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旅游

广州北京路印记:两千年沧桑古道话今昔

南方报网(南方日报)

关注

这是一条在公元十世纪就已存在的街道,这是一段积淀着尘封历史的古道。曾几何时,那些穿着明宋衣饰的古人正是在此处赶集买卖,清朝盛世下的盐帮世家把根扎在这里,民国的浪漫故事也不曾将这条街道冷落。

广州北京路

今天,站在北京路的步行街上俯看玻璃窗下古老的街石,你会有着恍如穿越的感觉。视线之上,是俗世的繁华,吃喝玩乐、熙熙攘攘;视线之下,是两千年的沧桑印记,雨雪风霜,筚路蓝缕。

地理坐标:

北京路地处广州市中心,属越秀区辖域,是广州城建之始所在地,也是繁华的商业集散地。北京路的核心在于步行街,北京路商业步行街以中山四路与北京路交叉处为中心向四方伸展的商店群区,东起仓边路,西至广州起义路,北起财厅前,南至大新路,延及高第街一带。有四座人行天桥连通。

历史坐标:

这一区域虽历经十多个朝代及两千多年的沧桑,但其中心地位始终没有改变,上世纪二十年代开始扩建,终成今日样貌。

根据史料和专家考证,目前,北京路、教育路和西湖路周边区域已有或已建成及挖出的历史文化遗地有:秦番禺城遗址、秦汉造船工地遗址、西汉南越国宫署遗址、唐清海军楼遗址、南汉御花园、明大佛寺、明城隍庙、明清大南门遗址、清庐江书院、广州起义纪念馆等十多个朝代的十多个具有较高历史文化价值的文物古迹。

三代古路,交织着过去与现在

几乎所有的省府城市都有一条北京路,羊城的北京路又因何而称奇呢?几乎所有来广州旅游的人都必去北京路,是什么吸引着他们慕名而往的呢?

古老的遗迹

论品牌服饰的集中程度,北京路步行街比不上广州市“新中轴”上的天河城和太古汇,而在价格优势上,这里又不如更加“亲民”的上下九。尽管如此,北京路却拥有了其他商业步行街无法媲美的历史厚重感。在这条具有千年历史的街市上,最具标志性的就是那段用玻璃镶嵌在内的宋明时代的街面石路。每个游人,无论是达官显贵还是平民布衣,只要到了这段古路之前,必然要俯首瞻仰。

这段古路诞生于千年前,重见天日是在十年前。2002年,北京路文物考古在挖至距离人行路面1.5米的深处时,相继浮出了民国时期红、黄砂岩、麻石板路面,明清时期黄砂岩石板路面,宋朝青灰砖路面“三朝古道”。

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工作人员首先把北京路309号门前地段作为突破点,进行挖掘,发现了明清时期的建筑基础,经确认为6个世纪前的黄砂岩石板路面,但目前还不能确认为拱北楼的基址。深挖下去,竟然浮现出3层保持完好的古路面:上面的一层最厚,为民国时期红、黄砂岩、麻石板路面,由于路层中保留着当时铺设的管线,对表面地层形成干扰,所以该层路面显得较为疏松;中间一层是明清时期黄砂岩石板路面;最下面一层则被考证为宋代青灰砖路面,距今1000余年历史。

在那青灰砖路面上,依然留存着凌乱的足迹和不完整的车辙,看到层层露出的地面,如同翻动一本历史的书籍,宋代商人赶着装满货物的车,到游人如织的北京路“赶场”的情景宛如就在眼前。据史料记载,北京路早在10世纪初时商业就很昌盛,三街六市组成广州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历代豪门贵族、诗书人家、商贾巨子都曾在这里落户。

古路被发现之后,相关部门会同专家做出决定:这几个历代路面不但会作保留,还打算展示给市民观看。初步想法采用钢化玻璃罩配上灯饰的形式,北京路的历史从此便一页页再现世人面前。

2003年1月,整饰一新的“千年古道遗址”正式开放。今天的北京路,路上有路,成为一大景观。人们在观赏宋、明、清三个历史时期的古老街道之余,大可遐想千年广州的今昔变化。

北京路上的恩怨情仇:血性许家

广州有过不少名门望族,有些家族的先祖正是因为抓住了某次历史的偶然契机,而传奇地成为了某一领域的先行者。这些人依靠惊人的才能,利用诸多有利的条件,开始走上了家道繁盛、富甲一方的道路。

千年古楼

受传统中国长期“农本商末”观念的影响,当这些巨贾豪商建立了庞大的世家大族后,又往往会凭借其在时代浪潮的簸弄里形成的见识,高薪聘师设馆,书香传家,教授子孙后代以经时济世之学,为氏族今后由商入仕成为官宦世家奠定基础。

被喻为“广州第一家族”的许家便是如此。这个来自远古伯夷后代的家族700年前面对元代的强大铁骑,作了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决斗,在广东潮阳一战,三万多族人被杀,再战,这个自北宋驸马许钰繁衍出的八万人的大族几乎被斩尽杀绝。

好在苍天有眼。许钰的数位曾孙从尸横遍野中逃出,亡命天涯,一直隐姓埋名过了几个世纪,直到这个家族中的另一个“枢纽人物”许拜庭的崛起。这个家族在广州恢复了以往的活力。许拜庭出身贫寒,与母相依为命,13岁在潮州做童工,负责运盐到广州。一次航行中,由于遭遇海上风暴,当时80多艘商船上的人全部罹难。船上一些人吓得大哭起来,许拜庭见到险情,突然激动地咆哮起来,“伙计们别无他路了,只此一搏!”

最后,这艘船安然到岸,做起了独市生意。这一偶然契机使得许拜庭颇受老板赏识,进而凭其才干成为两广第一盐商。由于当时海盗为患,物价飞涨,许拜庭又“冲冠一怒”,自告奋勇向两广总督百龄献计剿匪,并亲自招募水勇,率军大败当时的海盗之首张保仔,一跃而为“诰封中议大夫”。

为长图远略计,许拜庭又筹资兴办私塾,诚聘名师教授族内的子弟读书,以成大器。不久,他的长子许祥光参加会试,成为许家第一个经由科举走上仕途的人。许应骙、许应紧跟其后,接连折桂而归。

在烽烟弥漫、兵燹延烧的清末民国,许家也涌现出和产生了不少具有生命活力的个体,如孙中山麾下第一骁将许崇智和许崇灏,铁血将军许济,红色英烈许卓,教育泰斗许崇清,中华女杰许广平。像这样杰出人物涌现的家族,在广州恐怕找不到第二个。

现在,在北京路旁还有一片称为“许地”的小园林,正是许氏家族所有。如今,许家的辉煌已不再,但他们的拼搏精神已经令羊城引以为豪。

流传至今的轶事趣闻

北京路的历史可追溯到十世纪初,因此,在北京路上发生的小故事更是车载斗量。如今在北京路上还能找到多少这些时代的小插曲呢?

1925年8月8日,周恩来和邓颖超在广州结婚,尽管没有婚纱礼服,但仍堪称广州新派婚礼的典范。如今,位于北京路的太平西餐馆(周邓结婚所在餐馆)仍保留有“总理套餐”。

千年古道

据《广州市志》载,广州的西服制造业是在鸦片战争后兴起的。清光绪十四年(1880),沙面租界附近的沙基(现六二三路)一带便有多家洋服店开设,其中有名的是信孚成记和元祥号。清光绪二十六年(1892),元发号洋服店在高第街开设,店主潘礼、潘伯良从日本学艺回国,有“洋服状元”之称。当时的洋服店缝制西装,也兼缝制军服和制服。

在广州,自从元、明、清三代,现北京路一带,是羊城的权威报时的机关所在。元代制作的报时器“铜壶滴漏”一直放于北京楼的一座“拱北楼”上,白天悬挂时辰牌,晚上击柝打更。“拱北楼”位于今天西湖路与北京路交界处,因为楼有双门拱,所以老百姓将这一街命名为“双门底”。楼上的那座元代铜漏壶,是广州城镇城之宝之一,一直到清朝,仍被清人笔记所说“百年不爽”,也就是百年都不差分秒。拱北楼拆除马路后,铜壶转存于广州市立博物馆,后来拨调于中国历史博物馆。

广东人把私塾叫做“卜卜斋”,为什么叫“卜卜斋”呢?“卜卜”,广东话像敲打声的词;“斋”,读书的地方。当时的私塾教法,常常打。原因大半不是学生顽皮,而是书背不熟。清末,广州的书院私塾,大多集中在中山三路至中山六路以及仓边路、北京路一带。及至光绪21年,清廷颁令“废书院、设学堂、改良私塾”之后,广州原有的一大批书院私塾便开始陆续被淘汰,而新式的大中小学开始萌芽生长,并且发展愈来愈蓬勃。

千年古道

在清代,北京路的街名唤作“双门底”,至今许多老人也还称这个旧名。以今天的西湖路(当时叫西湖街)为界,以北是双门底上街,以南是下街,下街延伸至今天永汉电影院的位置,有城门楼一座,名为“大南门”,这是广州的内城楼之一,城墙就是今天的大南路与文明路一线了。

“双门底”的起源是因着今天西湖路与北京路交界处,原有高楼一座名“拱北楼”,楼有双门拱,故街名“双门底”。楼上设有一座元代铜漏壶,是广州城镇城之宝之一,据清人笔记所说“百年不爽”,也就是百年都不差分秒。拱北楼拆除马路后,铜壶转存于广州市立博物馆,后来拨调于中国历史博物馆。

双门底在清代是商业重地,故流传有“双门底卖猫——装假”的歇后语。一直在双门底经营至今的“活化石”,是陈李济药厂。该厂前身陈李济杏和堂创始于明代万历年间,铺面就在今天的“银座”一带,近五百年而尚存,也算是北京路历史的最老见证了。

周边联游

北京路225号

坐落于北京路步行街的歌莉娅概念店,是一栋红砖建筑,在繁忙的十字路口并不显得突兀。北京路225号建筑始建于1948年,当时是个搭棚式的杂货铺。1949年,业主余先生与则师关已舟共同设计并建成了现在这栋五层楼的建筑。其后一楼为“恒美金铺”。二楼为余先生自己开的照相馆“半士摄影院”(取业主英文名Pon's)。三楼是“黄文杰牙医务所”。四五楼业主自住。五十年代中旬后,一楼改为“延安运输社”。因国家鼓励公私合营,二楼也转为“艳芳影像馆”。三楼是省港航运公司。四五楼业主自住。

今天的225是对歌莉娅品牌内涵的深化解读。从概念形成到装修完成,历时两年多。歌莉娅品牌的核心是旅行。安徒生说:旅行就是生活。225是歌莉娅对旅行的定义:生活方式的融合;艺术灵感的碰撞;改变人生的体验;丰富心灵的资讯;现实生活的转换。225,可管窥大千世界,也可自成风景,是旅行的起点和终点,是每一个没有泯灭的好奇心。225的诞生,意味着接触过或者没有接触过歌莉娅的人,都可以到这个地方来体会旅行的感觉,在北京路上的繁华和喧嚣之间,让自己的心清空和再接纳。

温馨提示:进入无需费用,但225会控制人数,以保证参观者的体验感受。

越秀公园

越秀山以西汉时南越王赵佗曾在山上建“朝汉台”而得名。建过观音阁,又名观音山。著名古迹镇海楼,又名五层楼,楼分五层,高28米,登楼远眺,羊城美景尽收眼底。园内还有古之楚庭和佛山牌坊,古城墙、四方炮台、中山纪念碑、孙中山读书治事处碑、伍廷芳墓、明绍武君臣冢、海员亭、五羊石像、五羊传说雕塑像群、球形水塔、电视塔等。元代以来被称为羊城八景之一,元代为粤台秋月,明代为粤秀松涛,清代为粤秀连峰、镇海层楼,现代有越秀远眺、越秀层楼、越秀新晖。

温馨提示:门票5元,开放时间:6:00—20:00

圣心大教堂

坐落于广州市区中心的一德路,是天主教广州教区最宏伟、最具有特色的一座大教堂,本名圣心教堂,始建于1863年,竣工于1888年,是东南亚最大的石结构天主教建筑,也是全球四座全石结构哥特式教堂建筑之一,当时耗资40万法郎,由法国设计师设计,中国工匠建造而成。教堂的全部墙壁和柱子都是用花岗岩砌造而成,所以又称之为“石室”或“石室耶稣圣心堂”、“石室天主教堂”。规模宏大,造型雄伟,为中国第一高大天主教堂,并称著远东。1863年6月28日圣心瞻礼日正式举行奠基典礼,故命名为圣心大教堂。在教堂前面东侧的角石上,刻有“耶路撒冷1863”,西侧的角石上刻有“罗马1863”,取义天主教创立于东方之耶路撒冷,而兴起于西方之罗马。当年,并分别取自耶路撒冷及罗马之泥块各一公斤作为奠基之用,1863则表示石室圣心的奠基年代。

温馨提示:免门票,开放时间:8:00-17:30(节假日不休息),弥撒时间:周一至周六第一场是6:30,第二场是7:00。

美食推荐

粤菜

作为广州老城区的核心地段之一,北京路商业区周边地段有很多粤菜馆子。银灯食府、幸运楼、富临食府和臻苑等都是口碑还算可以的店,有些店可以在网上团购订餐。

银灯食府和幸运楼适合饮茶,茶点品类和质素都不错。臻苑装潢很好,环境更像是酒吧而不是粤菜馆。饭后想吃糖水的话,五代同糖可以一去。

地址:北京路步行街附近的中山五路、惠福东路和北京路一街等处

推荐菜式:广式茶点

人均消费:40元-80元不等

泰国

泰国菜以色香味闻名,第一大特色是酸与辣,泰国厨师喜欢用各式各样的配料如蒜头、辣椒、酸柑、鱼露、虾酱之类的调味品来调味,煮出一锅锅酸溜溜、火辣辣的泰式佳肴。招牌菜有冬阴功(酸辣海鲜汤)、椰汁嫩鸡汤、咖喱鱼饼、绿咖喱鸡肉、芒果香饭等。

北京路旁的一品汤臣在口味上获得不少泰菜迷的好评。

地址:越秀区中山五路33号大马站商业中心3楼

推荐菜式:椰子炖鸡、沙姜浸鸡、沙姜鸡、蜜桃香橙骨、牛仔骨。

人均消费:60元-80元

越南

比起泰国和马来西亚等地的料理,越南菜的口味就显得清爽顺口多了,一般人对越南菜的直接感觉是清爽不油腻,不但色香味兼备,手艺更是细致精巧,颇具文化色彩。

北京路上的大头虾是价格、菜品上风评不错的越南餐厅,喜爱清淡越菜的朋友值得一试!

地址:越秀区北京路光明广场8楼

人均消费:50元

(文/图 于冬雪、罗瑞娴)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