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威海路 老宅也会玩漂移(图)
威海路,一点也没有辜负它的名字,就像一条潜伏在城市里的海岸线。西始于延安中路高架桥下,东与武胜路接壤,全长大约1800米。它由西向东略呈波浪弯曲的路形,在有意无意中暗合了威海这个中国东部海滨城市的“寓意”。那么坐落在威海路两旁的诸多老房子呢,就像是这条海岸线边的一排排连体别墅。
上海人都知道威海路老房子多。不太为人所知道的呢?是围绕着这些老房子,岁月和你我开的那些个生动的“玩笑”。
看上去很阴郁的太阳公寓
名叫太阳公寓的楼,可是看上去很阴郁。威海路651号、665弄2至30号,这栋建筑的主立面朝北,外人看来它总是笼罩在暗部,背着光,阳光越好,它却越是深沉。更何况外墙材料也是那种巧克力色的烧面面砖,再配合那个方方正正的大体型,不论何时走过都有种压迫感。但我也总有一种挥之不去的好奇。
唯有真正走进它,才能领略这栋公寓的妙处。原来它是一栋上海难得的合院式建筑,不是通常能看到的那种小小的天井,而是真正的一个几百平米的大合院。这个大合院被四幢处理手法几乎完全一样的板楼严严实实地围了起来。
在外人看来是方方正正缺少表情的冷硬外表;走进去,却有着花园小径。同这个城市多少有些相似。
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上海有个房地产巨擘,叫孙春生。现在的南京西路和江宁路以东,有块面积达到60余亩的地块,当年被他辣手炒一炒,几个月内净赚了50万两大银。他就用赚得的一部分买下了威海路3.8 亩的地,建造了太阳公寓。最初造的是四层的楼房,1976年又加盖了两层,当时就是意图造一所高级公寓房的。为了配合高档住客的需要,楼底层有一排汽车间。据说,孙春生习惯把自己的姓名嵌入资产里,这些房子最初被冠以“Sun Apt”这样的洋名,也就是“孙氏公寓”,但很快就被人们热烈地唤作“太阳公寓”了。
德国造的下水管在这里被使用了几百年。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这里是中上层人士的居所。现如今都是老外来租,房价不菲,80平米的一套月租大约1200,按美金计。
民国老宅的神奇漂移
所谓的民国老宅,已经是90岁的高龄了。
2010年1月,你还能在民立中学看到这栋四层楼的砖木老楼,面积约为1820平方米,建筑高度超过17米。那是20世纪20年代上海著名颜料巨商邱信山、邱渭卿弟兄发家时所建的宅邸。有传闻说这幢大楼的顶层本来造了左右两个对称的天台。抗战时期被日本飞机炸掉了一个。熬过了风云变幻的老宅,颇有几分隐匿于市的味道。可2010年2月,你走到威海路石门一路路口,却会惊讶地发现,这栋楼竟赫然矗立在街口。它居然神不知鬼不觉地挪动了那年迈沉重的肉身——据专家说整栋大楼足有4000余吨。
老建筑从西北向东南方向不仅斜向(角度128.49度)移动了57.637米,还长高了40厘米。不过毕竟是年老体迈了,老宅的移位过程是走走停停,因为现场有轨道交通13号线的车站正在施工,而且移位过程中还要经过一个上世纪60年代建造的防空洞顶部,所以老宅的移动速度是平均每分钟2厘米。
反正就这50多米的路,它足足走了一个多星期。
建筑工地上,据说还倒扣着许多瓶白酒,是用来监测位移时的平稳状况的。一等“老人家”走完这些路,施工人员立时三刻把这些白酒都喝光了。
传说中的马厩
威海路黄陂路口,有一些居民住宅,红瓦绿檐黄墙。底楼的房门特别奇怪,刷成大红色,还像冰箱门一样分割成上下两扇。那曾是用来养马的。
毫无疑问,现在的上海美术馆是当时的跑马总会,可惜那幢英式的建筑,单从外观上已经丝毫看不出任何跑马场的特质了。对跑马这件事怀有热烈好奇心的人,若要真正实地观摩一番,唯有去威海路黄陂路口了,那曾有多个英国人建造的马厩,尽管现已成为居民住宅,但还是能凭借着外观浮想联翩上好一阵。
威海路的东段与人民广场南边的武胜路相接。武胜路过去就叫跑马厅路,这条路至今还留有弧形跑马道的痕迹。而当年的威海路因为紧挨着跑马厅,所以在威海路与黄陂北路之间造有诸多英式马厩。
威海路20 号就曾是个马厩,同时又算是管理所有马厩的办公所在地。这是一幢两层的钟楼建筑,平面呈凹字形,钟楼楼上是管理人员办公室及赛马手的宿舍,底层的两厢分别有九个马厩。在马赛开始之前,马匹先集中进行检查,配上印有号码的战衣,随后依次拉到跑马厅的主看台——也就是现在的上海大剧院处的马道上。赛后再拉回到马厩。
这不能不说是威海路上的一个“奇观”。许多人初看到这幢房子总以为这是什么造型奇特的洋房,等知道这里曾经是跑马厅的马厩时,往往会感到难以置信,但再仔细看那比一般房屋要低的红瓦坡顶二层楼房和顶上留有白色水泥呈穹隆状的钟座时,才不得不相信是时间演变了一切。
相关阅读:凉爽夏日 上海滨江边的恋恋风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