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滩纪念馆再度开放:阅读旧传奇与新故事(组图)

旅游时报
8月中下旬,仿佛是属于外滩的又一季节日。自从3月崭新亮相后,8月下旬,在上海的酷暑天里,一系列消息又将人们的视线投向了这片上海最经典的地标——外滩纪念馆。
这个因为综合改造工程一停就停了七年的纪念馆终于重归外滩怀抱;《外滩》快要上映了。这部由SMG与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联合出品的纪录电影《外滩》计划讲述的是赫德、叶澄衷、杜月笙、周璇、李香兰这五个与上海有关的历史人物的老故事。来自异乡的导演用异乡人的方式定义了上海这座城市的本土精神,也许正是这种距离感让我们对这部纪录片的表达有了更客观的期待。一段20分钟的世博特别版将在世博文化中心世博影院循环播映;十六铺8月底崭新亮相。这座在老上海人的脑海中深深烙下印的码头也许是当年人们到达上海落脚的第一站,如今又要以新嫁娘的面貌迎接新时代和四方来宾;外滩27号,一幢全新亮相的建筑,却与美国前总统罗斯福家族有着紧密联系;和平饭店开张的双妹旗舰店将老上海文化和时尚完美打造在一起,挑战着人们的想象力……
悠悠的黄浦江上,船来船往;实实在在的外滩上,人来人往。在外滩,时代的故事每天都在发生。这位上海人共同的百岁老祖母,在换上了摩登新衣后继续讲着上海的故事。本报记者近日从刚恢复开放的外滩纪念馆开始,重走外滩路,阅读外滩的旧传奇、新故事。
外滩纪念馆:2/3讲老外滩历史,1/3道新外滩发展
外滩历史纪念馆原馆于1995年9月落成,由黄浦区人民政府和市档案局联合主办。该纪念馆于2003年1月被命名为“上海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前些年因建设苏州河口双向挡水闸和外滩交通综合改造工程的需要而停止开放。
时光一晃已7年。这次,重新开放的是经过移位修复的外滩历史纪念馆。新馆增加了14个多媒体来丰富展示形式,包括数码相框、触摸屏、电子书等。在新增内容方面,它突出三十年改革开放以来外滩的保护和保护性开发,也补充了外滩从有史以来在金融方面的功能。
序厅设置了一组以外滩历史变迁为主题的背景浮雕,表现出1850年、1923年和世纪之交的外滩;同时配以导览系统和现代多媒体二三维动画投影,简要地展现外滩在各个时期中不断变化的历史场景与变迁轨迹。
正厅的第一部分为“外滩——近代上海城市发展的起点”,包括上海开埠与外滩巨变、东方华尔街、万国建筑博览、人文荟萃的外滩等内容。其中有个触摸屏罗列着外滩老建筑群的图标,点击可浏览详情。第二部分为“外滩——当今上海改革开放的窗口”,有外滩的新生、市政配套和建筑保护、绚丽多彩的风景线、中央商务区和金融集聚带等内容。
寻踪提示:
外滩历史纪念馆现址为中山东一路457号,就在人民英雄纪念塔下。纪念馆免费开放时间为每周一至周五,9:00-16:00。解放前老外滩历史占三分之二,解放后新外滩的发展占三分之一。参观时绕上一圈正好回到起点。此外,团体参观的话最好事先电话预约。
附近亮点:
建议你在人民英雄纪念塔的平台往北方眺望,大名鼎鼎的外白渡桥就在你的眼前。当然大桥周遭的“北外滩”著名建筑物,比如海鸥饭店、上海大厦等等也可以一目了然。
黄浦公园:上海最早的欧式公园
外滩在经过两年多的综合改造后,原先通过外滩地面道路的大部分过境车辆已从地下穿过,地面上的11条车道被压缩成双向4车道,腾出的空间扩建了新外滩的四大广场:黄浦公园、陈毅广场、外滩金融广场、天文台广场。前文提及的外滩历史纪念馆属于黄浦公园版块。
黄浦公园是上海最早的欧式公园,建成于1868年,最初名为“公家花园”,也叫“外滩公园”。1885年,工部局在黄浦公园门口竖立了一块刻有园规的牌子,上书“一、脚踏车及犬不准入内……五、除西人用仆外,华人不准入内……”。民间将其中的第一和第五条概括为“华人与狗不得入内”。这句话不知道曾使多少国人愤而怒之。描述该场景的漫画如今陈列在外滩历史陈列馆中。上海人历经整整60年的斗争,才取得了堂堂正正进入公园的资格。1928年7月1日起,中国人可购门票入内。
寻踪提示:
黄浦公园坐落于外白渡桥南端,地址是中山东一路500号。在黄浦公园深处便是号称“上海第一贵”的厉家菜餐厅。园内亭台楼阁,小桥流水,环境雅致。那里基本上都是包房,正对半岛酒店,私密性很好。厉家菜的创始人厉善麟的祖父厉顺庆是清朝内务大臣,御膳房就是他管的,这里人均1200元,中午去要便宜点,人均400元。据说菜单每月都会换,小菜都是每人一份的。最有名的却是用普通食材制作的糖醋排骨和翡翠豆腐(毛豆)。
附近亮点:
附近值得探访的新景点有两处。一处是公园对面的半岛酒店。精贵、私密,有点小奢侈。不过自驾族可不要轻易尝试他家80元一小时的停车场,大可绕到和平饭店后门小马路停车,一个小时15元的价格还是合理的。另一处则是今年8月新鲜亮相的“外滩27号”。中山东一路27号原来是1920年建成的怡和洋行总部。不过招牌挂的却是“罗斯福”(THE HOUSEOF ROO-SEVELT)。美国前总统罗斯福家族在低调投资中国多年后,终于决定在外滩建立了企业总部。今日的新主人凭借大量旧照片和文字资料,试着恢复它的繁华风采。罗斯福公司把外滩27号定位成餐饮零售百货,它的经营空间包括一楼户外和室内西式餐厅、二楼品酒区,三楼则是有私人电梯直达的会员制俱乐部———那里有各个以罗斯福命名的房间和会议设施,两任罗斯福总统和家族的照片以及大量画作出现在屋内各个空间。据说,藏酒区一角设有一道古代传说中的暗门,内藏超高级红酒珍品,以特定温度和设施保存,只有特别嘉宾有幸参观。
新中国第一任上海市市长陈毅的雕像大老远就可以看到。不过一个世纪前这里却矗立着英国驻华总督巴夏礼的纪念铜像。1841年,13岁的巴夏礼随英军远征中国,成为进入中国年龄最小的外交官。他后来去北京成了火烧圆明园的大罪人。太平洋战争爆发后,铜像被日本占领当局拆除。
上海人民在这里铸起了陈老总的铜像,让他放眼观看到上海日新月异的变化。陈毅塑像坐北朝南,用青铜浇注,高5.6米,底座用红色磨光花岗石砌成。塑像再现了他一手叉腰,一手提着帽子的招牌动作。
寻踪提示:
每天早晨,许多上海市民都会在广场上进行晨炼,到处是宽衣大袖、拿剑舞拳的锻炼者。有时候在周六的晚上,这里还会举行广场音乐会,吸引着许多的市民、游客前去观看。不过,广场最常见的情形还是许多外地游客过来和陈毅合照。
附近亮点:
这里附近最有名的建筑当属和平饭店。这家曾经的“远东第一大饭店”今年刚刚完成装修,重装亮相。重开后的和平饭店共有256间豪华客房与套房,其中包括著名的“九国套房”。在此次修缮中,印度套房、英国套房、中国套房和美国套房完全保留了老和平的原貌,而法国套房、意大利套房、西班牙套房、日本套房和德国套房则在保留原有设计理念的基础上进行了重新设计。新和平增设的“沙逊总统套房”位于酒店十楼,之所以叫这个名字,是因为这个房间曾是富甲一方的和平饭店创建人和前所有人维克多·沙逊先生居住过的地方。
最新鲜时髦的还是日前刚在和平饭店开张的双妹旗舰店。“双妹”品牌诞生于1898年,是由上海家化的前身———广生行创始人冯福田创建。到上世纪三十年代,已经是沪上乃至全国首屈一指的化妆品品牌,但可惜之后因战乱逐渐淡出了上海市场。从首批上市的40余种产品来看,如今的“双妹”作为“中国化妆品奢侈品牌”显然是当年的升级版,除了粉嫩膏、玉容霜这些品名中明显带有旧上海印记的护肤品、彩妆、香水,更包含了丝巾、配饰。整个产品线好比老上海风情的“文艺复兴”。
外滩金融广场:金融牛成为全新文化符号
作为旧时远东的经济中心,外滩是上海金融业的发源地。1847年英国丽如银行率先在外滩开业,随后汇丰、华俄道胜、中国通商等中外银行纷至沓来,不但中山东一路上洋行、保险公司等林立,不少金融机构还选择在外滩附近的江西路、福州路小马路上营业,最多时曾达600余家,其金融市场的规模仅次于当时的伦敦和纽约,位居世界第三,外滩成为名副其实的“黄金岸线”。
解放后,外滩原有的金融大楼多作为机关办公地使用。改革开放以后,随着上海金融业的重新繁盛,上海市政府开始规划外滩一带金融服务的重建计划,多家银行陆续进驻原先的金融业建筑。
今年5月,由国际著名雕塑大师阿图罗·迪·莫迪卡创作的“外滩金融牛”在外滩金融广场落成。这尊铜牛,重2.5吨、长5.2米、高3.2米,线条深邃、肌肉结实,呈奔腾之态。“牛”的对面就有浦发、盘古、华夏三家银行撑世面。
寻踪提示:
外滩金融广场北近汉口路,南近广东路,西至中山东一、二路东侧边线,东至外滩防汛空厢及截渗墙。金融牛落户外滩后很快成为外滩一个全新的文化符号。前一阵子,有媒体报道称游客攀爬抚摩金融牛有失体面。不过“老牛”自己大概倒不介意,至今仍有很多市民游客前来求好运。
附近亮点:
来到此地,不妨留意金融牛斜对面的外滩钟楼,这口百年大钟在整点和半点依旧会发出洪亮的鸣叫声,以此纪念着外滩的光辉岁月,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天文台广场:老上海空中酒吧装修后恢复开放
外滩信号台的原址曾站立着胜利女神雅典娜的雕塑。雕塑虽然是被毁坏了,但女神却依旧守卫着黄浦江上的船只,仿佛一位母亲。
1879年,上海遭强台风袭击,在黄浦江上航行的船只受到很大的损失。外国在沪的洋行和轮船公司等机构提出,必须要建立气象信号台。最初的信号台建得比较简陋。一根木杆的顶端安装风向仪和风速仪,风速仪下面是一只用作报时的大球。每天中午11点45分球上升半杆,11点55分升至顶点,12点下降到原来位置。杆上有数根绳索,用以扯报风旗。
1907年,有关方面在原信号台旁重建了一座永久性的气象信号塔。该信号塔由西班牙建筑师阿塔奴设计。由他设计的这类建筑,现存的仅两座,另一座在挪威。这次的信号塔就造得考究多了,下面是地下室,地面上的二层为长方形平顶房屋,作办公接待等用,其上为一高36.8米的圆柱,柱顶安置有风向风速仪,桅杆上悬挂着风旗和风球。外墙为红灰两色相间,屋顶及圆柱顶部均设有铁栏。外滩信号台属阿托奴婆(ATONOBO)式建筑风格,是洛可可风格的简化版。建成后,该台每天向黄浦江上行驶的船只提供气象报告五次。直到1956年因无线电、电话通讯得到普及应用,该台才予以撤销。
上世纪90年代中期市政府对外滩进行综合改造时,采用整体位移的方法,将其向原址东北方向移出了20余米。
新世纪的外滩信号台开了一家酒吧,叫“阿塔努1907”。底楼相当于一个迷你的外滩历史陈列室,布置着信号台各个时期的老照片,还有一些外滩的老照片。
二楼是一个布置成老上海情调的酒吧。吊灯、油画、大喇叭唱机、美女月份牌等等,一个都不少。
沿着陡峭的盘旋楼梯上去,就到了酒吧的露天位。这里被设计成游艇甲板的样子,船头有个装饰舵盘,甲板上摆着一些木椅子和大理石桌子,围栏外面就是是黄浦江风景。甲板上有一小段盘旋楼梯,上去可抵达四楼灯塔观景。塔柱上镶着块金牌,是为灯塔赞助涂料的公司所制作,上面刻着“保护老建筑、美化新外滩”。
这回外滩的综合改造,阿塔努1907也重新装修了。不过还是老上海的风格,就是一楼的长吧台没有了。
寻踪提示:
信号台的现址为中山东二路1号,白天11点开始营业,供应咖啡和西式简餐,还有寿司。二楼的位子不设最低消费。三楼的露天位人均100元。晚上6点后是酒吧时间。平时有人在吹萨克斯,周末还时而有派对。
附近亮点:
到了这一带就是“南外滩”的地界了。虽然“南外滩”还在进一步的规划建设中,但新十六铺码头已经悄然成型。新十六铺码头北接老外滩的滨江平台,恢复了航运功能,成为集观光、游览、休闲为一体的水上旅游码头。新十六铺码头上下共分5层,共12个泊位和6个登船口。
新十六铺码头的二楼是景观观光平台,走道两旁设有供游客休憩的长椅。平台上架设着外型与世博园区相似的“小阳光谷”。从平台往下看,是新十六铺码头的亲水平台,涨潮时,游客隔着栏杆伸手就能摸到黄浦江水。目前,浦江游览项目整体已开放,地下层面的部分商业设施预计今年年底前全部完成并对外开放。8月28日试营业。
另外值得一看的是“老码头”,“老码头”号称“小新天地”。由上海油脂厂的老厂区经改造后,变身为黄浦区首批创意园区,已导入了创意产品工作坊、先锋艺术家工作室、商务办公等元素,入驻的国内外企业已有近30家。园区的格局像个放大的四合院,中间是一幢灰色老石库门建筑,门前是喷水池,桥状的喷水花样,四周是红色的群楼。遍布其间的装饰元素是大红色的雕塑,有穿马褂的光头,还有可以当凳子坐的英文字母等等。风光最好的当然是正当中一号楼会所,楼下是大厅和面对喷水池的露天位,二楼有一圈浪漫小包房。菜式属于那种中餐西做,人均300元,是请客的好地方。周围群楼里有希腊餐厅、印度餐厅等等,也少不了最欢喜轧闹猛的STARBUCKS。需要提醒的是,这个“四合院”的南面还有一片房子,里边的商铺以服饰、工艺品为主,少不了老外钟爱的中国风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