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的广州第一高楼 爱群大厦旧影依然在
谈及珠江畔的爱群大厦,老广们的记忆里一定有这几个名词:“南中国之冠”、“广州第一高楼”、“第一座结合哥特式和岭南建筑的楼房”、“叶剑英任广州市市长时办公室”、“建国初广州最奢华的酒店”……
尽管上世纪80年代经历的那场改造磨灭了大厦内部的细节,让不少钟爱这古老建筑的人叹息扼腕,但今天,只要你走进大厦,还是能从1937年引进的原木楼梯、上世纪的老式轮圈拨号电话之中,闻出一点点历史的香气。
无论经历了多少风雨,拥有过又失去过几多荣耀,爱群大厦依旧平静地屹立在珠水旁,深藏在老广州们的怀旧心里。
地理坐标
爱群大厦位于广州市越秀区沿江西路113号,1965年至1966年扩建大楼高18层,67.7米,建筑面积1.33万平方米,新旧楼合计占地面积950平方米。
爱群大厦的外形像一艘豪华巨轮,乘风破浪航行在珠江之上。曾夺广州建筑物之冠,素有“南中国之冠”的美誉,被当时新闻界誉为“开广州高层建筑之新纪元”,并以设备最新式、完善、豪华而著称。全楼拥有客房300间,双人房设有电话、卫生间,上落有电梯。夏有风扇,冬有暖气,还设有中西餐厅、酒吧。它创造的辉煌曾享誉海内外,大半个世纪过去后的今天,它仍被众多广州人珍爱。
历史坐标
于1937年落成开业的爱群大厦因由香港爱群人寿保险有限公司投资兴建,于1952年得名,表达“关爱群众”之意。1966年在东侧建18层新楼,高67.7米,并更名为“人民大厦”。1984年增建旋转餐厅,1988年以后恢复原名。
爱群大厦是中国人设计的广州第一幢钢结构高层建筑,在哥特式复兴风格中融入岭南建筑特色,并开创高层大厦做骑楼的先例。爱群大厦的建筑风格引领了广州近半个世纪的建筑风潮,而作为一座饱经沧桑的典型历史大楼,其存在与发展也见证了一个世纪以来广州城的兴衰和浮沉。
曾是广州第一高楼
2012年的今天,很多见惯了110层高“小蛮腰”的年轻人都不相信,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前,这一幢16楼高的爱群大厦把“广州第一高楼”的美称蝉联了31年之久。其实,爱群的高,实非全因层多楼长,而是一种气质上的高。
由于地势的局限,设计师因地制宜,把他的全副心思,全都用于营造大厦的高扬之气。楼宇外墙上,一道道线条由下至上,牵引着人们的视线直探重霄。窗户也像一支支火箭,瘦长瘦长,顶着三角拱,如有随时拔地冲天之感。站在爱群壮实的立柱边仰望,顿生欲与天公试比高之感。
新浪旅游配图:周巨垣的新浪博客
后人喜用“哥特式”来概括爱群的风格,但是,纵观天下“哥特”,无一不是占地方广、岿然不动如山,未见有如舟行水的灵动。反观爱群,当阳光被跨街而立的石柱切割成道道光影时,便化作一根根的舟桨,悠闲地拨动着近旁的珠江水。在粼光闪动之间,爱群的风姿也就摇曳起来。
爱群大厦还是迄今为止广州唯一的钢结构高层建筑,就是说它整栋楼的结构框架是先由钢架搭好,再浇铸钢筋混凝土楼板的,在坚固抗震方面相当出色。
1933年陈卓平赴港,与台山旅港工商界知名人士陈绮云等人发起,在香港德辅中路兴建12层的香港爱群人寿保险公司大厦和在广州长堤建楼高16层的爱群大酒店,作为爱群人寿保险公司的“信用凭证”。于是广州爱群大厦于1937年落成,设计者是陈荣志。
传说当时广州爱群在施工时工程质量要求非常严格,例如墙体“批荡”时,一名技工一天只准“批荡”1平方米,不得超额等等。抗战期间,日寇飞机猛烈轰炸长堤豪华建筑物时,爱群大厦就用钢筋和粗铁丝筑了一个大军事防护围,虽经多次轰炸,大厦依然完好。战后用仪器测量,偏差不足一厘米。
星移斗转,“爱群”从“高个”变成了“矮子”,羊城的高楼越盖越多,越盖越高。日新月异,“爱群”从“豪华”变成了“中档”,如今洋五星酒店扎堆新城,爱群的光芒在夹缝中显得虚弱无奈。
曾挂横幅迎接解放军入城
“羊城地标式建筑”、“广州第一高楼”、“南中国之冠”……爱群拥有过很多光环和盛赞,也坚强地屹立着,见证中国最动荡的五十年。在抗日战争时期,“爱群”是坚强抵抗入侵的爱国主义象征。1949年夏,新中国成立在即,香港文艺界的阳太阳、王琦、关山月、廖冰兄、杨秋人等30多位画家,在工商界爱国人士的支持下,决定集体创作一幅巨幅油画送给新生的广州市人民政府。阳太阳提出画毛泽东主席像,大家一致赞同。11月7日巨画悬挂于爱群大厦外墙,这幅高30多米、宽10米的画像,从大厦的第11层楼一直挂至第2层楼,画中描绘了毛主席挥手的形象,画上书写着“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八个醒目大字。
这幅广州历史上最大的宣传画挂出后,轰动羊城。在巨画下,民众载歌载舞,庆祝广州解放,迎接解放军入城。全国各大报纸均以显著位置刊登了这幅巨画的照片。曾有老兵写下这样的回忆:“顺着长堤往前走,就到了爱群大厦。我过去看到的楼房最高也就3层,可爱群大厦是16层,真高啊!走过爱群大厦,大家都忍不住回头看,把领导要求的‘头要保持端正,不能乱瞅’全忘得一干二净了。”
“爱群”的兴盛期是抗战胜利后的1946和1947两年。当时不少华侨回国探亲,香港商人也常来广州做生意,而参加飞虎队和其他美国作战部队的台山、开平、新会、恩平籍退休军人因有带配偶赴美定居的优惠待遇,纷纷回乡结婚。他们都以住爱群大厦为首选,以彰显身份。那时候对于市民来说,爱群大厦是纸醉金迷、灯红酒绿高消费场所,就连门外走廊都不能轻易踏足。据说当客人入餐厅,就座时服务员帮客人脱去西装外套,离席时再帮客人穿上,客人最低限度要“打赏”港币5元,但当时5元港币不是小数目,已经足够贫苦市民吃一个月饭。
后来,爱群大厦易名为“人民大厦”时,大厦客人减少,经济效益甚差,甚至几经易主。如今“爱群”迎来新的发展时期,并赶上旅游经济发展的末班车,“蓄意”向着一个五星级酒店的现代标准前进。
白天和黑夜,爱群有两张不同的脸
灿烂的阳光把一切照亮时,珠江的柔美、红绿灯的规律、匆匆的行人车辆将爱群大厦衬托得益发严肃。因为处在一个有利的L角,可以从三个角度仰望这一栋带着哥特色彩的大楼,一扇扇窗户排成笔直的线条,再加上西式建筑的外廊和窗花,爱群的线条因此格外硬朗。
但是,夜幕降临之后,这里又是一番光景。残阳西沉,经历了一日辛劳工作的人们涌向城内食肆慰劳五脏庙,爱群的客房虽早已不复当初的艳冠华盖,但是饮食依旧是羊城响当当的老字号。尤其是17楼的旋转餐厅,精到的粤式餐点和精致的功夫茶却又与西式的装潢相得益彰,不少挑剔的老广打着饱嗝挺着肚子离开,相约明日再来。殊不知,这1984年改造的餐厅已是这幢沧桑大楼最年轻的稚儿。
当餍足的人群三两散尽,霓虹灯光在整个沿江路上变幻魔术,爱群便仿佛脱下了白日严谨的外衣,带着一丝丝暧昧,夹着几分温情,每个路过的人依稀能感受到这座羊城老式地标的魅力。
东楼和西楼,新派与旧式的交融
沿着走廊一直走,可以到达酒店的大门。因为“爱群”有东西楼之别,所以酒店大门也有两个。显然东楼的新“爱群”,门面更加气派,写着“欢迎广交会客商”的红色横幅挂在大门的上面,每隔一两分钟就有外国人出入。这一幕让人想起过去年代,从首届至第10届的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开幕、闭幕酒会的接待工作均由爱群独家承担。虽然现在还作为交易会的重要酒店,但如今爱群酒店在广州的城市地位已不同往日。
与东楼气派庄严的接待大厅不同,西楼的接待处设在二楼,比较简陋。从西楼的楼梯可以穿过东楼。在行走的过程,可以看到旧“爱群”的格局:窄小的走道,楼梯间与过道非常简陋,水管与电线交织,有点类似走火通道。
曾经有人这样评论爱群大厦:楼道内的所有楼梯几乎能让人想起光着屁股在楼梯上滑来滑去的孩提时代。恐怕现在这样的评论会“落伍”,因为1937年从美国引进的原装原木楼梯,如今已经面目全非。
在西楼里,最令人感兴趣的是昔日叶剑英的办公室,那时候叶剑英就在爱群大厦西楼2楼办公,办公室面积为40平方米左右。后来,作为首任广州市长的叶剑英,也曾多次在此接待港澳人士及各国代表。传说上世纪五十年代,广州各国领事馆举办招待酒会,都指名要“爱群”的厨师、服务员接待。但听工作人员说,办公室很久以前就改成用餐包房和餐厅大堂了。
花絮:
“古董”电话:还可清晰通话
目前,爱群大厦每间办公室使用的均为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老式挂柄电话。上世纪八十年代的老式挂柄电话是在第一次引进外资时,在香港购买的美国贝尔电话,而这架1973年9月编号为“第20393号”的老式轮圈拨号挂柄电话成为爱群大厦唯一一台完整的,还可清晰通话的“古董”。
美国原木楼梯:至今不见任何裂痕
相比当今钢管楼梯,爱群大厦楼道内的所有楼梯几乎能让人想起光着屁股在楼梯上滑来滑去的孩提时代。据介绍,大厦内现存所有的楼梯均为1937年从美国引进回国,因是原装原木,十分耐用,至今楼梯上不见有任何裂痕。柱头雕有凹凸有致的简单文饰,每段楼梯大约由7—10根木头组成,楼梯底部固定在水泥楼板上。
李宗仁开业题字:遒劲有力成为珍品
1937年爱群大厦开业时,社会政要名流汇聚。据介绍,当时,爱群大厦准备了近百套文房四宝,数十名服务员磨砚张罗,数十名社会精英人士挥毫题字,场面颇为壮观,而李宗仁的开业题字成为题辞墨迹中的珍品。题辞上“宾至如归”4字遒劲有力,左侧题有“李宗仁题”四字并盖章装裱。
■周边游
沙面,位于珠江岔口白鹅潭畔。沙面岛上有150多座欧洲风格建筑,其中有42座特色突出的新巴洛克式、仿哥特式、券廊式、新古典式及中西合璧风格建筑,是广州最具异国情调的欧洲建筑群。沙面大街2号-6号的楼房,俗称红楼,原是海关洋员华员俱乐部,高三层,红砖砌筑,南面和北面建有尖顶阁楼,仿19世纪英国浪漫主义建筑风格;沙面大街54号的建筑,原是汇丰银行,仿西方古典复兴建筑风格,高四层,二层的外墙砌有通柱到三层顶,在西南面楼顶建有穹窿顶的亭子;沙面大街48号的楼房,是最具代表性的券廊式建筑,高三层,钢筋混凝土结构,四周的走廊均为券拱形,外墙刷水洗石米;沙面大街14号的露德天主教圣母堂,规模虽小,结构简单,但在其入口处仍然为仿哥特式。
上下九
上下九步行街地处广州市荔湾区(俗称西关)的上九路、下九路、第十甫路,是广州市三大传统繁荣商业中心之一,蜚声
海内外。全长约1218米,共有各类商业店铺238间和数千商户。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逐步形成了当今商业步行街中西合璧的四大西关风情特色,并构筑成一幅独特的、绚丽多姿的西关风情画。与此同期,随着上、下九路的商业气氛日益增旺,其周边亦衍生出多个与之相关的专业集市,时过百年,至今亦可寻到一些历史痕迹,现已发展成为该区一个重要商业网络。东有光复中路纸类批发市场、缝纫机专业市场;光复南路布料市场;杨巷路布匹市场;德星路服装配料市场;南有蜚声中外的十三行路“故衣街”服装市场、十八甫路布匹市场,全国闻名的黄沙农副产品市场,清平中药材市场;西有第十甫路(现为步行街路段)的百年老店——陶陶居,莲香楼以及众多大小食肆;北有长寿路理发用品专业市场、打金行业、金银珠宝业;历史悠久的西来正街玉器墟、酸枝家具街;源胜街“古玩街”等,构织成纵横近2.5平方公里的庞大商业网络,网罗了各类型的商品,适应了不同类型的货商和市民的需求。(文:于冬雪、罗瑞娴)
新浪旅游配图:周巨垣的新浪博客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