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影下的千年绝唱 陕西华县皮影戏自助游攻略

远方网
所属地区:陕西 渭南 适合人群:所有人 出游难度:微难
适合天数:3天 花费预算:400元 适合时间:全年
八百里秦川大地上有一个因古老的皮影戏而扬名四海的华县,“一口唱尽天下事,双手对舞百万兵”是华县皮影的真实写照,可谓当地独树一帜的绝活。这门艺术已流传两千年,她起源于西汉,盛行于唐宋,鼎盛于明清。
历史文化旅游对我来说总有一种欲罢不能的诱惑,例如流传千年的华县皮影戏,好像总带着些神秘气息。就那么坐在台下时,仿佛已被召唤进她编织的梦中,静静看着台上一幕幕的悲欢离合。时而是温婉朦胧的女子倩影在广舒长袖诉尽脉脉柔情,时而是励兵秣马的古时军队在兵戈操练吼出阵阵虎啸。时光好像透过薄薄的幕布,让那些正在举手投足的皮影角们带人穿越了千年。
来到此地,领略这在秦川腹地回荡了上千年的绵绵绝响,并道尽了嬉笑怒骂、忠奸贤恶的皮影艺术自然就成了华县旅游的重头戏。
一方帷幕掩绝活
“腾腾杀气威,武艺战高魁。韬略世无比,行兵把将摧。本帅狄青,韩天化与我教场比武,若还不胜回马力成功……”这是华县皮影《刀劈韩天化》中狄青的一段唱白。在台前听得津津有味的我,忍不住想跑到后台去看看这传说中的“签手”绝活。
这一看,感叹果然名不虚传,原来所有的皮影角色都由这位“签手”一人操控。这出《刀劈韩天化》讲的是北宋仁宗年间,北方番将韩天化借进贡之名,实为刺探宋朝实力,狂言挑衅,后与宋朝将领狄青在校场比武时被狄青用拖刀计将之斩首。由剧情可知全剧最精彩的就是打斗戏。只见那台上皮影下马上马时娴熟自如,翻腾倒跃间令人眼花缭乱,震天呼喝中好像活了一般,最后手起刀落、刀起头落更是干净利索。要不是看到台后的情景,谁又能想到这些皮影灵活配合的高难度动作都是出自一人之手表演而来呢?用叹为观止来形容真是毫不为过啊!
而负责"前声"这位要是论“绝”更是不遑多让。很多皮影戏文中听闻花脸戏声稳字重、中气十足、豪迈如雷,开阖间似能震裂金石;生旦戏却启口轻圆、柔情似水、转腔疾徐绵细,仄字收音,尖亮切响,如情丝随微风上下浮舞,典雅飘逸。全品而感之抑扬顿挫,一曲三折,余音绕梁,荡气回肠。每个角色的唱腔可谓各有千秋,但是来到台后观看才知道,原来生旦净丑所有的角色都是由这位"前声"一人演唱的,不但要唱,还得一边唱一边弹奏月琴打大鼓!这可真是够有意思的,我也终于体会到了华县皮影戏称"绝"的奥妙之所在。
绝唱终得不绝响
看着众多的与皮影有关的宣传,真正能感受到当地政府对于这项已古老民间艺术的扶持力度,也难怪每年有那么多对皮影痴迷不已的外国游客纷纷慕名而来。然而在如今的红火下,谁又能想得到皮影艺术当初面临的窘境呢?
听说,在皮影艺术领域有着"活化石"美称的潘京生老人,这辈子最大的心愿,就是希望皮影戏能不在自己手上失传。
历经了千年战火和数次文化运动都倔强生存下来的华县皮影戏,却在前几年遭遇到了后继无人的状态。在前卫的外来文化冲击下,加上之前的皮影艺术缺乏创新,使很多当地的年轻人对这一古老文化提不起太大兴趣,更有甚者不知皮影为何物。另外,华县皮影艺人也呈现出较严重的老龄化趋势。2001年清明节前夕,华县最好的"签手"郝炳黎驾鹤远游,精通皮影戏的老艺人更是寥若晨星。诸多原因使华县的皮影艺术在国内的发展遇到了面临真正变成"千古绝唱"的尴尬境地。
为了能将这古老的艺术继续传承下去并捧回"中国皮影之乡"的荣誉牌,华县政府授予潘京乐、汪天喜等16位民间艺人"华县皮影传承人"称号,同时华县还面向全社会公开招募皮影传人。在当地政府帮助下,现在全县皮影雕刻从业人员已达1000多人,各类班社加工点23个,年可实现产值1000万元,皮影产品远销10多个国家。
说不尽的千古闻,唱不完的离合调,三尺生绢的戏台,悲怆古朴的唱腔。皮影艺术就好像一瓮醇香朴实的老酒,恐怕也只有懂她的人,才能品味出她古老难言的故事。历经沧桑的她,如今正以全新的姿态欲迎接众人的欣赏。我相信在未来的日子中,这千古绝唱定不会成为绝响,反而会经过岁月的沉淀焕发出更加明丽的华光,因为她的风韵是中华文明传承千年的独有气质。
【景点介绍】
皮影戏的欣赏
在华县当地,皮影戏又叫"五人忙",顾名思义每场戏由五个人组成。其中分工如下:
“前声”--这是五人演奏中最重要的工作,生旦净丑都由这一人演唱。唱的同时还要打大鼓弹月琴,相当于一个乐队的指挥。
“签手”--负责操纵所有的皮影表演;
“坐槽”--也叫打后台,负责敲锣、打碗碗、击铙、打梆子等5件乐器;
“上档”--主要负责拉二弦琴和吹唢呐;
“下档”--主要负责拉板胡、长号和配合签手。
所以虽然是五个人的班子,但是隔着幕布听上去就像是整个乐队的效果。
老腔是皮影戏最早的唱腔,因为她在华阴、华县一带形成时间较早,与随后形成的碗碗腔(时腔)相比,显得古朴粗犷,故称老腔。至于现在华县皮影戏的唱腔--碗碗腔,是陕西人民最喜爱最流行的皮影戏主要剧种之一,为陕西东路皮影的正宗。
既然来到这,不妨听上一曲,感受下皮影戏绵延千年的艺术魅力。
华县皮影演出公社
☆ 魏氏皮影剧社:由著名的皮影表演艺术家魏振业创建。前身是成立于上世纪五十年代的华县光华皮影剧社,是华县的四大剧社之一,在乡间演出以有近百年历史。
电话:0913-4918065
☆ 雨田社:属于华县雨田科技文化发展有限公司,主要是以国外市场为目标。至于乡下那些为红白喜事等等进行的演出,他们则不常演了。不过考察旅游的朋友如果想看皮影戏,可以找这家公司安排。
电话:0913-4710850
皮影的制作
华县皮影的制作工艺非常复杂精细,最优等的华县皮影为全手工打造,以上等牛皮为原料,经泡、刮、磨、刻、染、熨、缀等二十余道工序精工细作而成。制作工艺之精湛令人拍案叫绝。但是总的来说基本可以分为三个大步骤:
镂刻 雕镂时扎皮子上的刀子不动,手指推动皮子来刻镂,即"推皮刀法"。雕刻完的大部分角色以侧面单目为主。"公忠者雕以正貌,奸佞者刻以丑形", 影人的造型精巧玲珑,体型夸张大胆,镂刻工艺精美无匹。
染色 采用传统绘画工笔重彩方法,以镂线分色,用固有色平涂分填,多次烘染,用大红大绿作强烈对比,镂线计白,自然调和,绚丽谐调,简洁明快,精致高雅。每件影人都具有至高无上的艺术价值和美学价值,堪称艺术珍品。
连缀成型 用来连缀的绳,过去是牛皮制的,现在一般是棉绦线。华县皮影影人一般由12-13个部件组成:1个头茬、1个身子(实指上腹)、1个下腹、2条大腿、2条小腿,2支上臂,2支下臂,2只手。
皮影选购
价位
华县皮影工艺品价位从十几元到几千元不等。若是只想留作纪念,可以购买价位稍低一些的皮影;如果有意收藏皮影工艺品的朋友,大概花费几百到1000元左右就能买到做工非常精美的皮影;若决定投资皮影工艺品的朋友,建议您购买成套或是成系列、有故事情节的皮影,会很有投资收藏的价值。
如何鉴定皮影的优劣:
☆ 颜色:手工制作的皮影质地柔软、透亮,皮子较薄、较白,机器刻出的皮影则颜色发黄发硬。
☆ 年代久的皮影颜色较为发乌,并且有使用过的痕迹,这种老皮影相对来说更有投资收藏价值。
☆ 材质:最好选择牛皮材质的皮影。牛皮的韧性比其他材料大,在雕刻制作上有优势,在艺术表现上可以做到更精致、更细腻,而且牛皮较厚,不容易打卷或翘起。
☆ 花纹:机器制皮影不易雕刻出难度较高的"万字""雪花"等造型。
☆ 气味:运用激光制作的皮影,会留下一股气味。
☆ 看价位:一般来说机器制做的皮影价位较低。
>>华州国际皮影生态园
是国内最大最全的皮影博物馆,馆藏大量珍贵的华县明清时期的古旧皮影和国内外其他地区的皮影,是文化旅游的好去处。
景区地址:陕西省渭南市华县华州国际皮影文化生态园
交通
自驾游:西安→西华门大街→西华门路口→西新街→新城广场盘路→东新街→伍道十字西街→环城东路(北段)→太华路立交桥→太华南路→含元路→西安高架快速干道→西潼高速→赤水收费站→华县牌楼即管理站(向左进入310国道)
长途汽车:西安 城东客运站出发乘西安到华县的长途汽车,行驶90公里。路线:客运站→华县管理站(转乘华县到莲花寺专线)→生态园。
渭南 火车站(汽车站)乘坐渭南到华县专线长途车,行驶27.3公里。路线:火车站(汽车站)→华县莲花寺雨田生态园
景区营业时间:8:00--16:30
景区游览线路:卧龙石(讲解由来)→华州国际皮影艺术博物馆→民俗园→参观皮影雕刻、染色工艺→黑陶苑观看黑陶拉坯、压光、影雕等工艺→黑陶和皮影展厅→黑陶皮影互动
门票价格:成人票60元(团购可优惠)
小提示:华县皮影生态园中的华州国际皮影艺术博物馆包含有皮影戏片段表演,想去前去的朋友可与华县雨田文化公司联系。但是如果觉得不尽兴或是组团前去有考察需要的朋友,可与当地剧社联系进行单独演出,但是需要另付演出费。
【华县周边其他景点信息】
1.少华山国家森林公园
历史文化名山,唐代著名诗人杜甫、白居易、王昌龄、刘禹锡、杜牧以及北宋抗辽名相寇准等,都曾来少华山或游赏、或隐居,留下了大量吟诵少华山的诗词文章和轶闻趣事。景区内的潜龙寺,据传是汉明帝刘庄为感念其父刘秀曾在此躲避王莽追杀而建,并亲自命名为"潜龙寺",距今已1900余年,是中国佛教史上影响较大的佛教圣地。
性质所属:自然风景 历史人文
门票价格: 淡季(12月1日至次年2月底)门票60元;旺季(3月1日至11月底)门票90元
交通
自驾游:从华县出发沿310国道向东行驶约10公里,5分钟即可到达。
长途汽车:坐华县-石碴厂的长途汽车到少华山口下车即可。
2.华阴县华山风景区
华山古称“西岳”,是我国著名的五岳之一,位于华县东30公里的华阴县境内。海拔2154.9米居五岳之首。它南接秦岭,北瞰黄渭,扼守着古代中国心脏地区,古称“天府之国”的长安关中地区进出中原的门户,素有“奇险天下第一山”之称。
门票:旺季门票价格为100元/人,淡季门票价格为60元(华山门票加西岳庙门票);50元(只含华山门票)(自2010年12月1日至2011年2月底)。北峰索道票 成人单程80元/人,往返150元/人。
交通:华县汽车站每天有直达华山景区的班车,车程40分钟,车票约10元每人。
华县汽车站电话 0913-4718888
住宿:景区附近有一些家庭客栈可以投宿,条件有好有坏,但基本上都很随意,而且价格便宜,可以选择入住。华山友家客栈位于华山玉泉院广场西侧,标准间80-150元/间,电话0913-4363990 13571368753
2.西安景点
西安市离华县仅两个小时车程,时间充足的朋友也可以选择去这座千年古城游览。
>>秦始皇陵兵马俑
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上是中国最大的古代军事博物馆,被发掘后震惊世界。1987年,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坑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并被誉为"世界八大奇迹"。
门票:淡季20元(12月1日-次年2月底),旺季150元(3月1日-11月底)
交通
公交车:在西安火车站东广场乘坐306(大巴车)、307(芦席安至兵马俑的专线车)兵马俑博物馆下;306路:票价5.5元(走高速);307路:票价5元;发车时间:7:00-18:00,间隔10分钟。
自驾游:可沿西潼高速公路前行,行程24公里(路桥费10元),到达临潼区,前行三公里,即为秦始皇陵;继续前行四公里,即到秦兵马俑博物馆。可驾车沿西临公路行驶,其道路状况良好,在非交通高峰时期,车辆较少,车速可达60公里/小时,只需30分钟即可到达临潼。馆前有停车场,停车费一般为6元/车次。行程:42公里,需时90分钟。
>>华清池
“不尽温柔汤泉水,千古风流华清宫”。华清池是中国著名的温泉胜地,南依骊山,北临渭水,优越的地理位置,旖旎的山水风光使其倍受历代帝王垂青。
门票价格:全票70元
交通
公交车:在西安火车站东广场乘坐306、307路。发车时间:7:00-18:00,间隔10分钟。
自驾游:沿西临高速公路前行,约30分钟可到达华清池。
【当地交通】
华县古时称为华州,因州境内的华山而得名。位于陕西省八百里秦川东部,东临华阴,西接渭南,南依莽莽秦岭,北濒滔滔渭河,距古城西安90公里。境内有陇海铁路,310国道、西潼高速公路横贯而过,为关中与中原交通的重要通道,自古就有"通化门前第一州"之称,交通极为便利。
从西安市到华县
自驾:西安 → 西华门路口 → 西新街 → 新城广场盘路 → 东新街 → 伍道什字西街 →环城东路(北段) → 太华路立交桥 → 太华南路 → 含元路 → 西安高架快速干道 → 西潼高速 → 华县/莲花寺 → 华县
长途汽车:西安城东客运站早7:45--晚19:10有到华县的长途汽车,全程90公里,车程大约两小时左右,票价15-20元。
从渭南市到华县:
自驾:渭南 → 东风大街(东段) → 北塘路 → 民生路 → 华山大街(东段) → 西潼高速 → 华县/莲花寺 → 华县
长途汽车:渭南汽车站早7:00--晚6:30有到华县的长途汽车,全程26公里,车程大约40分钟,票价6元。
【当地住宿】
华县住宿
味美鑫商务酒店
标间:有138元/天和168元/天两种,均有独立卫浴,空调、电视俱全。
交通宾馆
标间:140元/天,独立卫浴,空调、电视俱全,有电脑,可上网。
西安市住宿
西安书院国际青年旅舍:标间:160元/天
西安碑林老街青年旅社:标间:150元/天(淡季),180元/天(旺季)
西安钟楼国际青年旅社:标间:180元/天(会员价160元/天)
【当地饮食】
土豆糍粑
又称洋芋糍粑,即以土豆为主要原料烹调的膳食,是当地流行的一种小吃。
土豆糍杷有多种吃法,各有风味。仅举三法:(1)给切好的土豆糍粑上,撒把白糖,加上蜂蜜,吃起来香甜爽口,比三伏天吃冰棍还令人倍觉惬意不已;(2)给糍耙碗里,浇入新炒的酸菜浆水,再调入蒜泥、辣椒、五香粉,顿觉这糍粑油酸松软,甚是可口;(3)油炸糍粑,即把糍粑入油锅炸后食用。
浆水鱼鱼
是陕西当地的特色小吃,形似蝌蚪。浆水鱼鱼一般有两种:玉米面和一般白面的,可热吃也可放凉吃,味道十分鲜美。
浆水是一种益生菌发酵的酸菜,盛夏吃,不仅开胃舒畅,而且滋润,能减肥,清理身体内的污秽,最适合肥胖和高血脂的人食用。它含有多种有益的酶,能清暑解热,增进食欲,为夏令佳品。
清末兰州进士王煊所写《浆水面戏咏》,颇能道出浆水面的绝妙之处:“消暑凭浆水,炎消胃自和。面长咀嚼耐,芹美品评多。溅赤酸含透,沁心冻不呵。加餐终日饱,味比秀才何?”
推荐品尝点:西安饭庄(东大街店)
烧饼夹锅巴
且说烧饼,尤其是要热的。再就是锅巴要那种非常麻辣的锅巴。此小吃乃华县著名早点,很多摊点都有售,到此一游的朋友万不可错过。
【行程规划】
在华县观赏皮影戏及相关艺术作品大概用2天即可。与老艺人进行下交流可以使您对于这门古老的艺术有更加直观的感怀。除了参观皮影艺术博物馆、观看皮影戏表演外,最好也去考察下皮影傀儡艺术的制作,这项堪称华县一绝的技艺已令很多中外游客为之倾倒,相信定会使您觉得不虚此行。
时间充足的朋友也可以去西安游玩一番,这座十三朝古都距离华县仅仅两个小时的车程。临潼的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华清池、秦陵地宫,还有市内的钟鼓楼、回民街、大雁塔等也都是驰名中外的著名景点。
【其他信息】
华州黑陶
“土与火的结晶,力与美的艺术”是对华州黑陶的精辟诠释。华县黑陶工艺在众多技术基础上博采众家之长,进行完善创新,将皮影影雕的刀功和绘画,造型艺术的技艺等融汇其中,才成就了今天的华州黑陶。
华县皮影戏背景资料
华县皮影戏是中国乃至世界上最古老的民间艺术,是我国民间工艺美术与戏曲的巧妙结合,相传起源于汉代。据说西汉文帝刘恒的幼儿由一位宫女照看。一天太子哭闹不止,聪明的宫女便用梧桐树叶剪成人形,借着纱窗的阳光,一面用手舞动梧桐叶子,一面口哼小曲,太子马上转哭为笑。
相传汉武帝非常思念早逝的李夫人,一方士面见汉武帝说能使李夫人还魂来见,武帝允之。到了夜晚,方士设立帷帐,摆上酒肉。当他在帷帐内点燃蜡烛后,帷幕上忽然映出了仿若李夫人的身影,令坐在帷帐外的汉武帝为之神往。这段轶事在《搜神记》、《论衡·自然篇》、《汉书·郊祀志》等典籍中多有记载。后皮影戏兴盛于唐宋,明清时期发展到顶峰。
皮影于十三世纪左右传入西方,至今仍在中国保留着它的原始风貌,甚称"国宝"、"中华一绝"。皮影俗称"灯影子",在灯光的照射下,以兽皮刻制的人物隔亮布演戏而得名,是我国民间广为流传的傀儡戏之一。甚至因为它古老的渊源,华县皮影也有"中华戏曲之祖"、"世界电影之父"的美称。
如今,这门传承千年的古老民间艺术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历史价值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扶持。据闻,2004年10月,华县人民政府命名柳枝镇梁堡村为"皮影专业村";2005年1月,陕西省文化厅命名华县为"陕西省民间艺术·皮影之乡";同年7月授予"华县皮影·全省文化产业示范基地"称号;2006年5月20日,(国发〔2006〕18号文件)公布华县皮影列入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经过多年来不断的发展和演出,华县皮影以高超的演艺获得了世界各国的赞誉,其透出的浓浓东方风韵更是令多国友人叹为观止,神为之夺。
国内各地皮影对比
皮影戏作为中国最古老的戏曲种类,是中华文明艺术传承的其中一种表现方式。陕西皮影谓之源,后流传到全国各地,发展至明清时期开始呈现出百花齐放的鼎盛状态,是民间艺术的一朵奇葩。
但是在当代,诸多因素使这一古老艺术开始呈现出明显的颓败趋势,多地皮影戏已经出现后继无人的尴尬现状,发展前景十分堪忧。鉴于皮影身上承载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采取有效措施对皮影戏实施抢救和挖掘,就成了摆在人们面前的一道必须面对的问题,拯救皮影艺术已经迫在眉睫!
四川皮影:当地人称作"渭南影子",是因从陕西渭南传来之故,大多具有汉魏石刻简约纯朴的古韵。清代极盛时分东西两路,东路分布于川东、川北山区,影人形制多以直线造型,刻工精细,形体高约30厘米,以牛皮制成。四川皮影所演剧目除历史、神话、传说外,多为谐剧。影人造型夸张、滑稽,脸谱服饰多仿川剧,唱腔也主要是配合川剧的演唱,因而很有地方特色。但是发展现状不容乐观。
青海皮影:青海皮影又叫灯影子,或是牛皮娃娃,主要集中于陕西、甘肃、宁夏三省区接壤的三角地带,但现在已不多见。
凌源皮影:东北凌源皮影属中国北方皮影戏的一个重要支脉,相传已有300多年的历史。在传承与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了鲜明的艺术风格和独特的艺术魅力--影人雕镂玲珑剔透、操纵表演惟妙惟肖、掐嗓演唱独具特色。但现在也同样出现薪火难继的困境。
北京皮影:老北京人都叫它"驴皮影"。先后形成东城、西城两大派别。北京皮影以线刻见长,自清中叶后,在造型上借鉴京剧,出现了生、旦、净、丑、末的脸谱曾兴盛一时。现在虽然得到政府大力扶持,但是仍不摆脱失传的危险。
唐山皮影:因以唐山地区乐亭、滦县一带的语言音韵为其音乐特色,所以又叫"乐亭影"、"滦州影",流行于河北的唐山,承德,廊坊等地区以及东北三省各市县。它是一种有着精美的雕刻工艺、灵巧的操纵技巧和长于抒情的唱腔音乐的综合艺术。抗日战争以前常在农闲聚众演出,于上述地区的乡镇农村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在当代由于艺术形式创新求变,发展较为兴旺。
山东皮影:据传系从河北滦州传入,故又叫"滦州布影",清代已遍及全省。山东皮影戏是一人操纵一人伴奏,所演剧目多为神话传奇和当地流传的历史传说,唱腔主要是柳琴调, 一般流行于枣庄、临沂、济宁、青岛、烟台一带,但到后来也开始逐渐走向消亡,发展前景堪忧。
陆丰皮影:是我国三大皮影系统之一的潮州皮影的惟一遗存,陆丰市皮影剧团是广东省惟一的专业皮影剧团。陆丰皮影戏一直在民间生存、发展,有古代闽南语系的基因,又得海陆丰民间习俗的孕育,唱腔音乐丰富,地方特色浓厚,绘画、雕刻精致,表演生动逼真,优雅可观。
山西皮影:兴于清代,分南路和北路二派。南路皮影,以新绛、曲沃、临汾、运城等地为代表。北路皮影,以广灵、灵丘、代县、浑源等地为代表。南路皮影,受到陕西省皮影流派中东路流派的影响,皮影作品形体小巧玲珑,刻工精细,而且色彩简练明快;北路皮影,受北京西派皮影的影响,作品的形体略显肥大,色泽明快艳丽。唱腔在不同地区采用上党梆子和秦腔。山西皮影在当地在民间可谓流传甚广,据说现在已有几位90后少年传人。
湖北皮影:主要分"门神谱"(大皮影)和"魏谱"(小皮影)两大类:"门神谱"主要集中在江汉平原的沔阳(今仙桃)、天门、云梦、应城等地以及黄陂、孝感、汉川等县的部分地区;"魏谱"皮影分布在鄂北和鄂西北的竹溪、竹山、谷城、保康、远安、南漳、襄阳、随州一带,其形制及风格与陕豫皮影相似,是陕豫鄂三地民间文化交流融合的结果。现在,如果去湖北相关地区旅游,还是可以看到皮影戏的表演。
海宁皮影:是江南皮影的典型代表。影人造型别致,制作精美,重绘彩,少雕镂,单线平涂,具有水乡剪纸艺术朴素鲜明的风格。唱腔声乐为"弋阳腔"和"海盐腔"两大声腔。弋阳腔专唱武打戏,海盐腔专唱文场戏,既有高亢粗放,又有优美抒情,曲调十分丰富,有一百多个,深受广大群众,尤其是农村观众的喜爱,但是现在已经逐渐走向默默无闻。
【出游参考】
《土门日记》:华县皮影田野调查手记--沙垚著 清华大学出版社
张艺谋电影《活着》,里面为皮影戏配音的就是潘京乐老人
华县皮影戏欣赏《借水》
制作:摄影:杰米乐客 H9日记 xuhuading 哈维 秦小平
顾问:华县雨田社 杨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