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丝绸之路 金张掖拜访大佛寺(组图)

新民晚报新民网
张掖古称甘州,位于甘肃河西走廊的中部,是丝绸之路上著名的古城。因得益于水量充足的黑河从城西流淌而过,城郊土地肥沃,物产丰富,因而有“金张掖”之称。
去张掖旅游,首推大佛寺。大佛寺在市中心以南二公里处,建于西夏永安元年(1098年),占地10万平方米,坐东面西,现山门于1985年重建,门顶所悬匾额系赵朴初所题,走进大门即为“宝觉禅寺”大牌楼,穿过牌楼是大佛殿,大殿建在1米多高的殿台上,气势恢宏。
大殿坐东面西,面阔九间48.3米,进深7间,24.5米,殿高20.2米,重檐歇山顶。底层四周外沿环以回廊。大殿佛坛上横躺着一尊卧佛,系释迦牟尼涅槃塑像,为木胎泥塑,长34.5米,肩宽7.5米,脚长5.2米,为中国最大室内卧佛。
卧佛金装彩绘,右手托腮,神态安详,两眼微睁,“视之若醒,呼之则寐”。
大佛头部前面立有一尊“优婆”夷塑像(梵文为“信女”),脚后侍立一尊“优婆”塞塑像(梵文为“善男”),各高7.7米。卧佛后面矗立着十大弟子塑像,均高5.8米,表情严肃哀伤,表示对涅槃佛祖的悲伤之情。大殿南北两侧有十八罗汉坐像。
卧佛木胎内部上下分五层,用木板隔开,战乱年月这里面储粮藏宝。
大佛殿后面是藏经殿,殿内藏有历代收藏的佛经、经匣、经柜等,其中尤以明英宗所赐《大明三藏圣教北藏经》和用金粉书写的《大般若波罗密多经》最为珍贵,而英宗所颁圣旨,至今还安放在张掖市博物馆内。
寺的最后面是高耸的砖木喇嘛白塔,俗称土塔,为明代建造,建于边长23米的方形台基上,通高33.37米。
佛寺建筑如此雄伟典雅,是与当时西夏国力鼎盛、西夏对河西走廊的安疆抚民及西夏提倡佛教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旅游提示】
1.张掖火车站在城区北面二三公里处,火车站有1路公共汽车去市区,经过城中心绕钟鼓楼而过,直达城南市汽车站。大佛寺就在南街西侧(北靠民主西街)。
2.城西县府街中心广场西侧有著名的张掖木塔,始建于北周,现塔重建于1926年,高32.8米,八角九层楼阁式,一至七层为砖壁木制外檐,八、九层为全木结构。游人可登塔各层参观,但铁梯近80°,陡直异常,老弱病残不宜攀登。
3.张掖西南50余公里处,由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康乐乡至临泽县倪家营乡一带15公里的祁连山谷有一片丹霞地貌山峦。山体在阳光照耀下呈现出鲜艳亮丽的桔黄色泽,光彩夺目,十分好看。
4.马蹄寺在张掖东南62公里处,洞窟依山面水,风光秀美。因传说古时有天马在此落下马蹄印而得名,始建于北凉,由北寺、南寺、金塔寺及上、中、下观音寺与千佛洞等七窟组成,其中以北寺与金塔寺保存完好,尤其是飞天彩塑作下飞状,为国内石窟所不见。(文:吴兴意)
文章图片来源:寰宇周天 新浪博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