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旅游

扎什伦布寺:活佛最多的后藏圣地(组图)

新浪旅游

关注

西藏的一个多月时间中,我曾经遇到了许多的从外地磕着长头进藏的信众。他们缓慢前行的脚步之上是无比坚定的眼神和无比虔诚的向往,而他们向往的圣地大多都是藏地的灵魂大昭寺,但也有例外。林芝地区最为险要的排龙天险,我曾经遇到过一个十多同村组成的朝圣小团队,他们来自四川甘孜,而他们的目的地却是藏地的“吉祥须弥山”——扎什伦布寺。

历史上,西藏可以分为以拉萨为中心的前藏地区和以日喀则为中心的后藏地区。如果说八廓街的千年转经路所环绕的大昭寺是圣城拉萨的灵魂,那么位于后藏第一大城市日喀则市中心的扎什伦布寺就应该算是后藏地区的心脏了。

扎什伦布寺

扎什伦布寺,始建于1447年,是历代班禅大师的驻锡之地。历经500多年,这座藏语意为“吉祥须弥山”的神话天堂早已成为了所有藏传佛教信众心中的圣地,并作为后藏地区的唯一代表,位列藏传佛教格鲁派的六大寺之一。

与几乎所有的藏地寺庙一样,扎什伦布寺的一天也是从早上的诵经与拜佛开始的。而我也在这清晨的诵经声中走进了这座黄教的“吉祥须弥山”。

早上9点(日喀则与北京时间有2个小时的时差)不到,当扎什伦布寺的大门还未对游人开放之时,我就来到了这座黄教的吉祥须弥山下。

虔诚朝圣的身影

清晨的扎什伦布寺静谧安详,大门前的广场上没有了熙熙攘攘的游客,只有一个个虔诚朝圣的身影。一次次虔诚的跪拜、一次次真诚的叩首,他们的身影比那尼色日山下得雄伟寺庙更为令人动容。

空阔的广场

进入寺院,首先引入眼帘的是一片空阔的广场。也许是因为时间尚早的缘故,广场上除了晨起拜佛的朝圣者,就只有这几位脚步匆匆的僧人了。远处的山坡上是一排排依山而建的寺庙和僧舍,宏大的气势让每一位来此参观的游人都会有一种心胸豁然开朗之感。这几年走的地方不少,看到过的寺庙也不少,其中有汉传佛教的,也有藏传佛教的。总体感觉,汉传佛教的寺庙喜欢建在高山之巅,峨眉山、九华山都是如此;而藏传佛教的寺院大多选择了依山而建,从山脚到山腰,随着山势坡度的起伏,寺庙内的建筑也高低起伏、错落有致。不清楚这对同根同源的两兄弟在分居两地,与当地文化和自然条件结合后,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结果,也许只是因为地处平原的汉族人更向往天上的仙境,而已经地处高原的藏族同胞更垂青于地面上的脚踏实地吧。也说不清哪样好看,或是更喜欢哪种,萝卜青菜就看你喜欢哪一种了,而贪心的我总是无所不爱的。

山坡之上满眼的经幡

但无论你是否喜欢,那红白相间的院落间金黄色的金顶总会让你感到炫目。而山坡之上满眼的经幡写满了信徒们对于扎什伦布寺的崇敬。

图文来源:寰宇周天 新浪博客

扎什伦布寺

因为喜欢随心所欲的旅游,所以我很少,甚至可以说是几乎没有聘请导游或是讲解的习惯,这也使不小心误入了一片几乎无人游览的院落。

空荡荡的小巷

空荡荡的小巷上,只是偶尔会出现他们的身影。没有交流,甚至没有相视,他们不关心我从何处来,我也不在意他们将往何处去。我们只知道我们正身处幽静安宁的小巷上,身处高大神圣的红白院墙之间,身处藏地的吉祥须弥山上。

扎什伦布寺
扎什伦布寺

因为走了一条与一般游览朝圣路线相反的线路,当我来到扎什伦布寺最东端的为觉干夏殿时,这座存放着四世班禅大师灵塔的著名宫殿竟然也是空无一人。

扎什伦布寺
高大庄严的殿宇

高大庄严的殿宇在清晨的天空下成了我一人赞叹的建筑奇迹,绘满了壁画的回廊成了我一人欣赏的艺术长廊。

扎什伦布寺
登上高大的殿宇

登上高大的殿宇,俯视这片寂静无人的圣地,心中没有了激动,有的只是同样的安静。

虔诚的母子

其实五百年来,扎什伦布寺一直都是如此安静的存在着,等待着这样一对对虔诚的母子一次次的光临。相信多年以后,这位还需要妈妈背的男孩也会带着他的后代年如一年,日复一日地来到这吉祥的须弥山。当然,也许那时还在扎什伦布寺的还有它的后代。

扎什伦布寺

五百年来,扎什伦布寺能逐渐发展成为一座佛教圣地,除了它是班禅大师的驻锡之所外,还与它完备的学经制度和良好的学经氛围有关。

殿堂前凌乱放置的鞋袜

随着一声号角的吹响,僧人们一天的早课开始了。殿堂前凌乱放置的鞋袜似乎在告诉人们学经者们的脚步是何等的匆忙。能够扎什伦布寺内听上一堂僧人们的早课,觉得是一件三生有幸的事情。

扎什伦布寺

虽然殿内是禁止拍照的,但是整个早课诵经的过程是对游人开放的。行走在满是诵经声的大殿内,穿梭在高声诵读的喇嘛间,这样震撼的感受我难以用文字描述;昏暗的殿宇将僧人们的身影笼罩,而明亮的烛火却照亮了一张张虔诚而专注的面庞。在高大而华贵的佛像下,在永不熄灭的酥油灯前,这群年轻僧人们都在梦想着成为那无所不知的大格西,都梦想着成为万人敬仰的自然活佛。在藏地,大格西是佛教中的最高学位;而自然活佛更是除了班禅以外,全藏威望地位最高的活佛。与转世活佛不同,自然活佛完全是依靠自身修行而成,学识异常渊博,据说自上一任自然活佛之后事隔300多年才产生了如今的这位,目前已经八十多岁了,而他就在扎什伦布寺。11世班禅、自然活佛、再加上恰札、罗青、丁杰、必隆、热珠等不同等级的活佛数十人,扎什伦布寺也就成为了全藏活佛最多的寺庙。

高大的白塔

走出早课诵经的殿宇,明亮的阳光和自然的空气让我恍然隔世;随处可见的游人、信众让我再难找到适才那个静谧安宁的扎什伦布寺。

闪耀的转经筒

高大的白塔下,闪耀的转经筒前,红白两色的院墙间,朝圣的人群络绎不绝,虔诚的身影随处可见。

虔诚的身影

有须发皆白的老者,有拄着拐杖的老妇,有拿着酥油的中年人,有带着孩儿的青年父母,还有这群欢笑的孩童。

欢笑的孩童

这是一张张陌生但却难以忘记的笑脸,黝黑的皮肤下是一种如钢似铁一般的坚毅,微笑中饱含了对于幸福生活的向往。

之后的几个大殿内,我发现了一个挺有意思的事情。就是在进入主殿前的回廊上,都悬挂着一口并不算大的钟,几乎每一位进殿朝圣的信众都会在进出之际亲手敲响它。

每一位进殿朝圣的信众都会在进出之际亲手敲响它

无论是年迈的老者,还是健壮的汉子,或是肩背小孩的妇女皆是如此,甚至是身材不高的孩童都会尽力跃起去触碰这口挂在房梁之上的钟。回来后曾经查过许多资料,但我还是无法找到这几口钟的来历,而且在之前和之后的藏传佛教寺庙中,我也再未看到过这样的情形。

对着大钟磕头的白发老妪

但看到这位拄着拐杖从钟下走过的老妇,还有那位对着大钟磕头的白发老妪身上,我敢肯定,这一声声并不响亮但几乎不会停歇的钟声中早已饱含了人们对于心中神佛的虔诚,就如同那一盏盏并不十分明亮但永不会熄灭的酥油灯一样。

扎什伦布寺

只要信仰还在,希望还在,钟声就会一遍又一遍地回响在扎什伦布寺的上空,回响在美丽的日喀则上空。

图文来源:寰宇周天 新浪博客

相关阅读:

漫步西藏 圣洁天堂中找寻灵魂的归所

西藏阿里 走进神秘消失的千年古国遗址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