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右卫古城:历代王朝的军事重镇

新浪旅游
右卫,边塞小城,位于右玉县北部,它北距杀虎口10公里,苍头河由南向北从城西流过。过去以其重要的军事地位在中国的历史上占据这一地之席,周伐猃狁,秦击匈奴,唐征突厥、契丹,宋战辽、金,明抗鞑靼,演绎了多少战争场面。在清代,它成为朔平府治,依托杀虎口,成为一个个民族间融通往之所,晋北的贸易中心。
如今,右卫镇依然保留着较完整的土筑城,城周10里,有四门。瓮城依存,南北各是双瓮城。城门洞存在,过去比较残破,现在都已修缮为新。不过,城内却已经卸去了往日繁华的外衣,成为北方的一个农村小镇。
五月,在山西的右玉,大风,肆虐的刮着。
这里的气候比北京要晚四十天,即是五月,草皮才长青,绿树才发芽。
白天,虽是睛日高照,可大风刮过,却也是让人不禁打个冷颤。
走在破败的右卫城里,没有什么人,为了赶时间,也没有做太多停留,草草转过,拍记为念。
大门紧锁的叫五神庙,未能进入,不得庙宇到底是怎样的一个结构。
据说:里面现存一座明代创建的乐楼,并存有清乾隆九年(1744)重修乐楼花名碑一通。正殿脊枋上还有康熙五十二年(1713)、乾隆四年(1739)的重修题记。这是迄今为止戏剧考古发现的唯一的一座由满洲驻军主持修复的汉族神庙,表明清军在征服全国不久就接受了汉民族的宗教信仰,同时也接受了汉民族的戏曲艺术。
五神庙对面是座‘古戏台’,据说在中国剧场史上具有独特的认识价值和非同寻常的历史意义。
图文来源:诗然 新浪博客
戏台内部的房梁,古时候的木匠还真是巧夺天工,一块块木楔将各式雕刻的木板拼结而建。
城墙边的一些院落已是人去屋空,房顶上那只老猫却未被带走,仍旧守在这里等待着它的主人回来。
只有那门上的春联,记录着那些迁走的人们,仍旧没有忘记自己的‘老家’。
人去屋空,院前桃花却依旧盛开。
老人家在自家院门口晒着太阳,这里的一切,看起来都是那么的安祥。
屋内的老人家,正在打着麻将牌。
右卫镇的十字大街,四条街道依然保存原有格局,很多房子依然保持原来的风貌。两侧有很多的老铺面,现在看来有些低矮,却是有着不寻常的风味。在这条大街有座民国时期建筑,据老人们讲,是过去日本人在右卫城开的“日本洋行”,专营洋布,洋盆,洋火……之类。
走近这悠静的小巷,仿佛置身于那古老的年代,残破的老建筑,虽然歪斜,却透出历史的沉淀。
娃娃们走过我们的身边,看着我们的镜头,感觉甚是希奇,表情好玩极了。
看看她们,其实,快乐这是如此简单!
虽是草草走过,但我知道,右玉县里的每一个古城堡都有流传着鲜活的故事。
那些历史的印记,就是这些断壁残垣,那些神奇的传说,就是逝去岁月的见证。
再见了,右卫古城……
图文来源:诗然 新浪博客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