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食亦有情趣 深秋来一次特别的原味之旅

精品购物指南
对美食的基本体验或许只是凭借普通的粥粉面饭、鸡鸭鱼肉,而每个地方散发出的温厚人情,足以消除行者对于它们的陌生感。
从台南那些将食材天然的味道发挥到极致却又并不鲜见地传承了好几代几十年仍是过去那个味的小吃店,到尚未被旅游开发骚扰过的本真状态而已有制作豆腐400多年历史的石屏古城,再到一个因小吃而出名的巍山古城……
深秋正值收获之时,这些原味美食的精彩之地,所有原材料都源自本土生产,而厨房里的师傅们又都是土生土长的本地人,烹饪手法自成一体,地域特色明显,每一个目的地,每一处推荐,只有亲临品尝方能领略其万千美妙。
广州·黄埔古港
地道西关美食在这里
在黄埔古港,有世界上名副其实的最短航线,在古渡口坐上船调个头便到了对岸——曾经“哥德堡”号登陆的地方也是古海关的所在地。如今这里更像喧闹的广州城边缘一个安静的小渔村,吸引了很多来觅食的游客。
最新鲜的食物体验
古村落里发现地道西关小吃
大家都知道来广州吃地道西关小吃,一定要去上下九、北京路等传统老西关,但是这些地方人头涌动,而且由于人多,很多老店也失去了以前的精致和美味。黄埔古港近两年渐渐成为广州新的旅游景点,独特的西关小吃也成了吸引无数游客的一大要素,吃完小吃逛历史古迹,徜徉在古村落夕照的余晖中聊聊梦想,是一件很惬意的事情。
寻觅传说中的奶婆姜撞奶
最让人难忘的就是奶婆家的姜撞奶了,我第一次去的时候,这里还很荒芜,奶婆姜撞奶店只有一家,但是就是那一次让我爱上了这里的牛奶。看着服务员熟练地在我面前放上一碗姜汁,然后拿起一壶热牛奶冲向碗里,那股香味我至今仍然回味,一分钟之后鲜奶凝固,一碗比豆腐花更滑更嫩的姜撞奶便可以入口了。如今奶婆的店开了分店,老字号自然有其品质保证。
推荐小吃:
【奶婆姜撞奶】
地址:海珠区琶洲石基村黄埔古港后巷(近鸡记艇仔粥巷口)
推荐:姜撞奶、炖牛初乳、双皮奶、自制酸奶
人均:5元,通常情况下只是当饭后甜品,所以5元的消费绰绰有余。
【黄阁农庄】
地址:海珠区新港东路黄埔古港石基村杨桃园八巷1号
推荐:椰香烧鸡、古法焖鹅、砂锅鱼头、酸菜鱼
人均:30元,吃晚饭的好去处。
【石基姑爷濑粉】
地址:海珠区琶洲石基村黄埔古港后巷(近奶婆姜撞奶)
推荐:濑粉、古法盘粉、春卷、萝卜牛杂
人均:10元,这里是古港品尝地道西关小吃的好去处,里面装修非常古朴。
最惬意的行走
由于城市的扩张,昔日的古港口很快被人发现,进入大家生活的视野。古港以前有很多水上人家,虽然很多渔船早已经搁浅,但仍然保留,所以经常会看到搁浅在河涌里的渔船,成为摄影师眼中的意境画面。
渡
不错过古渡口
来到黄埔古港一定不要错过体验古渡口的机会,虽然这个航程是世界上最短的航程,从河岸这边摆渡到河岸那边,两分钟不到却能感觉到历史的轮回。摆渡来回只需要两块钱,去到河对岸还能拍到古港的全貌。
古
领略岭南文化好去处
在黄埔古港,有很多历史文物,虽然有些外表经过翻新,但并不影响建筑本身的魅力。文堦冯公祠和北帝庙都是清朝遗留下来的古建筑,保留了岭南特色的建筑式样,是领略岭南文化的一个好去处。粤海第一关,是依据历史资料原貌修复的;二层的黄埔税馆,采用前后两进的传统空间格局,加上古港牌坊,形成一个岭南特色的三合院。
土
寻找乡村土味
在进村子的那一刻,我感觉如同走进一个乡村集市,摆卖的都是当地村民的农作物,也是当地人日常买菜的地方。除了鸡,这里的蔬菜大多都是村民自家种的,卖相没有超市好看,却格外有菜味,而且很少发生骗称的情况。千万不能错过的是看起来青青绿绿的BB蕉,是这里的特产,8毛钱一大串。千万别以为这种蕉是用来吃的,其实是用来煲汤用的哦,跟瘦肉一起煲汤,据说有下火清热的效果。
TIPS
交通:从北京到广州的交通大家都非常清楚了。黄埔古港位于广州市海珠区的石基村,坐地铁到万胜围B出口出来,转公交车229到总站便到,很方便。
住宿:黄埔古港是没有客栈和酒店的,因为这个地方就在市区。
行程推荐:黄埔古港地方很小,前来参观的游客大多数奔着美食而来,吃完美食在古村落里逛逛散步,还可以到黄埔村里穿街走巷买点特产,确实再惬意不过了。半天时间已经足够,如果在广州有一天的时间,还可以到小洲村逛逛,同样是一个寻找西关美食的好去处。 (撰文、摄影/七月娃娃)
台湾·台南 小吃,傲冠全台
台南小吃是台湾小吃皇冠上最璀璨的那颗明珠,其讲究之处不是说要用多贵重的食材,最重要的是在制作工序上下功夫用巧思,将食材天然的味道发挥到极致。虽食材本身和小吃看似平淡无奇,店面也非常朴素,但一口吃下去一种原味的幸福油然而生,传承了好几代几十年仍是过去那个味的小吃店并不鲜见。这个季节的台南,天气也非常舒适。特别想说的是,作为台湾历史最悠久的城市,台南步调缓慢,人情味浓,可以说是最有台湾味的城市,来这里如果眼里只有美食而忽略其他,真的很遗憾。
最新鲜的食物体验
沙陶宫菜粽,早起的鸟儿有粽吃
到台南后的第一顿早餐是沙陶宫菜粽,其大名是“老郑的粽子”,摊子摆在沙陶宫前的大榕树下,每天早晨开卖,9点左右就卖完了,要保证能吃到,就要早起。
菜粽被很多人视为台湾南部粽的代表,不少人也称之为花生粽。老郑精选的新糯米和花生都比别人的贵上不少,包好之后要煮六七个小时。包菜粽用的是月桃叶,叶子的淡淡香气也会渗到粽子里。这样的粽子一口吃下去,是久违的米的感动。
来一碗加了油条的味噌汤是台南人吃花生粽的经典搭配,这里还有免费供应的温热决明子茶。在台南待几天就知道,温热,不烫也不凉,也是饮食细节上的讲究之一。榕树下的长条桌前,清风徐来,老郑站在长桌的一边招呼客人,另外三面坐客人,边吃粽子边聊天闲话家常,相当惬意。地址:台南市中西区西门路二段116巷内沙陶宫大榕树下(近麦当劳)
李家米浆,朴素的感动
公园路上的李家米浆,一口口喝下去,除了感动还是感动。米浆是台南人的早点,其颜色看起来像茶籽粉水。原材料说来简单,就是精选寿司米和花生,将浸泡过的寿司米与炒过去衣的花生米一起研磨成浆,小火熬煮,煮沸后加入红糖即可。花生系北港出产,颗粒不要太大,炒得比一般花生再深熟些,颜色有些焦黄但不能过火,否则会有苦香。花生的香味凭老到的炒功发挥到极致,火候是决定米浆味道的灵魂。
等候的时候,旁边一位模样斯文秀气的女性和我聊天,听说我从大陆来,喜欢台南的美食,便说晚上可以请我吃小吃,在保安路,这也是小吃一条街,但游客比国华街少,她的小吃店就在附近的夏林路。类似这样的好意,此行感受了很多次。地址:台南市中西区公园路12号(6:00~11:00)
阿松割包,贴心超乎想象
割包源自福州,又被称作“虎咬猪”。阿松割包的馒头白嫩暄软弹性好,内馅有三种,猪舌肉、瘦肉和猪头肉(带肥),以中药材炖煮三四个小时后再与红糟一起卤制,口感细致香软,再配上爽口开胃的自家精制酸菜和用一级多汁萝卜腌制的菜头酸(闽南话管萝卜叫菜头),最后浇上独家特调的花生酱汁,一口咬下去,真希望能天天扮老虎吃猪。
随割包附送的还有极小的一碗汤,这是煮肉时撇去浮在上面的浮油与肉渣后的原味醇汤,带着淡淡的中药香,据说有人专门为了这口汤来吃割包。一碗汤喝完,正准备请店家将另外一个割包打包带走,扭头见老板娘又端了一碗汤过来,贴心超乎想象。打包盒是专门配合割包的形状订做,在台南随处可感受到细节处的讲究。
阿松割包在国华街上的永乐市场一侧,和对面的富盛号碗粿和金得春卷被称为国华街小吃金三角。国华街是吃货必到的一条街,这条街上还有修安手工豆花、阿娟卤面、郑记土魠鱼羹、无名羊肉汤和江水号八宝冰等许多小吃。地址:台南市中西区国华街三段18号(8:00~18:00售完即止,周四休息)
金加红龟店,有柴火香的古早味红龟粿
红龟也叫红龟粿,是台湾常见的米食之一,糯米皮里加了红色食用色素,包上馅料后放入雕有龟纹的木制粿印板压平后,取出蒸熟即可。还有小巧可爱的椪舍龟,外皮用本色的糯米粉制成,上面盖红色小印章,包的是细腻的粉状豌豆馅,香甜中略带淡淡的咸味。为了维持糕点的传统好滋味,这家有60余年历史的老店,至今仍遵古法制作,所有馅料都是自行炖煮、调配,并以木柴为燃料大灶蒸炊,过程虽麻烦但成品有柴火香,口感也好。
老店藏在离著名景点稍远的老街上,不像有些食店那样有蜂拥而至的游客,有缘吃到,是幸运的。若冬至前来,还有机会吃到每年只有此时才有的冬至菜包。地址:台南市北区北华街113号(5:00~13:00)
综合水果切盘,从视觉到味觉的双重享受
台湾拥有世界级的高品质水果,台南的名牌水果就有关庙金钻凤梨、七股网纹洋香瓜、玉井爱文芒果和麻豆老欉文旦等。
到水果店来一份综合水果切盘可以很方便地一次尝到多种水果,还有体贴的一人份。对嘴刁的台南人来说,这绝不是拿几种水果洗洗切切摆盘就算完事儿,最高段位的综合水果盘,一次可吃到十多种水果,莲雾、猕猴桃、西瓜、哈密瓜、杨桃、菠萝、木瓜、芭乐……水果都是当季上市的,该软的软该硬的硬该脆的脆,每一块都要够滋味。端上来的水果盘视觉上也是一件小小的艺术品,这背后需要深厚的经验与功力支撑。莉莉水果店名声在外,颇受游客追捧,泰成和裕成等水果店都有不错的人气,各有各的拥趸。
最惬意的行走
清朝大部分时间台南曾是全台首府,文物古迹为台湾之最,又有“府城”之称。繁华过后,这座有深厚文化滋养的城市有一种宠辱不惊的淡定,不同时期和风情的古迹建筑交错出现,古早味和文艺腔和谐共处。台南市区面积不大,没有堵车之苦,很适合用脚步来丈量,横街窄巷里的各种花草和雅致的铁花窗每每留住我的脚步,打开地图时总有热情的台南人来帮忙。除了赤崁楼、孔庙、安平树屋和亿载金城等常规景点外,特别推荐下列去处:
校(园)
在成大榕园重温校园时光
成功大学在台湾排名前三,毕业的著名校友包括丁肇中、吴伯雄、董桥和龙应台等,“成功”之名是为了纪念郑成功的开台之功。成大最让人流连忘返的属榕园所在的光复校区,校园古朴雅致,绿色大草坪上一株巨榕自在地撑起一片巨大的天空。
馆
不可错过的台南文学馆
文学馆和孔庙只隔了一个街口,这座建筑前身为台南旧市府,是最具日据时期代表性的建筑,典雅大方的外观也为拍摄婚纱照的新人们喜爱。宽敞大气的馆内设有展期不同的常设展和特展,全方位展示了台湾文化的起源、发展和传承。
书
台北有诚品,台南有草祭
草祭是一家二手书店,店内有老房子蕴存的温敦沉静气息,用心营造的独特空间氛围卓尔不群,让它开业后很快就成为台南的文艺新地标。以文化和艺术类为主的书完全没有主流书店媚俗的畅销书压力。书店内不允许拍照。
夜
台湾排名第一的花园夜市
在台南每晚都有夜市可逛,其中规模最大的花园夜市于每周四、六营业。若有可能,最好周四去,因为周末台湾本地的游客也非常非常多,人气太火爆。夜市大约可分为美食小吃、休闲娱乐和百货三大区块,有吃有玩。
塑
祀典武庙附近的纸塑达人
祀典武庙不远处有家不起眼的魏俊邦雕刻研究社,店内陈设许多神明雕塑,其原材料是糯米和绵纸,使用源于唐代的脱胎技法制作。纸塑神像耐摔耐小火烧,可保存数百年之久,真是大开眼界。
愿
找对神仙许个愿
台南的各种宫庙数量也居台湾第一。和读书考试有关的愿在孔庙和赤崁楼文昌阁里许,观音亭里的大嘴月老专门替善男信女说媒,祀典武庙里的月老神像手中的拐杖,据说专门打小三。
TIPS
交通:从北京坐飞机到台北,然后换乘高铁或台铁到台南。台湾机场和火车站的交通接驳非常方便。
住宿:想物美价廉,可住英王商旅,位置非常方便,房型以双人床居多,平时(不含节假日和周六)一晚台币950元起,有免费网络。喜欢有设计感和文艺范儿的,可选择有方公寓、佳佳西市场旅店或谢宅等,有方公寓的网站(http://www.trip235.com)有很多不错的内容值得一看。疯台湾民宿网(http://www.fun-taiwan.com)有更多民宿可供选择。喜欢高级酒店的,有香格里拉远东大饭店、大亿丽致酒店和成大会馆等。不管住何处,周五和周六的房间最好提前预订。
行程推荐:台南市区面积不大,可根据个人时间和喜好安排行程,看古迹品美食逛夜市,时间紧张的话可安排2-3天。
费用:和北京、台北等大都市相比,台南的消费总体不算高,很多小吃的价格在台币50元一份左右,考虑到小吃的品质,非常超值。
遗憾之处:喜欢美食的人来台南没有遗憾是不可能的,因为肚量有限,台南小吃品种之丰富,住上一个月都能不重样地吃。即便住了十几天,仍有很多想吃的没来得及吃。
值得提醒之处:
台南不少小吃店每周有各自固定的休息日,每家店的开门时间从早到晚也各不相同,所以想去吃的店除了要知道地址,最好事先在网上查到营业时间整理出来,否则很容易吃到闭门羹。
如果在台南停留的时间短,最好错开周六和周日,周末有很多台湾人来台南,有名气的小吃店多会大排长龙! (撰文、摄影/宋慧明)
云南·石屏 豆腐,围炉的惬意
走进滇东南那个叫石屏的古城,就会有一种窃喜的感觉,仿佛无意中发现了被时光珍藏的宝贝,那种尚未被旅游开发骚扰过的本真状态,最切合我的心意。石屏古城的一切,就如同它著名的美食石屏豆腐一样,像一块璞玉般耐人寻味。深秋季节,围坐在炭火边,一边闻着小豆腐微微发酵的特有气味,一边喝着小酒,在老城市井的氛围里陶醉了……
最新鲜的食物体验
石屏老街印象
古城仅存的南城门映衬在星光下,斑驳的城墙在夜幕中更显沧桑,岁月是一座古城的全部财富。有陌生的一家人让我品尝新鲜樱桃的甜香,她温柔的滇东声调穿过整个小巷的漆黑,我们在人影晃动的十字街头挥手告别……
雨后,那依旧闪亮的青石板路,被一场生命之声完全遮盖。穿着红衣衫的女骇,背婴儿的那块绣花小被,忙碌着打水洗菜的古老石井,巷子口摆放的几件不明所以的农具,所有的都似变戏法般被阳光摆弄出来。
这块居住着彝、哈尼、傣、回等少数民族的土地气候宜人,冬不围炉,夏不用扇,河流纵横,是有名的鱼米之乡。石屏煎鱼、特色咸菜系列、罗卜系列、那刀辣、柑桔、大杨梅、干巴菌、甜菜、香椿、棱罗茶、海菜,是它层出不穷的美味。而我只是让老板煮一碗和隔壁大妈相同的米线,坐在街边的小板凳上,一边吃一边与街景相望。青菜担子、棕麻担子、水果担子,一担一担划过弯曲的石板小路,清晰又模糊,如同人生的倒影。
满街豆腐香
走在石屏古城的老街上,最抢眼的就要数满街的豆腐,豆腐房、豆腐店、豆腐摊,还有拉豆腐渣的三轮车,做好的豆腐干、漂花豆腐、水豆腐、风吹豆鼓、豆腐皮、豆腐丝等等豆腐系列,这一切都没有辜负石屏“豆腐之乡”的声誉。
在石屏,随处可见手拿蒲扇用木炭火烤制豆腐的街边小摊子,农贸市场更是烧烤小吃集中之地。吃烤豆腐成了石屏的一道风景,几拨互不相识的客人围坐同一桌边,在同一架炭火上烤着各自心仪的食物,一边吃一边聊天。用来烤食的豆腐不似湖南的臭豆腐让人掩鼻,而是微微发酵过两到三天的,煨着炭火慢慢烤到外焦里嫩,皮黄而不焦,豆腐膨胀如小馒头,咬上一口清香四溢,再配上精心调制的佐料,辣味十足,看着就胃口大开。再来一瓶冰爽的澜沧江啤酒,和素不相识的男孩、女孩打趣逗乐,客人吃走了一拨又一拨,那感觉别提多石屏了!
豆腐美味,带不出石屏
“水点琼浆天下奇,火烧豆腐云外香。”写的是号称天下一奇的石屏豆腐的醉人景象。石屏豆腐美,美在石屏水,据说古城东、西、南、北、中各有一口深水井,是锁住神龟奔海的五条基柱,如今五口水井延续着石屏豆腐的传奇。五井之水几百年来一直是点制石屏豆腐的天然泉水,营养丰富而不含任何有害物质,被叫做“酸水”。这种“酸水”离不开石屏,即使带上“酸水”请石屏的师傅到外地点制,也无法与石屏豆腐相比,石屏豆腐成了带不走的“石屏专利”。
石屏制作豆腐已有400多年的历史,逢年过节,石屏人家家都有做豆腐的习俗;到豆腐摊上小坐,咬一口豆腐,品一口梭椤茶,已经成了石屏人的生活方式;一碟豆腐,一杯老白干,就能让一群山里的彝家汉子活得比神仙还快乐;在石屏,豆腐还被当作赠送远亲招待客人的上好礼品。
最惬意的行走
在石屏,有三件不能错过的景物。
站
火车站,洒满陈旧的阳光
石屏拥有一个简朴的带着法国风味的小车站,至今保存较完好。红河州境内的个碧石铁路(个旧-碧色寨-石屏)是中国首条民营铁路,这条启用于20 世纪初轨道只有6寸宽的窄轨铁路见证了民间矿业商贸的发展和外国资本的进入,也成全了云南十八怪之一的“火车没有汽车快”,因为行驶在上面的是世界上最小的蒸汽机车。70多年间,石屏站经历了它的几个阶段:1936年10月建成通车,1970年改建为米轨,2005年停开客运列车……如今,小火车已退出历史舞台,石屏站却仍是滇南地区货物集散地。
校
最美的中学
一座石牌坊映入眼帘,那一种洋派风格在古老而败落的街巷中如此显赫。这所建立于1923年的学校是由著名乡贤陈鹤亭先生倡导,由乡绅富户李恒升、张信之等筹资创建的。
小院里的每一栋楼、每一面墙、每一个局部都被精雕细琢,甚至在专门烧制的青砖上刻着学校的名字和修建时间。84年的光阴,日复一日,它们在多少代学子的读书声中沉睡。两泓碧绿的泉水池,分不出是“喷珠”的涌动,抑或是雨滴的坠落,而永恒不变的是高悬于门上的10个字——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它们应成为一切学校教育的根本精神。
院
斑驳的大宅院
石屏在西汉时称“旧欣”,是古彝族的族名,意为“居住在山麓林水边的民族”。石屏县位于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西北部,是一个“九分山有余,一分坝不足”的高原山区县。2000多年漫长的历史成就了石屏文化古城的根基,自元代起就重教兴文,到明清时期有书院10座,私塾、义学上百处,更不用说那些深宅大院的太史第、进士第、将军第、宗人府和私家花园了。
虽然岁月侵蚀了它们的容貌但依旧显得琳琅满目,明、清民居建筑博物馆的称谓也不为过。漫步在古城明清建筑分割而成的小巷,古民居、古建筑随处可见。触摸着斑驳的墙壁,便能想象当年繁盛一时的景象。
TIPS
交通:从北京乘飞机或火车到昆明( 酒店 ),从昆明南部客运站(新螺蛳湾)旁有开往石屏的班车,票价50元左右,每天有4-5班车,全程260公里,都是高速路。
自驾线路:
线路一:昆明——石虎关立交桥(昆石高速)——鸣泉立交桥后1公里(转昆玉高速)——江川(出口)——江川——通海(通建高速)——建水——石屏
线路二:昆明——石虎关立交桥(昆石高速)——鸣泉立交桥后1公里(转昆玉高速)——研和——通海(通建高速)——建水——石屏
住宿:石屏是个小地方,普通的小宾馆都不贵,大约50~80元一个标间,石屏宾馆,条件很好的双标间打折后最低80元左右,电话 0873-4855566,石屏粮贸大楼,标间40元,电话0873-4859007。也有比较高档的宾馆,烟草大厦200多元,最好的天逸酒店500多元。
行程推荐:从昆明出发,可以安排5~6天时间,路途往返2天,石屏2天,建水1~2天。
费用:昆明算起,长途车往返280元左右,不想太奢侈的话,食宿每天100元足够,没有门票花销,1000元搞定。 (撰文、摄影/银翘)
浙江·慈城 手工美味舌尖绽放
第一次“遇见”慈城是在高速公路慈城休息站,一连串古典风格的功能型建筑典雅质朴,端庄中透着沉稳大气,一别许多平淡寡味的公路休息站形象,当时“慈城”两字就引起了我的兴趣,这个距今已有1200多年历史的古城位于宁波( 酒店 )市江北区西北部,距市中心 14公里,现为浙江省历史文化保护区,也是江南地区唯一保存得较为完整的古县城。
最新鲜的食物体验
金秋时节慈城内外被滔滔稻浪团团围住,当地名气响当当的晚粳米到了收割的时候。宁波年糕是宁波的一张名片,而粳米糕是宁波慈城地区特有的美食,当地有句俚语是宁波年糕与慈城粳米糕,就像公与婆,天生一对。
传统手工粳米糕 慈城一绝
作为摄影师,我对传统文化情有独钟,慈城能凝聚许多传统手工业,那么慈城当地的纯手工制品又是什么呢?古县城开发建设有限公司的副总郑利群回答了我:“我们这里的传统手工粳米糕是一绝”。在慈湖南岸的走马楼饭庄我有幸一睹了这种传统手工粳米糕制作的全过程。
制作粳米糕的两位师傅从厨房端来一大木桶蒸熟的米,饭庄经理介绍说这米很有讲究,做这种年糕一定要用慈城当地产的晚粳米而不是普通的糯米,且用木桶蒸才有自然的清香。
两位师傅把熟米倒入一个大石臼,一人蹲下用手蘸上清水不停翻揉熟米,一人站立用木锤有节奏地敲打米团,两人配合大约10多分钟后米团已经被完全捶打融合成面团。
滚烫的面团被倾倒在一张长木桌上,师傅们手不停歇地乘热捏出一个个乒乓球大小的小团,揉圆后摆放在扁竹篮中备用。为了防止面团沾手粘桌子,木桌上还用食用蜂蜡涂抹了几遍。等大块面团全部被揉捏成小块粳米团后,师傅们小心翼翼地把小面团放入预先准备好的小碗中,每个面团上点一红点,再分别淋上猪油、黑芝麻汁,撒上些许桂花末,就准备上锅蒸煮了。而大扁竹篮中小粳米团也被点上红点,等有客人点餐的时候现蒸现吃。
饭庄经理说这就是慈城特产糕点,与宁波年糕齐名,一般当年的晚粳米收上来后就可以开始制作最新鲜的粳米糕了。刚才那揉好的粳米团实际已经可以放进嘴里吃了。
这种粳米糕还有多种吃法,比如能用木棍把面团擀成小薄饼,里面裹上煮熟的咸菜笋丝、黑扬沙等配料,就能配成或咸或甜的粳米团了。这种吃法我在孔庙内的糕点专卖店品尝过,一个粳米团3~5元,在孔庙每次制作手工粳米糕时都能引来中外许多客人围观。若是在孔庙吃年糕套餐,可以搭配成荤素汤几套系列,15元、20元、30元不等,美食能给旅行增添乐趣,到慈城旅游一定要品尝一次当地手工粳米糕。
若想在慈城品尝地道的宁波菜,走马楼饭店值得一试,走马楼土菜精做,有“土酱盐卤豆腐”“酒糟核桃羹”“笃辣慈湖螺”“堂灼泡饭”等各种地方名菜肴。走马楼旁边的宝善堂茶楼原为县衙后花园的一部分,有各种茶品和点心,也是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最惬意的行走
放下行李,驱车绕古县城转了大半圈,慈城三面环山,由狮子山、大宝山、清道山相拥,一面临江,地形北高南低,城池中有慈湖相伴,城外有云湖和毛力水库相辉映。
古
旧时沧桑古宅院
慈城名字源于汉代董黯“汲水奉母”的事迹,如字面所述,取母慈子孝之意。慈城的“碎瓦墙”很有特色,在古城的路上可以看见很多处被称为“拼布墙”的这种小瓦墙,这种墙早先是穷人家想出的方法,因没钱买砖瓦,就到处捡富家丢弃的剩砖剩瓦,然后自己再添点石块。这种墙体因砖厚薄、品相、色彩花纹均不一,砖和瓦夹杂着,缝隙间涂点黄泥,整面墙垒在一起却既平整又美观,又与环境非常融洽。
慈城明清古建筑群“恩荣坊”“向宅”,是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察院巷,是慈城较为典型古巷之一,原门上挂有“国之重臣”横匾。金家井巷,巷内从东到西排列着三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些有的是单独的老宅,有的是建筑群体,个性鲜明。
艺
文化创意园区手工艺术
手工艺的本质是生活实用的工艺,现代人习惯大量生产的机制物件,忘记了就地取材、量身打造的手工制品的温润质感,慈城文化创意园区开放的“母亲的艺术”展览,涵盖了人们生活衣食住行的基础阶段,所有展品都经过精心挑选和布置,每个展厅进口处都详细地介绍了这些手工工艺的前身和今世。
在慈城文化创意园区可以先看展览,再参加短期培训班,由工艺老师带入门,让大家从兴趣出发,然后深入了解和学习。
留住好手艺才能提升生活品质,也才保有优美的文化。
淘
古城最好的手工工具
在慈城文化创意园区,有家德国品牌店在自己的展厅内标识着这样两句话:“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用最好的工具,编织幸福生活”。大约30多平方米的展厅内有缝纫、拼布、编织、刺绣、布料设计、服装设计及制作等工具,大大小小有200多件。还有一些配件,比如拼布、缝纫、刺绣用的布料、毛线和线等,另外还有制作地毯的钩针、儿童编织机、拼布模板套装等平时难得一见的手工工具,比如儿童编织机是给五六岁以上的儿童自己动手锻炼手工的工具,价格从 20多元到40多元不等,可用毛线或布条编织绑带;地毯钩针可用普通毛线钩织地毯、挂毯,也仅20多元;拼布模板套装已经绘制好各式图案,制作拼布的人可以按照现成的图案压边等,这些工具价廉物美。
TIPS
交通:慈城交通便捷,距宁波市中心约15公里,距宁波栎社机场20余公里、距离北仑港约38公里;有市公交车331、333、335、336、 337路直通慈城,行程15~20分钟,从上海至慈城可走杭州湾大桥,慈城境内有萧甬铁路(箫山-宁波)、甬余公路(宁波-余姚)、慈骆公路(慈城-骆驼)、庄浦公路(庄桥-慈城)。
住宿:古县城内有招待所,大约150元/标间。也可住宁波,选择余地大增。
旅游景点:除了文化创意园区的“母亲的艺术”和“天工五展”,还有县衙、孔庙、走马楼、清道观、宝善堂、校士馆、慈湖等景点,一般周末两日行比较合适。 (撰文、摄影/范菁)
云南·巍山 为一根面而来
在丽江古城到处呈现出热闹繁华景象的今天,云南还有若干小镇依然保持着良家妇女的模样,内敛含蓄,小家碧玉般养在深闺。一座深藏在苍山后的南诏古城,一个因小吃而出名的名字,这就是大理州的巍山了。
最新鲜的食物体验
茶马古道的烙印深刻悠久地打在它们的石板街上。这里不仅有散播到云南各地乃至全国的巍山肉饵丝,还有著名的一根面面馆。天气转凉的月份,想念那一晚热气腾腾、作料丰盛的面食和小吃了!
巍山的“一根面”已经名声在外,这种面当地人称“扯扯面”,巍山古城后所街有一家店比较出名,要想吃他家的面,可不是随时来了就能吃到的,老板一天只卖20斤面,卖完就走人。通常上午9:00就收摊了,所以想吃面,就要早起。一大早去吃面,著名的“一根面”,已经是座无虚席了。他家的面又滑爽又劲道,1.5元/碗,便宜的价格让人不敢相信。
一边等着面上桌,一边拍摄一根面制作的全过程,是一件很有趣的乐事。真的是从头到尾完整的一根,一根面就是一碗,中间没有断,看着就赏心悦目,再加上丰富的浇头,让人如何不嘴馋啊!
巍山的肉饵丝是用肘子做浇头,肘子炖得很烂,云南话说就是很所以叫肉饵丝。饵丝要用比较宽的那种,是用米浆做的,很有嚼头,不像米粉滑滑的,而是有点像拉面那样很劲道的。很烂的肉和很有嚼头的饵丝,配合在一起真是一绝!老祥家肉饵丝做得很不错,口碑也好,当早饭或者午饭吃都很好。此外,巍山的千张肉、蒸臭豆腐也是当地特色的美食。
最惬意的行走
古
闲逛巍山古城
巍山古城,虽然地处偏僻,但因古时地位显赫,如今的城池依然显得大气规整,四个城门端庄屹立,显示着当年皇家的威武。而城门下的街道上又是一番生机盎然的市井模样,古城里什么店铺都有,有很多本地特色的店铺和摊子,可爱的陶罐,让人爱不释手,真想买几个带走。好像经历了几百年的屋檐下,是从容的街道和神情平和淡然的巍山人。
巍山古城又叫蒙化城,是大理南诏国的发源地,南诏国的第一座都城,据说后来兴建的大理城就是仿造巍山城的。现存的巍山古城建于明洪武22年,也就是公元1389年,有600多年的历史了。或许是由于地处大山偏远地带,仍保持着明清时的棋盘式建筑格局。古城的北古楼和文笔楼保存相对完好,古城及附近还有数10处古建筑和名胜古迹。附近的巍宝山是云南彝族神山,东莲花村是当年马帮大老板的故乡,有时间不妨去探寻一下。
TIPS
交通:巍山位于云南大理白族自治州,北距大理市61公里,东至昆明约400余公里。从北京乘飞机或火车抵达昆明,从昆明西部客运站坐班车到大理市,大约4小时,最后在大理下关客运站坐到巍山县的班车,1小时15分钟到达。
自驾线路:从昆明向西走杭瑞高速,在大理出口下高速后,第一个路口右转,1小时可到。
住宿:巍山古城的住宿主要集中在西新街附近。
特别提示:
巍山是云南彝族主要聚居区,故农历六月二十四的火把节是当地的盛会。 (撰文、摄影/蓝影)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