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旅游

西藏:一炷香链接雪域与天堂(组图)

新京报

关注

八月末的西藏,青稞已经收割完毕,青稞垛规矩地排列在田里。拉萨河的河水有些涨,甚至漫过了河滩上的丛林,它蜿蜒着围绕着拉萨城,汇入雅鲁藏布江。八廓街依然热闹非常,转经的老人、磕长头的虔诚者、小贩和背着单反相机的游客,他们用自己的视角辨别着大昭寺和布达拉宫。如果寻找一种颜色命名西藏,可以是高原天空无限的蔚蓝,可以是布达拉宫一层一层的白,也可以是随处可见的红;然而想要寻找一种味道命名西藏,那只能是无处不在的藏香,它轻轻环绕着寺庙与人家,人们每天点燃,轻烟直上,连接着雪域与天堂。“西藏优·敏芭芬芳之旅”聚集了全国各地的文人,他们一起寻觅着神秘芳香的来源与去处。

藏香制作 高山柏树为主,圣洁原料为辅


上等藏香单是原料的研磨就得花费数小时
上等藏香单是原料的研磨就得花费数小时

马原又一次来到西藏,这个“写小说的汉人”与西藏有着难以割舍的情愫。他说,20几年前,他是第一个在拉萨穿短裤上街的人,“穿着短裤,骑着车,引得拉萨人大呼小叫。”20几年,拉萨缓慢地发生着变化,然而不变的是虔诚,还有藏香的味道。

事实上,对于优·敏芭的传承人龙日江措来说,藏香也有着些许变化。他年轻时做贸易,有机会去印度的制香厂参观,许多都是用染色的木屑配上化学香精,再用沾满胶水的竹签将化学香料粘上,这样的香价格低廉,然而对人一点好处都没有,这种便宜的香也充斥着八廓街。藏香对原料和工序的要求苛刻,龙日江措说,由于藏香的主要用途是宗教礼仪,所以原料都以圣洁为基础,否则是对神灵不敬。

把木泥放入牛角挤出来成为笔直的线条等待晾晒 西达 摄

藏香一般是高山柏树树干为主料,再以藏红花、麝香、白檀香、红檀香、紫檀香、沉香、豆蔻、穿山甲、甘菘、冰片、没药等几十种香料按适当比例配合主料搓揉而成。在古时,为了表示尊贵,有的藏香还会加入天珠、琥珀、宝石粉末。

柏树树干需要先做成“木泥”,石磨慢慢磨制树干,使之成为粉末,需要在里面加入合适的水分,有点“铁杵磨成针”的意思,这是需要专人看护的细致活。然后再把木泥与各种香料一起揉搓,不同的品种有不同的颜色和味道。接下来是成型,把做香的木泥放入牛角,挤出来,成为笔直的线条。最后一步是晾晒,不能暴晒,只能慢慢阴干。经过几天的晾晒,纯朴而芬芳的藏香才算完成。

现如今,藏香也衍生出一系列其他产品,比如香囊,小小香囊中灌入各种香料的粉末,香味可以持久两到三年;也有香水,藏式的香水自然与法国香水有着味道上的区别,如果说用各种花朵与植物调制出来的香水是绿荫下面一潭幽静的水,那么西藏的香水则是高原上澄净的湖泊,闪亮着雪域的光芒。

2008年,藏香的制作工艺被列为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也算是一个好消息。

藏香历史 从朝贡圣品到寺庙供奉

关于藏香的来源,最普遍的说法是吐蕃时期,松赞干布派出一群青年到印度学习佛法,吞米桑布扎学完归来,发明了藏文,又把印度的熏香通过自己的演变,发明了藏香,至今已有1000多年的香味流传。在西藏的大小寺庙都有藏香供奉,修行人每日上香、给飘忽的灯盏添酥油,已经成为每日的功课。寺庙里还供奉着白酒,闻得到浓郁的酒香,而这酒大多是四川产的曲酒,世界各地的游客奉上香火钱,有不少大面额的外币,它们被贴到明显的位置,供人们辨认。

在清朝,藏香也一直是朝贡的圣品,在清朝上流社会中流传。《红楼梦》中亦有对藏香的描述。那时每逢除夕,豪门富户都会彻夜焚烧藏香。经过上千年的衍化,藏香又分析出诸多变化。龙日江措说,在密教许多修法中,烧香与阏伽、涂香、花鬘、灯明、饮食等合称为六种供养。并且依不同的经轨而焚不同的香。佛部应燃烧沈水香,金刚部应燃烧白檀香,莲华部应燃烧郁金香。

在西藏,产香的圣地是尼木县吞巴村、拉萨西郊堆龙德庆县和山南敏珠林寺。不少稀罕的植物都可当成制香的原料,甚至包括寺庙里地上生长的不知名的花朵。从不同的藏香原料来看,藏香是多元化文化的结晶。比如西藏不产沉香、紫檀香,这些只有在海南、越南、柬埔寨生长;排香产自中国南方;豆蔻产于印尼和海南、黄檀香产于印度……西藏从来就不是个封闭的地方。

西藏诗人贺中介绍说,以前有不少新鲜玩意是经由西藏传入内地的,比如藏红花,本出产于地中海,后来由英国人带到印度,再经西藏传入内地,“藏红花”只是个模棱两可的命名。从一滴水中能窥见世界,从一根香中也能辨别出西藏的历史。

藏香传承 随酥油茶青稞酒融入当地生活

在普遍的告诫中,藏香似乎还有一定的药用功效,不外乎通窍、明目、治痘、催生、通便。龙日江措还总结了挑选藏香的标准:好的藏香外观表面均匀,未染色,拿取时不掉香粉,不粘手;点燃后香味清雅耐闻,不刺眼刺鼻,香味渗透力强,持久;燃烧过的香灰细腻完整,没有杂质,灰白色。

在如今,闻香又一次成为显学,各种名贵沉香出现在各种拍卖会上,收藏者趋之若鹜。一些人热衷于沉香,沉香以产自中国海南的白香木为最妙,小小一片,价比黄金,而藏香价钱显然更为低廉。除了供奉,人们也使用藏香装点居家生活。一般来说,一根上好的藏香可以渗透几十平米的空间,令人神思宁静。

古时普通人家也有各种香炉和香囊,明朝才子屠隆还专门写过赞美闻香的《考槃余事》:“焚之可以清心悦神;焚之可以畅怀舒啸。”这是中国古典式的意境,在后来渐渐消亡,如今早已成为一炉沉香屑,最多出现在张爱玲的小说标题中。而在西藏,香味流传千载,其中意趣融入当地的生活中,融入酥油茶和青稞酒中,每一次拜祭和祈祷,随着香味传达澄明世界。

■ 寻味林芝


扎西岗村放马的孩子,看到我们的镜头兴奋地摆好姿势

为了寻觅高山柏,我们去了林芝。林芝有一个温暖的名字,被人们称为“西藏的江南”,这里的植被种类数不胜数,对于传统藏香来说,这里无异于一个天然仓库。在工布江达县的大街上,藏香猪出现了。它们旁若无人地走在大街上,遍体黑色,体型微小,据当地人说,这种猪就是这么大,不会更大了。藏香猪的成名得益于四处往来的游客,如今藏香猪已经成为当地名吃,价格也被炒到天价,与之齐名的是尼洋河的冷水鱼。不过据当地人介绍,不少街边小馆打着藏香猪的名义,卖的不过是饲养之后的普通猪。

藏香猪肉

一份藏香猪肉价值不菲,当地人用它炒菜,做腊肉,果然肉质紧密,浓香,能吃出一种奔跑的味道,感觉每一块肉都经过了长途奔袭。然而当地的藏民不善烹调,密集的川菜馆子里的出品也平平。如果用这种猪肉做红烧肉应该也不错,至少不会比浙江的双头乌差,但是遍寻也没有找到藏香猪做的红烧肉,颇有点遗憾。

此时正是盛产野山菌的季节,松茸黑松露鸡枞一个不少,但整体品质逊色于云南。令人惊喜的是这里的野山菌漫山遍野,出去走一圈就能捡回不少蘑菇,然而并非所有的蘑菇都适合食用,不清楚的需请当地人辨别。

硕大的云杉、柏树把鲁朗的山染成墨绿,村庄恰到好处地摆放在山坳里

林芝另一种名吃是石锅鸡,在林芝的鲁朗镇,满大街都是石锅鸡的招牌。石锅鸡的要素首先是石锅,用的是一种名为“皂石”的云母做成,这种石头产于墨脱,需要人力背运出山,再经过当地人仔细凿制,这种锅保温好,据说富含矿物质。许多人都要在此购买一枚石锅,价格大概400元左右。

第二要素才是鸡,藏鸡凶悍,一扇翅膀能飞到树上,这种鸡肉肉质致密,同时在里面加入了各种林芝野山菌和手掌参,手掌参状如微小的手掌,煮过之后呈透明色。一起用高山雪水炖开,也是当地的特色美味。我们为其中的鸡是公鸡还是母鸡争论了一番,最后得出结论,是公鸡,因为母鸡需要留着下蛋,藏鸡蛋往往卖得比鸡还要贵。(文/图:赵子云)

    相关阅读:西藏:难以抗拒的秋色诱惑(组图)

               发现神奇美景 在最好的时节去西藏旅游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