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为人知的广东南岗千年瑶寨(组图)

新浪旅游
跟其他省份比起来,广东除了经济发达处处是摩天大厦之外,似乎没有其他值得考究的旅游景点,更别说古镇古城这些充满文化韵味的地方,但是最近发现这种的判断错了,在广东的粤北地区,有一个瑶族自治县城,这里住着成千上万瑶族同胞,也保留了一些完整的甚至上千年的瑶寨。
这里也让那些以为广东不可能下雪的人极为惊叹,因为靠近广西和湖南,这里冬天的天气非常寒冷,下小雪不是不可能的,雪后的千年瑶寨如同水墨画般的壮观和秀美,我终于明白为什么很多次国际摄影节会在连南这个地方举行了,如今亲身经历,我同样也感叹这里不愧是是个摄影家的天堂。
南岗千年瑶寨位于连南县城西南,海拔803米,鼎盛时有民居700多幢、1000多户、7000多人,被称誉为首领排。
古寨外的石墙口,几棵古老的松柏树依偎着,仿佛是古寨的最后守护者,跨入石墙口,顿有仿如隔世的感觉。千百年前瑶家浓郁的风情画面一下子展现在眼前,风中仿佛都带着一丝扑朔迷离的神秘气息。
千年瑶寨是宋朝建造的,距今已经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几乎是没怎么修葺过,保留着原汁原味的瑶寨风情。寨子还有住户,所以石阶两旁都种着青菜,被冰霜覆盖过的青菜一定很甜。
Tips:
从广州出发自驾到连州,途径广清高速和清连高速,时间大概是3个小时,行程200公里。早上8点出发,由于天气寒冷潮湿不敢开得太快,到瑶寨吃午饭,刚好合适。
图文来源:七月娃娃的新浪博客
南岗是全国乃至全世界规模最大、最古老、最有特色的瑶寨。现居住在山寨的瑶民,主要有邓、唐、盘、房四个氏族。他们在明代时就建立了民主选举的“瑶老制”,并形成了神圣而严厉的“习惯法”,严格管理山寨。现古寨只保留了200余人和368幢明清时期的古宅及寨门、寨墙、石板道等。在爬房的门口,有节日刚过留下的鞭炮纸屑。
在牌坊门口有专门迎接客人的瑶寨姑娘,端上一碗清香的米酒,洗去一路奔波的劳累,怎么可能不与热情好客的瑶族妹子来张合影呢。
山上的溪水潺潺流下,灌溉这两边的农作物,因为天气寒冷,水车上已经结了冰,抚摸溪水刺骨般寒冷,但是却非常清爽。
南岗是全国乃至世界上规模最大、历史最久的瑶寨,已经被广东省评为文物保护单位,也列入了中国历史文化名村的行列。
走进古寨,仿佛进入历史的时光隧道,思古之幽情油然而生,让人感受到瑶族历史的悠久和传统文化的古典美。
南岗千年瑶寨依山而建,房屋顺着山势错落有致地排列在半山坡上,因而这类聚居在半山上的瑶民被称为排瑶。南岗千年瑶寨已有一千四百年历史。隋唐时期,排瑶的祖先迁移到连南山区,为了躲避兵匪的侵扰,他们在险峻的高山上建寨聚族而居。明代时已具相当大的规模。南岗排的规模比其它排大,人口也比较多,鼎盛时期有600户5000多人,故又被称为“大哥排”、“首领排”。
这些瑶排建在千米高山陡坡之上,依山傍坡,密密排排,重重叠叠,堆垒上山,往往是前面房子的屋顶和后面房子的地面平高,其间有一条走廊过道。横街直巷,巷道纵横交错,主次分明,把各家各户串连起来,形成瑶排的格局。这些房子多数是竹水泥墙结构的吊脚楼,房屋建筑一律为外墙青砖内为木质结构,里面还有火炉塘、石槽冲凉盆、宛如蛛网的竹水笕,密不通风的卧室等独特设备。
当然有些房子已经年久失修,开始坍塌,但这一点也不影响它的美观,残缺的房子似乎更加具有历史感。
弯弯曲曲的山路,错落有致的山房,在古寨之中,完整地保存着瑶族人古老的生活风貌。有古朴别致的吊脚楼,有凌空高挂纵横交错的竹水笕,有生火烟熏并举的火炉塘,有下作牛栏上作储粮的粮仓,还有原始的酒坊、豆腐坊、榨油坊,一砖一瓦,一门一户,朴素地展现着瑶族人千百年前的生存状态。一不留神,心飞到了千百年前的那个阳光灿烂的午后,看见瑶族人欢笑行走在这土地上,自然淳朴。
在一处古屋的后墙屋檐下,还可依稀辨别汉云纹的装饰画,几个正楷的汉字“百子千孙”,光绪年间所刻,令人猜测当年的主人家可能还是几代同堂的大家庭。寨中还能见到解放后留下来的标语,字迹清晰可见。一千四百年的沧桑历史在这129亩的土地之间一一呈现。
迈步在清静的山路上,一步一风景,古老的房子和山峦叠嶂的风景绝妙地配搭在一起,古朴而秀丽,阳光虽然不多,被冰雹洗刷过的石板路却更加清新,青砖、黑瓦、枯木清新中又带有一点苍凉。寨内还有千年石棺。千年古树,明清石拱桥等,但却没有汉族士大夫钟爱的那些题刻,那些楼阁,那些小桥流水……她像一个素面的山姑,羞涩地躲在葱笼的林中,却有着更令人愉悦的山野之风。
在连南境内,群 山连绵,建国前,居住主要有瑶、汉、壮三个民族。据史书记载和考古发现,约在1500年前,中原文化已传播到连南,汉族人口已有相当的数量。在隋唐时期,连南地区已有一定数量的瑶族居住,元代时已产生了独特的社会政治组织——瑶老制。
明代形成了“八排二十四冲”(排即大山寨,冲即小山寨)。这里的瑶族,有过山瑶和排瑶之分。排瑶是因为瑶民习惯聚族居住,依山建房,其房屋排排相叠,形成山寨被汉人叫“瑶排”,所以这里的瑶民被称呼为“排瑶”;过山瑶则因为其祖先以耕山为主,“食尽一山过一山”,迁徒无常而得名。据民间传说和史书记载,排瑶主要来自湖南湘江、沅江流域的中下游和洞庭湖地区。
约在隋唐时期,他们祖先经辰州、道州等地,迁徒到连南山区结寨定居。过山瑶则在清朝时期分别从湖南和广西迁徒到连南,新中国成立后,已建寨定居下来了。壮族则明朝正统年间后陆续从连山等地迁来连南定居。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各族人民友好往来,共同开发了连南这片美丽富饶的土地。
“瑶族人民爱唱歌,日出唱到日落坡;明月东升歌又起,月照山头歌对歌。”百里瑶山是个歌舞之乡。漂亮的沙腰妹(即未婚女青年)唱着热情洋溢的瑶歌,几位瑶族大爷腰挎长鼓,跳起了长鼓舞。大家尽情地与瑶族青年男女载歌载舞,参与竹杆舞、“娶”一个沙腰妹为“妻”等活动。
古寨修建的房屋,别具特色,部分虽然年久失修,但颓门败瓦之间,仍然显露出当年的气势。寨王的房屋,门前无比开阔,远处的青山云雾缭绕,连一眼看三省的“三州山”也都拜倒在寨王的门下。据说,站在“三州山”的山顶,可以看到分属广东、广西、湖南三省的连州、梧州和荆州。在古寨的中间,有一片宽阔的石阶,是古寨的“中心广场”,每逢大事喜事的时候,瑶族人们就在这片空地上开会讨论,喝酒庆贺。让人对瑶寨鼎盛时期的歌舞升平心怀向往。
屋檐上晾晒着青菜,古寨里还有人居住的,我们穿行在古寨内长满青苔的石板路上,古屋前、石阶上,偶尔能见到身着瑶族服装的老人和小孩。由于山寨建于深山之中半山之上,交通不便,水资源缺乏,瑶族人们的生活长期得不到改善。上世纪80年代起,省政府拨专款作移民经费,大部分的瑶民都搬到山下的三个村落居住。现在的南岗古寨,只剩下几十户,百多人居住了,大部分还是老人小孩。
我们去的时候天气非常寒冷,粤北的冬天的那种阴湿的冷不是一般北方朋友可以忍受的。从树上摘下几片树叶,冰块的形状已经形成。银装素裹的千年瑶寨,像一幅厚重的水墨画,在时光之间游荡,发出岁月沧桑的叹息。
Tips:
如果是省汽车站乘坐到连州的豪华空调快速大巴,约3小时路程到连州县城,连州县城车站有车直达南岗排。 美食:连南益力宝饮品、蜜枣、黄精、龙须草、还有白茶、薯干、谭岭水晶李等。此外连州花肠、酿田螺、东陂水角、酸辣豆角干、黄茅粽都很不错。不管是哪个季节,这里都有不一样的美,如今春天将近,这里也可以欣赏到大片的油菜花,从连州出发到广西的贺州也很近,两个小时内的车程,所以前往游览的时候可以在贺州市住宿,贺州的住宿很便宜,顺便去一下黄姚古镇吧,我的博客里有一篇专门介绍黄姚古镇的,非常值得去看看。
图文来源:七月娃娃的新浪博客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