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肇庆慈云寺:千载徒存旧招提

新浪旅游
全国叫慈云寺的寺庙很多,有名的也不少,然而,一般人对肇庆慈云寺却知之甚少。
慈云寺,座落在广东肇庆鼎湖北岭山脉东部, 莲花镇葫芦山风景区内,慈云寺历史悠久,始建于明万历年间,迄今400余年,与鼎湖山的白云寺。庆云寺同是一脉所承,一气相通,为岭南名刹之一。
说起肇庆的鼎湖山,路人皆知,不过,不为人知的是,慈云寺还是鼎湖山的三十六招提之一,“招提”两个字对一般人来说还有些陌生,它们还跟佛教梵文有关。“招提”指为四方僧众所设的客舍,也指民间私造的寺院。 宋应麟在《杂识》解释说,“私造者为招提、若兰,杜枚所谓善台野邑是也。”
“招提”,源自梵文Caturdeśa,意译为四方(catur是四,deśa指场所、地方、国土等),指寺院。音译“佳拓斗提奢”,省称“拓提”。但在汉字传写过程中,因形近而误写为“招提”。
于是四方之僧称招提僧、四方僧之受施物称招提僧物、四方僧之住处称为招提僧坊。
图文来源:老湖的新浪博客
北朝魏太武帝于始光元年(公元424年)造立伽蓝,伽蓝也是僧伽蓝摩的简称,中文翻译为众园,是指僧众所居住的园庭,也是寺院的通称。北朝当年的“伽蓝”,名之曰招提,中国遂以招提为寺院的别称,这个称呼后来传到韩国和日本。
慈云寺,之所以称为鼎湖山三十六招提,也还是有道理的,估计第一个原因是因为寺庙离肇庆鼎湖山距离很远,而是邻近四会市,与四会却只有一山之隔。从深圳、广州自驾出发,走广三高速,在肇庆高新区、大旺出口下,右转进入迎宾大道,进入321国道,然后右转进入S260省道,往四会贞山风景区前行,没多远在马路的左右边就能看到葫芦山风景区和慈云寺的指示牌。
葫芦山旅游风景区位于肇庆市鼎湖区莲花镇,东至广州65公里,西往肇庆市区35公里,肇庆市区33路旅游专线直达景区。葫芦山旅游风景区占地2.8平方公里,葫芦山的形成有着神奇的八仙传说。与鼎湖山风景区、肇庆七星岩风景区紧密相连,构成了一条完整的西江旅游长廊。
从S260公路开车转进葫芦山景区,沿着山路继续向前行,便看到了售票窗口,只是已经无人值守,发现这里原来是一个收费的景区,不过现在已经不再收费了。到了慈云寺,看到一群白鸽在寺庙门口飞舞,它们在等着烧香拜佛的人喂食,不过更衬托出寺庙有些冷落。
年后的慈云寺,香客寥寥无几,与其邻近的四会六祖寺相比,这里看起来更加冷清。不过,我倒是更加喜欢清净的寺庙,可以安安静静地在里面溜达,看看寺庙建筑,门联和佛像,不是拿起相机拍上几张。去过很多的中国有名的寺庙,感觉简直就像旅游景点,似乎与之清修的作风十分不符。
据《高要县志》等史料记载,慈云寺始建于明万历十年(1591)年,规模宏大,寺内有大小殿堂二十余间,按中轴线对称分布,依山就势营造而成。建成后游人如鲫,善男信女往来不绝,香火极为鼎盛。明万历三十九年高僧憨山大师路经此地,对慈云寺及周围环境赞不绝口,诗兴大发“拔开尘土见佳山,清福居然在此间,不是得天元最厚,那能轻放一人闲。”
憨山大师于鼎湖山白云寺主持期间,更是经常与慈云寺往来,慈云寺也经常派出僧侣到白云寺学习,交流化学知识,两寺交往甚密。慈云寺寺内供奉着岭南地区室内最大的三宝佛,后来,慈云寺又成为为鼎湖山三十六招提之一,与白云寺以及后来的庆云寺同为世外桃源,是鼎湖名胜,岭南古迹。
不过慈云寺后历数百截沧桑,慈云寺于清嘉庆二年曾重修,但于清咸丰十年,怀集大洪国红巾军部将候成截与周青合兵出广宁攻四会,并向高要杀清兵百余人,期间慈云寺被清军焚烧殆尽。但遗址猶存,砖墙石脚,仍清晰可见。1996年经广东省宗教局批准,在旧址扩建重修慈云寺。
慈云寺扩建重修工程于1996年春正式动工,历时一年多建成。 新建的慈云寺按原貌扩建。依山而筑,因势造型,按中轴线对称分布。整个建筑以岭南特色为主,融合北方的建筑风格,自成一体。慈云寺建筑面积3000多平方米,共分为前殿,后殿三进。
慈云寺寺前的金不桥,一道山泉自桥底而过,桥的左边是放生池,右边是龟池,巨龟仿佛在溪流中缓缓爬行,栩栩如生。沿着金水桥石階而上。前殿供奉的是弥勒笑佛。四大金钢左右护法,弥勒佛敞怀大笑,看尽俗世三千。见众生普渡而笑。东西两侧的鐘鼓楼,晨鐘暮鼓响徹山间,一派祥和肃穆的气氛。
大雄宝殿中三宝佛居廟堂之中,佛身高5.2米,为广东室内大佛之一。镀箔金身。栩栩如生。二十四诸天站立两旁。三宝佛前的案台长20多米,上面精雕细刻着釋迦牟尼、学道、悟道、得道成佛的故事,后殿供奉的是千手千眼观音,也是美轮美奂。
慈云寺的建筑,因地而造,山环水抱,此处风水格局极佳。据传,明万历年间,迪川梁少洲,祖坟下葬于莲花洞,夜梦神人告知。少洲知弘赞择地建廟,乃将地施赠,建设成慈云古刹于此。
龙脉由大肚岭向北而来,落在飞鹅山上结穴,慈云寺正居龙穴之上,明堂内窗外宽,可藏风聚气,前有清流玉带水,后有靠山倚傍,左青龙,右白虎,两侧护卫,形成虎踞龙盤的外护之势,似倚靠之山势,又如一头大象驮着一头上象,偈语云,大象驮小象,代代出和尚。实居佛家之宝地。
寺庙左侧,新修建了一座万佛楼,里面供奉着很多佛像,上得此楼,慈云寺尽收眼底。可惜万佛楼没有开放,游客无法进入楼内参观,不过有些虔诚的香客在万佛楼楼下的佛像前烧香拜佛。
万佛楼前,左右建有哼哈二将守护在楼前,据说哼哈二将是寺庙的守护者,哼哈二将在佛教中称为金刚,梵文Vajra,《封神演义》中将将金刚演绎成十分威猛的神将,称为哼哈二将,哼将郑伦,能够鼻哼白气制敌,看看嘴型哼的感觉,就知道这尊塑像是郑伦。
这个嘴型哈的表情的塑像,就是哈将陈奇,据说能口哈黄气擒将。二将各拿一根兵器,可以驱鬼邪,守护在寺庙前。
寺前的两座小山,形同两支巨烛,面向寺廟供奉,寓示着香火长盛不衰,在巨烛西边的小山,形如老僧敲木鱼诵经,青燈伴古佛,闭目凝神,仿似木鱼声声入耳,一片喃呢之声尽洗世人的尘俗,令人神清气爽,脱胎换骨,因此寺庙附近还修建了福禄陵塔园,成为一个公众陵墓。
寺门对开的山脉连绵起伏,如一排和尚向着慈云寺连袂而来,向寺门朝拜,乃谓之“万佛朝宗”,群山秀蜓,又似五条巨龙葡地顶礼膜拜,所以又谓之“五龙聚窝”。在福禄陵塔园前方,修建了一个十分宽敞的神道,两旁全是各种神兽守护,很有些皇家陵墓的气派。
葫芦山风景区游客很少,新建的庞大建筑物显得有点过于寂静,不过,胜景自然出宝地,传说在慈云寺的西侧是葫芦山的宝地——葫芦田,葫芦田虽然只有几百平方米的面积,如同一只大葫芦状,但是葫芦田上种出的花腰米,却特别丰满和甘香,是历代的“贡米”。
在慈云寺中,悬挂着很多的盘香,这可是许多外地人所没见过的。盘香,是做成同心圆的香,放下时形同圆盘,将其挂起形似宝塔,盘香的下面纸片上,写着香客的姓名与祈福的言辞,这是岭南寺庙以其他寺庙相比,最具有岭南特色的香火。
寺庙里挂满了盘香, 很多盘香是需要香客捐款之后才点燃,被点燃的盘香挂在寺庙走廊的大梁上,处处飘来阵阵香味,行走在其中,不时有香灰飘落在身上,不过很有古风遗迹的韵味。虽然慈云寺看起来比较简单,不过你慢慢行走其中,还有很有些古刹的风范。
在庙前,恰巧遇到一家人,在庙前的旗杆上刮起了万响鞭炮,放鞭炮祈福,点燃之后,爆竹之声络绎不绝,地下落红无数,给寂静的寺庙增加了一点热闹的气氛。
慈云寺只见到有几名僧人,一位见了我们,打了声招呼,边忙自己的事情。还有一对夫妇,收拾着香烛,因为没有游客,准备回家。庙前的香炉还飘着几缕香烟,佛堂的香火点亮着,在寒冷的南国冬天里,显得格外有温馨。
走过很多的小寺庙,相对于香火鼎盛的著名寺庙来说,小寺庙更为古朴与自静,也许这样才是寺庙本有的风格。
初去之时, 慈云寺显得有点冷清,更是无法与旅游景点相比,如果走马观花,或许觉得空无一物,不过只有给点时间,在庙里慢慢转转,细细品味,发现有种格外的感觉。离开慈云寺,驱车向前行不多远,便是四会贞山风景区,大名鼎鼎的六祖寺就在那里,流连于六祖寺,或许又是另一番感悟。
图文来源:老湖的新浪博客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