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七姓村:亲历一个小渔村的祭海

《中国旅游》
我在广东惠东海边转悠,无意中就走进了七姓村。村子靠近东海湾,门前就是一条带状的美丽水面,被当地人称为内海。和村民聊天,意外得知重大故事:公元1278年,抗元英雄文天祥从海丰丽江浦(今海丰县马宫镇境内)移军船澳(今惠东县稔山镇),招兵屯粮,发展到7,000多人;当年11月,又移师潮阳一带。第二年,南宋皇帝被元兵追杀,曾避进稔山镇亚婆角长沙湾东面的一个山洞,在里面住了20多天,后来从巽寮湾乘船到香港、九龙,几经辗转,最后战败于崖南,幼帝亡。
七姓村先祖救主的故事就发生在这一时期。皇帝避难期间,遇到一条正在捕鱼的渔船,上面有李、钟、石、徐、郭、郑、黄7个渔民,危难之际,他们救了皇上,避开了元军追击。后来留在了惠东的海湾生活(也有部分人去了香港定居),成为七姓村最早的雏形。村民说,为答谢这七个渔民,他们得到了“天子同家,宋朝国王”的荣誉。
多年后,为了纪念7位先祖,后裔们各自建起宗祠,现在,七姓村尚有李氏宗祠陇西堂、钟氏宗祠频川堂和石氏宗祠威武堂这三家。
每年端午节,七姓村和其他地方一样,都有划龙舟(当地称为扒龙船)习俗,唯独村里的李姓人家延续一种奇特习俗——午夜扒龙船。那天,我专程赶去,一睹为快。
凌晨4点40分,临近正式出海的时间,一众李姓乡亲隆重的将宋帝神像抬往码头登船,一条24米长的龙船已停泊在阶梯下,船上备有发电机,五颜六色的灯光将龙船装扮得格外璀璨,浓重的夜色一下子就有了生气,几十个壮汉全部就位,兴奋地等待。神像抬上船,供奉在船的正中,随即,鞭炮锣鼓齐鸣,夜龙舟驶离了港湾。他们要一直划到曙光初现,才班师回营,结束整个酬神活动。
李兴宝是今年的总理,他告诉我,他们的龙船上有令旗,是皇帝特批的,其他村的龙船上就没有;因为祖先护驾有功,所以捕鱼船上的船舱都不叫舱,而叫“官厅”,这也是后来被恩准的。每年这个时间,也是他们家族的盛会,平日四散的亲友,正好可以借这个机会团聚在一起。(黄焱红。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