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韶十八座:遗落在清代的村落

南方报网(南方日报)
前不久,“雅韶十八座”入选广东省第三批古村落名单之列,参与申报工作的谭旭日告诉记者,这只是他为故乡做的第一件事,接下来,他还要帮忙规划和改造它,从而更好地保护这个距今已有256年的古村落。
记者日前走访“雅韶十八座”,眼前依水而建的南北共三十六座古民居排列整齐、气势恢宏,残留的雕梁画栋依旧透着几分古典雅致。尽管周围已是杂草丛生,村里住着不过数十位谭家老人,我们仍然能从古建筑中品读那已逝的光辉历史。这里究竟发生过什么故事?“十八座”是何来由?认识“雅韶十八座”,我们从解读它的前世今生开始。
○地理坐标
雅韶十八座位于广东省阳江市阳东县雅韶镇的东南部,距镇中心区2公里,境内一马平川,河川纵横,属漠阳江下游出海口冲积平原地带,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晴朗天气年均约280天,年平均气温摄氏22度,年最高温度摄氏33度,年最低温度摄氏5度。村中交通便利,距省道S365线1.5公里、距沿海高速阳江东(雅韶)出入口3.5公里,距阳东县城和阳江市区仅一河之隔,到漠阳江边和南海边的直线距离约3公里,村前有河川水道通往阳江市区,是水路交通时代的交通要道,附近3公里处有口岸北津港,与外界海路相连。
○历史坐标
阳江雅韶十八座古村始建于清朝乾隆年间,至今已有250多年的历史。阳江很早有一首民谣传唱:“雅韶谭大昌,岗美李惟杨,上洋姚柄勉,织篢何五公,都系阳江大富翁。”民谣传唱中的雅韶谭大昌公,是十八座古村先祖谭朝佐公的后代。由歌谣可见,当年的十八座古村显赫一方,非常的风光。
失落的家族乌托邦
青砖、糖灰、杉木、筒瓦,十八座带有“镬耳”的古建筑距今已有256年,雕梁画栋依稀可见,龙凤朝阳的浮雕仍有残留,我们能从中读到已逝去的过往光辉。
西园村坐北朝南,南面是一方长塘,古村宛若一座城池,四周由旁屋、围墙与门楼围着,中有祠堂、水井,仿若一个与外界隔绝的独立世界。村落中心部分是分成南北两排的房屋,每座三家,北面六栋房屋共十八栋,是为“上十八座”,南边下六栋是后建的,被称为“下十八座”。村落主体布局如同两个并排躺倒的“非”字,构成十分规整的巷道,巷道中,两排房屋门户东西相向,每座房间格局完全一致。
每座屋的山墙顶上,都有个高高耸起像镬耳一样的圆拱形墙体,经历岁月冲刷,部分“镬耳”已不复存在,在剩下的墙体上,我们还可看到几处生动逼真的龙凤朝阳浮雕,神采飞扬。它们除了增加恢弘气势之外,还有隔火防火之用,旁边的房屋万一失火,火苗也不能窜到隔壁房屋的瓦面上。
将每栋房屋建得一模一样,实际上体现了创建者谭谓身为父亲的一片苦心。为的是不让儿子感到半点偏爱之心,让他们能更和谐的相处,让家庭更和睦团结。这个独立而功能齐全的家园,有耕地、粮仓、菜地、鱼塘、水井、家畜饲养场,也有碾坊、油坊、豆腐坊,还有数千平方的农贸市场,被称为“卖鱼行”,谭氏家族在此繁衍生息,在此过着与乡村隔绝的日子。五邑大学文学院教授凤群对此这样解读:这曾经是一个牛贩子父亲为自己子孙们所设计创建的家园,他用农耕时代的父权思想与独特创意,铸造了一个古老的家族之梦,一个家族乌托邦。
村中的族谱记载道,这座近300年历史的封闭式旧宅院,反映了一种财富以及世俗生存的自我设防。这种设防,起因于忧患意识,而终止于封闭心理和生活状态。旧宅的主人从商致富,一方面享受美好生活,另一方面又对于这种生活与农业社会的准则和身份要求不相符合而深怀不安和戒心,将宅院建在乡村,表示他们是村中一员,然而他们奢华的生活又与乡村格格不入,将自己与乡村生活拉开,他们自己过着阶级封闭的生活。这种生存的矛盾状态,也就成了子孙后代们逐步走出旧宅,向外发展的原因。十八座的子孙后代后来逐步离开旧宅走向城市,而今只有三十几位老人留守老宅。
期盼旅游旺地的诞生
谭旭日是谭氏家族后代之一,从去年开始,他便放下自己手头的工作,全身心投入到“十八座”的古村落申报中来。今年9月,“雅韶十八座”顺利入选广东省第三批古村落。而今,谭旭日天天为如何建设家乡古村落而奔走操劳,他说,不仅希望现住的村民们能受惠于古村落改造,更希望到访的人们能到这里读懂一段兴衰历史。
他表示,目前已向政府提出建议,希望政府部门对“雅韶十八座”古民居进行总体规划,进行整体开发,作为阳江文化旅游产业园区的一部分。
快满88岁的谭老伯是谭氏家族的第二十三代,也是目前西园村内年纪最大的一位老人。他的两儿三女如今都在阳江市区工作,剩下他和老伴留守在“十八座”的老宅中。他说,与其看到这些老屋被改得面目全非,或被全部拆除,他更愿意看到“十八座”经过翻修整顿后,成为一个旅游景点,吸引更多的人来参观,来了解历史。如有需要,他也愿意迁走,成全一个旅游旺地的诞生。
据谭旭日透露,目前阳东县雅韶镇雅韶村已经出台了创建名村的有关方案,将从整治村场环境、拓宽村场道路及安装设置下水道、绿化美化村场环境等几项工作着手,完善基础设施建设。谭旭日说,只有在基础设施逐步完善的前提下,才有可能进一步开发旅游。
“十八座”的光辉岁月
■口述历史
为了进一步了解关于“十八座”的历史真相,我们采访了雅韶村村志主编谭飘,在他的讲述中,我们更清晰地看到那段辉煌璀璨的时光。
“十八座”的由来
这里带有“镬耳”的古建筑群是由该村的大富翁谭谓在清乾隆二十二年所兴建的。由于他很有经商头脑,适逢乾隆盛世,生意一直做得很顺利。据说四面八方收购来的牛群,无论是什么牛,甚至是染上瘟疫的病牛,只要经他的精心饲养,再在村前长塘水里浸一下,全都奇迹般地好了,而且变得膘肥体壮,所以他的生意兴隆。谭谓有了大笔积蓄后,便买了一大片土地,准备圆建房子的梦想。乾隆二十二年秋,他带司事“阿福”搭圩渡来到江城兴仁路马家建筑行购买建材。阿福高大魁梧,打扮入时,彬彬有礼,而谭谓腰插旱烟管,衣装短打,满面胡须,粗手大脚,穿着一条莳良布牛头裤,与农夫无异。店主认定此人为阿福的“跟班”,认定阿福是贵客,连忙招呼入座敬茶,谭谓亦尾随入座后,即问马老板:“贵店建筑物品是否齐全?”马老板见他寒酸,不似主人,不甚答理,只向阿福敬茶,谭谓见受奚落,一时兴起,大声喝问,老板才淡淡说道:“看你这模样,哪里有钱建大屋,我在做生意,请勿开玩笑,如果你真正能买材料,我可买一送一,本人字字千金,决不食言。”这时精明的阿福接口说:“马老板此话当真?”答道:“绝无戏言!”阿福说空口无凭,马老板即叫备文房四宝侍候,这时马老板又开腔了:“如果这兄弟开玩笑,拿不出钱来,我要罚他请客三天。”接着即席挥毫:如果客官购屋料一座,本店送一座,买一送一,买二送二。如果客官纯属戏言,罚请酒三天,本人绝无戏言,一字千金,此据。二人画押后将字据藏好,谭谓立刻叫阿福打开草席袋,一齐交足九座大屋材料款给马老板。马老板一见,目睁口呆。谭谓便拿当日所运回的木料兴建了“上十八座”。后来,他又在“上十八座”的前面隔开一条大巷,再建了18座同样的房屋,此为“下十八座”。
在上下十八座西南面约1里路处有一个叫“烂寨”的村子,亦属于此建筑群的一部分,专门建有粮仓,另有数十亩耕地,三口鱼塘,五个菜园,以及数千平方米的“卖鱼行”,其中包括豆腐坊、碾米坊、家禽饲养场等。而这个大庄园周围则高墙围绕,南面有三口鱼塘,像护城河一样,成了一道安全屏障。
牛贩谭谓的生财之道
实际上,被木料老板轻视,不仅因为谭谓本身是个行事低调绝不露富的商人,还说明在当时一般人眼里,牛贩子没有什么社会地位,发不了大财。谭谓建房的巨款从何而来呢?其实他另有生财之道。在谭氏后人的眼中,谭谓的成功不仅与他自己的精明灵活有关,还和他身处乾隆盛世息息相关。史料记载,清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乾隆皇帝下诏关闭浙江宁波、福建漳州和江苏云台山三地口岸,只保留广东广州一地口岸,历史上称为“一口通商”时期。广州的运载货物的船队,全部从位于广东省西南部雷州半岛的徐闻出海,徐闻是当时海上贸易的出口港。唐《元和郡县图志》记载:“汉置左右侯官在徐闻县南七里,积货物于此,备其所求以交易有利,故谚曰:欲拔贫,诣徐闻”。阳江,古称高凉,属南海郡。阳江港自古就是海上交通要道,是海上丝绸之路的一个重要中转港。按当时的航海技术,从广州到徐闻至少也要十天到半个月,而广州至徐闻的海上航线,阳江是必经之路,也是补充给养的补给港和货物中转的中转港,阳江因此而迎来空前繁荣的时期。据闻,谭谓在做牛贩生意的同时,也做粮食生意,而且越做越大,越做越好。后人推测,谭谓的生意与当时阳江繁荣的海上贸易不无关联。或许在给阳江港浩浩荡荡海上船队运送补给的大军中,就有谭谓的牛群与运粮的车队。
传奇的博士之家
雅韶素来是远近驰名的文化村,这里曾走出不少人才。仅现代所涌现的知识分子就有200多人,谭光复一家则是村史中赫赫有名的博士之家。
谭光复的父亲以教书为业,曾任雅韶小学校长。谭光复从小跟随父亲,在雅韶小学读书,读初二那年,又越级考入县立中学堂高中师范科,毕业后他以前十名的成绩考上免费生,到广州岭南大学文科就读。
直到日寇入侵羊城那年,谭光复回到阳江,与邓石一起开展抗日救亡活动。1939年,岭南大学从广州迁至云南大理复课,谭光复接到通知后,便拿着亲友们为他东拼西凑的一些路费,只身奔赴云南。别以为谭光复只是个文弱书生,十几天的长途跋涉恐怕吃不消,在学校时,他是个精力充沛的体育爱好者,假期里也常参与体育比赛,在村中举行的“顶棍”比赛中,他也总拿冠亚军。
攻下一个又一个求学难关,他随后又在燕京大学攻读哲学,并在那里结识了周佩珊,待抗日战争胜利后,二人组建家庭,并于1947年赴美国哈佛大学留学,攻读文学博士。
在这期间,谭光复结识了一位印度尼西亚籍同学,这位印尼博士回国后,在中央政府做高官,他对谭光复夫妇的为人和学识都颇为欣赏,便向印尼政府推荐,请谭光复任印尼总统的中国问题顾问,并请谭光复夫妇在印尼开办一所大学。1950年,谭光复夫妇所创办的华侨圣保罗大学正式对外招生。而就在谭光复创办大学的过程中,精力过人的他还在美国西太平洋大学攻读哲学博士,1950年获哲学博士学位。两年后,他又到美国坚诗大学攻读神学博士。据闻,他是当时全世界在世的12位神学博士之一,至此,他已斩获三个博士学位。
他的子女在圣保罗大学及附属学校读完小学、中学、大学后,也纷纷走上赴美留学的道路。其中,长子谭仁德考取医学博士后,在加拿大温哥华行医,而次子谭一德则获得物理学博士,三子谭礼德及四子谭智德均是牙医博士,小女信德是法学博士。而谭光复的孙辈也学识广博,仁德的两男一女也均是博士。
而今,博士之家的旧屋深藏在“十八座”之中,二楼的门前仍种着一棵三角梅,甚是红艳,生气依然。
■旅游贴士
交通:广州出发,上环城高速,到广佛高速,经佛开高速,再到开阳高速,进入沿海高速,最后至阳东。约3小时车程。
美食:雅韶尖山蟹,是锯缘青蟹中一个具有优良特性的地方品种,主要分布在那龙河口至尖山桥附近咸淡水交汇处。它通身柔软,烹制后松软酥脆,肉质细嫩,味道鲜美。
益智,是阳东县山区地方特有的野生品种,最早在该县大八镇的山林乔木下生长,距现在已有三百多年历史,当地有九制益智、甜酸益智、糖沙益智、蜜饯益智等系列保健食品。
东平藕也是阳东的特色美食之一,它色泽棕黄,粗大而有结节,粉质多。产于口洋、海蓢、允泊一带自然村,他们靠海,受咸潮影响,土质带沙,土壤特别肥沃,适宜莲藕生长。
到阳东的饭店里,不妨尝尝干煎凤尾鱼,它是当地有名的特色菜之一,香酥可口,风味十足。
■周边联游
阳江温泉度假村
阳江温泉度假村规模宏大,占地面积45万多平方米,是东方园林风格的露天温泉,“一瀑、三湖、六泉、八池”系列大型露天温泉健康中心,形态各异的温泉池,镶嵌在绿林翠竹之中,小桥流水,亭台楼榭,体现出中国园林式建筑的古典韵味。它坐落于阳江市阳东县合山镇325国道旁,扼粤西要冲,与国家AAAA级的阳江海陵岛闸坡旅游区毗邻,并有阳湛高速、开阳高速、沿海高速连接广东各地,交通、地理位置十分优越,度假村大门口离开阳高速那龙出入口约1公里,广州至度假村仅1.5小时车程,深圳至度假村约2.5小时车程。
大澳渔村
大澳渔村是一古渔港,位于东平镇东南,是中国古代南“海上丝绸之路”的必经港口。它与广州“十三行”相列,史称“十三行尾”。其中有“全国首家渔家民俗风情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古渔民民居群”、“大澳万人坟”、“海上日出”、“葛洲帆影”、“疍家棚居”、“古商会旧址”、“海角琼楼”和“古炮楼”等景点,渔村集旅游观光、博览渔家文化、教育培训、商贸休闲多功能于一体。它也是广东省唯一保存下来保持着原始渔家小屋风貌的渔村,在全国尚属罕见。
文/图 南方日报记者 周人果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