仙顶

门票:无

游览指数:★★★

中台顶

中台也名翠岩峰,位于台怀镇西北10公里处,地形状如雄狮,海拔2894米,仅次于北台顶,为五台山五大主峰之第二高度。中台顶建有一寺院,名曰演教寺,创建于隋。中台“顶广平,圆周五里,巅峦雄旷,翠霭浮空,因以为名。”有诗赞曰:“群峰面面拥奇观,朝雨和烟积翠峦。策杖千山浑不倦,披裘六月尚余寒。苍崖碧嶂周遭合,古木黄沙四望宽。云雾渐看山半起,却疑身已在云端。”

地址:五台山台怀镇西北10公里

门票:无

游览指数:★★★★

█ 当地住宿:

台怀镇上有很多宾馆和家庭旅馆,家庭旅馆标准间在100元以内。 建议住在寺院里,特别是信佛的,寺院房间都很干净,而且住宿钱就捐给寺院了,饭也可以跟着寺院吃,各寺院都有斋饭,藏传佛教的也有肉吃,斋饭是免费提供的。

推荐住宿

五台山农家院

五台山农家院坐落于国家首批AAAA级景区,背靠南山寺,清水河,周边环境静优美。五台山农家院以淳朴的农家院风格为特色,集住宿,餐饮,停车于一体。

地址:山西省忻州市五台县五台山景区内南山寺脚下(离五爷庙两站)

房间价格:标准间80元/天

联系电话:李先生 13353565231

五台山仰华山庄

五台山仰华山庄位于台怀镇中心区灵峰寺旁,距离著名五爷庙三分钟车程,位置优越,环境舒适。

地址:忻州市五台山台怀镇杨柏峪后街灵峰寺旁

房间价格:49元/人/床

联系电话:13935081395

█ 当地饮食:

五台山地区有许多独具特色的菜肴和风味小吃,在这里您可以品尝到肉片炝香蘑、清炒台蘑、小鸡炖台蘑等传统名菜,口味清香而不油腻。到了五台山的中心地带——台怀镇,可在镇中的餐厅里一享当地的美味,您还可以到家庭旅舍中去品尝主人精心制做的具有地方风味的家常饭菜。

五台山吃素食的人多,五台素食餐馆也多,五台山僧尼、五台山居士甚多,很多本地人和来自全国的做法事法会的人皆食素食。与僧侣们自己食用的简单饭食相比,游客们享用的素斋更为精致丰富。五台山素斋是佛教圣地饮食的集大成者,其汇集了寺庙僧尼所用的斋饭和民间的素食,原料多以山珍野菜,鲜蔬瓜果,粮食植物,菌类药物为主,名多以佛教圣言而冠,营养价值丰富,药疗作用显著,实为五台山文化艺术的独特一面。具有“原料皆有土重生,成品菜粥不叫荤,粮食野蔬都可用,山珍药材是上品”的特点,是纯天然的绿色食品。五台山各大寺庙和素斋馆每天都有准备着各式丰盛的素斋,一些著名素斋例如开花献佛、罗汉全斋、金粟贡佛、慈航普度、白塔响铃、清凉茶果、出三界桃等最好尝尝。

另外,到了五台山一定要记住买点台蘑。台蘑,是对产于山西省五台山地区蘑菇的简称,是一种营养极高的食用菌类作物,又称“天花菜”。其营养价值高,入筵席串汤可解肉腻、舒肠胃。素食可解馋、治病、长寿,是五台山上佛教徒每餐必不可少的佳肴。

█ 行程规划

休闲体验行程

在五台山游玩,用三天时间基本上可以把五台山主要寺庙都转完,这样的行程强度适中,比较适合大部分休闲游的人。如果有更多的时间,可以顺路在五台山周边安排出行,山西特色的景点很多,忻州宁武的芦芽山景区,代县的雁门关和应县古塔,山西名称大同和河北阜平天生桥景区等等都是非常值得游览的精彩景色。如果能够自驾,周边景区介绍的各处都是沿途上的好风景。

Day 1 游览景点:黛螺顶 圆照寺 菩萨顶 显通寺 塔院寺 殊像寺 集福寺

先在台怀镇游览,上黛螺顶,从黛螺顶下来后进入善财洞,穿过圆照寺、广化寺。到街区先吃中饭后,从菩萨顶山顶门进入中央寺庙群,向山下游览。主要寺庙有显通寺、塔院寺、姝像寺等等。如果住山上可以根据时间游览集福寺、林彪别墅。如果住山下可以游览普化寺。

Day 2 游览景点:清凉寺 金阁寺 龙泉寺 南山寺 南台顶 镇海寺

第二天转外围,出发先奔清凉寺、金阁寺、龙泉寺。中午饭后到南台,南台转下到南山寺,观音洞等。

DAY3 游览景点:东台顶 西台顶 碧山寺

起早到东台看日出,转一下碧山寺之后上西台,然后奔车站返程。

佛教徒朝台行程

蒙藏佛教徒多年来自然形成的巡礼五大台的朝台路线是从台怀塔院寺开始的,再从南台开始,沿中台,西台,北台,东台依次巡礼,总行程需要4天时间。

台怀镇附近,蒙藏佛教徒首先要朝拜“塔院寺五圣迹”(亦称“塔院寺五景”)。即:佛舍利塔(大白塔)、佛足牌、文殊发塔、杂花园、般若泉。在大白塔前,蒙藏佛教徒一般均行五体投地之大礼拜佛,且剪发茶献佛祖。逐个参拜台怀镇及其附近寺庙和寺迹后,蒙藏朝台佛教徒便开始巡礼五台山的五大高峰。他们从南台开始,依次巡历中台、西台、北台、东台,历时4天,行程约150余里,旅行路线成一个环状。沿途经过的主要寺庙有:白云寺、千佛洞、金灯寺、南台普济寺、古南台寺、金阁寺、清凉寺、狮子窝寺、中台演教寺、清凉桥、西台法雷寺、北台灵应寺、东台望海寺等。

住宿的地点是:第一夜,金阁寺;第二夜,中台顶演教寺;第三夜,东台顶望海寺;第四天早晨,在东台顶望海峰观日出。尔后,即寻路下山,傍晚时分,即可返回台怀镇。

户外爱好者朝台行程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徒步户外爱好者热衷于五台山的大朝台路线,顾名思义,就是依次徒步登上五台山的五座山顶的意思。根据现在行程的路线来看,因为西台,中台和北台距离较近,因此一般的顺序是,东台-北台-中台-西台-坐车去台怀镇-南台,或者反其道而行之。其中很重要的是,一定要在中台顶休息住宿。

大朝台路线的风景相当好,一路上沿着先人礼佛的足迹一步步攀沿而上的感受也很赞,但需要注意的是,要注意徒步的季节,风景最好的是在夏季,冬日朝台路线还是很艰难的,一定要有准备。

古建筑爱好者行程

五台山现存有唐代以来7个朝代的寺庙68座,其中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9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6处。台内和台外的著名建筑颇多,其中主要著名的寺庙多集中在台内一带,以台怀镇为中心而分布。沿着五台山走势自西南至东北分布,可以安排2天时间游览,夜晚可以住在台怀镇里。

如果时间充裕的话,可以从台怀镇沿S205往北到繁峙县游览台外寺庙,想真正走遍五台山寺庙古建筑的话推荐以自驾方式出行,一些寺庙比较偏僻,可谓避然世外,但却保留了古建筑最原始的面貌。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