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镇远古城 享“东方威尼斯”之神韵
位于黔东南的镇远古城,被中外游客誉为“东方威尼斯”,在“中国最美十大古城”中占有一席之地,也被国务院列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事实上镇远古城具有2000余年的历史,但直到宋高祖时期才用“镇远”这个名称,意思就是凭借此城威镇远方,对于统治者来说,这个名称最为恰当!因为它道出了此地在军事上的重要地位。
镇远古城居于黔东的湘黔交界处,向东不远就进入了湖南境内,继续东进则是湖南怀化、邵阳、株洲、长沙,如果再继续向东偏北行进,就到了南昌、九江、安庆、铜陵最后抵达宋高祖时期的首都南京。如果从镇远向北偏东挺进,则是铜仁、湘西、常德,然后进入荆州、荆门、襄樊,最后进入河南中原地区。
而以镇远古城为起点,向西则是贵阳、安顺、曲靖、昆明,向南则可到达广西地区。
所以毫不夸张滴说,镇远就是连接西南地区以及荆楚大地的桥头堡,难怪镇远素有“滇楚锁钥”、“湘黔咽喉”之称谓。战争时期,这里就成了兵家必争的军事重镇,明弘治初年,镇远太守周瑛就有“欲通云贵,先守镇远”之说。《苗疆闻见录》上也记载有“欲据滇楚,必占镇远”的论述。可以想见,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以老大自居的中原文明向他们认为的蛮夷之地西南--扩张之时,镇远就成了“苗蛮”与中原老大较量的重地,一攻一守之间,肯定是刀光剑影,烽火连天,血雨腥风。
不过,和平时期的镇远则是另一番景象,来自西南边陲以及安南、缅甸、暹罗、印度等国的商贾贵族,携带着他们的商品、礼物献赠,浩浩荡荡抵达这里,通过镇远传播到荆楚以及中原大地,难怪古代的镇远有“南方丝绸之路”要津之美称。明末清初鼎盛时期,在镇远城内,以商贾为主体的会馆遍布,有名的有“两湖”、“江西”、“四川”、“福建”、“秦晋”、“两粤”等八大会馆,还有娱乐场所如万寿宫戏楼、东岳庙戏楼、火神庙戏楼、北极宫戏楼等12座,可见当时的镇远是多么的繁华奢靡!
由此可见,在古代镇远是一座连接西南与荆楚以及中原大地的重要城市,兼具雄霸黔东大门军事堡垒和中国南丝绸之路要津的作用。
就镇远古城的城市结构来说,也是很有特点,“九山抱一城,一水分府卫”是对其最好的描述!也就是说,镇远古城被群山环抱,而舞阳河则以“S”形从城内穿过,并把城市分隔成了府城和卫城两个部分,府城—当然是政府所在地,卫城则对府城有防卫与屏障的作用。必须补充的是,在城市东部山崖上还有一处古建筑群---青龙洞古建筑群,此地乃儒道佛三教合一之地,人们的精神家园--是也!
环绕镇远的群山之中,石屏山最为雄奇险峻,如一头雄狮昂然挺立护卫着镇远城,也凝视远方,仿佛随时准备出击抵御来自外族的入侵!事实上山上建有城墙、锋火台、堡屯、炮台等军事设施,在古代的确具有很重要的防卫功能。
而穿城而过的舞阳河则给古城增添了旖旎与柔美,碧水如诗,山城倒影如画,难怪镇远有“东方威尼斯”的美誉。
而对于偏据西南的镇远由于远离我国的政治文化中心,所以相对来说受到的那种狂风暴雨的破坏也比较少。目前有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青龙洞古建筑群以及明清风貌的古民居、古巷道、古码头等省、县级文物古迹160余处。的确不可多得!
说完这些,我们就此走进镇远,体会那独特的古城风情!
群山环抱,舞阳河穿城而过,古雅旖旎!左城为卫城,右岸则为府城!
图文来源:小漂回来 新浪博客
走进古城内,民居风格的建筑一排排一列列耸立街道两边,整齐古雅而庄严。青砖黛瓦、高封火墙、飞檐翘角、雕梁画栋,无不透露出古人的智慧!那被历史足迹磨得光溜溜的青石板街道仿佛在幽幽诉说当年的辉煌!
古城后的石屏山雄奇险峻,如一头雄狮昂然挺立护卫着镇远城。
炎帝宫,又称为火神庙,文物保护单位。始建于清初,1875年迁于该古镇。
这些古墙显出沧桑与古老。
古老的四方井巷,因乾隆时期的古名井--四方井而得名。
雕塑--反应古代人们来此取水的场景。
街边店铺装饰具有苗乡特色。
曾经的土匪烟。
如果站在青龙洞景区俯瞰:石屏山耸立,古城依偎,舞阳河上古老的祝圣桥连接到了青龙洞山。
雄奇的石屏山。
古城--祝圣桥--舞阳河。舞阳河畔的古城--旖旎妩媚。
祝圣桥原名舞溪桥,据说是为了给康熙皇帝祝寿,而改名为祝圣桥的。它始建于600多年前的明洪武十一年(公元1378年),到了明崇祯元年(公元1628年)才建成。桥建成后,又3次被洪水冲毁,3次重建,现存的祝圣桥是在清雍正元年(公元1723年)重建。
站在祝圣桥上看两岸风光--如威尼斯水城。
祝圣桥古老沧桑--但因水而显得风情万种。
最后看看夜晚中的古城:
舞阳河畔的古城夜景。山上的建筑与古城建筑遥相呼应。
石屏巨镇入口牌坊。
古城中心的大桥连接着卫城与府城。
河边的卫城倒映水中--虚实相应。
最后来到城市东边的祝圣桥。
图文来源:小漂回来 新浪博客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