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资上海 享受慵懒闲淡风情(组图)

解放日报
一条黄浦江,将上海分成了浦西和浦东。从浦西到浦东,或从浦东到浦西,你会感觉到它们之间气场的微妙变化。如果把上海抽象化为一个简单的标识,那么出现最多的一定是以东方明珠为首的陆家嘴建筑群所勾勒出的剪影,直上直下、突兀奇崛的线条,好似现代化浪潮之下上海的心电脉搏。然而提到怀旧的上海,标识中用得最多的却是外滩建筑群的剪影,海关大厦钟楼的轮廓像一把精致的锁,仿佛锁住了时间,使其近百年来未曾流逝过一般。于是乎,陆家嘴和外滩,勾勒出了上海的双重天际线。而外地游客要体验上海这座城市,也就应该先从横亘在它们之间的黄浦江开始。
特别推荐
俯瞰浦江两岸最佳角度
角度:外滩茂悦大酒店非常时髦酒吧
地址:黄浦路西楼33层
平时18点开始,周日15点开始
其实它就在海鸥饭店后面,但因为凌空于32、33层,同样的角度,平视和俯瞰的感觉完全不同:黄浦江在这里转了一个最优雅的弯,陆家嘴的天际线和外滩的万国建筑群无遮无拦地绵延脚下,最好在傍晚时分过去,在有露天按摩浴池的露台,坐在沙发床上,看夕阳慢慢落下,等待华灯璀璨那最为壮丽的一幕。这样的视觉体验,无法用语言描绘。酒吧的消费也没有想象中的贵,最低消费50元左右吧。
角度:半岛酒店艾利爵士餐厅酒吧
地址:中山东一路32号
每天18点开始
半岛酒店的下午茶是目前本城雅皮最津津乐道的地方,不过如果你想既体验到半岛的奢华服务,又能看到无敌江景,那么位于13楼的艾利爵士餐厅是最合适不过了。在这间由法国名厨料理的新派法式欧陆菜餐厅,可以直接步入室外露台,一览浦东浦西的风景。不一定要吃饭哦,每天下午6点以后酒吧开始营业,在绚烂灯火的背景前喝一杯,聊聊天,上海就这样永远定格在记忆里了。最低消费100元左右。
走走停停 细读外滩
历史悠久的外滩,就如一本厚重的大书,走马观花惊鸿一瞥,实在是暴殄天物。在那些经历岁月风雨洗礼的建筑面前,不如一路走走停停,喝杯茶,吃顿饭,细读外滩,好让思绪静静沉淀。
外白渡桥体验上海记忆
角度:海鸥滨江观景餐厅
地址:黄浦路60号海鸥饭店外防汛墙上
消费:120元以上
特色:本帮菜、台湾菜
因为地理优势,这是唯一能将浦东与浦西两岸的美景都尽收眼底的观景餐厅。在晴朗的天气里,坐在餐厅的观景平台上,一边欣赏阳光下金光闪闪的东方明珠等陆家嘴诸高楼,一边眺望沉静古旧的外滩万国建筑,实在是颇具赏味。观景平台上还有一个小“船舱”,坐在里面看风景,就好像自己也坐在游轮里畅游黄浦江一般。
更为难得的是,这里可以看到外白渡桥。
翻开外滩这本华丽的精装大书,第一个映入眼帘的想必就是外白渡桥了。旖旎的苏州河就是在这里流入黄浦江,从此视野为之开阔,外滩的繁华异彩也悉数抖落铺展开来。说起“外白渡桥”这个名字,很多外地游客也许并不熟悉,然而,只要看到那全钢架结构的桥梁实物,就会使他们的记忆完全唤醒——“就是《情深深雨濛濛》里赵薇跳下去的那座桥吧?”
是,当然是那座桥。不过,赵薇跳桥那段是在车墩影视城仿造的外白渡桥上拍摄的,并非实景。真实的外白渡桥所承载着的鲜活故事,比影视剧里所演绎的要厚重百倍。外白渡桥是全体上海人的历史记忆,很多情侣当年都曾牵着手走过外白渡桥,直到牵着手走向婚姻,走向白发苍苍。无怪乎,外白渡桥两年前被拆卸重修以及一年前被复归原位这样的事情,都吸引了无数市民围观。这可是他们魂牵梦萦的“外婆桥”呢。
万国建筑群触摸上海历史
角度:歌朵意大利餐厅
地址:福州路19号(中山东一路口)
消费:100元左右
特色:意大利菜
坐在歌朵意大利餐厅明亮的落地窗前,可以看到对面的当年被誉为“从苏伊士运河到白令海峡最考究的大楼”的浦发银行大楼。砖块与砖块之间堆叠得一丝不苟而又极富韵律,加上冷峻深沉的灰白色调,够你啜饮着白葡萄酒、品尝着餐厅推荐的意式蘑菇烩饭,幽幽冥想上半天。
事实上,浦发银行大楼的考究之处还不止于此。正门那两只颇吸引眼球的黑色铜狮,形态逼真样貌威武,据说是英国专门铸造的,造完之后就将铸模毁掉,以成全这对铜狮“世间仅此一对”的传奇。还有大楼内部门厅顶部的8幅马赛克镶嵌壁画,分别描绘了20世纪初上海、香港、伦敦、巴黎、纽约、东京、曼谷、加尔各答等8大城市的建筑风貌,金碧辉煌而又别具匠心。
当然,这种美轮美奂而又年代悠远的建筑,外滩当然并非仅有这一座。外滩号称“万国建筑博览会”,是20世纪初各西方发达国家建筑艺术的秀场。那些历经风雨的建筑,各有各的故事,各有各的美丽。如今,很多建筑都作为银行总部或公共机构,继续被使用着。
十六铺码头聆听上海之音
角度:外滩阿塔努酒吧
地址:中山东二路1号甲
消费:60-70元
特色:咖啡、鸡尾酒
外滩阿塔努酒吧实在够特别,一栋状似灯塔的小楼,就这样突兀地耸立在外滩观景道的旁边,四周没有其他任何建筑。
走近阅读外墙上的标牌,才知道原来这不是灯塔。这座建筑的前身是建于1907年的洋泾浜气象信号台,两层的方形裙房之上那圆柱形的细长塔身则是信号发布塔。1953年的时候,这里还被用作水上派出所。而今天,裙房的一楼被辟为外滩档案陈列馆,而沿着仄仄的旋转楼梯上到二楼,就是阿塔努酒吧了。即使不是灯塔,在气象台喝咖啡也是浪漫之举。
二楼的室内酒吧有窗可供远眺,而要是仍不甘心则可再沿旋转楼梯上到三楼的露天平台“一览众山小”。在这样一个四周无甚遮拦的制高点上,你可以看到外滩,可以看到浦东,可以纵深地看到与外滩垂直相交的延安东路,还可以看到不远处的十六铺码头。
十六铺码头在上海近现代的经济腾飞中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它曾是人流、信息流、物流和资金流交换的唯一节点,终于奠定了上海航运中心的地位。现在,这里已经按照世博“阳光谷”的风格,建成了十六铺水上中心,有滨江平台供游人散步休闲,古老的码头又焕发出青春的活力。
坐在微风吹拂下的气象台旧址楼顶,看着十六铺码头出发的轮渡徐徐驶向对岸的浦东,轮船的汽笛声声入耳,恐怕,这是多年后的回忆中最“上海”的声音吧。
悠游陆家嘴 慢品下午茶
从外滩看陆家嘴,最好选择一个丽日晴天,摩天大楼在蔚蓝的天空下闪闪发亮,十足的明信片“范儿”。而若是漫步陆家嘴眺望外滩,那么即使在阴天,也别有一番风情。在湿润的雾气中,遥望浦江对岸,古老的万国建筑群更如仙山楼阁般飘渺。这样的氛围下,那根怀旧的心弦,轻轻一触就被拨动起来了。
游船码头等待时光
角度:亲水泽teatime
地点:滨江大道东方明珠游船码头附近(海鸥舫对面)
消费:45元左右
特色推荐:茶
码头,是一个因为等待而变得诗意的地方。
所以,码头需要一家好的咖啡馆,容得各色人来客往,容得人们口袋里揣着船票,却可以静静坐下等待。“亲水泽”,英文名字叫“teatime”。台湾人开的,镇店的特色就是来自阿里山的顶级好茶,如已存放了15年的乌龙老茶——存放5年以上的乌龙茶即可称为“老茶”,存放15年的老茶可说是尤为珍贵。“亲水泽”有一条面朝黄浦江的门廊,可以坐在廊下饮茶,看海鸟在江上飞飞停停。而坐在室内一样也可以远眺黄浦江,除此之外,房顶还开了天窗,东方明珠那犹如天外来客一般的庞大身影,可以通过天窗看得清清楚楚。
滨江大道无敌江景
角度:一点红red dot、星巴克等沿江咖啡厅
地点:滨江大道滨江公园
消费 25元~90元
全长2500米的滨江大道,应该是得尽天时地利的观赏江景的所在。它背靠陆家嘴鳞次栉比的摩天大楼,面向黄浦江及其对岸的外滩建筑群,游人可以在绿化装点的景观道路上闲庭信步,也可以来到亲水平台,凭栏远望,任江水在脚下奔流。
然而也不妨在滨江大道边的餐厅和咖啡馆坐坐,就着咖啡与美酒,把眼前这黄浦江最黄金的一段江景细细看来。既是西餐厅,也是酒吧座的“一点红”,就坐落在滨江大道的绝佳位置,透过它的落地玻璃窗看对岸的外滩,那些精致的建筑仿佛成了奢侈品橱窗里的小摆设。而游人熟悉的星巴克的户外咖啡座,则是夜眺外滩的最实惠的落脚地。
俯瞰浦江尽收眼底
角度:小南国正大广场店
地点:陆家嘴西路168号正大广场9楼
消费:150元以上
特色推荐:本帮菜
在滨江大道看黄浦江,获得的始终是平面的体验。若想要更立体地了解黄浦江,还须更上一层楼。
位于正大广场9层的小南国,是吃本帮菜的好去处,而从临江的窗子俯瞰到的浦江美景,也一样秀色可餐。江中大小船只的熙来攘往,与两岸的建筑物,形成了动与静的对比。
而小南国所在的正大广场,也是汇集了各种品牌的时尚购物中心。看完江景,顺便体验购物的乐趣。
思南路穿梭 老洋房探访旧时光
思南路,光听名字,情调就已经出来了,虽是小小窄窄一条路,却是上海的众多马路所不能比拟的。悠悠思南路,绰约风姿生。因当年立于法国租界境内,熏陶了法兰西的浪漫情怀,苍翠的法国梧桐挡盖下浓荫,一到夏天,这便是绿色的走廊,密密的树叶,清凉的风,走在小路上的碎步也轻盈起来,细碎的阳光斑斑点点地落下来,恍若隔世的感觉。而老洋房则是放慢脚步的理由,听些掌故旧闻,更增游兴。
义品村23幢洋房的东方巴黎
如果你从思南路走过,会发现门牌号码是断断续续的,从五十几号直接跳到了七十几号,而在这之间有一条不知名的弄堂,原来从65号到71号都藏在里面。
这条别墅弄堂很出名,它周围不是狭窄的那种石库门房子。而是一座座非常齐整宽大的老式洋房。弄堂两旁的旧墙里,探出巨大的老树,杨树或者柏树。熟悉的人都管它叫“义品村”。
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租界当局要在法租界的中心打造一片齐整的“东方巴黎”。想想,在一个繁华大城市的最繁华市中心,建造起这样一片有规模、有组织的法国乡村别墅,无怪乎法国人会觉得亲切。
于是这条弄堂,遂成了老一代上海人眼里思南路上的洋房最典型代表。而细心的人可发现,它们往往大地方相似,只在小细节上玩差异。有的洋房把所有木质百叶都漆成了红色,有的洋房,则把三层楼上的老虎窗改造成扇形等等。平心而论,这里的洋房,并不是大上海老洋房里最豪华气派的,但如此整体性,却在上海的市中心造就了一片特殊气氛。
4纵23座花园别墅,大小屋顶相应成趣,外立面由细小鹅卵石铺就,经风化显出一种特殊的黄色。东西面上有小窗作为点缀,南北面是宽大的落地窗。在东南角上有一大二小三个漂亮的拱圈,在夏季阳光照射下来,很美。
老宅子听着陈年旧事钻弄堂
如果想要进入老洋房一探究竟,那就到73号的周公馆区参观吧。在义品村的这些洋房中,其他建筑都是三层的,只有这一座是四层的。
1946年,周恩来率中共代表团前往南京,与国民党进行谈判,6月代表团在沪设立办事处,当时的门牌号码是思南路107号,是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基地。
周公馆的清幽,真是别具一格。取消了围墙,代之以竹篱,上面还攀附着花草。二十年代的房子,经过这么多年,都磨砺成古铜色了。爬山虎之类的藤类植物从顶垂到底,配上镶嵌其中的粗糙的鹅卵石——沧桑的底色就像是这样子的吧。有一个很大的花园,包括两处草坪,一座喷泉。幽竹细细,吊兰垂垂,引起游客的追思之情。门票:免费。
思南路87号的梅兰芳故居是一栋花园别墅,梅兰芳在这里住了25年。这栋欧式洋房外表很平常,壁外水泥墙面有些陈旧。街口弄堂梧桐遮蔽。虽然地处闹市,但是一点不显霓虹浮影。1933年梅兰芳挑选住所时提出的条件就是“地段不要太热闹,房子不要太讲究”。
梅兰芳是一个很安静的人,一位见过梅兰芳的邻居回忆道,每晚演出结束后,一辆黑色的轿车总是轧着梧桐的落叶,悄然驶过,在87号前停下,梅兰芳下车入门,绝没有前呼后拥的排场。
思南路并不长,走到头,便是复兴公园,也是法式园林的代表。是能坐下歇歇脚的地方。
穿穿老弄堂逛逛老马路
对于外地游客来说,如果真的想体验上海味道,那最好有机会穿穿上海老弄堂或者荡荡上海时髦的马路。实话说,在上海日新月异的城市改造中,找到几条原汁原味能体验到老上海市民生活风情的地方还真不多。这里推荐一条穿弄堂荡马路的线路。
张园宅区:石库门生活+上海最早娱乐场
从威海路590弄1号的铁门走进,弄堂口经常会有一个买烤串的小摊,放课的学生多少都会在跟前买上几串烤串解嘴馋。这里是保留最完整的老式石库门建筑和市民市井生活的弄堂住宅区,可以看到小吃摊、小菜摊、杂货铺、水果铺、老人家扎堆儿下棋打牌的情景,要说最具老上海的市井生活,这里还算原汁原味。
顺着弄堂往里走,留心寻找木质指示箭头,可以容易找到这里最特别的地方——张园。
张园占地20余亩,清朝末年是当时唯一向市民免费开放的私家园林,也是上海规模最大的娱乐活动场所。当时最新鲜最吃香的新鲜玩意儿如照相、低空跳伞、看西洋镜、木质过山车、骑自行车、桌球、网球等,这里都能找到。
从5月1日开始,张园正式向游客开放,每天会有“名家下午茶”等活动,可以在会客厅里喝茶、聊天、听讲座,幸运的话说不定还能用老式照相设备拍一张“老上海照片”回家。
静安别墅:新式里弄+创意时尚小铺
走出张园沿着泰兴路转到南京西路,在南京西路的1025弄就逛到第二条特色弄堂——静安别墅。这是上海另一种特色的居民住宅区——“新式里弄”的代表。可以看到清水红砖、欧式风格门框、窗框装饰。在静安别墅也可以看到邻里闲聊、孩子玩耍、上班下课的工作族和学生族穿行……“洋房”里住着“72家房客”的景象,正是上海独有的海派生活。
逛静安别墅的时候切忌大步前行,否则就会错过许多隐匿于别墅里的有着个性门牌号的创意小店。
37号PLUM梅子,也许是最容易撞见的一家,可以坐着边喝咖啡边品味艺术家们的作品,有些实用的艺术品还可以买回家。
62号的格子咖啡是这里最早的个性店家,店主亲自掌勺的餐点和现磨的咖啡让来者像“赖在家里一样”不想走。“小鸟吱吱叫”的西式创意餐点店也趁着“五一”假期开张,“小鸡啄米”手工室里有民族风格的手工制品,还有Steven’sArtStudio可以画画学艺术……睁大眼睛去寻找与众不同的门牌,就能发现很多很小资的新奇创意。
陕西北路:历史建筑+犹太人记忆
那些对历史与建筑感兴趣的人,一定要带上回忆和相机走完陕西北路。沿路行走的时候还会有戴着红袖章的主人给游者热情地提示,也会遇到不少志同道合的探访者。陕西北路上的建筑多保留着原有的历史风貌,但同时旧貌兼具新颜,在历史建筑里住着的是新时代的中外住户,老学堂里朗朗读书的是新学校的学生,老公馆里是新会所的情调与创意,“新旧共生两相宜”之于陕西北路的这些建筑,妙不可言。
陕西北路原名摩西路,这里还跟犹太人有着不解的情缘。二战时期的上海“小诺亚方舟”就是摩西路上的太平花园,程乃珊笔下的犹太混血女孩儿60年后的寻缘也是真人真事,犹太人“聚会”的摩西教堂被爬墙虎包裹的古旧也被完整地保存了下来。342弄的摩西别墅、430号的犹太住宅、470弄的太平花园、500号的摩西会堂……如果真的遇到说着老上海话的犹太人,他们定是来寻根溯源的,因为这里曾经是他们的家。
南京西路:昨日摩登+今日时尚
50多年前的静安寺路近江宁路的两侧,是上海滩最著名的两家舞厅:新仙林和大都会。50多年后的南京西路近江宁路的地方,是上海最时尚的大型购物商场:梅龙镇和中信泰富。
从前,摩西路(今陕西北路)到同孚路(今石门一路)段的静安寺路(今南京西路),200多米内,集中了全上海最昂贵、最时尚的皮草专卖店,定向于当时公寓里的优皮居民。现在,还是这一段南京西路,同样云集世界顶级品牌,商铺的大门向所有荡马路的人敞开。
凯司令,还是原来凯司令;南京西路1001号,还是原来的地方;镇店之宝还是栗子蛋糕、芝士鸡丝焗面和自制的曲奇饼干。现在的凯司令一楼是糕点店,二楼是“甜蜜蜜”甜品茶餐厅,三楼是咖啡西餐馆,品尝老上海味道的吃客是一定要来的。
无论是昨日还是今天,南京西路是一条永远的摩登时尚之路,纵使风云变幻时代更替,也还是风采依旧,摩登和时尚的气息始终如一。无论啥时代,没有逛过南京路,不算来过上海。
穿完弄堂,荡完马路,若是觉得还未尽兴,南京西路上还有世博志愿者服务站,只要跟志愿者们“嘎嘎三胡”,实时讯息和资料就全有了。
田子坊 看得见风景的石库门
是属于户外的季节,避开正午或大雨,傍晚和晚间气色清凉,云霞变幻。闲坐在老式石库门弄堂里,喝一杯咖啡,吃一顿简餐,享用这城中最好的时光,显然田子坊是最好的选择。
慢逛 一个明媚的午后或一个凉风习习的夜晚快逛 一餐饭的时候
泰康路市井琐碎,充满了日常生活的腾腾热气,沿着桃红墙壁的泰康路210弄往里,一路经过古董店、唐装店、首饰铺、咖啡馆,可以闲坐望野眼、也能东逛西荡,买到些称心可意的创意小物什。
三四年前所谓的田子坊也不过窄小的两三条巷弄,两年前,客人坐在弄堂里喝酒喝到深夜,常常会有老太太扑出自家窗口敲脸盆:“我们要睡觉啦,你们快走吧!”如今真正造成了规模,深入其中如蛛网般交错陈杂,在田子坊两个出口处都画了地图,看上去密密麻麻。如果你没有特别明确的目的,就随意走走。穿街走巷,有时需从铺子的前门走向后门。老石库门民居之间的间隔很密,时光的流逝,磨损了这里门窗和墙面的砖石,相对于簇新的建筑,更能激起人内心的琐碎记忆:孩童的嬉闹,老人的身影,屋顶上的鸽子,晾晒在小巷里头顶的衣服,夕阳的颜色,又或雨水落下时尘埃的味道,邻居家炉子上炖着的红烧肉的浓香。
晴好适宜的天气,户外的桌椅与阳台有众多的拥趸,此地汇集各国文艺青年,从戴黑框眼镜的,到“爆炸头”的,通常拿一只徕卡相机,凝神拍摄小细节。各国美女也是风情的本身,阳光好时,架大幅墨镜,耳上两颗碎钻星子似闪一闪,两根手指夹一根纤细香烟,要么低头专注读物,要么侃侃而谈。
所以,周末时田子坊条条弄堂都爆满,找到一个闲暇的空位并非易事。工作日的午后和晚上8点以后,至少不用排队,轻易可以找个地方坐下来。
食寻个最美小露台
田子坊的生意太好,老板们大部分只是有礼貌,却不会过度殷勤,只说:楼上的东西也不错哦,哎爬楼梯的时候要小心。
田子坊,是那种去一次绝对不够,去十次也决不会腻味的地方。所以,约新来上海的朋友来此地喝点东西,吃餐饭,作陪的同时,你自己也不会觉得乏味。日日有人盘下新的店面,小店如蘑菇般,静静开起来。
比如说一家叫“器”的日本料理,新近在门口新添了两只八哥,你正在门口思忖要不要进去,一只叫“你好”,一只喊“恭喜发财”,喜感十足,据说,还会表白“小姐,我爱你!”实在适合约会。老板很爱搞研发,一款白豆腐据说用芝麻制成,听着挺不可思议。二楼的小阳台,一个榻榻米只容三五人,占下来,有包场的感觉。人均消费180元左右(248弄田子坊37号)。
这家叫莲池的南亚餐厅也显得独特。消费80元左右,老板大勇是在尼泊尔孵过一阵的资深老驴,所以食物相当可口体贴。咖喱独特调制,红咖喱鸡肉不冲,却异香扑鼻。拉茶小小一杯是加了姜丝的,手工酸奶自己加糖,也有不错的露台,晚风一起,还真觉得东南亚了。
不过,明明是在石库门里确也找不到一家类似于进贤路上“茂隆”那样的本帮小馆子。很遗憾,还的确没有。只有在泰康路248弄附近,有个叫田子坊特色菜饭的,卖10元左右的菜饭,味道一般。如果你的外地朋友实在想吃上海口味的东西,在田子坊里只能选这个了。这也是在田子坊最朴素的消费了。希望哪位有爱心的上海妈妈能填补这个空缺。
逛找最创意的小铺子
吃完便可散步,石库门里开店本来就是玩混搭和创意,发挥的是做自己喜欢的事情的概念,宣扬的价值观是生活与工作毫不冲突。所以,自创品牌的首饰、时装、画廊四处开花。
走进ipluso时,几个年轻人就在店面里严肃恳谈创意产业的公事。这家店主营文具和眼镜,价格虽然小贵,但买礼物的话也够体面独特了。靠左边的台子上都是具有设计感的皮质本子和行事历,书签也是皮质却带一个好看的流苏。传统手工纸日记本、行李牌、手编活页册、五子棋方格本、羊毛毡CD收纳袋,各种很生活化的小玩意,搭配上丰富的色彩组合。
也有女孩子喜欢的衣饰。巾城,应该算是田子坊里最大的一间店铺了,把两户石库门房间打通。在逼仄的一弯小弄堂里,说是“巾城”,毫不夸张,店铺里拥有近千种不同款式的围巾。店主白小姐三十出头,曾做过4年专业模特,如今从店铺到产品的所有创意都由她一人担当。店铺里随处都充满了中国味道:丝绒质地手工刺绣的江南女子丝巾,挂在墙上好似一幅油画;精细的窗花格绸缎丝巾,与老上海鸟笼图案相搭配。老板几乎天天都在店里,身材修长的她就是店铺的活招牌,就算大热天也会用吊带衫配丝巾。
在田子坊里,这样的店铺还有许多,男生女生就各取所需好了。甜蜜的情侣或者可以去巧菲尔甜甜轩,田子坊里只这一家的手工巧克力店,平日可以亲手学做松露巧克力,老板是从五星酒店出来自己玩巧克力的达人呢。
歇喝杯文化的咖啡
哦,又走累了。那么再小歇一下好了。汉源咖啡就在田子坊的主弄里,很好找,是著名摄影师、文化人尔冬强的艺术活动中心,常有歌剧沙龙、爵士乐、钢琴演奏会以及各类摄影展、版画展等多项活动。在此之前,门口的老伯也知道,大半条弄堂都被“陈逸飞”给占了。如果你路过,不妨进去看看馆主收藏的古董,拍摄的老照片,喝一杯文化的咖啡吧。或者去附近绍兴路的汉源书店,慵懒的沙发,放放老唱片,古典西洋的吊灯、家具和留声机,仿佛隔世轮回。务必点有茶壶的,骨瓷的杯子和茶壶带有很典雅的花型,窗外是幽幽的梧桐。很上海,很张爱玲。在这里给你和你的异地朋友的田子坊之行画个句号,堪称功德圆满。