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旅游

游喀纳斯友谊峰 山峦林海间与棕熊邂逅(组图)

新疆天山网

关注

经过了四天的艰苦跋涉,友谊峰,我终于来到了你的脚下。此时此刻,站在喀纳斯冰川之上,我怀着朝圣的心,仰望着你。止步于你的脚下,我不敢再向前走出半步。回头向来路望去,山峦层层,林海莽莽,多少艰险,历历在目。


友谊峰冰川

穿越森林

乘船行程24公里进入喀纳斯湖的入口处,就已经到达喀纳斯的无人区了。骑马是前往友谊峰的唯一选择。我所跟随的科考组包括研究冰川和植物的科学家、著名摄影家、新闻工作者、环保工作者以及负责后勤保障工作的保护区林业管护站的管护员。二十几个人三十多匹马组成的队伍穿越在原始森林中也算是浩浩荡荡了。

植物群落丰富

喀纳斯湖的入口处如果在空中看是美到极致的一幅画卷,我曾经在一篇文章中描述过在空中看到它美丽的情形。它似交织在一起的六条绸带,随着季节的变化变换着不同的颜色。8月份正是白湖的丰水期,乳白色的湖水溢满了喀纳斯河道。白湖水随着六个入口缓缓流入喀纳斯湖,使得碧蓝的湖水渐渐变成了一池墨绿色的浓稠浆液。

植物群落丰富

沿着绸缎般的喀纳斯河向里进发,就是整条山谷的原始森林。这里的森林是整个喀纳斯区域原始森林的精华所在。从喀纳斯湖入水口到白湖之间,生长着西伯利亚云杉、冷杉和落叶松,尤其珍贵的是西伯利亚红松,就是我们常说的五针松,是喀纳斯区域特有的林种。我个人认为,五针松是生长在喀纳斯区域最高贵的树种,它挺拔,秀美,枝叶婆娑,堪称林中骄子。这些高大的松科树种和西伯利亚小叶白桦、欧洲山杨等阔叶林混交生长,形成了喀纳斯在中国的唯一林种——西伯利亚泰加林。在这高大的乔木之下生长的,还有丰富的灌丛林,以及形形色色的花草品种,其植物群落异常丰富,植物学家考察后欣喜地宣称超过了800种。

植物群落丰富

应该说,从喀纳斯湖头到白湖是前往友谊峰途中最为平缓的一段路程,但在穿越浓密的原始森林时,还要趟过湍急的十条河沟。十条河沟都流入喀纳斯河中,每一条河沟都来自一个湖泊和湖泊之上的一座冰川。


白湖

白湖之晨

夜宿白湖是六天行程中唯一一晚住在木屋中。白湖管护站是喀纳斯保护区最远的一个管护站,共有10名管护员,都是清一色的少数民族小伙子。他们每年5月初进站,10月底才离开,在这深山老林中工作长达半年之久,辛苦程度可想而知。

黎明时分,我们在噼啪作响的木柴燃烧声中醒来。大山深处只有这一道人间炊烟轻轻升起。

白湖管护站距白湖5公里,而要想看到白湖的全貌,必须要攀登到喀纳斯达坂脚下的半山腰。整个山谷云雾弥漫,雾气和云层低低地压在山腰之上,它们一会儿翻滚着向我们的脚下涌来,一会儿又随风飘向远处的山头。由于头天晚上下了一场小雨,山路湿滑,骑马前行的速度极其缓慢。远处山坡上有一片盛开的柳兰,我们决定以它作前景拍摄前方的湖泊。

白湖的方向正是太阳将要升起的地方,当太阳跃出山头,云雾便更加纷乱地撕扯着散开去。这时,云层越来越薄,越变越淡,在阳光的配合下白湖像一个面蒙青纱的窈窕淑女半推半就地呈现在我们面前。湖泊专家和冰川专家根据各自的学科理论推测,白湖的深度将超过200米,比194米深的喀纳斯湖还要深,很可能是中国境内最深的高山湖泊。

白湖晨曦

翻越达坂

白湖是通往友谊峰的咽喉和要塞,这条必经之路要么走水路,要么翻越果戈习盖达坂。但白湖距山下路途遥远,根本没有路或其他办法将船只运送到这里,所以多少年来前往友谊峰都是要骑马翻越果戈习盖达坂。

果戈习盖为碎石滚动之意。顾名思义,要翻越这个达坂的难度可想而知。从白湖岸边出发,走不多久就来到达坂的脚下。沿着“之”字形的山路,考察队员们缓慢移动,三小时后,队员们才陆陆续续到达果戈习盖达坂山顶。在大山面前,人的渺小真的可以用微不足道来形容。

过去人们普遍认为,喀纳斯湖最大的缺憾是没有瀑布,但通过我最近两年的考察得出的结论是,喀纳斯区域不光有瀑布,而且分布极广,单是我们这次看到的瀑布就不止一处。但要看喀纳斯的瀑布是要付出艰辛和努力的,因为这些瀑布大都藏在深山人未识。这里就有两处瀑布,一个是来自翻越果戈习盖达坂后的高山小湖泊,八月的阳光将遗存在高山之巅的积雪融化,汇入小湖,小湖水又从湖边的悬崖上溢出,形成了一个高约十米的瀑布,此瀑布娇小秀气;另外一个来自从另一处高山上湍急而下的河流,它在山谷间奔流时突遇一个陡峭的崖壁,来不及犹豫便顺势飞流直下,它的落差足有五十米以上,其气势不可阻挡,声音响彻山谷,大气磅礴。

五渡冰河

要五次渡过喀纳斯河上游的冰川河流,已经是第三天的行程了。骑马过河是前往友谊峰途中最为惊心动魄的一幕,因为河流深浅难辨,河水冰冷刺骨,稍不留神便会马失前蹄,而人要想过河,又必须骑在马背上。

选择八月份到友谊峰,主要是过河的需要。六七月份,气温较高,河水太满,根本无法过河。而到了九十月份,天气太冷,友谊峰地区已进入冬季,也根本无法前往。五次渡过的,其实是同一条河流。喀纳斯冰河在山谷间左冲右突,弯曲绕行,每年的河床都有新的变化,河流都会改道。而此段河流的两岸又大都是悬崖峭壁,所以要想往前走,只有在同一条河流上不断穿行。

当三十多匹马被前面的河流挡住了去路,保护区的十位管护员在这时便发挥了作用。他们有两个先行过河,以试河水的深浅,以防队员们由于河水的流动产生错觉而偏离了方向。其他的管护员则是一字排开骑马站在河流的下游,防止队员们在过河时不慎从马背上掉下落入水中。管护员们摇晃着手中的皮鞭,高声吆喝着赶马,让过河的马匹和马背上的人紧绷神经,不顾一切地向对岸冲去。整个河床中水花飞溅,吆喝声和马蹄声响彻山谷。就这样,冰河被五次渡过。


邂逅棕熊

邂逅棕熊

喀纳斯区域生存着大量的珍稀野生动物马鹿和驼鹿,在喀纳斯湖区就能经常被人们看见。而我们这次更想看到的则是棕熊,几百年来当地人狩猎棕熊的故事已被民间演绎得神乎其神。

非常有幸,快到友谊峰脚下时,我们就看到了三群棕熊。第一群是一只母熊带着四只小熊,也许是马队动静太大,当我们发现它们时,母熊带着它的孩子们正拼命地向我们左侧的山梁爬去。我们骑马向上追去,但越追越远,棕熊看似笨拙,其实奔跑的速度极快。

追棕熊追到山顶,不见了棕熊,看到的却是又一片开阔的高山草甸。向导说再往前走就到中俄一号界碑了。追不到棕熊,能看一眼神圣的界碑也是此行的意外收获。

正下山时,负责向导的管护员再次压低声音告诉我们,在对面山坡上又发现了棕熊。于是顺着他手指的方向看去,有一只母熊带着两只熊崽在河对岸的山坡上戏耍。它们一会儿在林中穿行,一会儿在草丛里捉迷藏,一会儿又跑到碎石滩上晒太阳,根本没有把河对岸的我们当一回事。这里真正是野生动物的天堂。

冰川感怀

我想给你说一说我所见到的友谊峰和它脚底下的喀纳斯冰川。这个地方让我向往已久,因为它是阿尔泰山脉最高贵神圣的地方。

站在冰川之上,我才明白我们昨天晚上的宿营地为什么要选择在离冰川那么远的地方。从宿营地到冰川的冰舌口,至少要翻越由巨大花岗岩石组成的五公里山路,其实根本称不上是路,因为我们只能从一块石头跳到另一块石头上。马驮着行李在这样的山地上根本就无法向前走出半步。应该说,这段路在几百年前还是喀纳斯冰川的前端。由于气温变暖,冰川在不断后退,冰川之中夹带着的巨大花岗岩石便被遗留在这里。喀纳斯河就发源于喀纳斯冰川。在这个沉积了数万年的冰川的出口,我试探着进入洞口,一股夹杂着远古冻冰气息的乳白色冰雪融水从它的腹腔深处喷薄而出,就像是母亲的乳汁。于是,喀纳斯河诞生了,喀纳斯湖周围的群山大地被它的乳汁滋润了,喀纳斯区域从此有了生机并且变得神采奕奕。

踏上足有十公里长的喀纳斯冰川,除了感受到冰川的壮美外,你还会发现冰川仍在不断缩短和降低。地球在变暖,冰川在消融,这已是摆在世人面前不争的事实。友谊峰秀美、挺拔的身姿让其有着别的山峰无法比拟的优势。看着铺天盖地降下的雪花,我似乎又有了些许欣慰。但愿,我们的大自然能够和经受了无数苦难的人类一样,有着自我修复、自我保护、不断增强免疫力的能力。否则,我们人类将何去何从?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