墓园之旅:行走中追忆历史感悟人生

南方都市报
墓地游其实并不新鲜。然而,即使是在或幽默、或惊悚的影视娱乐文化之外,很多人仍然习惯以特定的思维,并做惊讶状谈论墓园以及与之相关的一切。我们发现,商业时代中所宣扬的“墓地游”多半只是选取在西方万圣节、中国鬼节上应景一下。年复一年,应景节日下的墓地游几乎可以与一年一度的看花季和漂流热相提并论。不可否认,这是旅游观光的一个切面。
还可以用另一种角度来解读墓地:不宣扬个人崇拜,也不提倡搞怪精神,墓地不是很晦气的地方,也不是狂欢的天堂,但每一处不同的墓园都足以纪念一群特定的人,并代表一段特定的历史时期以及特定的地域文化。从马六甲的华人墓场,到云南腾冲的国殇墓园,很多人不远万里到此“朝圣”。因为它们提醒我们:历史不能忘却,但当下的生活更加弥足珍贵。
【国内篇】
>>云南祥云塔林:一塔多僧,远离喧嚣
作为佛教塔林、僧人墓园的代表,云南祥云塔林里具有一般旅游景区、寺院不可复制的神秘感以及古刹气息。这里既是一个佛教徒倾听佛经的最近去处,也是一个凡夫俗子远离喧嚣、寻找归属与清净的世外桃源。
塔林简介
西南最大的佛教塔林,位于云南祥云县城东南约20公里处的水目山景区内具有全国罕见的寺抱塔奇观,又称和尚坟,是水目寺历代僧人的入寂之地,也是西南最大的佛教塔林。塔林还是南绍国、大理国的皇家寺院,大理国九位国王曾在此剃度出家。塔林的墓塔是一塔多僧,北岗塔林现存的七十余座历代僧墓塔从大理国一直延续到清代中期,所葬僧人无数。
出行攻略
周边联游:可以在游祥云之前游大理,建议徒步上苍山,租个自行车环走洱海。此外,周边的可双廊也值得一去,运气好,晚上还能碰上露天电影。大理漾濞的核桃基地有时间也要去,时节对头还可以看见漫山核桃花。
交通:水目山距大理60公里,距祥云县城20公里,可以选择从大理自驾或者乘车。建议自驾路线:昆明→昆安高速→安楚高速→楚大高速→祥云板桥收费站→水目山风景旅游区路线指示牌;乘车路线:从昆明到祥云每天都有班车前往,到祥云后可乘坐当地专线车到达,或者直接在大理打车去塔林。
住宿:水目山上暂时没有豪华酒店可以入住。但可以选择住厢房,2层木楼那样的房子。也可以选择住大理的酒店,或者古城内的客栈。想省钱可住古城边上的客栈,能便宜一半。
塔林看点
1、看塔林之前,先做好历史功课
目前水目山景区正在建设中,粗略估计到今年中旬可以建好。这里的旅游最佳季节在夏季以后,最好避开雨季;深秋时节去逛塔林则最为合适。
建议去塔林之前,先了解水目山的历史,否则包括建筑等很多方面会看不懂。要多了解一下塔林的传说,可以问问当地人。水目山整个寺庙其实不大,但很多看点很容易被忽视。寺庙还有很多传说,比如“木犬守场”,“枯井取木”,“风洞购物”等。其中最值得推荐的是寺抱塔了,很多没去过的人都没想到树林中会有这样一个真正的古刹。
2、舍利子被供奉于地宫中
除了塔建筑本身,塔林不可忽视的一点就是塔林中出土的舍利子。如今舍利子还供奉在塔林的地宫当中,经国内权威专家鉴定为肉身舍利子,是举世罕见的无价之宝,被佛教界尊为“一见结禅缘,一拜保安康”的佛门圣物。所以一年当中,会有很多人慕名而来,参拜舍利子,倾听佛经、礼佛,与佛教结缘。关于塔林出土的舍利子,还有一传说。传说舍利子出土之前,这里有一棵老榕树,很多人说它是舍利子的守护神。2002年,塔林重新修缮,出土了舍利子。舍利子出土之后,老榕树也枯萎了。
两条游览线路可供选择
游玩塔林,游客可以有多种路线选择及配搭。最常见的可以选择线路A:山门-九龙壁-双门殿-天狗殿-常住寺-风洞购物、枯井取木-经版阁遗址-鸳鸯树-塔林。也可以选择线路B:山门-九龙壁-双门殿-天狗殿-常住寺-风洞购物、枯井取木-普贤寺-宝华寺-五主坟-地宫塔林。相对线路A来说,线路B是从风洞购物、枯井取木开始改变,因为这里有个岔道口,需要花的时间也长一些。
讲述人:老敖云南当地人。2004年大学毕业后一直在云南工作,三四年前到水目山工作。
>>云南腾冲国殇墓园:远征军魂,守卫热土
教科书的历史只是历史的一个侧面,我们不能穿越回历史的现场,但可以通过历史残骸缅怀和寻找历史的真迹。有别于普通的旅游观光区,爱国主义教育也只是其中的一面,腾冲国殇墓园是了解滇缅远征军历史的必到之地。
墓园简介
中国最大的抗战时期正面战场阵亡将士纪念陵园,建成于1945年7月7日的国殇墓园位于中国云南省西部的腾冲县城西南的叠水河畔、来凤山北麓,是为纪念抗日战争时期中国远征军第二十集团军攻克腾冲战斗中阵亡将士而建,目前是中国规模最大、保存也最完整的抗战时期正面战场阵亡将士纪念陵园。辛亥革命元老、爱国人士李根源先生取楚辞“国殇”之篇名,题为“国殇墓园”。
出行攻略
周边联游:在墓园附近有个叠水河瀑布,参观完墓园之后可以附带去看一下。腾冲温泉也是一定要尝试的。腾冲热海区里面的温泉设施也相对完善和高档,但价格不便宜。嫌贵的游客,可以考虑旁边的荷花乡等乡里,这些乡里都分布着各种私人小温泉,价格大概几十块钱一个人,但环境设施比较简陋。
住宿:国殇墓园附近有个四星级的观光酒店,虽然这家酒店位于城里,不在郊区,但这是离墓园最近的一间酒店,通常还是建议游客回城里住。
美食:腾冲当地有些小吃很出名,比如“大救驾”,作为云南十八怪之小吃,是用米做的一种饵块,用当地的特色米加一些猪肉末、酸菜或者番茄鸡蛋等炒出来。此外,当地的饵丝、干腌菜等也值得尝试。
墓园看点
1、看滇缅远征军在腾冲抗战的历史
必须要指出,国殇墓园不属于常规的观光景区,是缅怀、纪念历史的地方:主要是缅怀滇缅远征军在腾冲抗战中为国捐躯的烈士,其中包括松山战役中牺牲的烈士。 进去墓园之后,首先可以先参观陈列馆,陈列馆里有对滇缅远征军在腾冲抗战的具体情况,比如有详细介绍滇缅远征军如何把日本人拦截在腾冲的具体事迹和为此牺牲的中国军队人数等。此外,在这些战役中至今还留下来的纪念品都在这里(两侧新建民族风格的展厅)展出,其中包括珍贵的腾冲抗战照片百幅及实物数十件。
2、忠烈祠一定不能错过
墓园的主体建筑以中轴对称、台阶递进形式,由大门经长甬道循石级而上至第一台阶,再循石级而上,在第二台阶处建有庄严肃穆的忠烈祠。这是来到国殇墓园必不能错过的主要参观场所,忠烈祠为重檐歇山式建筑,上檐下悬蒋中正题“河岳英灵”匾额;祠堂正门上悬国民党元老、大书法家于右任手书的“忠烈祠”匾额,祠内外立柱悬挂何应钦及远征军二十集团军军、师将领的题联。祠内正面为孙中山像及遗嘱,两侧墙体嵌阵亡将士题名碑石,共9618人。与忠烈祠一样显眼的,还有高达10米的纪念塔,这个特别建筑是用腾冲特有的火山岩雕砌而成。
除了这些主体建筑外,墓园其他地方基本都是烈士的墓地。忠烈祠后为相对高度31米的圆锥形小团坡,自下而上小碑林立,碑下均葬有阵亡官兵骨灰罐,其中包括战死的援华美军人员。特别要提醒,去年墓园又迎来了19位中国远征军抗日将士的遗骸,相关的远征军纪念碑也可以看到。在墓园里有个地方也是游客很容易会遗忘的,即墓园大门一侧筑有“倭冢”一座,埋有四具日军尸骨。
讲述人:毛三人称毛主任,一直从事国殇墓园的建设以及研究工作。
>>西安乾陵:两位皇帝,共享一陵
到西安,要看的墓园太多,但真正意义上的墓坑能看到的并不多,如秦始皇、武则天等功名赫赫的皇帝陵,并未真正面世,但围绕在他们陵墓周边的墓道或陪葬墓、陪葬品等亮相均已震惊中外了。推荐乾陵,是因为它是全世界独一无二的夫妻俩皇帝的合葬陵墓,郭沫若老先生题写了“唐高宗李治与则天皇帝之墓”,是“则天皇帝”而非“皇后”。
陵园简介
乾陵,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座女皇陵墓,也是唯一一座安葬着夫妻两位皇帝的陵墓,是经考古界考证,唐代18帝王陵墓中迄今唯一未被盗掘的陵墓。整个陵园范围方圆40公里,周围还有王公贵族陪葬墓17座。城墙四面,南有朱雀门,北有玄武门,东有青龙门,西有白虎门。从乾陵头道门踏上石阶路,计537级台阶,其台阶高差为81 .68米。走完台阶即是一条平宽的道路直到“唐高宗陵墓”碑,这条道路便是“司马道”。两旁现有华表1对,翼马、鸵鸟各1对,石马5对,翁仲10对,石碑2道。
出行攻略
交通:在西安火车站乘坐公交游3可直达乾陵;乘坐西安西线一日游可参观乾陵、法门寺等。
美食:羊肉泡馍、大碗面。
陵园看点
1、看石雕艺术看唐朝盛世
既然连真正的墓坑都没有“打开”,那么到乾陵还能看什么?看石雕。在盛唐石刻艺术的露天展览馆里,从陪葬墓的出品,已让人将唐朝盛世看出点端倪来。
高小姐最喜欢的是在墓道旁边的“翼马”,“天马行空”估计就是从这匹马身上受到启发的。粗壮、眼睛仿佛是睥睨一切,但身上云朵形的翅膀却最让人迷恋,一遇号令,它们会势如流星闪电,驰骋万里。
到了乾陵,无字碑自然是要瞻仰的,那是武则天的傲气也可以说是谦卑。与之相对的是俗称“七节碑”的“述圣纪碑”,是武则天为她的丈夫唐高宗所立的记功碑。这又看出武则天身为女人,还是很给老公面子,在当时乃至后人面前,她还是为李治歌功颂德。当然,也有历史学家认为,在这一篇洋洋洒洒6000字的文章里面,字里行间都在表扬自己。
2、看陪葬墓的壁画想象唐朝生活
乾陵陪葬墓共计17座。从已出土的壁画、狩猎图、仕女图等来看,可见当时生活水平之高,生活之休闲;乾陵被称“天下第一陵”,永泰公主、章怀太子、懿德太子、中书令薛元超、燕国公李谨行等5座陪葬墓,出土珍贵文物4300多件。其中有100多幅绚烂多彩的墓室壁画,堪称中国古代瑰丽奇绝的艺术画廊,《马球图》、《客使图》、《观鸟捕蝉图》、《出猎图》、《仪仗图》等壁画,不仅对研究唐代绘画,而且对研究唐代建筑、服饰、风俗习惯、体育活动、宫廷生活、外事往来等具有重要价值。
3、参观乾陵可一直行走在想象中
参观墓园,实际上一直是行走在想象之中。高小姐便说自己总是在猜想,李治和武则天,如果地下有知,是否恩爱如初?由于李治和武则天均为盛唐时期,乾陵内藏十分丰富。李治生前酷爱书法,临终遗嘱把他所收藏品的书字埋在墓内,据说王羲之的绝世之作《兰亭集序》也在乾陵之中(也有传说被陪葬于唐太宗昭陵中)。
讲述人:高小姐到西安旅游,最能回味的并不是以前想象中的威武“兵马俑”,反倒是武则天的陵墓———乾陵给人印象尤深。
>>香港快活谷墓园:五种宗教,五种文化
香港是购物天堂,香港是商业都市,香港是……香港游在内地自由行盛行之后被定位得太清晰,于是让人产生一种对香港的错觉,如果说有哪里是可以让人们安静地思索香港的历史文化的,游墓园是一个好选择。在香港跑马地坟场,也就是快活谷墓园,严肃、宁静让你感受到繁华香港的另一面。
墓园简介
快活谷墓园并不是一个,而是好几个墓园,从黄泥涌道与皇后大道东接壤处的穆斯林墓园、圣弥额儿天主教墓园、西教墓园(即香港坟场,俗称“红毛坟场”),乃至巴斯人(古波斯人的后裔)拜火教墓园。港人称呼其“跑马地坟场”,坐落于香港岛湾仔。跑马地的英文名就是HAPPYVAL-LEY,直译过来也就是快活谷,意指先人安息之后就会进入的极乐世界。
一路寻访各种墓园踪迹,一路了解香港所蕴含的国际交融文化,这儿更像一个户外历史博物馆,香港的殖民特色也可见一斑,是不少热爱探索香港历史和城市发展的人的寻宝地带。
墓园看点
1、五个坟场展示不同宗教文化
沿黄泥涌道的电车路往跑马地方向走,那条繁忙的路边有一道高墙,背后就是宁静的墓园,搭车前往迪士尼的路上,路经跑马地时,也能远远窥见密密麻麻的墓碑。
这里包含了五个不同种族和宗教信仰的坟场:1845年启用的红毛坟场(即香港坟场);1848年启用的天主教圣弥额尔坟场;1852年建立的祆教坟场(即波斯坟场)、1870年的回教坟场和1888年启用的印度坟场。
2、香港坟场建于开埠之初
香港坟场是香港历史最悠久的坟场之一,埋葬于此坟场的以基督教信徒及西洋人士居多,因此又称为“红毛坟场”。这里有建于1845年的香港坟场教堂,也是香港现存最古老的教堂。在整个跑马地坟区之中,只有香港坟场是公共坟场,同时也是规模最大、最多元化,包含了不同的种族和宗教信仰。这个始建于开埠之初的坟场,曾数度易名,可看出香港历史的变迁。最初名为“基督教坟场”,后来又改名为“红毛坟场”(因早期在此下葬的以洋人居多)和“殖民地坟场”,至上世纪70年代才改为“香港坟场”。
杨衢云是晚清的革命烈士,是兴中会的第一任会长。他在1900年惠州起义失败后坚持留港,不久被清廷派来的刺客刺杀。其好友陈少白和谢缵泰安排他葬于殖民地坟场,墓碑是一截断了的石柱。因为其革命党人的身份,碑上未能刻上名字,只能刻上6348的编号,成为了园中罕有的无名碑。
3、香港最漂亮坟场:天主教圣弥额尔坟场
此外,天主教圣弥额尔坟场也很有看点,可说是全香港最漂亮最有名的墓园。入口就有一副对联“今夕吾躯归故土,他朝君体也相同”,对人生的总结感悟颇具哲理。据悉,坟场的地皮是1842年由香港政府租给天主教香港教区作坟场之用,以每年1港元租用999年。
天主教坟场建于开埠初期,安葬了许多当年来华的葡萄牙传教士。坟场内有手工精致的大理石天使和圣人雕塑,各种植物花草生长,如同花园。许多电影电视剧常来这里取景,很多香港人熟识的名流绅士也葬身于此。下葬者除了有传教士外(包括香港人十分熟悉的香港天主教区胡振中枢机主教),还有不少本地的名流,包括影星林黛。
林黛是上世纪60年代红透华语世界的国语电影演员,代表作包括《貂蝉》、《千娇百媚》和《江山美人》等。1964年,她在跑马地寓所内自杀身亡,终年29岁。林黛的死讯震惊全球华人,出殡当天万人空巷。现在,她那粉红色的墓碑,依然由四位守护天使守着,而且仍有不少影迷前来凭吊。
出行攻略
周边联游:位于石水渠街的湾仔民间生活馆,是由圣雅各布福群会小区发展服务及一群热心人士成立的。他们的宗旨,期望透过公众展览、小区旅游、工作坊等活动,保育及推广湾仔的地区文化特色,这里每季都会举办些主题展览,展示湾仔的多元文化特色。
交通:从湾仔旧区皇后大道东的尽头,丽都酒店的街角向右,就进入黄泥涌道。跑马地三面被它环绕着,沿着黄泥涌道的西主道,便是快活谷墓园区。
禁忌:坟场入口的告示称,参观坟场即“游坟”,游坟时女士要戴头巾,穿长袖衣。
回教是坚持土葬的宗教之一,坟场比较俭朴,拜祭的时候严禁摆放祭品。
讲述人:晓莫资深媒体人,曾组织本报“湾仔旧区快活谷墓园怀古”活动。
【国外篇】
>>莫斯科:在此仰望“精神之源”
在俄罗斯,公墓是最富有文化色彩的地方,也是最美和最绿的地方。公墓总是和大大小小的教堂连在一起,教堂辉煌,白桦依依,草木青青,一派宁静安谧。凭借雕刻家与建筑师的设计,墓园像是一座露天雕塑博物馆,将一个原本寂静无声的逝者世界,变成了展示生命价值与美好的艺术之地,形成生者与逝者交流的临界空间。
墓园简介
这里的墓园生机勃勃,莫斯科有多处墓园,其中著名的无名烈士墓是为纪念反法西斯战争中牺牲的无名英雄。新圣母公墓始建于16世纪,起初是教会上层人物和贵族的安息之地,到19世纪才成为俄罗斯著名知识分子和各界名流的最后归宿。该公墓占地7 .5公顷,埋葬着2.6万多位俄罗斯各个历史时期的名人,是欧洲三大公墓之一。
在莫斯科的这几大墓园中,一点都没有国内墓地的那种“阴森”氛围,反倒是一派生气勃勃、和谐安详的景象。
墓园看点
1、无名烈士墓可休闲游乐、甚至结婚之地
“无名烈士墓”实际上是在红场一侧的“亚历山大”花园里。属于克林姆林宫红墙外的一个长方形公园,也是当地人休闲、游乐最喜欢去的场所之一。在花园里面,花卉、喷泉、雕塑随处可见,而最生动的雕塑应该算“无名英雄”们的墓碑,就如墓地的铭文上书写的一样:“你的名字无人知道,你的功勋永垂不朽。”
据说,当地人毫不“避讳”墓园,很多莫斯科人结婚的时候,也会选择来到此地,向无名英雄们献上鲜花。或许这才是真正的用实际行动“感恩”吧。在无名烈士墓之前,有持枪的战士一直守卫着墓地。墓前有一个立体的五星状的火炬,其中熊熊燃烧的火焰一直不灭,据说从建成的那一刻起就不曾熄灭过。可见,俄罗斯人是将此墓地视为“精神之源”。
2、新圣母公墓看到影响俄罗斯历史的人们
新圣母公墓(也有译为“新圣女公墓”)位于莫斯科市西南方向的莫斯科河畔,是欧洲三大公墓之一,埋葬着26000多个俄罗斯各个历史时期的名人。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一些熟悉的名字。例如高尔基的墓碑雕塑做沉思状,而契诃夫的墓则完全是“抽象”的,是一座白墙灰顶的小屋,屋顶上还立着三根铁矛。诗人、巨匠作家索尔仁尼琴,可能比较陌生,但很有艺术气息的索尔仁尼琴橡树根雕墓碑却让人过目不忘。赫鲁晓夫的墓碑也颇有特色,墓碑只用了黑色和白色两种花岗岩打造,雕刻精美无比。细心的中国游客还能发现“王明、王明妻子孟庆树和女儿王芳妮”的墓碑。
对于俄罗斯人来说,参观瞻仰名人公墓或为名人扫墓和献花,已经成为自己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事情。历史教师把孩子们带到名人公墓前,给他们讲述雕像背后的故事,退休老人也常常带着孙子们去扫墓。
出行攻略
联游:红场面积9.1万平方米,地面全部由条石铺成,显得古老而神圣。15世纪沙皇伊凡三世下令拆除克里姆林宫外围的木墙,改为市场,1662年改为“红场”。
交通:莫斯科的地铁是该市的主要交通工具,地铁红线主要站点:莫斯科大学、新圣母修道院、名人墓、红场等。
提醒:俄罗斯人特别忌讳13这个数字,7则意味着幸福和成功。俄罗斯宾馆一般都不提供热饮用水,习惯喝热水的游客可以自带电热水壶。
建议:在无名烈士墓,从每天上午8点至晚上8点,守卫的战士每小时进行一次换岗仪式。建议可以完整地看完一次换岗,据说这是全俄罗斯的“第一岗”。也可见,俄罗斯人对无名英雄烈士的尊崇和爱戴。
讲述人:石女士。喜欢周游列国,对于莫斯科的印象,她首推“墓地”。从墓园来看,俄罗斯人对为历史做过贡献的无名英雄或是伟人都非常尊崇。
>>马六甲:六百年来遥望祖国
马来西亚的马六甲有一座逾600年历史的古墓之地,蕴含着华裔先贤在这块土地落地生根的历史意义。这座华人墓园,正是位于马六甲三宝山上,每年马来西亚全国华人文化节的文化薪火,要在三宝山点燃,再传至其它州,寓意文化传承,既承又传,有承上启下的深远意义。
墓园简介
中国境外最大的华人墓地,三保山亦称“三宝山”,又名“中国之丘”。最早是因明代三保太监郑和1406年访问马六甲时驻扎于此并经常在山上散步而得名“三保山”。三宝山还拥有中国以外最大的中国人墓地,墓地达25公顷,有12000个坟墓,其中大多数埋葬于明朝。因此,三宝山不仅是一座历史古迹,更是华人文化的发祥地。如今马来西亚研究华人历史的,依然将三宝山誉为文化宝山。
墓园看点
1、许多墓碑是明代遗存
马六甲的华人历史基本上就是从郑和开始,因此整个小城的参观亮点几乎都集中在郑和身上。三宝山、三保庙、三保井是当地了解华人历史最好的参观点。马六甲海峡是印度与中国之间最短的海路,也是郑和七次下西洋的必经之地。传说郑和船队的一些中国水手来到马六甲后,和当地的马来族姑娘结婚,他们的后代男的叫“峇峇”,女的叫“娘惹”。因为深受中国传统文化和马来文化的共同影响,这里形成了独特的“娘惹”文化。
另有史书记载,1460年,中国公主汉丽宝远嫁南洋,随行的侍女不下500名,而且个个如花似玉。苏丹大悦,在一块65公顷的山地上为汉丽宝公主和她的侍女们修建了宫殿,并把这座山命名为中国山,也就是现在的三宝山。至今,这座山丘仍属于马六甲的华人社团所有。侍女们后来全部嫁给当地人,死后便葬于此山。以此为开端,这座山逐渐成为中国境外最大的华人墓地。墓地达25公顷,有12000个坟墓,许多墓碑是明代遗存的,据说汉丽宝墓也在其中。
2、从墓园看出中华文化传承
墓碑上的刻字、殡葬仪式、邻近老庙、居民生活方式,处处体现着华人文化坚韧的生命力,而从墓园中也可以了解华人的文化传承,竖立墓碑是造坟的重点。例如闽粤省籍的华人墓碑,其碑文格式是有一套传统法则,有着特定的基本格式。碑文必须完整地交待死者的姓名、籍贯、身份、子孙、安葬或重修墓碑的日期。墓碑不论大小,既要简单明白地交代死者与立碑者的身份关系,以维持孝道与慎终追远的精神,又要考虑到风水的吉凶。
可以说,三宝山不仅是一座历史古迹,更是华人文化的发祥地。在马来西亚的近现代史上,三宝山一地曾多次面临拆除的危险,但屡次遭到当地华人组织的反对,并保护下来,如今,“三宝山”已被该国政府确认为国家文化遗产,并将在政府宪报上公布并受到大马1976年公布的古物法令保护。
出行攻略
周边联游:三保庙。位于三宝山的西南山麓的三保庙,是东南亚华人因为崇敬友好使者郑和而修建的。尽管庙门上的牌匾写的是“宝山亭”,但这里的华人大多叫它“三保庙”。在宝山亭院内一侧,立着一座郑和的石像,身着官服的郑和气宇轩昂,栩栩如生。整个建筑飞檐翘角,红柱粉墙黛瓦,富含中国民族建筑风格。据说,这里所有建筑物的材料,哪怕是一砖一瓦,都是从中国运来的。
交通:从吉隆坡出发,可以到KLPuduraya客运站乘坐大巴,约2小时可到达MelakaSentral;马六甲城内的景点距离都很远,找到三保街,沿着这条街走过去,就到了著名的“三保庙”,三保庙后面就是三宝山。城内可以选择步行或坐三轮车游览,包车半天约25马币。
讲述人:苏明德马来西亚大众假期华语导游,喜欢研究华人在马来西亚的历史。
>>马尼拉:但愿从此远离战火
位于菲律宾首都马尼拉的美军公墓,是远东地区最大的美军墓地。与我们脑海中的墓园形象有所不同的是,这里绿草如茵、庄严肃穆,一切都井然有序。来到这里,心情会一下子变得无比恬静。关于战争与和平的思考,也在这里变得清晰起来。
墓园简介
二战中殉难美军的衣冠冢,马尼拉美军公墓位于菲律宾首都马尼拉东南郊,占地152亩,分成9块,埋葬着17206名在二战中殉难的美军及其盟军官兵的遗物,因此是衣冠冢。如此多的十字架墓碑排列在草地上,十分壮观。墓园中央有纪念碑,外围有马蹄形幕廊,墙上镌刻了阵亡官兵的名字及25幅地图,那是1941年到1944年美军在菲律宾重要战役的形势图,里面有关于第二次世界大战菲律宾战况的简介。两边的石柱上刻着殉职官兵的姓名和军衔。
墓园看点
1、每个墓碑都是平等且独一无二的
根据菲律宾和美国签署的协议,马尼拉美军公墓其实是美国的“境外领土”。“来到这里,就算来到美国了。还不用签证,多好。”讲述人老吴总爱对游客这样介绍。
马尼拉美军公墓是一个和菲律宾其他地方截然不同的地方,那肃穆的氛围让每个来到这里的人都变得严肃。墓地是免费开放的,只需要在门口登记一下就可以。从大门进去,是一条长达1公里的笔直的大道,中间是大草坪,两边则种满了树木。
走在大道上的时候,就看到了密密麻麻的墓碑排列在周围宽广的草地上。这些墓碑多是十字架结构,呈环形排列,共有近2万个墓碑,场面很壮观。这里无论是高级将领还是普通的士兵,立着的都是外形一样的墓碑。坟墓的排列次序是按名字的首个字母的顺序区分的,很方便查找。反映出西方的价值理念:每个人生来都是平等的,死后也应当平等对待。
这些墓碑都是意大利西西里岛产的雪花大理石制成的,墓碑上都刻有四项内容:姓名、籍贯、部队番号和牺牲的具体时间,每一个墓碑都是独一无二的。一些墓碑上没有名字,是因为已经无法核实牺牲者的身份。有些墓碑不是十字架,而是六角星形状,这是因为其主人是犹太人。还有一个合葬墓,墓碑上刻着“这里躺着我们十八个战友,由于他们身体的部位已难以互相区别,因此让他们在这里一起长眠”。
2、从纪念碑了解一段真实的历史
墓园的中心区是纪念碑广场。纪念碑的两边是马蹄形的墓廓,里面镶砌了25幅地图,是1941—1944年美军在菲律宾重要战役的形势图。两边的石柱上密密麻麻地刻着殉职官兵的姓名和军衔。当中还有一些华人士兵的名字,还有更多的士兵,在亚洲的战场上和日军浴血奋战,也长眠在了异乡。回想起半个多世纪前那场残酷的战争,不由得对那些为了保卫东南亚而死去的军人肃然起敬。
出行攻略
交通:在广州机场乘坐航班直飞马尼拉。此外,也可以去香港乘机前往马尼拉。在市区乘坐出租车前往美军公墓;从马尼拉国际机场前往墓地,经N ichols Field Road是最快到达的路线。
美食:菲律宾菜式深受中国菜和西班牙菜的影响,著名的美食有烤乳猪、炸石斑鱼、海鲜蔬菜汤、阿恰拉(A tchara,即炒番木瓜、洋葱、蔬菜片加胡椒)。菲律宾的芒果很甜,因此芒果雪糕和芒果汁也特别美味。
讲述人:老吴,菲律宾籍华人导游。在马尼拉做了20多年导游,经常推荐游客去马尼拉美军公墓,因为在嘈杂的马尼拉,很难有一个地方像这里这样整洁、庄严。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