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田螺坑:“四菜一汤”的土楼生活

新浪旅游
哇,看UFO!夜晚的田螺坑土楼群,真的有如从天而降的飞碟,神奇而迷人。“在布满梯田的谷间,圆土墙的建筑物,星星点点地散布在群山之间。如同自天而降的黑色飞碟一样,环形屋顶漂浮荡漾在烟雾之中。”田螺坑的土楼群,让人叹为观止。
“上看一朵花,下看布达拉。”田螺坑的这五座土楼,居高俯瞰,宛若一朵盛开的梅花点缀山间。而从下观景台仰望,又恍若横空而出的布达拉宫般庄严巍峨。但大家更爱亲切的称它为四菜一汤,很形象哇?
田螺坑土楼群,由1座方形,3座圆形和1座椭圆形的5座土楼组成。居中的方形步云楼建于清嘉庆元年(1796年),后来又陆续在周边建成了合昌楼,振昌楼,瑞云楼,文昌楼。
据说田螺坑土楼在基址穴位的选择上,遵循中国的风水文化。步云楼为“扑虎”位,和昌楼为“螃蟹地”位。据专家考证,五座土楼之间采用黄金分割比例2:3、3:5、5:8而建造;史学家、地理学家称这五座土楼为《周易》金、木、水、火、土的杰出代表。其实,我相信,风水当年肯定是有讲究的,但采用什么黄金分割,就有些玄乎了。
当年乡民们就地取材,为自己的家族打造一个家时,肯定没想到,后世这些房屋建筑会成为一个奇观。五座土楼依山势起伏布局,错落的土墙与层层梯田遥相呼应,一派世外山居的神仙风范。难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顾问史蒂汶斯。安德列称田螺坑土楼群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神话般的山区建筑模式”。
文字/摄影:鸢尾 新浪博主
在文昌楼的小晖家住下,吸引我的是他家完全家庭式的经营。其实我没能见到他本人,据说外出带游客了。但他妈妈朱阿姨真的很友善。35元/床位,晚餐搭伙25元/人,有着包括土鸡鸡汤的六菜一汤(不止四菜一汤呢)。对于独行的我来说,太方便了。
卫生间在楼外这个小小的缺陷完全可以忽略。更何况文昌楼外那广阔的平台,可以俯瞰下面的梯田和另外一片土楼群。太喜欢黄昏时分端个凳子坐在那里看云雾在下面梯田飘来荡去的感觉了。
漫步土楼之间,有种窥视别人家居生活的感觉。有些凌乱的瓦砾,晾晒的衣服,高高悬挂的竹篮豆荚,随意散步的鸡鸭猫狗,平凡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就在这午后的宁静中弥漫开来。随便走到一处,都会有人热情的招呼饮茶。知道他们有想推销茶叶的想法,而我没计划购买,所以总是推辞了。后来才发现,其实真的没关系,这里有饮茶之风,也乐意分享。是游客将山中的淳朴气息带往了商业大潮中,但比我想象中的还是好许多。至少第二天一早,我在路口等过路公共汽车时,村里到县上办事的面包车很热情的捎了我一段。
下午6点左右,乌云密布,噼里啪啦下起了大雨,连带着停电。心想,完蛋了,我想看的夜景这下没机会了。但上帝关了一扇门,必定会开一扇窗的。停电了没有娱乐项目,楼里的居民们自弹自唱组了个小乐队,扬琴、笛子、二胡……依依呀呀的,心里却是分外宁静。
雨过后,无意中走出院门,发现天际居然出现了很明艳的晚霞。连忙招呼其他几个同住的游客赶快出来看。而后灯光突现,我的夜赏田螺坑的计划也得以实现。山路上还一路萤火虫相伴,真的是太完美了。
据说村落里栽有青梅,倘若春季前来,可以看到五瓣的红白花儿,就如同土楼群的造型一般,分外美丽。虽然我错过了花季,但看到了晒杨梅和梅子。做一日山居过客,也是不一样的感觉。
TIPS
厦门有直达田螺坑的班车,早8点左右,行程约3个多小时。下午有从东倒西歪楼路过回厦门的班车,可以提前和司机预约座位。建议住一晚,感受晨昏的美丽。田螺坑很多住的地方,我是因为一个人想稳妥,提前在网上订的小晖客栈。也可以到后挑挑。土楼住宿条件一般比较差,住土楼旁边的新房子会好些。
文章来源:鸢尾 新浪博主
相关阅读:福建客家土楼:一朵世界建筑的奇葩(组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